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936918 上传时间:2023-09-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和血袋回收登记制度(试行)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者为迟发反应。一般包括:1.发热反应2.过敏反应3.溶血反应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5.大量输血后的并发症(循环负荷过重、出血倾向)6.细菌污染引起的输血反应7.输血传播的疾病二、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过程记录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例。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臵情

2、况)。2、对于患者的迟发性的可疑的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报至医务处。4、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三、为了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将血袋刺针孔处折叠,并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臵于塑料袋中保存,及时送至输血科。2、护士应及时、认真、完整填写血袋回收登记表。3、输血科人员与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4、输血科定期核查血袋发出和回

3、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5、血袋在输血科保留24小时后,输血科人员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第二篇:关于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通知(1)关于进一步做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及血袋回收工作的通知各临床用血科室:为进一步落实我院临床输血管理制度,规范输血流程,保证临床用血安全,依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及“三甲”有关条款的要求,现就我院输血严重危害控制及血袋回收等存在问题进行介绍并要求如下,请遵照执行。一、输血严重危害控制今年上半年,全院输血数量为2850袋,收集到的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为2袋次,远远低于反应率2%左右的普遍共识。经调查,在我院输血后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

4、大多数为过敏、发热反应,临床医师进行适当的对症治疗就可以解决(后症状消失),缺乏向输血科回报的意识;同时,部分临床医师在输血前输注抗过敏药物,导致部分输血不良反应被掩盖。为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应严格执行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1.每个血袋输注后无论有无输血不良反应,责任护士应填写输血护理单中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如没有输血不良反应则由主管医生填写“无”并签字)进入病历。如有输血反应,医生应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包含处置情况)送血库。2.对于患者发生可疑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会同输血科协同处理。3.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报告汇报医务科、质控科。对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不回

5、报者,由质控科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4.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持续改进方案,不断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水平。二、血袋回收目前,血袋回收主要存在部分无回收(24%无回收)及回收不及时的情况,为加强输血不良反应的调查、保全证据及医疗废物管理,应严格执行血袋回收登记处理制度。1.输血结束后,责任护士将血袋注明科室、受血者姓名,并在血袋刺针孔处折叠,用胶贴粘贴,防止余血流出,置于塑料袋中保存。填写血袋回收交接表,将血袋小标签粘贴于交接表上,于每天8:00、17:30连同血袋送至输血科。2.输血科人员与临床科室送达人员对血袋进行认真核对,双方签字后,将血袋集中保存。

6、3.输血科于当天18。00核查血袋发出和回收数目,二者数目必须一致,不一致者须向临床输血科室查询相关情况,汇报科室负责人。4.血袋在输血科保留24小时后,将血袋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交专职人员进行回收处理。5.输血科将每月血袋回收情况汇报质控科、护理部,及时通报存在问题,责令问题科室限期整改。第三篇: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登记报告制度1、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后若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反馈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指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2、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但在一时原因尚未

7、查清时,不能等待诊断,耽误病情,临床医生应视病情变化,暂停输血,保留静脉通路,由临床医生为主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并应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全部输血器材待查。3、临床科室在进行输血治疗时,一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必须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详细记录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术人员协助会诊,并应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及时送回输血科。在紧急情况下先处理患者并电话通知输血科,后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单是输血反应的凭据,未送此单者输血科视为无输血不良反应发生。4、怀疑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

8、血记录单;2)核对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新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5、怀疑血液污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按以下程序处理:1)观察血袋剩余血的物理性状:如有无混浊、

9、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成暗紫色、血凝块等,有上述情况之一均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2)取血袋剩余血直接作涂片或离心后涂片镜检,找污染细菌;3)取血袋剩余血和患者血液,在40c,220c,370c条件下同时作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4)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6、发现病人有特殊抗体如需继续输血,协同血液中心寻找适合的配合血源。7、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的经过应详细记录并入病历保存,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由输血科保存10年。8、输血科工作人员根据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把信息维护到计算机的血库管理系统,并在相应登记本作好记录。9、确是血液质量等问题,涉及科室当事人,按差错事故处理。第四篇: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

10、处置报告管理制度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1目的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发生、报告、调查、处理及追踪回访的基本程序,以确认是否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不良反应得到及时、准确的处理,最大限度减轻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的伤害。2适用范围适用于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整个处理过程。3职责3.1实验室工作人员、临床用血科室医护人员执行本程序;3.2实验室负责人负责组织协调、上报;3.3科室主任负责输血反应处理的审核与监督工作。4工作程序4.1输血反应监测4.1.1输血前:观察或询问患者有无发热、皮疹、瘙痒等不适;4.1.2输血中。前15分钟输注速度要慢,密切观察患者体温、脉搏、

