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937334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程改革: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在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充分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发扬学校的教育传统,抓住课程改革机遇,推动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这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宁波中学在推进高中课改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一、走近新课程:从迷茫、认同到发现2001年,高中段新课程改革启动,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它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涵盖了基础教育的核心领域。课改对传统教育模式,无论是在教育理念上,还是在教育内容、教学方式上都带来巨大冲击。在课改推进的初期,不论是处于第一线的学校和教师、还是关注教育改革的社会人士,对课改的前景并不十分明了,更多的人心存疑虑,甚至感到迷茫,这也是不难理解的。首先,

2、课改推进初期正值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理念指向各异、价值趋向交融,教育现实和素质教育理想之间还存在巨大反差。其次,课程方案、教育要求与教育资源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在这个时期,原有的教学习惯、传统观念以及社会心理的变迁都会给课改推进带来众多阻碍。再次,由于高中段新课改的初期方案带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与当前教育实际以及学校教育现状之间存在差距,加之对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都提出的较高的要求,这些都对推进的课程改革产生了阻力。但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不少学校开始从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视角来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认识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龙头和

3、抓手,而学校教育的高中阶段是受教育人群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从小学到大学整个教育序列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高中段课程改革不但对基础教育改革有着引领和导向作用,新课程的实施也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产生重要影响。课程改革代表了国家的意志、课程目标体现了国家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总体要求。新课程的实施在带来挑战和压力的同时,也给学校和教师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广阔的舞台。正是由于新课程的新理念和可再创造性,才能真正为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提供了创造性空间,这对学校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看似不太完整的课改方案给了校长们更大的思考空间,也正是这些看起来的反差和缺陷给学校教育管理带

4、来了创新的空间,校长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管理上作出更具特色的选择与决定;高中段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也的确给学校教师带来了许多压力,甚至是前所未有的困难,但这些压力和困难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而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更新对于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大有裨益。宁波中学在推进新课程实施的进程中也经历了一个从迷茫、认同到价值发现的过程。二、推进新课改。立足学校实际、把握课程理念、注重改革效果新课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有着自身的规律性。整体来看,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是建国以来历次课改所无法比拟的。理解并正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分析并论证学

5、校推进课程改革的条件和可能,在课改推进中创新教育和管理空间,注重教育质量的产出,才能真正实现课改的有效推进。1、坚持积极、稳妥、务实、创新的课改推进总方针课改推进初期,宁波中学在加强理论学习和外出考察学习的基础上,努力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内涵,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把握课改条件,探究一步、推进一步、反思一步、巩固一步,把问题解决在推进之初,在推进过程中边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边实质性地设计学校的课改方案。积极体现在对课程改革的态度上,稳妥.是我们必须始终把握课改推进的规律性,.务实则要求我们对课改推进的困难有一个清醒、足够的估计,创新更是要求在学校课程特色构建中突出探索和反思。2、提出保障课改顺利推进

6、的五项原则高中课改方案是国家对高中段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对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的总体叙述,课改方案具有课程设计的内在逻辑。在学校教育中,对课程方案的实施应该是一种体现课程理念、符合课程设计要求的操作性方案。学校的课程实施方案应该结合学校的办学目标、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应该是课程方案在学校工作中的再创造。因此,我们在反思论证的基础上,在推进初期就提出符合我校特点的五项原则:(1)突出学科教学重点。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出发点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的基础,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个性发展的有效平台。学科教学占用了学校教育时空和教育资源的绝大部分,理应是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基于学科逻

7、辑体系的教学活动是学校整体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学是教与学交互作用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的过程。教的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去影响学生,变革其身心状态,促进其发展的实践活动,学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和发展自我,并引起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变化发展。由此可见,学科教学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其不仅对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情感、意志、个性意识倾向性、气质,以及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学科教学是我校新课程实施方案中所力主突

