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九科高考冲刺复习攻略.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全国新高考九科高考冲刺复习攻略.pdf(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届全国新高考最全九科高考冲刺复习攻略语文:关注“语用之变”稳住“语基之常关注“语用之变”,提高实战能力所谓“语用之变,指近些年来考试评价强调“语言运用 而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基于真实情境,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重视语文学习的 实用。真实情境很重要。2017年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学习语文,并指出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来进行考试、测评。研究2017年之后的高考试题,真实情境 越来越受关注。比如现在已成 标配 的多文本阅读,相比之前的单篇文章阅读,它更贴近信息时代真实的阅读状态。2021年测试卷在 现代文阅读口 中选用了金克木先生的 国文教员后,又加一个“文本二,即金先生
2、对自己这 篇 国文教员的 评日”短 文,对小品文的“文体”进行说明。这种前所未有的文本组合,更贴近真实的阅读情境。实用倾向要留心。2017年版课标用 综合性 实践性 两个词指明了高中语文学习特点,也凸显了语言文字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相比2020年及之前的全国卷,2020年山东卷(即2020年全国新高考工卷)、2021年测试卷(即2021年江苏、重庆等8省市高考适应性测试卷),不再把 现代文阅读I 分为 论述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两块内容,之前的 文学类文本阅读 也变成 现代文阅读口”。这种不同文体的变化,就是阅读讲求 实用”的体现,相比文体,文章传递了怎样的信息才是阅读重点。更不
3、用说 语言文字运用 部分的 连贯填写 病句修改 新闻压缩”等题目考查 真实运用 特点了。值得留心的是,语用之变 带来了题型的变化。比 如 2020年山东卷和2021年测试卷,在 语言文字运用”的 5 道题中,除了病句修改,其他4道题都不相同。山东卷题型分别为选择破折号作用、分析比喻特点、比较改写效果、新闻压缩,测试卷分别是选择填写语句、选择修辞手法、据语境填写语句、概括段意。这种大幅度的题型变化,在之前的高考试卷中是不可想象的。从 语用角度看,善变且无套路,才是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形态。这种变化意味着,试卷中出现陌生的文本内容和没见过的题型将成为常态。这提醒我们,最后阶段的复习,应多在真实情境中
4、进行“实 战 ,切实提升自己用语言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求细求稳,巩固已有学习成果所谓 语基之常,可以理解为高考试卷中相对 语用之变 而言比较稳定的对情境要求不很敏感的考试内容,像古代诗文阅读、默 写,写作能力的考查等。如果说针对“语用之变”需要的是随机应变,那么 语基之常则是求细求稳。梳理知识不可少。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对绝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期待着去学习更新、更多的内容以提升自己的成绩,恐怕是来不及也不划算的做法。巩固已有知识和学习成果无疑更有效。最后阶段的复习备考,应该把梳理作为特别重要的学习方式,简单的梳理如默写题,要把高中阶段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从头到尾再仔细背默,梳理其中自己觉得还有可能
5、写不准确的诗句,作为重点背默内容,加以 精准记背;稍微复杂的如古诗文阅读部分,从表面上看,这部分内容考查范围广阔,似乎漫无边际,但古文阅读具有 滚雪球”式的知识积累特点,古诗鉴赏的考查点也往往脱离不了 读懂它 说好处 两个方面,在思想情感以及语言、手法、结构等方面的考查、考法也比较常规、常 见,梳理之前做过的试题,有助于提升对古诗鉴赏的敏感度,提高答案的准确度。当 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分门别类梳理一些写作素材、社会生活新现象,以开阔眼界,打开思维。避免失误即提分。应坚决摒弃在最后复习阶段甚至考场上 短时提分 或“超常发挥 的幻想,正确的做法是在脚踏实地做好梳理的同时,认真思考在答题时可能存在
6、的失分点,寻找应对之策,尽可能避免不应有的失误,稳住成绩 基本面”。比如写作题,首先要做的便是避免得低分,避免出现所谓的偏题乃至离题的现象。应试作文与自由写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是在 做题,甚至就是在 回答一个问题,即使这是一道 不少于800字 的 论述题。高考作文确实不是 当场写 的,像 扣题”的技巧、论述文大致的思路等,确实可以提前准备。但写作复习不可抱有 套作 的侥幸心理,因为我们承担不起失误带来的风险。面对作文题要做到既不慌张也不冒险,至于如何稳中求进,努力多得几分,则是另一方面的事了。这提醒我们,相比灵活多变的“语 用 ,梳理古代诗文知识,形成相对稳定的答题思路,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其
7、复习效果更为切实。总而言之,面对可能出现的变化,要有“当场解决问题”的信心和策略;面对熟悉的题目,则不要掉以轻心,要重视答案的准确和全面。那 么,无论题目是 常 是 变 都可从容面对。数学:通过科学训练提升思维能力突出重点,提高复习备考效率经过之前较长时间的 题海式 训I练,师生往往更加关注解题策略,把基本概念和原理抛诸脑后。而基本概念和原理是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必须具备的知识,学生对此理解不透,会直接影响到考试的发挥。高考不可能考查到每一个知识点,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备考中,一定要有重点。如何把握重点?首先,要依托标准,梳理知识点,明确方向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 版)是教材编写、教学
