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861273 上传时间:2023-09-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语文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一、素养教化目标(一)学问教学点1 . 了解和驾驭书序的特点。2 .驾驭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3 .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成份省略等语言现象。(二)实力训练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把握文章的意旨。2背诵课文,培育熟记实力。(三)德育渗透点1 ,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 来的旷达胸怀。2,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相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 缘由以及在深厚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四)美育渗透点1.鉴赏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2,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清爽的风格及叙、议奇妙融合 的艺术特色。二

2、、学法指导课前预习指导1 .课文中无生僻字,无长句,不妨要求学生读两遍。第一 遍边读边看注释,粗知大意即可,不求确解;其次遍一气读2 .总结全文,鉴赏本文的艺术特点。(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 .检查背诵第一节2 .讲析其次节(1)指名学生朗读其次节。(老师指导:体会作者心境的改变)(2)指名学生翻译重点语句(老师提示重点字、词)。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 外(留意或因二字的翻译)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既系之矣(留意“之” “系”的说明)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化”、期”的翻译)(3)学生齐读课文(4)探讨分析本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

3、绽开争论的?是如何逐步绽开 的?点拨作者承接上文“乐”,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 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由第一自然段的“乐”转入本节的“幽”的缘由是什 么?(引导学生用文中原句回答)点拨“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 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本节的争论与前一段的叙事是如何联系的?(引导学生用 文中原句回答)点拨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 至,少长咸集”而言;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 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论述了两 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忙山水的。他们虽然“趣舍” “静躁” 不同,但

4、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 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发表争论,拆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 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腐慨。(5)学生试背其次节3 .讲析第三节(1)学生齐读第三节(2)指名学生口译第三节重点字词提示:(投影)若合一契临文嗟悼一死生,齐彭荡其致一也(3)探讨、分析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第三节的层意第一层引孔子的话总说;其次层写古人、今人;第三层写后人;第四层概括作序目的,O点拨死生是人生大事;对生死的感慨;对生死的感慨;使 后人了解作者的感受。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荡为妄作”, 表达了作者

5、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作者认为死就是死、生就是生,二者不得一视同仁, 暗含有生之年应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的意味。在对老庄 哲学虚无主义世界观的批判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的眷 恋和酷爱;当然我们不能苛求古人,因为作者相识的局限性, 更多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奇妙?点拨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 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 使后人也对今日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 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 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舌人有感串联起来,奇妙地交代了 诗集的由来,说明白编集的目的。(4)学生试背第三节

6、。4 .总结全文(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1)课文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 但作者的主动心情又无不暗含其中,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点拨第一自然段中从作者对此次宴集环境的描述可以看 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酷爱之情。其次自然段,虽 然作者对时间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深厚 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酷爱之情,从而与第一 自然段的乐生之旨相一样。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古人、今 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 “齐 彭荡”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特 别有主动意义的。(2)

7、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体现在哪里方面呢?点拨本文仅325字,文中先记兰亭之会的概况,而后就 死生问题发表争论;虽是书序,却以抒情笔调出之,淋漓满 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略举数例如下:1.写景。以“崇山峻岭,茂森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 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2,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 所用皆一般词汇,极少形容语,却将宴会进行中全部重要的 细微环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趣。3.抒情。如“情随事迁,感

8、慨系之”,这是历来喜闻乐见 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 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改变,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 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也写出了很多人读古人文章时 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发生共鸣。(六)总结扩展总结王羲之书法著名古今,兰亭也因之而誉满神州,是历代书 法家的朝圣之地,王羲之的文名反被掩盖。其实兰亭集序, 既是名帖,也是佳篇,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 广远。本文虽为序体。但不同于一般前言,从内容上说也非一般 的巡游纪事。全文三百二十五字,叙述了兰亭盛会的情景, 描写了广袤的自然风光,抒发了快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 一反谈玄、崇老”、尚“无”

9、的腐朽社会风气和盛行 骄俪讲究词藻的形式主义文风,以比较主动的看法对待世事 和人生,以情真语笃、朴实自然的文章实践提倡为文应正视 社会现实,对后人有所激励。晋书,王羲之传中评述说:“羲之自为作序,以申其志”,本文确可以视为作者抒怀述 志之作。从整体看,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以叙述为主,写 兰亭盛会,贯穿并突出“乐”字,并为下文的争论打下基础。全文的后2段是其次部分。紧承上文“仰观”、“俯察”, 兴感抒怀。发挥争论。最终叙作序的意图,强调死生问题, 古今的感慨是一样的,“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扩展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尝谒周颉(yT),颉察 而异之。特重牛心炙,坐客朱啖,颉先