8、出的一项重点,并采取各种措施,以足够的时间和学校资源保证学科性教学安排。我们要求各学科在教学中,一要把握学科教学的难度,二要重视形成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三要关注并运用新的学习方法,四要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以此奠定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学科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突破研究性学习难点。研究性学习是此次高中阶段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难点所在。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所开展体验性教育过程。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以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基本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9、的能力,提高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使其个性与特长得到开发与持续发展。此次课程改革中,浙江省对作为必修课的研究性学习提出了量的要求是:在高中阶段完成2-3个课程研究,修满15学分。对于研究性学习,虽然我校已经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但原先的研究性学习一直局限于小范围、活动化的安排,与目前的全方位覆盖的研究性学习在组织和实施中有着质的区别,为此,学校从思想认识、课时安排、组织形式、评价方式、资源保障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设计安排。课时安排上,学校根据研究性学习的进程,改每周安排为学期整体安排,即以周安排为基础、以阶段性集中安排为补充,确保学生每学期自修满60课时(即3课时*20周);在

10、选题安排上,学校按学年提出选题总方向,教师提出备选方案供学生选报;在研修小组安排上,要求年级任课教师每人指导课题研究数不少于2个、指导15位左右学生,允许部分教师跨年级指导,确保课题指导教师全覆盖;在学分认定中,学生每完成一项课题研究可按研究情况获得5-10个学分,三年必须完成2-3个课题,修满15学分;在成果评价上,学校分小组、学科、年级设奖,鼓励优秀课题成果冒出。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施,使我校研究性学习课程顺利推进,在短时间内,基本突破了课程改革的这一个难点,也保证了其它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3)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开发。2001年,作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宣言书,新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

11、定了,我国基础教育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从而改变我国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赋予了学校在课程管理中的实际权力,并由此推动了校本课程在近年来的发展潮流。但就目前来讲,还很少看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不少学校、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尚未真正形成。宁波中学在这种认识之下,立足于积极推进,不急于全面开设,进行了关于校本课程开发、领导、评价等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至今,学校开设的创新写作工作室、心理健康教育、储才人文大讲堂等学校课程,注重融合校内外教学资源,努力建构能真正体现学校办学哲学和培养目标的学校课程体系。(4)扩大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原有优势。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12、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原来有着很好的社会实践和社区发展服务的优势,是多年的社会实践工作的先进学校。但是随着新课改方案的推进与深入,如何真正做到为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和全方位覆盖课程内容的问题就逐渐地凸显出来。我校认为,扩大我校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原有优势,就要真正实现活动内容课程化。所以,我校对活动内容课程化提出的整体设计原则是:规定性和选择性相结合。其中规定性内容是指体现学校教育要求、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积淀的安排,如社区活动基

13、地、新生军训、二万五千米小长征步行远足等活动;选择性内容则是学校根据学生个性特长设置的可自主选择参加的项目,如金帆杯艺术节、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月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等等。规定性和选择性相结合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既体现了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又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5)整合、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新课程带来的资源需求是全方位的,包括师资、设备、教学空间、时间,甚至财力物力,整合并优化校内甚至校际的资源配置已是当务之急。但是,从整体上看,即使到现在,大范围的新课程资源的有效配置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能满足学校课程改革需要的系统性资源配置标准尚未出台。所以,就目前而言,如何将

14、有限的学校教育资源,通过管理活动来加以整合,以达到最佳的配置效果,确保课改推进过程中的教育资源的有效性保障,已是十分必要。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在教学时间、教学空间上进行了新的整合,在教学设施、设备安排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师资配备上进行了较为长远的考虑,在经费运行上进行了一定的倾斜,特别在学校管理设计和资源拓展上进行了新的探索。这些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为学校新课程稳定推进和学校特色形成提供了重要支撑。我校的五项原则不仅帮助我们理清了思路,突出了主线,还形成了我校的课改特色,保证了我校课改的平稳推进。由于一开始的研究性工作、积极务实的设计和思考,我校没有因为课改而给全校教师带来额外