8、评估和考试命题依据,在备考过程中,教师要沉下心来研读,特别重视其中的变化之处。另 外,建议梳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对照考查知识点及考查方式的变化,区分必考点、选考点、盲点。对于必考点,在最后阶段一定要再次着重复习巩固,提高复习效率。其次,要重点关注共性的、反复出错的问题共性问题一般是教材中的难点问题,学生要么在理解上有难度,要么在运用上有障碍。对这类问题,在最后阶段的复习中一定要加大力度,教师要透彻地讲解、精要地点拨、及时地训练,确保学生把握知识的内涵与实质。对于反复出现的易错、易混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区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纠错,并变换不同的考蛰角度、考蛰方式,反复训练,直至学生真正掌
9、握。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完满的结构将它联系在一起,那是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对重点知识的复习,要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梳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建构知识体系。第一,可引导学生构建学科思维导图高考命题并非简单地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点,而更偏向于考查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在最后冲刺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知识进行整理,使学生形成逻辑严密的知识结构图。例 如,构建立体几何思维导图,就要从 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这一内核开始发散,第一层级为彼此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异 面(两直线间位置)、垂 直(相交或异面中的特殊位 置),多面体、旋转
10、体等,然后在这一层级的基础上继续发散,努力将主要知识体系纳入到这个体系当中,做到胸有成竹。第二,可引导学生对重点知识进行小角度整合小角度整合就是对重点知识、重点方法、重要思想进行整合。通过这样方式的整合,可以让学生高屋建瓶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将学科知识上升为学科核心素养,从而转化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训练,增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最后阶段如何通过训练,增强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认为要做到三点。第一,精选试题,把握训练难度近 几 年,高考数学试题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旨在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 此,在最后
11、阶 段,一定要紧扣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等的要求,参照近几年高考试题的试卷结构、难度系数科学选题,要避免偏题、怪题、难 题;要精准把握高考卷的考查方式、命题风格和试题特点,多选用近三年甚至是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以基础题和中档题为主,保证题目的典型 性;在选题时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缺陷,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升训练上。第二,精练精讲,控制训练强度高考最后阶段,教师要自己沉入 题海 中,精选题目,而让学生跳出“题海”,要让学生练一题会一类,吃透该类试题的题型特点、答题思路、答案组织、过程书写等。教师在讲评试卷时,要讲学生理解不了的疑点、易错点、盲 点,讲学生归纳不了的方法、规 律,提高学生思维灵活性
12、;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让学生多讲,给学生时间去总结、体会试题的考查意图,总结答题感受和方法。第三,错题归档,提高训练效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错题整理,对那些错误率高、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做补偿训练或专题突破;将易错的试题集中起来,便于学生考前复习。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网络阅卷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得出学生错误率较高、掌握较弱的知识点,进行精准推送和强化训练。这样反复进行,能避免学生在高考中重蹈覆辙。英语:依据学生学业水平精准施策英语学科高考命题以新课标为纲,注重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突出考查学生的语篇意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特别是在真实语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多年
13、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在复习备考的最后阶段,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学生学情,针对不同学业水平层次的考生,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复习策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实现冲刺阶段复习的精准高效,进而帮助学生实现学业成绩的明显提升。针对成绩优秀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若想更上一层楼,我提出以下具体建议:其一,针对词汇,查漏补缺是关键要利用一切渠道,如模拟卷、补充材料、课外文本等做好归纳整理,掌握 新词汇。充分利用教师整理的 靶向资料,包括熟词生义、词形变化、词汇辨析、词语搭配、应用文常用句型、续写微技能等,有针对性地提升词汇量。其二,针对客观题,稳中求进是原则客观题在英语试卷中占95分,这些题因此成为取得高分的基础。同时
