《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冲刺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冲刺联考试卷(含答案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广东省高考生物冲刺联考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 40.0分)1.以下四项中,哪一项表述是最准确的:A.线粒体一一有氧呼吸的场所 B.核仁一一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合成 D.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2.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的叙述,正确的是()A.获得细胞膜的方法之一是可以周镶子把细胞膜剥下来B.用健那绿和吐罗红染色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研究蝶嫄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进行对照D.可选用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DNA和 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3.骨骼肌线粒体中的Ca2+-ATP酶能催化ATP水解,并将细胞质
2、基质中的Ca?+转运到线粒体基质中。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后,Ca2+-ATP酶活性显著下降。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Ca2+从细胞质基质中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B.线粒体基质中Ca2+的含量在中等强度运动后会降低C.骨骼肌的酸痛是细胞无氧呼吸导致内酮酸积累的结果D.骨骼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全部来自于线粒体4.图所示的玻璃容器中,注入一定浓度的NaHCXh溶液并投入少量的新鲜绿叶片,密闭后,设法减小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会看到叶片沉入水中。然后再用光照射容器,又会发现叶片重新浮出液面。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正确的是()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内空气密度,从而增大叶片密
3、度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所受的重力给容器内注入NaHCCh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CO2给容器内注入NaHCO,溶液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叶片内的叶绿素遭受破坏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叶片吸水膨胀,密度减小的缘故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A.B.C.D.5.阅读以下材料,完 成 1112题。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已经发现了多个与PD相关的遗传基因,他们分布在不同的染色体,具有多个不同的突变位点,并最终引起相应的蛋白质功能改变出现PD 的表现。其中发现Parkin基因能引起少年型帕金森病
4、。图是某男性患者(Parkin基因引起)的家族遗传系谱。O正常男性、女性0 患痛男性、女性1-2肯定含有致病的Parkin基 因()A.次级卵母细胞 B.初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 D.卵细胞6.图中甲表示某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乙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的部分结构(图中 M 和 N 代表两种气体的体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注:不考虑无氧呼吸)甲 乙A.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即为乙图中的m4B.在甲图中a、b、c、d、e 任意一点,乙图中都有mI=nl0,m2=n20C.当达到甲图中e 点时,可以通过增加光照强度来提供光合作用强度D.甲图中c 点时,乙图中有ml=nl=m4=n47.市场上
5、可见到发育不均匀的歪西瓜,若切开观察,可见其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这种现象可解释()A.种子发育需要果实提供营养B.发育着的种子通过生长素影响果实的发育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D.由于地心引力的影响向下部分受压力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出生率和迁入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B.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内斗争较为激烈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9.在某一个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A a的基因型频率为6 0%,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个 体 占()A.i B.令 C.
