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3季度(总第55期)-中国银行-2023-WN7.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年第3季度(总第55期)-中国银行-2023-WN7.pdf(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研究院研究院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要点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能亟亟待增强待增强2023 年年第第 3 季度季度(总第(总第 55 期)期)报告日期:报告日期:2023 年年 7 月月 3 日日2023 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疫情影响明显消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缓解,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一季度中国 GDP 增长 4.5%,好于市场预期。进入二季度,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的问题突出,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6%左右,其增速高于一季度,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主要取决于内需的恢复程度。在
2、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基建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带来支撑,房地产市场逐步探底修复。总体预计三季度 GDP 增长 4.9%左右,全年增长 5.4%左右。考虑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强,尤其是近期经济恢复弱于预期,应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大稳增长力度;金融政策要“总量+结构+监管”三重发力,助力经济持续恢复;促进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改善的良性循环,形成扩大内需合力;关注国际需求不振对外贸企业冲击;稳楼市政策重在持续稳预期、化风险。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经济
3、金融研究课题组中国经济金融研究课题组组长:陈卫东副组长:周景彤成员:李佩珈梁婧赵廷辰范若滢梁斯叶银丹刘晨吴丹邱亦霖刘佩忠王静平婧曾圣钧(大湾区金融研究院)联系人:刘晨电话:010-66594264邮件:资料来源: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 年第3 季度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内生增长动力内生增长动力亟待亟待增强,政策需着力稳预期增强,政策需着力稳预期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国银行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3 年年第第 3 季度)季度)2023 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疫情影响明显消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缓解,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一季度中国 GDP 增长4
4、.5%,好于市场预期。进入二季度,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内生动力不强、需求不足的问题突出,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6%左右,其增速高于一季度,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继续放缓,出口增长面临压力。中国经济增长仍将主要取决于内需的恢复程度。在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基建投资继续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带来支撑。房地产市场逐步探底修复,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缓慢收窄。总体预计三季度 GDP 增长 4.9%左右,全年增长 5.4%左右。考虑到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然较大,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强,尤其是近期经济恢复弱于预期,应
5、引起高度重视。建议多措并举稳定市场预期;财政政策进一步发力,加大稳增长力度;金融政策要“总量+结构+监管”三重发力,助力经济持续恢复;促进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改善的良性循环,形成扩大内需合力;关注国际需求不振对外贸企业冲击;稳楼市政策重在持续稳预期、化风险。一、2023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回顾与下半年展望(一)(一)2023 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回顾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回顾上半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总体表现好于预期,主要发达经济体延续加息进程,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中国面临的外部市场需求总体放缓。国内疫情影响明显消退,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缓解。前期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
