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880408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共同富裕既是当前中国新时代发展的战略蓝图与远大 目标,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 事实上,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其关键在于缩小群体间 的收入差距,不断提升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能力、生活品质和 社会福利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低收入群体是促进 共同富裕的重点帮扶保障人群。帮扶保障低收入和困难群体 离不开作为民生兜底“安全网”的社会救助制度,在迈向共 同富裕过程中,推进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非常关键。202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 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意见,要求“用2年左右时间, 健全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中国特色社会救

2、助体系,在制度 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3月,国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健全分层分 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综合救助格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 确指出,要“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由此可见,分 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是我国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 撑和重要体现。一、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目标 和关键问题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家庭 和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异化的救助帮扶,目的是形成分 层次的梯度救助格局。对于低保、特困人员等绝对困难群体, 要给予基本生活救助和专项救助等更多的帮扶救助,对于低 保边缘家庭和支出型贫困家

3、庭等相对困难群体,主要给予专 项救助,使社会救助形成适当的梯度,这样困难群众的救助 就不是只瞄准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的“断崖式”救助,悬崖 将变成一个“缓坡”,救助范围也会得到有效拓展,救助也将 更为公平。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是为了实现社会救助 从“悬崖”到“缓坡”的转变,进而实现救助的公平、精准 和高效,助力低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围绕“救助谁、如何救、 救什么”重点着力,解决好分类管理、需求研判和分层救助 这三大关键问题。第一,分类管理意味着要对低收入群体进行科学合理的 分类,虽然总体上低收入群体可以划分为绝对困难群体、相 对困难群体和其他困难群体三大圈层,但

4、每一圈层的群体还 需要进行细分。第二,需求研判意味着要准确识别和清楚评估低收入群 体的救助需求,以实现需求牵引供给,为实现救助的供需匹 配奠定基础,打通兜底民生领域的治理痛点。在迈向共同富 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必将不断提高,美 好生活的内涵会不断丰富,低收入群体对社会救助的需求必 然呈多样化趋势。第三,分层救助意味着要针对不同类别的救助对象提供 分层次的供需匹配的精准救助,不只要实现“济贫”,还要实 现“助困”,充分发挥兜底保障和促进发展的双重功能。我国 当前社会救助体系中区分了社会救助的项目层次:一是最低 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的基本生活救助,主要解决基本生 活问题;二是医疗

5、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就业救助等 专项社会救助,主要解决相关专门问题;三是受灾人员救助、 临时救助的急难社会救助,主要解决突发问题;四是以社会 力量参与为补充,主要解决个性化突出问题。其中,基本生 活救助和急难社会救助主要发挥兜底保障的功能,专项社会 救助和社会力量补充救助主要发挥促进发展的功能,在共同 富裕背景下,发挥促进发展功能的救助层次还需进一步加强。二、共同富裕背景下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 路径我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应该从社会救助体系 的四大构成要素,即救助主体、救助对象、救助内容和救助 方式入手,统筹救助资源,努力深化帮扶救助工作措施,着 力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针对性

6、和有效性,打造综合救助格局, 筑牢共同富裕的底板。(一)救助主体层面:多元化与相互合作一是政府主导,加强相关部门联动协作。推动分层分类 社会救助体系建设,需要解决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多头管理的 问题,不断推进政府内部社会救助职能一体化。应采取民政 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的适度集中管理方式,即由民政部 门牵头,分类识别、统计社会救助对象,各主管部门具体实 施分类救助,以协调各项社会救助项目,及时研究问题,使 救助资源发挥合力。二是社会参与,引导多元主体互动互补。 慈善组织、社工机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是政府社会救助制 度的重要补充,应积极推动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引入广 大社会力量参与,充分调动基层党

7、组织、社区、社会组织、 慈善组织、社会工作者等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发展社会救助 领域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促进社会救助向专业化、个性化、 发展型转变。(二)救助对象层面:精准化与灵活及时一方面要精准识别,持续提升救助对象认定标准。可建 立多维判定标准,涵盖经济收入、日常生活、住房保障、劳 动就业、健康医疗、教育负担、社会融入等多维度指标。根 据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况进行赋分,并在分值基础上给予不同 的救助措施,从而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梯度合理的 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进,动态更新救助对象需求变 化。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监测管理机制,适时动态更新,确保 对象全面、数据精准、更新及时。对于易致困易返

8、困对象, 应关注其生活状况,尤其是注意有无受到疾病或者灾害等突 然性因素陷入困难的情况,以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 准确性和有效性,防止因信息更新不及时而造成的遗漏救助 现象的发生。(三)救助内容层面:类别化与丰富多样要拓展创新,实现救助类别化与衔接紧密化。基本生活 救助、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这三类救助圈层不是完全独立的, 而是相互联系甚至相互衔接的,不能用分立的眼光来看待这 三个救助圈层,而是应该从系统的、联系的角度对不同圈层 的救助对象给予分类救助;要积极主动,推进生存型救助向 发展型救助转变。进一步健全和优化现有社会救助体系,救 助理念需要从过去的被动、消极的救助理念向积极的救助理 念转

9、变,应从关注人的生存向关注人的发展转型,从物质救 助为主拓展到包括服务给付、精神慰藉、能力提升、资产建 设、社会融入等综合型救助。(四)救助方式层面:层次化与需要满足一是“线上+线下”联动,实现主动监测与需求综合评估。 要加强大数据监测预警,通过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 库,充分了解掌握低收入人口的多样化需求,同时,要对各 类群体进行实地巡访关爱,把走访发现的需要救助、需要帮 扶的困难群众作为基层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二是“兜底+拓 展”结合,建立需求导向的递送模式。分层分类社会救助既 要满足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也要积极拓展社会救助服务, 进一步创新整合社会救助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提升救助对象 的能力,满足救助对象发展的需要,建立“兜底+拓展”的救 助提供模式,为不同类型困难群体提供精准和温暖的“救助套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