14、鉴于客观题答案的唯一性,复习就要突出 精准 二字:精准读题、精准理解、精准施策、精准答题。通过定时训练和模拟试卷,进一步优化 思 维,提高得分率,教师要向学生强调这样的观念哪怕多一分,都是巨大的进步。其三,针对主观题,精益求精是正道作文是大多数学生的失分之地,当然也是取得高分的潜力点。首 先,要谨记评分原则,尤其是高分段的标准,并以此为标准要求自己;其 次,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以续写为例,要在融合度上多下些力气,注意在内容关、语言关、思维关、书写关等方面都达到较高质量,做到内容合理、语言妥帖、衔接自然、卷面美观。针对成绩中等学生成绩中等的学生往往在各种题型上都有不足,多少总会失分,而且发挥不
15、 稳 定,成绩忽上忽下。究其缘由,无论词汇还是解题技巧,多半是一知半解。鉴于此,建议这一部分学生鼓舞斗志,逆势而为,其中“落地”是黄金法则。其一,改进学习习惯,夯实基础重温考纲词汇,扎实地掌握词形、含义、用法等,关注高频词汇。教师应鼓励这部分学生,如有不清楚之处,及时求助,弄懂句法,加强长难句的解读能力和书面表达的准确度,并记忆一定数量的高级句型,以备写作之用。其二,着力提升重点,逐一突破“得分起伏不定的题目 往往是突破口,考生应针对相关题型开展重点专练。比 如,阅读理解和完型填空,建议学生每天精选题目,限时训练,分析失分原因,改变错误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能力。书面表达则建议多找老师面批,定位
16、失分点,缺啥补啥,争取拉高得分档次。其三,注意解题技巧,锦上添花英语试卷的各种题型(听力、阅读理解、完型填空、语法填空、应用文和续写),考查学生能力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就要求考生针对题型掌握不同的解题技巧,若能合理利用,必定锦上添花。同 时,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务必把规范答题、合理分配时间、优化书写落到实处,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制胜的关键。针对基础薄弱学生 看不懂 是基础薄弱学生的共性。我建议这一部分学生要勇于取舍,在复习最后阶段 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主要矛盾。其一,要过好基本词汇关回归考纲,回归课本。考纲和课本双线并行,以动词为中心,考生应把常考常用的词汇过一遍,以理解为主,无须强调拼写、运用或
17、扩展等。其二,要过好基本句型关整理五大基本句型和课文常见句型,把握句子的基本构成。每天定时朗读课文,理解句子和文本;结合考题,如应用文或续写话题进行简单的模仿造句,通过基础的读写训练,提升理解力。其三,要过好基本语法关聚焦基本语法,包括时态语态、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非谓语动词,从基本概念和规则出发,结合具体的语境和语篇,强化练习,扫除理解障碍。政治:把好学科与学情之脉注重总结规律方法抓好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备考,就政治学科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到 精准把脉,落实落细 八个字。精准把脉,切勿机械刷题政治教师既要把好实践性强这一学科特色之脉,更要把好学生学情之脉。把好两道脉,方能逃脱 题海战术 千
18、生同面”的窠臼。关注时政,遵循逻辑,把好学科之脉政治学科的时效性决定了政治高考的命题情境必须具备新颖性、简明性、丰富性、真实性、典型性,一定要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热点。把好热点的脉,才能抓住复习备考的核心,把握综合训练的有效载体。在最后冲刺复习阶段,我们依然要以双循环发展格局、建 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中央一号文件、科技自立自强等长效热点为背景切入,梳理其中的微热点,按照 主题一话题一情境一问题”的逻辑,模拟高考命题方式,在综合训练的基础上穿插进行微热点专题的复习,在思维训练、综合提升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理论联系实际,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最后的冲刺阶段,习题贵在精而不
19、在多。精不仅体现在试题情境的真实性、典型性、时效性上,更要让学生能从试题中悟出学科思维特点和答题的技巧,并吸收内化为自己的学科素养。以学定教”,发现问题,把好学情之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填鸭式 教学必须退出历史舞台,那些认为到最后冲刺阶段,教师讲得越多越好的想法是大错特错的。最后一个月的冲刺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拟训练的过程是发现学生在基础知识、答题方法、思维逻辑、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漏 洞,及时查漏补缺、提升完善的过程。因 此,把好学情之脉是决定最后复习冲刺成效的关键所在。学情的把握是全方位的,从高考政治学科试卷的结构来看,学情的把握包含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部分。有的学生客观题得分明
20、显高于主观题,有的学生则相反。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不二法门。如何把握学情?我的经验有三条。首 先,建档立卡,发现问题。每一次模拟训练都应该对每个学生的错题进行详细统计,这样不仅可以从整体上把握班级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而且可以对每个学生在基础知识、答题技巧和思维方面的漏洞精准把握,为考后的个性化指导提供一手资料。同 时,建档立卡的过程本身就是学情动态管理的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观察学生思维训练提升的效果。其 次,重点突破,解决问题。模拟训练讲评时针对学生共性的问题,设置小微专题进行核心突破,专题务必 精,重在查漏补缺,切勿回归到第二轮复习的专题突破。教师
21、在讲评环节应将综合模拟训练与小微热点专题突破有效衔接,相互补充。再 次,个别指导,跟踪调研。学生共性的问题可以在讲评课中集中解决,而个性问题则需要通过耐心的面谈来解决。教师要在面谈前根据建档立卡的材料充分备好课,对每个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提供准确全面的剖析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建议。变式训练是跟踪调研学生掌握程度的绝妙之法。教师可以通过追问、反问、推论、联想等方式“步步紧逼,直至学生对同类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教师也可以将主观题、客观题互换,通过“小题大做 和 大题小做”的变式进行学习成果的检测和学情的二次把握。夯实基础,切忌眼高手低对于高三学子而言,基础既包括教材的基础知识,还包括时