6、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积压需求集中释放,消费尤其是接触性消费显著回升,各项稳经济政策继续靠前发力,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新动能势头依然强劲,新产业新业态较快发展。一季度中国 GDP 增长 4.5%,好于市场预期,其中国内需求对 GDP 累计同比贡献率超过 100%。进入二季度,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内生动力不强、总需求不足的问题突出,这既体现了疫情“疤痕效应”的影响,也叠加了经济转型升级的结构性阵痛。预计二季度 GDP 增长 6%左右,增速高于一季度,主要是由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回顾 2023 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有三大动力和三大挑战值得关注。1.三大动力三大动力动力一动力一:消费与服务
7、业是拉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消费与服务业是拉动本轮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受疫情影响减弱、消费场景恢复、前期积压需求释放以及低基数等影响,上半年中国消费呈现较好恢复态势。2023 年 1-5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 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升 10.8 个百分点。从 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来看,一季度为 4.5%,4、5 月份逐渐放缓至 3.8%,恢复节奏表现为前快后慢。同时,消费结构分化明显。一是服务消费恢复好于商品消费。一是服务消费恢复好于商品消费。旅游、餐饮等接触型消费增长强劲。1-5 月餐饮收入累计增速和 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 22.6%、5.9%
8、,均快于商品零售(7.9%、3.5%)(图 1)。服务消费强势反弹带动服务业生产较快复苏。1-5 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增长 9.1%,比上年同期加快 9.8 个百分点;5 月份非制造业 PMI 指数为 54.5%,高于临界点。截至一季度末,餐饮行业门店数回升至 788 万家,较上年末净增加 13 万家。“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 2.74 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 1480.6 亿元,按可比口径分别恢复至 2019年同期的 119.1%和 100.7%(表 1)。5 月民航客运量已恢复至 2019 年同期的94.5%。二是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二是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在金价上涨推
9、升消费者投资需求、疫情后婚庆需求释放等因素支撑下,1-5 月金银珠宝类消费累计增速达 19.5%(2022-2023 年平均增速为 7.6%),远高于疫情前水平(2019 年同期为 2.7%)。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此外,1-5 月体育娱乐用品、化妆品类消费分别增长 11%和 9.7%。三是汽车消三是汽车消费有所回暖。费有所回暖。随着前期汽车市场价格战“停火”,消费者观望情绪缓解,多地政府出台购车鼓励政策,汽车消费在经过一季度负增长后,二季度有所回暖,1-5 月累计增长 8.9%。图图 1:餐饮收入增速好于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增速好于商品零售表表 1:“五一五一”旅
10、游消费情况旅游消费情况1资料来源:Wind,文化旅游部,中国银行研究院动力动力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关键作用。二: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发挥稳增长关键作用。1-5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 4%。其中,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1-5 月分别累计增长7.5%和 6%,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约 1.6 和 1.8 个百分点。一是财政支出和施一是财政支出和施工建设保持较快进度工建设保持较快进度,助力基建投资较快增长助力基建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财政资金继续前置发力,各地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复工,建筑业施工进度加快。1-4 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发行额累计达到 16216 亿元,占全年限额的 42
11、.7%(图 2)。在财政资金支持下,项目施工保持较快节奏,建筑业 PMI 持续处于较高景气区间,3 月达到近年来峰值 65.6%(图 3)。二是产业新动能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二是产业新动能驱动制造业投资增长。一方面,上半年原油、煤炭、钢铁等工业产品价格波动下行降低了原材料加工行业利润,企业投资意愿较弱。另一方面,电动车、锂电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技术密集类产品出口表现好于劳动密集类产品,出口需求结构性变化驱动制造业投资结构转换和提升。据测算,1-5 月份黑色金属冶炼等原材料行业和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1此处旅游收入的恢复程度按可比口径计算,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影响。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4中