6、5 D.I4 10 20 510.2003年 1月 100粒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辐射处理后,将会产生()A.花朵会更大更艳 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 D.上述情况均有可能11.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 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 之间的关系是A.a=b B.a=b+c C.a=c D.ab+c12.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错误分析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D.垂体释放
7、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3.关于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的产生和释放均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B.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能产生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激素C.激素被体液定向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D.乙酰胆碱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14.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和水分子脱去的氢可与氧化型辅酶I(NAD+)结合形成还原性辅酶I(NADH)。研究发现,人和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
8、产生可能缩短其寿命B.eNAMPT的合成加工过程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C.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1 5 .科学家用美西嫄(一种两栖动物)做实验,将黑色美西螺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取出来,移植到白色美西蜘的去核卵细胞中,由此发育成的美西蜘全部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螺皮肤颜色的控制中心是()A.核糖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1 6 .下列选项中,与图中所示概念的从属关系相符的是()+选项A内环境血液组织液淋巴B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小体C生物多样性DNA 的多样性种群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D生
9、物群落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A B.B C.C D.D二、探 究 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 6 0.()分)1 7,血糖的平衡对于保证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据图分析回答:(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胰 岛 B细胞分泌胰岛素受到、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 调节。(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 的合成。(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图中抗体1、抗 体 2)。图中因抗体 引起的糖
10、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 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 病。1 8 .如图为一雄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因为它有 等 特 点(写出一点即可)(2)自然界中果蝇眼色通常是红色的。1 9 1 0 年遗传学家摩尔根进行果蝇眼色的遗传实验时,偶然发现了 1 只白眼雄果蝇,这只果蝇的白眼变异来源于.(3)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的体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有 对同源染色体。(4)若该果蝇的基因组成如图所
11、示,则可产生 种配子.1 9 .下表表示某一达到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的同化量和残留农药D D T的平均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甲乙丙T同 化 量(x l O7k J)1 30 01 309 12 5D D T 平均浓度(x 1 0-6 p p m)0.0 40.350.393.4(1)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乙、丙 之 间 的 种 间 关 系 是 o请画出由这四个种群构成的食物 链(食物网)。(2)该生态系统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o(3)碳元素在表中四个种群间以 形式进行传递,传递方向是 (填“单向”或“双向”)的。2 0 .长期使用除草剂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
12、一除草剂(有机物)能被土壤中某细菌(M)降解。如下为分离能降解该除草剂的M 菌种的过程。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土壤样品内选择培养三划线纯化呷 菌种(M)(1)微 生 物 的 培 养 基 一 般 都 应 该 含 有 的 成 分 是;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为了获取能降解该除草剂的M 菌种,选 择 的 土 壤 样 品 应 来 自。进 行 选 择 培 养 的 目 的 是。(2)划 线 操 作 时 应 注 意 的 事 项 是,且不能划破培养基。划线所用工具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_ _ _ _ _ _ 灭菌。(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细菌含量,应采用 法进行接种。先 将 1 m L 土壤溶液稀释1 0
13、0 倍,然后随机选取4 个经灭菌处理的平板,其中3 个平板上分别涂布0.1 m L 稀释液,1 个平板未涂布稀释液,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66、61、56和5,则可计算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 个。21.据 近 日 每日科学网站报道,英国牛津大学科学家最近发现了一种“改造”病毒的新方式,可按需要剔除病毒的关键毒性,并保持其复制能力,使其成为杀死癌细胞却不伤害健康细胞的“安全卫士”.这将为癌症治疗的改进提供新的平台,也将为新一代抗病毒疫苗的研制奠定良好基础.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且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R赢 门支姐我体E
14、y 电底演(1)过程可以通过 技术大量扩增A基因,该技术的原理是 .(2)过程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必须使用限制酶和 两种工具酶.(3)若受体细胞为动物细胞,过程常用的方法是 ,A蛋白属于 性物质.(4)过程运用了 技术,该过程技术的原理是 .(5)对健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 所制备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以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或用图中的 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三、实 验 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5.0分)22.科学研究发现,在光照、高氧和低CO2情况下,叶肉细胞在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会发生“光呼吸”作用,过程如图1所示。该过程
