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地形和地形图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形和地形图一、单选题1.织金洞中遍布石笋、石柱,形成千姿百态的岩溶景观,享有“中国溶洞之王”的美誉。织金洞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力B.流水C.冰川D.生物2.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其高度在不断升高,2020年12月8日、中尼两国共同宣布珠峰的新高度为8848.86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B.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的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很少有地震发生D.喜马拉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3.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波浪岩耸立在西澳大利亚中部沙漠光秃、干燥的土地上,
2、该岩石的成因是( )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冰川侵蚀D.海浪侵蚀4.2022年将在杭州举行亚运会,其徽标称作“潮涌”,图形中含有钱塘江。钱塘江的江口呈喇叭形。造成这种地貌的外力因素主要是( ) A.流水B.风力C.生物D.冰川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外部B.内力作用能使地表趋于平坦C.外力总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D.地形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6.关于图中、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小B.图的比例尺比图大C.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谷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7.“山前桃花山后雪”主要反映了( ) A.地形因素
3、的影响B.纬度因素的影响C.海陆因素的影响D.季风因素的影响8.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B.冰川C.风力D.生物9.风光旖旎的珊瑚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冲洗B.冰川堆积C.生物堆积D.风力作用10.以下地貌形态的形成,主要是由风力侵蚀作用引起的是( )。 A.火山湖 B.海岸边的怪石 C.喜马拉雅山 D.沙漠中的石蘑菇 11.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冰川侵蚀作用D.风化作用12.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流水侵蚀作
4、用B.冰川侵蚀作用C.岩层断裂D.风力侵蚀作用二、填空题13.丽水地区多山区,发生连续性降水或暴雨时易导致泥石流和山体滑坡。 (1)甲图是某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_。 A.B.C.D.(2)若发生泥石流时,虚线代表泥石流流经的路径,某人刚好位于 O 点,则其 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 _(填序号)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_; (2)写出图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_; (3)E、F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实际距离为_; (4)D和M两处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理由是_。 三、解答题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
5、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的名称:C_。 (2)A山位于E山的_方向。 (3)该图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 (4)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_。 (5)关于此图,叙述正确的是( )。 A.E山比A山高B.攀登E山,走D线比走C线省力C.D是山谷D.图中没有标注河流四、实验探究题16.读图回答问题:(1)A表示的地形是_,B表示的地形是 _,C表示的地形是_,G表示的地形是_。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_,判断理由是_。 (3)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_米,乙山位于甲山的_方向,测得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甲乙两地的实地距离是_米。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_处。 答
6、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分析】流水作用一般可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解答】流水溶蚀地貌是一种特殊的流水侵蚀,因为流水和岩石发生了化学反应,这种岩石就是石灰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水再加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氢钙,而碳酸氢钙是可溶于水的。所以出现了石林、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著名的景观。溶洞里面还有石钟乳和钟乳石,而织金洞是“中国溶洞之王”,因此织金洞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流水,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2.【答案】 D 【解析】【分析】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常有地震发生,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板块张裂形成海洋,板块碰撞形成山
7、峰。 【解答】A、珠峰不断升高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喜马拉雅山是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 C、喜马拉雅山脉处于板块交界处,附近常有地震发生,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找到了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为地壳运动提供了证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答案】 A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 【解答】波浪岩耸立在沙漠中,因此其成因是风力侵蚀导致的; 故答案为:A。4.【答案】 A 【解析】【分析】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
8、)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 【解答】钱塘江的江口是入海口,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流水的作用导致的; 故答案为:A。5.【答案】 D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内力作用的能量是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解答】A、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A不符合题意; B、外力作用能使地表趋于平坦,B不符合题意; C、在地壳发展的任意时期,内外力起着同等重
9、要的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地形往往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平原的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有时外力作用为主,如华北平原的形成,有时内力作用为主,如青藏高原的隆起,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A、图表示的实地面积比大,A不符合题意; B、分式或比式的看分母,分