12、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集型行业投资贡献度2较上年同期明显下降;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计算机设备制造业等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投资贡献率大幅提高至 81.5%(图 4)。图图 2:各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各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图图 3:各年建筑业:各年建筑业 PMI图图 4:各行业对制造业投资增速贡献度:各行业对制造业投资增速贡献度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2行业投资贡献率=行业投资增速行业投资完成额占比/制造业投资增速。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动力三动力三:出口产品和目的地市场结构变化出口产品和目的地市场结构变化。2023 年以来,全球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增速持续
13、负增长,比如 1-5 月韩国、越南出口分别同比下降 13.6%、11.6%。而中国出口好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图 5),也好于市场预期(专栏 1)。1-5 月出口金额累计增长 0.3%(按美元计,下同)。其中,3、4 月单月增速分别达 14.8%、8.5%。中国出口正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对新兴经济体一是对新兴经济体出口较快增长。出口较快增长。1-5 月对东盟、俄罗斯、非洲和拉丁美洲出口占总出口比重达38.5%,对出口增速贡献为 44.2%。而对欧、美出口延续下降趋势,1-5 月分别累计下降 4.9%、15.1%(图 6)。二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竞争力持续提高二是新能源产业链相关产品竞争
14、力持续提高,出口表现亮眼。出口表现亮眼。得益于技术储备和完备的产业链布局,中国新能源相关产业全球竞争力不断提升。1-4 月,出口“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累计增长 59.6%,占总出口比重达到 4.4%,对出口增速贡献率为 88.2%。三是前期积压订单集中交付三是前期积压订单集中交付。2 月新出口订单指数达 52.4%,较上月提升 6.3 个百分点至扩张区间。经 1-2 个月左右的生产周期,这些新订单于 3、4 月集中释放,带动出口高增。图图 5:主要出口型国家出口增速主要出口型国家出口增速图图 6: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当月当月增速增速注:图 5 中
15、,中国、韩国、越南为 2023 年 1-5 月累计增速,其他为 2023 年 1-4 月累计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专栏专栏 1:近期中国出口缘何好于预期:近期中国出口缘何好于预期第一第一,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其他出口型经济体。1-5 月,中国出口累计增长 0.3%(按美元计,下同)。其中,3、4 月单月增速分别为 14.8%、8.5%。而其他出口型经济体出口贸易集体减速。2023 年 4 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出口分别减少 29.4%、17.4%、14.7%、12.7%。一是一是大宗
16、商品出口结构差异大宗商品出口结构差异。中国虽是大宗商品净进口国,但钢铁出口量较大。2023 年以来,受俄乌冲突、土耳其地震的影响,中国以外的钢铁产区产量大幅下滑。2023 年 4 月,全球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2.4%。受益于供应链和成本优势,中国钢铁产量稳定,出口报价低于国际市场,明显的价格优势带动中国钢铁出口放量增长。1-5 月,中国出口钢材金额累计增长 15.1%,对出口增速贡献率为 1.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主要出口能源、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其价格总体高位回落,且主要进口国库存水平偏高,短期进口需求有限。国际市场供过于求,使这类产品出口走弱。二是机电产品细分优势差异。二是机电产品细分
17、优势差异。中、韩两国机电产品出口的结构性差异正在拉大。韩国高度集中于半导体产业链,集成电路占出口比重达到 17%。存储半导体市场持续低迷以及美国半导体法案的“长臂管辖”严重影响韩国半导体出口,进而累及韩国整体出口表现。在中国机电类出口中,集成电路仅占 4.6%,“新三样”占比提升较快。在国际绿色转型背景下,新能源产品出口高景气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作用日益加大,欧盟是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欧盟提出“REPower EU”能源投资计划,将 2030 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从 40%提高至 45%。计划发布后,中国出口欧盟新能源产品同比增速甚至一度超过 90%。三是出口目的地集中度差异三是出
18、口目的地集中度差异。非欧美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重要性日渐提升,对俄罗斯、非洲国家、东盟国家出口增长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欧美需求走弱的负面影响。2018 年之前,美国、欧洲的终端需求与中国出口增速高度正相关。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区域贸易,持续深化与非欧美国家的经贸合作,“一带一路”效果显现,东盟以及俄罗斯等对中国出口增速的拉动力明显加大。据测算,2018 年 6 月之后,美国 PMI、欧元区综合 PMI 对中国出口增速的边际影响显著下降,越南制造业 PMI 的边际影响明显提高。第二,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前瞻高频数据。第二,中国出口表现好于前瞻高频数据。海运数据、出口交货值和各国自中国进口数据是市场观察、预