15、中Rubisco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的同时还可以使C5与02结合,形成一个同样的C3和一个C2,C2可参与线粒体的有氧呼吸,其部分中间产物经ATP和 H还原转变成C3参与碳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R u b i s c o 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是 ,图 1 循环产生的C 3 大部分用于C 5的再生,离开循环的C 3 或在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等大分子的原料,或运出叶绿体外用于合成 等糖类,并运输至植物体各部位被利用。C 0 2 和 0 2 竞争Ru b i s c o 酶的同一个活性部位,据此推测,如果适当提高C 0 2 浓度,则对光呼吸起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2
16、)已知强光下A T P 和 H 的积累会产生O%(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 0 2-会对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造成伤害。依据图1 信息,解释植物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光呼吸的积极意义是(3)表格为“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某同学选取其中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如表是实验结果:时间上浮的叶圆片数量(片)蒸储水 0.5%NaHCO31%NaHCO31.5%NaHCO32%NaHCO32min07111044min01516137该实验的目的是,实验检测指标是:。有同学认为叶片之所以浮起,是因为细胞呼吸消耗了有机物且产生了 C C h 导致叶片上浮的。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并说
17、明理由:。(4)利用以上材料,还可以探究的环境因素有 o (答出2 点)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有关内容。有氧呼吸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正确: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C错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B。2.答案:C解析:解:A、细胞膜是一个及其细微的结构,无法用镜子把细胞膜剥下来,A错误;B、用甲基绿和吐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健那绿是用来染线粒体的,B错误;C、研究螺螂细胞核的功能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细胞核,因此将其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两部分,相互对照,
18、C正确;D、甲基绿-毗罗红染液可以将RNA染成红色,将DNA染成绿色,用来作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材料最好是无色或颜色浅的生物材料,植物的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结果的观察,D错误。故选:Co1、甲基绿-毗罗红染液可以将RNA染成红色,将DNA染成绿色,因此可以用甲基绿-毗罗红染液进行染色观察细胞中DNA与RNA的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2、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结构,没有细胞核膜和细胞器膜结构,所以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能分离得到纯净的细胞膜。本题考查细胞膜的制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细胞核
19、的作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3.答案:B解析:解:A、Ca2+进入线粒体基质是通过Ca2+-ATP酶进入的,此酶在水解ATP的同时将Ca?+送入到线粒体基质,故需要消耗细胞提供的能量,A错误;B、由于中等强度运动后Ca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故转运Ca2+的速率也会降低,最后线粒体基质中的Ca2+浓度也会降低,B正确;C、骨骼肌酸痛是无氧呼吸乳酸堆积的结果,C错误;D、骨骼肌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此外还有少量来自细胞质基质,D错误.故选:Bo1、人体细胞有氧呼
20、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2、人体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合成A T P,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类型及产物,掌握ATP的形成途径及场所,能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4.答案:D解析:解: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内空气密度,从而增大叶片密度,正确;减小容器上方气体压强的作用是减小叶片内空气密度,从而增大叶片密度,结果叶片沉入水中,错误;给容器内注入NaHCO.,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提供足量C O?,正确;NaHCCh溶液水解后形成C O z,所以给容器内注入NaHCCh溶液的主要目的是为叶片进行光合作
21、用提供足量C 0 2,错误;光照后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02附着在叶面上,叶片重新浮出液面,错误;光照后叶片重新浮出液面的原因是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产生的。2附着在叶面上的缘故,正确。故选:D。分析实验装置图:开始时叶片沉入水中,若给予适当的光照,叶片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当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时,叶片会逐渐上浮,所以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都会影响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光合作用受到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因此光照、温度和NaHCCh溶液浓度都会影响叶片上浮所需的时间。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综合应用、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等知识,重点要求考生掌
22、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实验的原理,明确叶片上浮的原因是氧气的积累,再结合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5.答案:B解析:解:根据分析可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后代有隐性个体可知1-2肯定是杂合子(Aa),其初级卵母细胞一定含有等位基因,即一定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次级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卵细胞的产生过程经过了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这些细胞不一定含有致病基因。故选:B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
23、、题图分析:图中双亲正常,但有患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为Aa表示),则图中1-2的基因型为Aa。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题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6.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图中的纵坐标数值代表呼吸速率,即为乙图中的ml(二氧化碳释放量),m4代表被叶绿体吸收的二氧化碳,故 A 错。对于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故乙图中都有m l=n l 0,在甲图中a、b 点,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m2=n20,c 点,呼吸速率等