22、政热点术语积累、基本答题技巧、基本应试能力和基本的政治学科思维。最后一个月的复习冲刺必须抓 细 抓 实,否 则,眼高手低只会让综合训练”走过场。要重构核心概念体系,把握主干知识间的逻辑,完善微观知识结构无论高考如何千变万化,终究是 万变不离其宗,回归教材永远是第一位的。学生每一次模拟训练都会出现知识方面的漏洞,这是正常现象。即使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我们依然要抓住主要矛盾,引领学生重构以大概念为核心的知识体系,着重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例 如,经济生活中的“资源配置、政治生活中的 以人民为中心、文化生活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哲学模块中的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都是重要的核心关键词,
23、要以这些核心关键词为主轴,让其开枝散叶,细致到每一条叶脉,以此来回归教材,夯实基础。要整理总结错题典型题,归类总结规律方法死记硬背就能得分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新高考考查的是思维过程,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变得尤为重要,但依照所谓“答题模板生搬硬套的方法是不可取的。要让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理解,对一般的规律方法进行消化吸收,这是一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过程,毕竟 千题千面,答题的宗旨是 怎么问、怎么答。规律方法的习得离不开学生的自我反思总结,这是抓好落实的关键一环。每次训练结束,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审题能力、思维方法等角度进行自我剖析,找准自己犯错的原因。对于政治学科曲线类、漫画
24、类、推导类、图表类、措施类、意义类、评析类、开放类八大题型进行归类总结,同时加附典型题目进行总结整理,形成典型题集,坚持每天翻看,常看常新,常思常悟。要指导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以平常心备考高考临近,高三学生不免心里焦躁紧张,这是正常现象。有很多学生喜欢开夜车,加班加点学习,这是不可取的,千万不能用身体的勤奋代替思维的懒惰,保证白天学习的高效才是最重要的,延长学习时间要适度。有心理压力是正常的,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减压,听听音乐、散散步、参加体育锻炼、与好友和老师沟通交流等都是比较好的减压方式。教师在最后的复习备考阶段,要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定期进行心理交流辅导,当好学生的心灵导师
25、,帮助每一个、成就每一个。高 考,不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而是一次思想者的旅行。备 考,不能只埋头拉车,更需抬头看路!历史:提高课堂效率,精准把握备考方向科学地指导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我认为关键是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要精准把握备考方向,课堂要讲求高效率。做学生备考的陪伴者最后一个月,学生备考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担心高考中出错,患得患 失;二是复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知识凌乱,不能形成体系;三是一味做题,希望在题海中提升应考能力,导致审题机械、迁移创新能力差。鉴于此,教师在冲刺期复习中应聚焦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做学生备考的陪伴者。阳光的心态是高考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
26、心理变 化,及时帮助学生调整和纠正,不断激励学生学会自律,锻炼耐挫心理;对于心理负担重的学生,要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高考,利用高考发现自 我,在高考中做最好的自己。后期复习时间短、学生问题各不相同,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比如让学生自主研读一遍历史教材,增强通史意识;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提 问 题,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讨论,让学生自己去领悟和总结。教师要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训练模式,及时调整和改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历史学科高考重点考查核心概念、阶段特征、时空观念等,后期复习,教师应指导学生从提高基础知识的准确度、广度、深度入手,重点抓历史核心概念的理解、
27、阶段特征的梳理、知识体系的重构,体现前后联系、中西对比,指导学生用错题积累本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错因归类总结,从而对症下药,找准努力方向。做精准备考的研究者作为高三教师,还应重点研究高考的顶层设计思路,分析高考考查的内容,特别要重视价值观引领,做精准备考的研究者。首先,要研究新教材、新课标和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教师要充分研究新教材,利用新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作为问题的情境,设计新问题;研究新课标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运用到题目的设计中。只有对课标和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才能更清晰、准确地认识和把握高考命题的标准、意图和趋势,从而把握最新命题动向。其次,要研究高考题目特点 高考题在历年的高考题中,