19、测出口变化常用高频前瞻指标。2023 年以来,这些高频前瞻指标走势与出口表现存在差异。一是海运供给改善使运价指数持续走低。一是海运供给改善使运价指数持续走低。2023 年 1-5 月,CCFI 运价指数由 1255.9 下降至 952.1,下降幅度为 20.1%,与出口表现明显不同。运价指数是运力供给和需求两端共同作用的结果。2020 年下半年至 2022 年下半年,受疫情影响,港口缺员,船舶塞港,海运运输效率大幅降低,运价指数一路飙升。2022 年下半年以来,疫情冲击趋于平稳,且此前相关企业加大集装箱、船舶投入,运力短缺明显缓解,海运供给大幅改善,带动运价指数逐渐走低,与中国出口增速呈背离态
20、势。此外,陆路运输对出口的拉动作用逐渐加大。4 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 1459 列、运送货物 16 万标准箱,分别同比增长 25%、45%。二是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加大了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的差异。二是积压订单集中释放加大了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的差异。2023 年 3、4 月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4%、0.7%,远低于出口增速。事实上,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在统计口径上存在差异。(1)范围不同,出口交货值是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且交给外贸经营部门(包括本地和外地)的产品价值;出口总额是所有外贸经营单位和工业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价值。近期中国出口增长较快,小企业和民营企业贡献较大。(2)
21、方法不同,出口交货值对来料加工产品仅计算加工费,而出口额则按出口产品全价计算;出口交货值是按照外贸经营部门的收购价格计算,出口总额则按照离岸价格计算。(3)时期不同。出口交货值为本期生产,并于本期交给外贸经营部门或自营出口的产品价值,出口总额为本期出口的产品总值,对生产时期不做要求。由于出口交货值只统计当期生产的货物值,而前期积压订单集中交付是近期出口高增的重要支撑,因此,近期出口交货值与出口增速差异较大。三是转口贸易增加使双边统计差异加大三是转口贸易增加使双边统计差异加大。近期,中、越贸易统计差异有所扩大。2023 年 3 月中国对越南出口增长 38.2%,但越南自中国进口仅增长 6.8%。
22、事实上,中国出口商品至越南,经加工后再出口至他国,此数据计入中国对越南出口统计,但越南将其认定为转口商品而不计入其进口数据。近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期随着中国产业转移趋势、中美经贸摩擦风险加大,不少中国企业将产品运至越南进行中转后再出口至欧美市场,从而加大了中越贸易统计差异。2.三大挑战三大挑战挑战一:挑战一: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恢复不确定性房地产市场仍处于筑底阶段,恢复不确定性依然较依然较大。大。受前期积压需求快速释放、支持政策合力显效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但 4 月以来销售、投资等关键指标明显回落,市场主体预期不振。1-5 月,
23、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累计下降 7.2%,降幅较 2022 年扩大 3.2 个百分点;在上年低基数背景下,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 0.9%,降幅较 2022 年同期收窄 22.7 个百分点。一是需求一是需求端市场恢复端市场恢复缺乏缺乏持续持续性性。30 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自 4 月开始转弱,本轮地产销售端复苏力度明显弱于过去(图 7),地产销售恢复的持续性有待观察。一方面一方面,收入增长缓慢限制居民消费能力收入增长缓慢限制居民消费能力。2023 年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3.8%,较同期 GDP 增速和上年同期分别低 0.7 和 1.3 个百分点。人民银行城镇储户问卷调
24、查结果显示,2023 年一季度未来收入信心指数和就业预期指数虽然有所改善,但仍低于 2019 年同期 4.1 和1.4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对房价走势和未来风险的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对房价走势和未来风险的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限限制居民消费信心制居民消费信心。据诸葛数据研究中心监测数据,重点 50 城市场情绪指数自 3月份开始连续三个月回落,5 月降至-0.69,市场情绪持续低迷。房价走势不确定性持续提升。据中指研究院数据,5 月房地产百城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0.11%,较 2022 年同期低 1.3 个百分点。同时,房价区域分化明显,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弱于一线城市(图 8
25、)。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7:30 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图图 8: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分化: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分化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是供给端房企信心相对不足。二是供给端房企信心相对不足。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 4 月,重点 50 城出清周期为 16.2 个月,较 2022 年末缩短 1.9 个月,但仍处于 2017 年以来较高水平。2023 年以来竣工面积持续好转,但竣工端与新开工端加速背离。2023 年 1-5 月,房屋竣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分别同比变动 19.6%和-22.6%,增速较