24、于光合速率,m2=n2=0:d、e 点,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m3=n30,故 B 错。当达到甲图中e 点时,再增加光强,光合速率不再提高,可以通过通过提高化碳浓度或调整温度来通过光合速率,故 C 错。甲图中c 点时,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即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刚好全部被叶绿体吸收,而叶绿体释放的氧气刚好全部被线粒体吸收,故 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7.答案:B解析:解:A、果实的发育需要种子提供生长素,A 错误;B、由于发育着的种子里合
25、成的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所以发育不均匀的西瓜中凹侧的种子发育不良或未发育,B 正确;C、光照不均匀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主要发生在茎部,不发生在果实中,C 错误;D、由于地心引力的影响,近地部分生长素分布比较多,不是压力大,D 错误。故选:B。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促进杆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获得无子果实,防止果实、叶片脱落。本考题的知识点是:果实的发育需要生长素,自然情况下,该生长素的来源是果实里面发育着的种子,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属于简单题。8.答案:C解析:解: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迁出率对种
26、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A正确;B、种群数量达到K 值时,种群密度最大,种内斗争最为为激烈,B 正确;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常用标志重捕法,C错误;D、随机取样可降低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误差,D正确。故选:Co1、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2、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
27、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答案:A解析:解:在某一个较大的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 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60%,则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为2 0%.该种群产生的配子中,A的频率=a的频率=50%.因此,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子代中aa个体占;N N 4故选:Ao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
28、裂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随机交配过程中等位基因也遵循分离定律,随机交配可以以种群为单位,先计算雌雄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然后按照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方法,计算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随机交配的计算方法,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10.答案:D解析:解: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经太空试验的牡丹种子长成的植株所结的花朵可能更大更艳,可能更小,也可能不能开花,甚至变成“另类”牡丹。故选:D。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 频 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
29、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特征,明确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同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1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它们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如图:血浆*-淋巴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维持相对稳定,即组织液中进的量和出的量应保持动态平衡。考点:考查内环境稳态点评:难度中等,理解内环境物质之间的运输。12.答案:A解析:解: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B、下丘脑中含有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
30、境中渗透压的变化,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将信息通过传入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C正确;D、下丘脑合成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得尿量减少,D正确。故选:Ao体内水少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T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本题考查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13.答案:D解析:解:A、只有分泌蛋白类激素的产生和释放才涉及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错误;B、酶和激素都具有高效性,几乎
31、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但是只有内分泌腺细胞才能产生激素,所以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B错误;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只作用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C错误;D、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其与特定分子结合后可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正确。故选:D。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本题综合考查激素、抗体、酶和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日常学习中应注意归纳总结。14.
32、答案:C解析:解:A、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 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人和哺乳动物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因此促进小鼠体内eNAMPT的产生可能延长其寿命,A 错误;B、eNAMPT的合成加工过程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线粒体只提供能量,B错误;C、人体细胞产生NAD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发生在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C 正确;D、人和哺乳动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会有NADH的积累,D 错误。故选:Co紧扣题干信息“细胞外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eNAMPT)的催化产物NMN是合成NAD+的原料”、“人和