10、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反之越大,因此图的比例尺比图小,B不符合题意; C、虚线位置表示的地形部位是山脊,C不符合题意;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7.【答案】 A 【解析】【分析】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阴坡和阳坡的冷暖、干湿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异,自然景观也随之明显不同。 【解答】由于山前春意盎然,桃花盛开;山后积雪不融,寸草不生,地形因素的不同导致的现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8.【答案】 C 【解析】【分析】流水侵蚀作用常常形成沟谷(v型)、瀑布和峡谷;流水堆积作用常常在山前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一般在河流的上中游
11、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搬运,在下游表现为堆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蘑菇和风蚀洼地;堆积形成沙丘和沙垅(风力作用一般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表现显著)。冰川地貌常有冰川U谷、刃脊、冰斗和角蜂(欧洲的地貌大多受到冰川的作用),海蚀地貌常有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平台和海蚀拱桥(通常分布在石质海岸)。 【解答】图中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是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造成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9.【答案】 C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 风光旖旎的
12、珊瑚礁,其造礁珊瑚及其他造礁生物对生成礁的钙物质长期积累沉积的结果,由造礁珊瑚的石灰质遗骸和石灰质藻类堆积而成的一种礁石,属于生物堆积而成,属于外力作用; 故答案为:C。10.【答案】 D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A、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故A错误; B、海岸边的怪石是海浪冲击形成的;故B错误; C、喜马拉雅山是板块挤压形成,属于内力作用;故C错误; D、沙漠中的石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故D正确; 故答案为:D。11.【答
13、案】 C 【解析】【分析】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解答】 阿尔卑斯山脉峰峦挺拔、角峰众多,其主要是因为冰川侵蚀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12.【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试题难度较易。 【详解】石灰岩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貌。岩石可溶性是指岩石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钙,这种物质在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字反应之后会 形成碳酸氢钙,后者能够溶解于水,这就使岩石逐渐被水溶蚀,形成形态各异的溶洞与地表地貌,降水量大的地区比降水量小的地区喀斯特
14、景观明显,而且水的流动性对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也有很大作用,因为流动的水能及时补充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因此形成石灰岩地貌的主要原因是流水的侵蚀作用,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二、填空题13.【答案】 (1)C(2)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自然灾害的形成、自救能力。 【解答】(1)泥石流形成于山谷中, 处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故可能最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C符合题意。 (2)泥石流发生于山谷之中,故等高线应符合“凸高为低”,而针对泥石流的逃生路线则应沿着山坡向高处跑,故应垂直于等高线向高处逃生即线路,最佳的逃生线路是图中。 故答案为:(1)C(2)14.【答案】 (1
15、)鞍部(2)盆地(3)400米(4)M;M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解析】【分析】(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2)图示比例尺计算方法: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解答】(1)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因此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是鞍部。 (2)H地的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因此H的地形类型为盆地。 (3)比例尺计算方法:实际
16、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因此 120000=2x,x=40000cm=400米 , 实际距离为400米。 (4)M处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山脊不可能形成河。 故答案为:(1)鞍部(2)盆地(3)400米(4)M;M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三、解答题15.【答案】 (1)山谷(2)西(3)自北向南(4)经过陡崖,无法施工(5)B 【解析】【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17、;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 【解答】(1)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因此C为山谷。 (2)A山位于E山的西方向。 (3)该图河段的流向大致是自北向南。 (4)因为几条海拔高度不同的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因此图中杨庄到柳庄的公路路线设计不合理,理由是经过陡崖,无法施工。 (5)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C线较陡,D线坡度平缓,攀登E山,走D线比走C线省力。 故答案为:(1)山谷(2)西(3)自北向南(4)经过陡崖,无法施工(5)B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 (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稠密,表示坡度陡(3)170;西南;3000(4)G 【解析】【分析
1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解答】读图可知:(1).A表示鞍部,B表示山谷,C表示山脊,G表示陡崖。(2)等高线稠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3)乙山的海拔是1320米,甲山的海拔是1150米,乙山与甲山的相对高度是:1320-1150=170米同样根据指向标判断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图中比例尺是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500米,甲乙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3000米。(4)攀岩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刺激的运动,所以一般会选择陡崖。故答案为:(1)鞍部;山谷;山脊;陡崖(2)B;B处等高线稠密,坡度较陡(3)170;西南;3000(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