26、2022 年同期分别提升 34.9 和 8 个百分点。同时,已竣工未销售面积处于历史高位,企业资金情况难以改善,叠加商品房预售拖慢住宅施工进度,企业短期内保交楼压力仍然较大。据百年建筑网调研报告数据,截至 2023 年 5 月,全国各地 1114 个保交楼项目交付率仅为 34%(图 9)。图图 9:3 月、月、5 月保交楼已交付占比情况月保交楼已交付占比情况资料来源:百年建筑网,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挑战二:需求不足限制仍然明显,生产恢复和物价水平整体低迷。挑战二:需求不足限制仍然明显,生产恢复和物价水平整体低迷。上半年居民消费倾向依然较低(图
27、10),房地产市场尚在筑底,出口较上年同期走弱。5 月 PMI 新订单、新出口订单以及在手订单指数分别为 48.3%、47.2%和 46.1%,均连续两个月落于收缩区间(图 11),需求不足导致生产和物价整体低迷。一一是工业生产节奏放缓,内需相关行业表现疲弱。是工业生产节奏放缓,内需相关行业表现疲弱。1-5 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3.6%,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从结构看,一方面,因房地产市场复苏偏慢,上游钢铁、建材相关行业生产节奏放缓,1-5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和黑色金属加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较 1-4月分别回落 1.6、0.8 和 0.5
2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因居民商品消费较弱,下游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持续承压。1-5 月农副食品、纺织业、家具业和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 1.5%、3%、10.3%和 5.4%(图 12)。二是物价水平二是物价水平维维持持低位低位。1-5 月中国 CPI 和 PPI 分别同比上涨 0.8%和下降 2.6%。一方面,猪肉和能源价格持续下行是带动 CPI 同比涨幅逐月回落的主因,疫后出行限制解除带动旅游相关服务价格大幅反弹,但受制于收入恢复,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保持低位(图 13)。1-5 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0.7%,低于 2017-2019 年同期 1.9%的平均涨幅。另一方面,国际油价
29、波动下行,国内外工业产品市场需求偏弱而供应整体充足,加之上年高基数,1-5 月上游采掘工业、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分别同比下降 4.6%和 4%,带动 PPI 降幅持续扩大。图图 10: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图图 11:PMI 主要分项指数主要分项指数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0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12:各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各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图图 13:核心:核心 CPI 中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中商品和服务价格涨幅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挑战三挑战三:就业就业总量和总量和结构性结构性压力仍存压力仍存。2023 年以来,中国就业形势整体改
30、善,3 月以来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持续下降,5 月达到全年新低(5.2%)(图14)。但是未来,就业在总量和结构方面均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完成新增一方面,完成新增就业目标就业目标、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有压力推动重点群体就业有压力。2023 年政府工作报告设定“城镇新增就业 1200 万人左右”的目标,较 2022 年提高 100 万人。而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恢复动能转弱,企业创造就业岗位有限。1-4 月城镇新增就业 424 万人次,虽然同比多增 16 万人次,但完成进度明显慢于 2021、2022 年同期(图 15)。同时,稳定重点群体就业任务依然艰巨。据教育部数据,2023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
31、生规模预计达 1158 万人,同比增加 82 万人,创历年新高。据国家统计局测算,截至 5 月尚有 600 万左右青年失业人群。另一方面,劳动力供需两端结另一方面,劳动力供需两端结构性问题凸显构性问题凸显,抬升摩擦性失业持续时间抬升摩擦性失业持续时间。2023 年春招人才迁徙报告显示,2023 年春招中岗位需求收缩和人才供给饱和现象凸显,人才供需比升至 2.4,远高于 2022 年的 1.7 和 2021 年的 0.5。劳动力供给方面,经济恢复阶段未来就业形势不确定性加剧,就业者对稳定性的职业偏好持续提升,从业意愿与有限的岗位需求短期难以匹配。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 2023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
32、从劳动者的求职意愿来看,国企和民营企业占比分别为 46.7%和 12.6%,较上年同期分别上升 2.3 和下降 4.8 个百分点(图 16)。劳动力需求方面,伴随疫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1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情影响减弱,行业复苏进程有所分化,知识密集程度较低的生活性服务业恢复加快,就业景气度持续提升。据智联招聘数据,2023 年一季度,就业景气指数(CIER)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专业服务/咨询、娱乐/体育/休闲和中介服务行业。但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重点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相对不足。2 月以来,制造业 PMI 从业人员指数持续下行。当前企业经营仍处于恢复期,制造业企业持续控制用工成本,