33、哺乳动物的衰老过程与组织中NAD+水平的下降直接相关”答题。本题属于信息题,考查细胞呼吸和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过程和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再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5.答案:D解析:解:由题意可知,黑色美西蜘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白色美西蜘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发育形成的美西嫄,全部都是黑色的,这说明美西嫄皮肤的颜色是由细胞核控制的。故选:D。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本题的知识点是细胞核的功能,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进行推理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6.答案:D解析:解:A、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其中血浆和组
34、织液能相互渗透,组织液能进入淋巴,淋巴不能直接进入组织液,A 错误。B、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B 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错误。D、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 正确。故选:D。1、内环境中的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物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是双向的,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进入淋巴,然后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2、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4、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突触的结构、生物多
35、样性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7.答案:神经递质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含量神经-体液蛋白质、脂肪、糖 原 1 胰岛B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自身免疫解析:解:(1)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兴奋经传导和传递到下丘脑,最终导致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 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由题图分析,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还受到胰高血糖素含量和血糖浓度的影响。以上说明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2)据图分析,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
36、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 体 1的致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抗体与胰岛B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使胰岛B 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抗体2 能破坏胰岛素受体,但不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所以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由于抗体1和抗体2 均破坏了自身结构,从免疫学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在免疫学上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故答案为:(1)神经递质 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含量 神经-体液(2)蛋白质、脂肪、糖原(3)1 胰岛B 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 自身免疫据图分析,当
37、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 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另外葡萄糖可直接与胰岛B 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一方面增加细胞内葡萄糖转运蛋白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另一方面促进细胞内蛋白质、脂肪、糖原的合成。抗 体1能破坏葡萄糖受体,使胰岛B细胞的敏感性降低,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抗体2能破坏胰岛素受体,但不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本题结合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图解,考查血糖调节等知识,识记血糖调节的具体过程,掌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分析糖尿
38、病的致病机理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答案:易饲养、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相对性状区分明显;基因突变;两;4;4解析:解:(1)果蝇易饲养、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特点,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实验材料。(2)自然界中果蝇眼色通常是红色的,偶然发现了 1只白眼雄果蝇,这只果蝇的白眼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3)从图中可以看出,果蝇的体细胞内相同形态的染色体2条,即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且形态、大小基本相同,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相互配对的两条染色体。(4)从图中性染色体是X Y,该果蝇的性别为雄性,基因型为A aX bY,则可产生4种配
39、子。故答案为:(1)易饲养、繁殖快、世代周期短、相对性状区分明显(合理即可)(2)基因突变(3)两 4(4)4据图分析,该果蝇含有8条染色体,其中X Y是性染色体,另外6条为常染色体,基因型为AaXbY.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同源染色体、性别决定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乙、19.答案:竞争R,丁 17%有机物 单向丙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农药DDT等具有沿食物链富集的现象,且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 0%)的特点,参考甲、乙、丙、丁四个生物种群的同化量及DDT平均浓度,可知甲种群同化量最多,DDT平均浓度最低
40、,为生产者;乙、丙种群DDT平均浓度相当,推测两者间无捕食关系,处于同一营养级;丁种群DDT平均浓度最高,为最高营养级。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计算可知,若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1 300 xl07k J,则第二营养级同化量应为130*107口260 xl()7kj;假设丙获得的能量是由乙传递而来的,按照能量传递效 率10%20%计算,丙应为13x1()7kJ52xl07kJ,结合表中数据丙的同化量不在此范围内,故乙和丙处于同一营养级,且该营养级总同化量为130 xl07kJ+91xl()7kj=221xl07kj,该值处于QOxKVkJ26OxlO7kJ|l0,故乙、丙同处于第二营养级,且该