11、呼吸、血压等情况,15分钟后,无输血反应,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嘱咐患者家属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1.3输血后。持续观察患者24小时,无异常情况后,24小时内将血袋送回输血科统一处理。24小时后,患者出现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血红蛋白尿等情况,要排除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4.2输血反应报告、调查程序4.2.1临床医护人员发现输血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在积极处理的同时,要及时向输血科实验室通报输血反应发生情况,与输血科共同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确定进一步的处理、治疗方案,逐项详细填写输血情况回报单,持续观察24小时后完善输血情况回报单并送至输血科

12、备案保存。患方提出疑义时,经治医护人员应该与患方共同封存剩余血液、血袋及输血器材等,双方签字后由输血科保管备查;4.2.2输血科工作人员接到临床输血反应报告后,应仔细询问患者输血量、输血速度以及输血后出现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协助临床医护人员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性质,对临床科室提出初步的处置参考意见;4.2.3对于严重输血反应,输血科应指派具有相应资质的科室负责人到临床进行会诊,协助临床查找原因、制定救治方案、观察处置疗效;4.3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24小时内出现的不良反应为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受血者的症状或体征显示有即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应立

13、即减慢输血速度或停止输血;如停止输血,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立即组织输血反应的原因调查和治疗。4.3.1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过敏性或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由临床医生对症处理。4.3.2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抽取血袋中剩余血液及输血反应发生后受血者血液标本联同静脉输液器作细菌性检验。4.3.3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怀疑为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立刻停止输血并做以下工作:4.3.3.1复查标签和记录:复查血袋标签和全部有关记录,以验证受血者和所输血液成分有无核对错误;4.3.3.2采集实验室检查用标本:收集受血者输血反应前血标本、输血反应后的抗凝和

14、不抗凝血标本,连同所输血袋和输血器、静脉输液器及输血反应后留取的尿液标本,送相关实验室检测;4.3.3.3相关实验室检测4.3.3.3.1受血者抗凝血液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4.3.3.3.2受血者不抗凝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乳酸脱氢酶、高铁血红蛋白;4.3.3.3.3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及尿胆红素;4.3.3.3.4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h测血清胆红素含量、尿胆红素及尿血红蛋白。4.3.3.4输血科实验室检测:4.3.3.4.1核对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发血单;4.3.3.4.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

15、、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液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液标本、血袋中血液标本,重新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4.3.3.4.3对输血反应后的血液标本,离心后肉眼观察血浆中有无溶血现象,并作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送至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作进一步鉴定。4.3.3.5及时治疗。如果受血者已有明显溶血的临床症状与体征,临床医生应立刻着手进行对症治疗,不必等待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4.4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输血24小时后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如果发现或怀疑受血者发生迟发性

16、输血反应,应遵循以下注意事项:免疫性的迟发性输血反应属于血液成分的抗原-抗体反应,要尽快抽取受血者抗凝血送至红十字血液中心红细胞室,在检测和确认后,记录于受血者的病例中,其处理步骤同急性输血不良反应;4.5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的处理程序。输血后如果受血者出现可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由主管医生向医务部汇报,由医务部汇同输血科展开仔细调查,验证受血者是否确因输注供血者血液成分而传染疾病,受血者如确诊感染hiv,应迅速报告感染控制科。输血相关传染病所涉及的供血者,应及时通报采血机构;4.6输血反应的追踪回访制度4.6.1输血科接到临床急性输血反应报告后,在进行常规处理后,应对发生输血反应的患者进行跟踪、

17、回访,次日收到输血情况回报单要及时汇总,登记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上,以便进一步明确输血反应发生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措施是否得当;4.6.2对于临床回报的输血反应,接待者除在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登记外,还应在值班登记本上登记。科室对于临床回报的严重输血反应,要立即组织全科人员进行病例讨论,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科室每季度应该进行1次输血反应总结,对于因技术性或制度性原因造成的输血反应,要提出整改措施,避免以后再次发生。5相关文件5.1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000年卫生部)6相关记录6.1输血不良反应登记本6.2值班登记本第五篇: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输血反应与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及调查处理制度一、临床发现输血反应及疑似输血感染的病历,主管医师应详细填写“输血反应反馈单”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中心血库。二、中心血库、感染管理科负责对反馈意见进行登记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告知有关科室,重大问题报医务科及主管院长。三、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有关专家对疑似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的病历进行讨论,就事实的认定、性质及处理拿出意见。有关专家应积极参加。四、中心血库应积极协助输血管理委员会及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输血管理及输血反应、输血感染的登记、调查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