33、劳动力需求有所收缩。据财新调查数据,缩减用工的制造业企业普遍反映在员工自愿离职后没有填补空缺。图图 14:2018 年至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年至今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图图 15:1-4 月城镇新增就业完成进度月城镇新增就业完成进度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图图 16:2021-2023 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年应届毕业生期望就业的企业类型资料来源:智联招聘,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2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二)(二)2023 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年下半年经济形势展望展望下半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压力增大,中国出口增长面临压力。国内经济恢复仍将更多依赖内需。在
34、促消费政策、服务消费加快释放的带动下,消费有望保持温和修复,基建投资将继续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对制造业投资增长带来结构性支撑。房地产市场逐步探底修复,房地产开发投资降幅缓慢收窄。预计三季度 GDP 增长 4.9%左右,全年增长 5.4%左右。第一,消费将保持温和修复,居民消费信心与能力或将稳步提升。第一,消费将保持温和修复,居民消费信心与能力或将稳步提升。随着经济持续修复以及宏观政策进一步发力,消费有望延续复苏态势。但考虑到疫情“疤痕效应”依然存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回升仍需时间。预计消费修复的节奏将会是温和的、渐近的。分结构来看,一是服务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下半年暑期旺季、亚运会
35、、十一“黄金周”等节假日密集,将为旅游、住宿等服务消费恢复再添生机。二是汽车消费有望企稳。随着国六 b 排放标准3的落地实施,汽车终端价格将恢复稳定,消费者观望情绪有望改善。叠加促进汽车消费政策出台、多家车企推出新车型,有利于汽车消费潜能的进一步释放。6 月 2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6月 8 日商务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要求 2023 年 6-12月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县”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三是住房相关商品消费仍将承压,未来恢复情况取决于房地产市场预期的转变和政策调控效果。总体预计三季度消费增长 5.7%左右,全年增长
36、 8%左右。第二,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领先整体增速。一是基建投第二,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基建和制造业投资领先整体增速。一是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资保持较快增长。基建投资仍是当前恢复经济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2023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提出持续发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作用,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这有望成为下半年基建投资的增量资金3中国推出的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国六 a 和国六 b 两个阶段,实施时间分别为 2020 年 7 月 1 日和 2023年 7 月 1 日。国六 b 比国六 a 要求更加严格,意味着 2023 年 7 月 1 日起禁止生
37、产、进口、销售不符合国六 b 标准的车型。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3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补充。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长有结构性支撑。二是制造业投资增长有结构性支撑。一方面,利润、产能以及外需因素掣肘制造业投资。受工业产品降价、去库存等因素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受损,产能利用率降低(图 17)。加之全球经济下行导致外需走弱,制造业企业投资扩产能力和意愿将受到一定制约。另一方面,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仍将是重要支撑。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均将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置于重要位置,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在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背景下,信贷政策将持续支持高技术和装备制造业超
