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科学测量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科学测量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温度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D.虽然不能用温度计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对于低温,温度计都可以测量2.一个小石块体积约为10立方厘米,某同学想利用图中所示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则加入量筒中的水不能为( ) A.15毫升B.25毫升C.35毫开D.45毫升3.量筒中有一定量的液体,小宁读得体积为25mL;倒出部分液体后,小宁又读得体积为19mL。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第一次仰视读数第二次
2、俯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B.若第一次平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C.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仰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D.若第一次俯视读数第二次平视读数,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4.想要学好科学,很多时候需要自己思考,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请你帮他判断一下,各选项中一致的是( )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
3、AB.BC.CD.D5.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 ) A.2微米B.2毫米C.2厘米D.2分米6.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科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你认为各选项中判断一致的是( ) 选项错误操作测量结果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偏大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偏大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偏大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偏小A.AB.BC.CD.D7.准确量取70mL氯化钠溶液,所选用的量筒正确的是( ) A.100mLB.50mLC.200mLD.10mL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
4、正确的是( ) 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为329.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C.不能测量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10.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B.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5m/s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5m/sD.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11.小明用体温计测得甲同学的体温是 37.5 ,消
5、毒后就直接用它依次测量乙和丙两位同学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是 36.5 和 38.2 。则小明记录的数据是( ) A.36.5 和38.2 B.37.5 和 38.2 C.36.5 和 37.5 D.37.5 和 37.5 12.要测量1元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B.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C.用刻度尺多次测1个硬币的厚度,再求平均值D.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二、填空题13. (1)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cm,铜丝的直径是mm。 (2)用刻度尺测科
6、学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6.04cm、26.00cm、 26.02cm、26.42cm。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为。 (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选填“夏”或“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14.小杨通过学习科学测量的知识之后,用了下图的工具进行了相关测量工作。 (1)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其分度值是 , 该物体的长度为cm。 (2)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的体积,小西同学采用如图乙所示的方法,图中第(填字母序号)次测量是
7、没有必要的,石蜡的体积是。 三、解答题15.酒精温度计可以测量较高温度的液体,它的结构如图甲,利用它测得某物质温度如图乙。 (1)图乙中酒精温度计的读数是。 (2)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 (3)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 (4)若用图丙中的a、b、c 三个容器制成温度计,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应选择哪种容器?并说明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1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长为J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8、d;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和错误的步骤分别是和。 (2)错误的步骤应更正为。 (3)某同学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同,产生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 A.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C.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判断。 【解答】A.使用温度计前,要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及分度值,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感温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9、,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只有当温度计内液面停止上升时才能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故B正确不合题意; D.对于低温,如果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测量温度,那么也不能读出温度,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2.【答案】 D 【解析】【分析】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需要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内水中,使水浸没小石块。 【解答】用排水法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时,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 需用细线拴住小石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并使之全部沉没,记下石块和水的总体积V2 , V石=V2-V1。由于排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而量筒值为50mL,若加入量筒的水为45毫升,加入小石头后
10、水将溢出量筒,因此加入量筒的水不能为45毫升,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3.【答案】 A 【解析】【分析】仰视读数,导致液体体积小于真实值,若俯视读数,导致液体体积大于真实值,据此解答。 【解答】若第一次仰视读数,液体体积小于真实值,而第二次俯视读数,液体体积大于真实值,因此读取的量筒内液体的体积偏小,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4.【答案】 B【解析】【分析】(1)(2)根据测量值=准确值长度标准分析判断;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 (4)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时,刻度尺的标准长度变大,根据测
11、量值=准确值长度标准可知,测量结果偏小,故A错误;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那么测量结果等于头发丝的直径和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偏大,故B正确;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它的示数会迅速减小,即测量结果偏小,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可知,测量结果偏大,故D错误。 故选B。5.【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我国一元硬币的厚度最接近与2毫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6.【答案】 B【解析】【分析】(1)(2)根据测量值果=真实值长度标准分析;