28、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冲刺期备考更应把高考真题的研究作为重中之重,比如研究高考试题的考查方式、设问用语、材料文献的选取、题型归类及切入角度、核心素养的渗透及命题立意,以及评分标准等,从而知道该如何规范作答。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研究质量,可以选择一些往年的经典高考题让学生自己研究和展示。再其次,要做好考前模拟演练后期备考一般会进行六至七次模拟考试。七套题目要有整体规划,第一、二套总体难度适中,突出基础内容、基本方法和规律的考查;第三、四套难度适当加大,突出信息提取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的考查;第五、六、七套力争贴近高考,关注热点问题。第七套试题的命制通过双向细目表分析考查内容的分布、频度
29、和难度。命题应遵循历史学科“无材料不问题”的原则,特别突出对于原始材料的挖 掘,突出对最新科研成果的运用。命题立意要突出历史学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观念,同时强化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的考查。每次模拟考试前要有应考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次模拟考试的得与失,做到适度紧张但不急躁,思维活跃但思想放松,要强化学生的审题意识、规范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答题节奏和答题规范,通过模拟演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应考素质。模拟考试过程中,教师应认真观察答题过程中学生的表现,为讲评总结积累第一手资料。做高效课堂的实践者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历史仅有20余节课
30、。在 这20余节课里,教师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达到以下目标:由对知识的知晓转化为对知识的理解,由对史实的记忆转化为对历史的思考,由对知识的接受转化为对历史的探究,由对教材的复述转化为对历史的建构。这对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要依据学生需求设计不同课型一是自主学习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漏补缺,自主研究重点问题、核心概念、历史规律,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既有利于形成知识的整体性,又能增强针对性。二是探究课,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分享,教师进行点拨拓展。三是讲评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克服机械讲评、就题论题的现象,讲联系、讲方法、讲拓展,做到
31、专题考点题型化、同一题型规律化,重视解题思维过程的剖析,内化解题思路和方法。第二,目标明确高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应站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应考能力的角度,对每节课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要有充分预设,通过主题教学、问题引领,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注重对薄弱环节及核心概念的讲解、阶段特征的梳理、知识体系的构建,注重教学设计的有效性。课堂应该快节奏、小台阶,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宽角度、深层次,不仅要关注知识内涵,更要关注知识的外延。第三,任务驱动、情境体验教师应在课堂上创设大任务、新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对知识的多角度分析,注重学生思维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辩证思维、比较
32、思维、逻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切实落实史料教学,将一些与命题联系密切的文献材料,如郭德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张海鹏的 中国近代通史、白寿彝的 中国通史等史学专著运用到课堂探究中,拓宽学生视野。地理:归类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复习效率近几年全国高考地理试题总体保持稳定,但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尤其是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研制的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发布后,高考地理命题充分体现出新变化和新要求。因 此,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师应紧紧围绕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考查内容提出的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整理必备知识,完善知识体系学生临
33、考冲刺阶段进行的知识自主整理,不同于之前的第一、二轮复习,不宜面面俱到,而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从高频考点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水循环、地质循环、人口、城市、工农业、交通、环境保护、国土整治等主干知识中,选择自己比较懑弱的某个或某几个知识主题进行图谱式的梳理,或者选择某一地理事物,以此为中心,关联不同章节、不同模块的知识,以完善知识框架体系。如以交通为核心概念进行主题知识整理时,可立足于产业角度展开,分析区域交通运输的建设和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对区域内工业、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影响,同时分析交通促使不同地区之间人口、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流动对区域间人口迁移、跨区域资源调配和产业转移的影