38、前投资布局。三是房地产投资降幅缓慢收窄。三是房地产投资降幅缓慢收窄。商品房销售尚未有实质性好转,房地产投资链前端的拿地和开工积极性依然偏弱,与房地产投资更为相关的施工面积持续“去库存”(图 18),这将对房地产投资复苏形成一定阻力。总体预计三季度和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分别累计增长 5%和 5.5%左右。图图 17:企业利润增速和产能利用率:企业利润增速和产能利用率图图 18:房地产开发面积及投资增速:房地产开发面积及投资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三,国际市场需求或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第三,国际市场需求或将进一步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一是一是欧、欧、美终端需求不振
39、美终端需求不振。欧、美加息进程尚未结束,对国际需求的抑制作用仍将持续。美国超额储蓄或将于三季度末耗尽,居民消费恐将放缓。此外,美国“友岸化”“近岸化”贸易或将使中国对美国出口降低。二是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支撑作二是东盟国家对中国出口支撑作用恐将减弱用恐将减弱。东盟主要从中国进口中间品、加工成终端品后再出口至欧美市场,(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4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当前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受国际需求不振影响,东盟出口持续负增长,这已对“中国-东盟”贸易链条产生负面影响。4 月以来,中国对东盟出口增速大幅下滑,4、5 月单月增速分别为 4.5%、-15.5%,处于历史
40、低位。短期内国际需求未见明显提振信号,“中国-东盟”贸易恐将持续走弱。预计三季度中国出口同比下降 2.1%左右,四季度在低基数下增速将有所回升,全年增长 0.2%左右。第四,工业生产第四,工业生产有所加快有所加快,服务业复苏力度仍然可期。一是,服务业复苏力度仍然可期。一是从历史从历史库存周库存周期平均时长期平均时长(40 个月个月左右左右)来看来看,下半年工业部门有望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下半年工业部门有望进入主动补库存周期(图图19)。)。消费温和恢复,基建和制造业投资继续发挥托底经济的支撑作用,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将逐步传导至工业企业生产端,带动工业生产持续加快。二是工二是工业生产领域新动能的引领
41、作用有望持续释放业生产领域新动能的引领作用有望持续释放。2023 年以来,工业发展新动能培育不断深化,制造业高端化、绿色化稳步发展。1-5 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8%,高于工业增加值 3.2 个百分点。伴随各地加快部署先进制造领域发展,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工业发展新动能将持续释放。三是三是服务业恢复仍有较大上服务业恢复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升空间。1-5 月,服务业生产指数 2022-2023 年两年平均增速为 4.1%,低于 2019年同期 3.2 个百分点。伴随接触型消费的进一步复苏,收入改善带动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叠加上年低基数,服务业复苏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仍然可期。预计三季度工业增加值
42、、服务业分别增长 4.5%、4.8%左右,全年分别增长 4.4%、5.8%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5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19:三季度工业部门有望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三季度工业部门有望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第五,第五,CPI 涨幅温和回升,涨幅温和回升,PPI 降幅逐步收窄。降幅逐步收窄。一是消费复苏带动 CPI 同比涨幅温和上升(图 20)。一方面,年内生猪产能相对充裕,叠加 2022 年下半年猪肉价格基数走高,食品价格涨幅相对温和。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和收入情况改善,居民对耐用商品和各类服务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从而推动核心CPI 逐步上行。
43、二是国内经济修复叠加基数影响减弱,PPI 降幅逐步收窄(图21)。受全球需求收缩和主要产地供给收紧的动态调整影响,石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将持续波动,工业产品价格将随着经济需求修复逐步企稳回升。叠加下半年翘尾因素的负向影响减弱,PPI 降幅逐步收窄。预计三季度 CPI 和 PPI分别同比上涨0.7%和下降2.1%左右,全年分别同比上涨0.9%和下降2.2%左右。%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6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图 20:2023 年年 CPI 走势及预测走势及预测图图 21:2023 年年 PPI 走势及预测走势及预测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二、2023 年上半年金融形势回顾
44、与下半年展望(一)(一)2023 年上半年金融形势回顾年上半年金融形势回顾上半年,中国推出多项重大金融改革措施,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金融进入“机构+功能”监管并重新阶段;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助力实体经济稳增长仍是当前中国金融货币政策的主要任务,在政策引导、需求回升等因素带动下,信贷与社融呈现量扩、价降的运行特点。但受经济恢复不及预期、欧美银行业“爆雷”事件增多等内外部因素叠加影响,中国汇市和股市等金融市场的波动有所加大。1.1.经济回暖叠加政策发力,货币信贷规模明显走高经济回暖叠加政策发力,货币信贷