41、营养级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22.1xlO7kj44.2x107kJ;丁同化量为2 5 x l(T k j,处于两数值间,故处于第三营养级。综上得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是甲、乙与丙之间为竞争关系。丙(2)第一营养级同化量为1 3OOxlO7kJ,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13OxlO7kJ+91xlO7kj=2 2 ix i()7 k j,两者间能量传递效率为(221X107)+(1 300X107)xl00%=17%(3)碳元素在食物网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且只能由被捕食者传递到捕食者,单向进行。故答案为:/乙、竞争力/西(2)17%(3)有 机 物 单 向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
42、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和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0.答案: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被该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土壤 增加目的菌的浓度 每区划线
43、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最 后一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灼烧稀释涂布平板法6.1X107解析:解:(1)微生物的培养基-一 般都应该含有的成分是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根据题意可知,“研究发现一除草剂(有机物)能被土壤中某细菌(M)降解”,因此为了获取能降解该除草剂的M菌种,选择的土壤样品应来自该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土壤。图中过程为选择培养,因此所用的培养基中需要加入该除草剂作为唯一碳源。进行选择培养的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浓度。(2)划线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是每区划线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最后一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且不能划破培养基。划线所用工具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灼烧灭菌。(3)若要检测土样中的细菌
44、含量,应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接种。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时,在每一个梯度浓度内,至少要涂布3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进行记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可计算得出每升土壤溶液中的活菌数为=(66+61+56)+3+0.1x100 x1000=6.lx l()7 个。故答案为:(1)水、碳源、氮源、无机盐 被该除草剂严重污染的土壤 增加目的菌的浓度(2)每区划线从上一区划线的末端开始,最后一区划线不能与第一区相连灼烧(3)稀释涂布平板 6.1X107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
45、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培养基的配制方法以及成分,识记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掌握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步骤以及应用。21.答案:PC
46、R;D N A双链的复制;D N A连接酶;显微注射法;抗原;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细胞膜的流动性;A蛋白;核酸序列(或基因序列);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解析:解:(1)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是:目的基因的获取-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过程代表的是目的基因(A)的获取,可以通过PCR技术大量扩增A基因,该技术的原理是D N A双链的复制.(2)构建A基因重组载体时,首先需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含有A基因的外源D N A分子和运载体,再用D N A连接酶连接A基因和运载体形成A基因重组载体.(3)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常用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A蛋白是外
47、源基因控制产生的,属于抗原性物质.(4)过程采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将效应B 细胞与骨鞭瘤细胞融合,获得的细胞叫杂交瘤细胞,其具备了骨髓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和效应B 细胞产生抗体的特性,从而制备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5)本题中提示该RNA病毒表面的A 蛋白为主要的抗原,故而可选用通过基因工程生产的A 蛋白制备疫苗;确诊时为判断该病毒是否为题目中的RNA病毒,可以进行核酸序列的比对,也可以利用单克隆抗体具备特异性,利用抗A 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能否特异性结合判断病毒表面是否有 A 蛋白的存在进一步进行检测是否为目的RNA病毒.故答案为:(1)PCR DNA 双
48、链的复制(2)DNA连接酶(3)显微注射法 抗原(4)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细胞膜的流动性(5)A 蛋白 核酸序列(或基因序列)抗 A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分析题图:图示为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其中表示逆转录过程;是获取目的基因(A基因)的过程;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是从小鼠皮下获取已经免疫的B 细胞的过程;表示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是细胞融合过程;X 为杂交瘤细胞.本题以图展示了疫苗的生产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过程,考查了中心法则、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
49、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22.答案:叶 绿 体 基 质 蔗 糖 抑 制 叶 片 缺 水,气孔部分关闭,CO?吸收减少,低浓度C02使得光呼吸增强,光呼吸可以消耗多余的ATP和 H研究CO2浓 度(或 NaHC03浓度)对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同时间内烧杯中叶片浮起的数量错误;因为在蒸镭水的那组实验中,叶片一样进行了细胞呼吸,却没有叶片浮起,叶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叶片内氧气增多光照强度、光质解析:解:(1)图甲显示,Rubisco酶既能催化C5与 C02反应,即二氧化碳的固定反应,又能催化C5与 02结合的反应,由光合作用的过程可推测,Rubisco酶发挥作用的场所
50、是叶绿体基质,三碳糖离开卡尔文循环后的去向:叶绿体内作为合成淀粉、蛋白质、脂质的原料,大部分运输至叶绿体外转变成蔗糖。根据题意,CO2和 02竞争Rubisco前的同一个活性部位,据此推测,如果适当提高 CO?浓度,那么Rubisco酶催化C5与 CO?反应增强,则对光呼吸起抑制作用。(2)植物在干旱天气和过强光照下,植物的自我调节性的适应会导致气孔关闭,气孔关闭引起CO2供应不足,会导致CO2的固定产物C3减少,进而引起NADPH和ATP的消耗减少,造成NADPH和ATP在叶绿体内积累,对叶绿体造成伤害,而“光呼吸”作用可以消耗多余的NADPH和A T P,对细胞起到保护作用。(3)由分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