34、响。这样进行知识框架的重构,有助于将必修n人文地理的主干知识人口、城镇和产业等不同章节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另 外,地形、河流等自然要素影响着交通的布局、走向和疏密度等,交通要素又是架起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联系的复习桥梁。交通建设会占用耕地、破坏地表,辩证地看待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又可将知识与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的内容关联起来。交通线作为线状地理事物,可将其作为区域地理复习的知识线索或脉络,对交通沿线经过的不同区域,尤其是经过区域差异较大的自然区或经济区进行区域知识的整理。归类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关键能力临近高考,历年真题学生基本都已经做过,但大多数师生对真题的设问、材料和参考答案却很少进行归类研究。最后
35、一个月再刷题没有必要,倒不如抽出时间,师生一起将那些曾经做过的高考真题整理出来,研究这些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是如何蕴含解题信息的,试题中哪些信息解题时需要进行解读加工,哪些信息需要进行整合理解,以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如2016年全国卷m高考题 试对亚马孙流域热带雨林,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和2017年全国卷II高考题 分析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成本高的原因,虽然两题看似问题不同,所涉及的区域也相距甚 远,但当将两题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后,就会发现其实这两题的设问都聚焦 桥梁 这一关键信息,试题都是重点考查交通方式的选择。获取准确的解题信息后,再调用学过的
36、地理知识进行解题,就可做到举一 反 三,当高考实战时再碰到类似问题,就会游刃有余。找准试题考核内容和方向后,还需要加强学生的作答训练,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特征、过程与联系进行精确描述或科学阐释的能力。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在答题时,做到有主次、有结构,紧扣材料和设问角度,使用地理术语全面、规范地答题。随着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冲刺阶段的复习还应加强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训练。每年高考真题都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开放性试题,如2020年全国卷皿 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 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这类问题看似赞不赞同均可,都能得分,但
37、实际解题时还是需要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根据试题的情境材料进行论证,形成对地理现象与问题有逻辑性的判断与观点。因 此,复习时教师不能禁锢学生的思维,不要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引导学生作答,更要提升学生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关注社会发展,提升学科素养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选自真实情境,素材既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也同时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因 此,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分享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读这些地理时事热点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以及立场、观点与思维方法。如在复习人口与城市两章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可
38、向学生介绍“如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在进行环境保护模块的复习时,可与学生交流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改善环境质量 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等话题。社会发展等地理热点问题仅仅是试题的情境,复习时切忌让学生去记忆热点本身所涉及的知识内容,而应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时事热点话题,关注学生运用时事热点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加强主题研究,聚焦核心价值新课程提倡基于地理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也有相应体现。虽然高考试卷题量有限,不同试题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但从整体看,试题均凸显了对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人地协调观的考核。因 此,即使是冲刺
39、阶段的复习,教师也应抓住这条主线,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进而在考试答题时,能更好地、自觉地将人地和谐这一核心价值观用于分析和解决试题中有关人地关系的系列问题。生物:精讲精练,体现学科特点课程标准是高三复习阶段开展教学的基本依据,根据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 一核四层四翼 的要求,生物学学科的高考命题趋势是以情境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学习及应用能力。较之以前,更加注重对考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等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在高三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应立足学科特点,把准复习脉搏,避免刷题背书等简单低效