45、规模明显走高2023 年 1-5 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累计 17.31 万亿元,同比多增 1.48 万亿元。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累计 12.36 万亿元,为历史新高,同比多增 1.84 万亿元,这主要与货币政策持续发力和企业融资意愿提升有关;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 3895 亿元,同比少增 545 亿元,这主要与二级市场疲弱导致企业融资动力不足有关;政府债券、企业债券同比分别少增 1904 亿元、少增 7989 亿元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7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图 22)。政府债券少增与 2022 年专项债券集中于上半年发行有关,企业债券少增与 2022 年 11 月以来债券市场波
46、动加大导致债市融资成本上升以及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对债券形成替代有关。表外融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新增 2723 亿元,同比多增 8153 亿元。图图 22: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构成变化:新增社会融资规模构成变化图图 23: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增速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信贷结构继续优化,持续加大对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从投向结构看投向结构看,2023 年一季度末,制造业、普惠小微、绿色、涉农领域信贷余额增速分别为 41.2%、26%、38.3%、16.2%,显著高于全部贷款
47、增速(11.8%)。从期限结构看,从期限结构看,企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但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仍然疲弱。2023 年 1-5 月新增企业中长期贷款 8.11 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为 64%,比上年同期大幅上升 20.2 个百分点;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 9970 亿元,占新增贷款比重为 7.9%,比上年同期下降 2.7 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在中长期信贷大幅多增的同时,企业投资增速并未出现持续上升,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这意味着信贷资金可能并未有效转化为企业投资(见专题二)。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8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 2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市场利率总体呈下行态势流动性保持合
48、理充裕,市场利率总体呈下行态势一是主要政策利率时隔一是主要政策利率时隔 10 个月后再次下调个月后再次下调。6 月,人民银行下调 7 天逆回购利率和 1 年期 MLF 利率各 10 个 BPs,分别降至 1.9%和 2.65%。这次降息超出市场预期。二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先升后降,出现倒二是短期货币市场利率先升后降,出现倒“V”走势。走势。年初经济复苏态势较好,推动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和银行间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明显回升(图 24),2 月分别达到 2.07%和 1.92%的阶段性高点。但此后受经济复苏不及预期等因素影响,二者不断降低,5 月已分别降到 1.55%和 1.50%。三是存
49、款利率继续下调。三是存款利率继续下调。近年来中国不断优化存款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并引导利率下行。继 2022 年 9 月国有大行调低存款挂牌利率后,2023 年 6月国有大行又一次降低存款利率,例如三年期定存利率由 2.6%降至 2.45%。但受消费信心不足、借贷意愿疲弱等影响,居民部门更倾向存款而不是借贷,存款并末因利率下行而相应下降。2023 年 1-5 月,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达 2.4 万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多增较多。存款多增虽然降低了商业银行“高息揽储”压力,但增加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降低存款利率,有助于维持商业银行净息差稳定和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图图 24: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短期货
50、币市场利率走势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行研究院中国银行研究院2023年第3季度19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3 3.国债收益率波动下行,债券发行稳步增长国债收益率波动下行,债券发行稳步增长上半年,受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波动下行。截至 6 月 20 日,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报收于 2.68%,较年初下降 14 个 BPs,同比下降 8 个 BPs。总体看,上半年债券市场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债券发行总量稳步增长。一是债券发行总量稳步增长。截至 6 月 20 日,债券发行总量 32.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1.4%。具体看,国债发行 4.32 万亿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