12、 (3)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范分析; (4)根据“俯视大仰视小”的规律分析。 【解答】A.用拉得很紧的皮卷尺去测量某同学的跳远距离,则长度标准会变大,根据测量值果=真实值长度标准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A错误; B.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那么所测出的长度等于头发的直径与空隙之和,即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正确; C.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由于外界温度低于沸水温度,因此测量结果会偏小,故C错误; D.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根据“俯视大仰视小”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D错误。 故选B。7.【答案】 A【解析】【分析】测量工具的量程要大于被测
13、的物理量,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越准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50mL和10mL都小于测量值70mL,故B、D不合题意; 100mL和200mL的量筒都大于测量值70mL,但是前者的分度值小于后者,那么应该选用前者,故A符合题意,C不合题意。 故选A。8.【答案】 D【解析】【分析】根据对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A.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故B错误; C.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故C错误; D.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那么此时的示数为32,故D正确。 故选D。9.【答案】
14、D【解析】【分析】从地图上看到铁路线不是笔直的,而是一条条曲线,刻度尺并不能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应选用特殊方法测量。 【解答】比如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之后在棉线上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标记,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再运用地图上比例尺的计算方法,计算出铁路的长度即可,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对质量、速度和压强的认识判断。 【解答】A.一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A错误; B.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错误; C.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故C错误; D.一张对折的报纸平铺在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强约为1帕,故D正
15、确。 故选D。11.【答案】 B【解析】【分析】根据体温计的测温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体温计的液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弯曲,则水银柱不能自己流回液泡,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测量完甲的体温后示数为37.5,因为乙的实际体温为36.5,所以体温计的示数不能下降只能保持不变,即示数为37.5。再测量丙的实际体温38.2时,因为38.237.5,所以水银柱上升,示数为38.2。 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12.【答案】 D 【解析】【分析】对于一些非常微小的物理量,可以使用“累积法”进行测量,即测量几十、几百个相同的物理量,然后除以个数即可,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元硬币的厚度太小,直
16、接测量无法很大,可以使用“累积法”测量,即:用刻度尺测出10个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二、填空题13.【答案】 (1)1.70;1.0(2)减少误差;26.02cm(3)冬 【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用累积法测量铜丝直径时,用测出的长度除以线圈的匝数即为铜丝的直径。 (2)误差不能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金属材料热胀冷缩性质解答。 【解答】(1)由图可知,刻
17、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那么17匝铜丝的长度为:10.7cm-9cm=1.70cm,那么铜丝的直径为:1.7cm17=0.1cm=1mm。 (2)根据读数要求可知,26.42cm这个数值是错误的,应该去掉,因此该科学课本的长度应为 (26.04cm+26.00cm+26.02cm)3=26.02cm。 (3)尺子是用金属材料做成的,热胀冷缩原理,导致尺子收缩,尺子长度变小,那么冬季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故答案为:(1)1.7cm;1.0(2)减少误差;26.02cm(3)冬14.【答案】 (1)A;0.1cm;2.20(2);5cm3 【解析】【分析】(1)根据刻度尺的使
18、用规范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大格长度小格数,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读值。 (2)石蜡不能自己浸没水中,可以在它下面拴上一个铁块将其拉入水中,据此分析石蜡体积的测量方法即可。 【解答】(1)刻度尺的刻度必须尽量贴近被测物体,则放置正确的是刻度尺A。在刻度尺A上,每个大格表示1cm,中间有10个小格,则分度值为:1cm10=0.1cm,那么该物体的长度为:2.2cm+0.00cm=2.20cm。 (2)图中量筒的示数=V水+V铁 , 图中量筒的示数=V水+V铁+V石蜡 , 那么示数之差就是石蜡的体积,因此是多余的步骤。则石蜡的体积为:59mL-54mL=5mL=5cm3。三、解答题15.【答案】
19、(1)40(2)酒精的热胀冷缩(3)使液柱的高度变化显示更明显,便于读数(4)选择b 同体积液体膨胀,管径细的上升高,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a、b比c精确度高。同管径时,液体越多,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上升越多,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b比a精确度高。【解析】【分析】(1)根据乙图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根据刻度的增大方向确定实际温度在0以上还是以下,最后读出示数即可; (2)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解答; (3)玻璃管是无色透明的,如果酒精的液柱也是无色的,那么二者很难区分,据此分析添加红色染料的作用; (4)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时,液柱的
20、高度变化量越大,则温度计越精确,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刻度值向下增大,则实际温度在0以下,那么示数为-40。 (2)酒精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酒精的热胀冷缩。 (3)酒精是无色液体,而温度计中的酒精一般添加了红色的染料,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液柱的高度变化显示更明显,便于读数。 (4)为了使温度计的精确度更高,则应该选b容器,理由是:同体积液体膨胀,管径细的上升高,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a、b比c精确度高。 同管径时,液体越多,升高同样温度时膨胀上升越多,相同的温度变化引起液柱的长度变化更大,精确度高,因此
21、b比a精确度高。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 (1)A;C(2)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d= L2n(3)A,B,C 【解析】【分析】(1)根据“缠绕法”测直径的方法分析; (2)根据(1)中的分析解答; (3)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和被测量物本身都会产生误差,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1)“缠绕法”测细铜丝直径的方法如下: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其中测量铜丝的长度L1的步骤是多余的,用L1除以线圈数的步骤是错误的。 (2)错误的步骤C应修改为:铜丝绕圈总长度L2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d= L2n ;(3)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相同,都可能会造成误差,故A、B、C符合题意; 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这产生的是错误而不是误差,故D不合题意。 故选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