40、的复习手段,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后期复习备考应注意以下几点:回归教材,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到了二轮复习的阶段,学生的很大一部分问题,其实是因为基础知识遗忘造成的。有的学生不注重学科内在特点和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没有从理解单一知识点迁移到理解整个知识结构框架上来而导致其能力难以提升。很多教师也看到了这一点,告诉学生要多背书、做书中填空题,这种复习既单调枯燥又耗费了宝贵时间,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将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注重跨章节、跨教材的融合,以核心”大概念 构建知识体系。把简单的知识获取转换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上来。课堂要
41、留有时间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如在表述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关原理的应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点的拓展与衔接,这样学生复习过程中就需要深层思考,往往学习起来生动活泼且事半功倍。创设新情境,构建微专题微专题以 点 为突破口,基于学生的真实问题进行构建。以微专题进行复习在很好地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弥补复习中所暴露问题的同时,还可以活化知识的运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以新材料及新的组织形式等灵活运用微专题引领学生复习,能让学生深度参与,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以 溶酶体 为微专题进行复习时,可将溶酶体酶及
42、溶酶体的来源、溶酶体的功能(胞内消化及细胞自噬)、溶酶体pH值低的原因(物质运输、FT+泵)及抗原处理等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进行 病毒 微专题复习时,以新冠病毒为例,将病毒的种类、结构、习性、危害、检测方法、免 疫,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基因探针及诱导剂等分散的知识充分地系统化,由点到面更好地构建知识网络,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微专题的复习方式可以培养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合理地调动利用相关知识做出科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探究欲望,凸显学科特质在实验专题的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课本实验原理、方法理解的分析,即为什么要这样做?出现相应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3、?为何教材要安排这样的实验步骤?(例 如,加另外的试剂检测会出现什么现象?)有时也可以对课本相应实验进行深化拓展,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原本为验证性实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以下实验课题并进行探究。探究温度对绿叶中色素含量的影响,探究不同画线方法对层析的影响,探究绿叶中色素的功能等;并及时关注生成性问题的再探究,如为什么点样处有其他非绿色的色素带?层析后出现5条色素带,是发现了一种新的色素吗?购猴桃中叶黄素的含量较多,能用本实验的方法提取出来吗?除此之外还可对课本实验进行再拓展。例 如,将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拓展为离子跨膜运输探究实验。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
44、要支撑。简单背记达不到真正的实验复习目的。而培养学生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能力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所达到的层次。精准命题,精讲精练在高三复习冲刺阶段,时间非常宝贵。盲目刷题会浪费学生大量复习时间,有可能导致学生不会的知识总是不会,会的考过无数遍,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应组织学生精准适度检测0教师如何精准命题呢?一是要深入研究课标、教材、高考题以及高考评价体系。二是要加强学情研究,如学生难以理解的核心问题有哪些?学生叙述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有哪些?学生需要继续提升的能力有哪些?三是要研制命题 双向细目表,实行 一表多考,全面把握 考什么 和 怎么考”的问题。师生做到心中有数
45、,切忌贪多求全,避免题海战术。尝试多围绕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情境及生命科学史情境来命题,将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考查作为考查内容的重心。教师还要注意精讲精练,讲评时应指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常见误区、典型思路及拓展类型等。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题丢分的原因,仔细 体 会,悟出新意,并且一定要主动追根溯源,回归教材,达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的效果。同时做好题干的图文信息转化工作,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物理:聚焦必备知识,强化关键能力在高考评价体系中,明确了 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物理的复习备考要重