15、负担。3、设计具有宁波中学特色的6+n+特长认定的1b选修方案在课改推进的第二个学年,根据浙江省课改方案,宁波中学和兄弟学校一样又面临着选修课1b(浙江省高中选修课分为:1a,指纳入平时教学当中的选修;1b,指与高考类别相关的选修;1c,指拓展性选修)的压力。我校根据五项原则,多次组织方案研讨,最终提出了宁波中学6+n+特长认定1b选修课实施方案。在这个方案中:6是指根据学生选课情况,首先开出的六门1b课程,目的有二:一是符合全体学生的合格毕业的要求,二是为高考中拟报一本的学生提供基础性的选课保证;n是为鼓励学生在完成基础性选课后的拓展性选课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特长认定,则

16、为具有艺术、体育、科技等方面特长的学生所提供的专门选课平台,选报特长认定的学生需经过符合课程原则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技能测试、相关技能的学习经历确认、技能证书审核三方面考核,为具有某些方面个性特长学生的学分申请提供专门通道。从目前推进的状态看,我校的6+n+特长认定的1b选修方案的实施,为突破1b选课的难点、提高选课质量、有效推进课程改革提供了又一个新平台。三、拓展创新空间。实现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方式、评价方式和提高教育质量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改革为学校带来了关于课程和学科教学的全新理念,如课程资源的开放取向、课程实施的创新取向、课程开发的人文取向、课程评价的多元取向、课程领导的共享取向,以及课程结

17、构的综合取向等。这些新理念促使学校不断更新有关课程理念,从而逐渐形成学校课程愿景。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新的课程愿景不但开始描述未来学校教育的课程期望,更是学校相关个体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对未来发展前景的期待、探究与描绘。我们认为,只有建构起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愿景,并在学校课程愿景的引导之下,才能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真正地融合到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能真正深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课程改革全面推进三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开始整体的思考学校的教育方式,整体的思考学校的教育评价行为。以期在课程改革所提供的全新发展平台上,形成具有传统特色、时代特征的学校文化个性。因此,如何建构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愿景,研究学

18、校教育管理行为的变革已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研究新课改背景下学校管理行为的变革学校管理是完成学校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障。新课改对学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校年级的管理和协调职能被不断强化,新课程改革方案中许多内容都必须经由年级教研组才能得以顺利运行,如组织研究性学习,开展社区实践与服务等。而且由于年级管理协调职能的加强,学校内部正在由原有校级、中层、组室的垂直管理模式开始向中层处室与年级准平行模式转化。针对这一现状,如何加强教研组的学科建设和学科特色建设,如何实现中层部门管理职能的管理+服务职能转化,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19、2、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所提出的活动内容课程化、成长记录与模块学习以及走班教学等内容是对学校原有评价方式的冲击,并对学校评价方式提出新要求,如要求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等。但是在学校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评价方式的惯性和教师在学生评价理念和技能上的问题,这些新要求落实的并不是很到位。科学地、系统全面地对学生发展情况进行评价,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育教学管理,从而更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学校评价方式的不到位十分容易导致教师在采用教育教学新内容、新方法之后失去正确

20、的方向,影响使新课程改革方案顺利实施。因此,研究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评价方式的变革,使学校评价方式给予新课程改革足够的支持力量就显得意义尤为深远。3、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变革教学活动不仅是单一地传授学生以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影响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新课程所倡导的体验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学习理念绝不是对学校教学的弱化,而恰恰是新时期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肯定和强调。课堂教学是集中体现课改理念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实施课程的主战场,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的变革将最终决定课改的成败。所以,研究新课程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的方式,更是学校课程体系设计的重中之重。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推进应当遵循它内在的规律性。在整体的课程愿景的引领下,宁波中学把新课程的实施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创新的新起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去实践、去探究,我们将不断探索,充分发挥百年老校的教育示范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