46、点关注“必备知识 的复习和 关键能力”的提升,具体表现在:精读课本,回归教材,强化基础知识应用。高中物理课程在结构上注重为全体学生打好共同基础,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试题也侧重于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考查。考前复习需要认真梳理教材、回归教材,对课本上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物理规律,要追根溯源,找到本质的关联和区别,例如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这两个物理量的引入、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关系、加速度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理清脉络,搭建体系,重构物理知识框架。物理学科立足于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考查综合运用物理学概念、规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要将整个高中物理课程按照力
47、学、电磁学、热学、光学、近代物理等模块,分别进行梳理,将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认知结构,从整体上分析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抓住主干,突出重点,把握复习备考策略。冲刺阶段的复习,无须面面俱 到,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主干知识;在复习过程中要主动降低难度,回归基础,重点练习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对于常见的考点和易错点,要注重反思,多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每天要有适量的训练时间,保证答题的熟练度和精准度,合理利用零散时间,可将整套题分拆为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三个模块进行专项训练。制定计划,明确方向,避免陷入复习误区。临近高考,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容易陷入各种各样的误区,比 如:对
48、自己信心不足,焦虑、浮躁不安,缺乏努力方向,对于教师安排的复习内容随便应付;过于迷信 押题卷 刷题卷,利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套题,不能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轻视日常训练中出现的错误,不注重答题规范;习题训练只求数量不求质量,无法从错题中发现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复习一定要制定好短期和长期的复习计划,明确阶段性学习目标,避免陷入以上的复习误区。剖析原理,规范操作,重视物理基础实验。要加强基础实验的复习,能够结合实验目的自主挑选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步骤,处理实验数据,反思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对于同一个基础实验,能够尝试提出不同的方案,加深对实验的理解。例如在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实验中,是
49、否需要平衡摩擦力,是否需要满足钩码的质量小于滑块的质量这个条件,如果增加传感器,如何改进实验等。聚焦热点,强调应用,关注前沿科技话题。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要深化考试内容改革,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因此复习时既要兼顾基础性,又要注重新颖的物理情境,关注前沿科技话 题,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工程,比如天问一号拍摄高清火星影像图、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远距离量子纠缠纯化、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嫦娥五号返回地球等。化学:对知识与方法进行重构化学课程的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传授基本观念和关键能力,辨析科学事实;二是启迪科学思维和方法,解决真实问题;三是培育科学精神和品质,认识学科价
50、值;四是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报效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高考作为教育中的关键环节,也必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 务,发挥考试的正确育人导向,发挥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转变观念跳出循环回顾历年来全国化学高考的真题,大多是围绕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时代主题和化学前沿成果,精心选取日常生活、生产环保、学术探索、实验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学科主干内容,创新试题呈现方式和信息呈现形式,突出对信息整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既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又发挥化学科学的育人价值和作用。一般学校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是 四重四轻:重教辅,轻教 材;重知识,轻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