10、割啖羲之,于是始知 名。及长,辩赡,以骨皱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 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 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簿。敦尝谓羲之曰:“汝是 吾家佳子弟,当不减阮主簿。“裕亦日羲之与王承、王悦为 王氏三少。时太尉都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 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 矜持。惟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 婿邪广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时骡骑将军王述少出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 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 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已.辄洒扫而待 之。如此

11、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 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临发,一别而去。1 .翻译下列句子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王导与王敦是伯仲关系,与王羲之是叔侄关系。B.第一段主要说王羲之是王氏佳子弟,在王氏诸少中无人 能够相比。C.这两段文字能够比较真实地展示王羲之的为人处事看法 及性格的特征。D.王羲之东床袒腹的故事古今流传,“东床”也便成了 “女婿”的代称。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0A.周凯因看重乏羲之为人正直,才以牛心炙先“啖羲之”。B.由于王羲之的隶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因此王敦、 王导都很器重他。

12、C.太尉选婿一事,既表明王羲之的自然,不拘谨,也显示 了都鉴识人独具慧眼。D.本文说明王羲之才华出众,为人正直,但不留意社交。(四)布置作业1 .完成练习一二。2 .背诵全文。完全文。2.分类抄写课文中生动的语句:一类是景语,如“崇山峻 岭”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等;一类是情语,如“情随 事迁” “临文嗟悼”等;一类是叙事语,如“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等。目的是利用这 些语句作为记诵的支撑点。3假如时间允许,还可以叫学生试着划分层次并归纳各层 大意,作为课上探讨文章思路的打算。课堂诵读指导1 .从解题入手,略说书序体裁特点,让学生找出与兰亭 集有关的语句,即“

13、一觞一咏”说诗的产生;“列叙时人, 录其所述“说编集;“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说编集 的意义。2 .归纳各层大意后,探讨全篇思路(内容详见“课文说 明”)。要点是:以叙事为抒情争论张本,因此首叙兰亭之 会;用“乐”字结束叙事,由是而兴人生之叹;由叹而归结为“死生之大”,点明作序正旨;然后扩绽开来,说古人“兴 感之由”,论“一死生” “齐彭荡”之妄,最终仍回到说诗 集上来。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 . 了解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以及驾驭归纳多义词的义项。2 .体会本文文笔洗练、自然有致的语言特色。3 .背诵课文。难点1 .理解作者在文章中由喜到悲的感情改变。2 .相识作者深厚感叹中所蕴含的

14、主动心情。解决方法1 .加强朗读,在疏通文义的基础上反复诵读。2 .组织探讨,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进行探讨。四、课时支配2课时五、师生互动设计1 .字生课前借助工具书,课本注释,初步疏通文义,力求 做到精确、通顺地翻译课文,可采纳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 提出难句质疑。2 .老师课前布置适当的预习问题,引导学生在初通文意的 基础上,对文中所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在合作小组间 绽开探讨,小组形成肯定的共识,为课堂突破重难点时的沟 通探讨做好打算(可指导学生先写好200字左右的书面材 料)。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 . 了解作者及“序”的有关学问。2 .整体把握课文,理清思路。3 .讲读第一

15、节。(二)整体感知1 .导入新课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漂亮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 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找。不 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种风俗,是到水边洗濯、 游戏,并实行祈祷、消灾的仪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 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 赋诗,各抒怀抱,最终由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王羲之不但 文章写得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 流芳千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芳香,就让我们共同观赏吧。这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观赏课本前彩页兰亭集序摹本。 前人对兰亭集序评价:“飘如浮云,矫若惊龙

16、” “天机 流布,挺然秀出”。2 .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1)解题,介绍作者。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兰亭宴集序。序,文体的 一种,这里用以记事。兰亭,地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西南兰渚,此地有亭,故 称兰亭。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 等41人在兰亭实行盛大的文人宴会,临流赋诗,抒发情怀 后将这些诗汇合成册,由王羲之作序,写成本文。(2)介绍作者及写作目的。王羲之,东晋琅邪临沂人,出身于士族名门。是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学家和杰出的书法家。青年时有美誉,朝廷招他为 侍中、吏部尚书,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世称为王右军。他写作本文的目的有二:一是记叙兰亭景致和宴会盛况;二 是

17、借这篇序言表达自己的观感。全文既写出了作者与名士的 宴饮之乐,又写出了快乐有尽,人生短暂的感慨,是一葛流 传千古的名篇。(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1 .老师范读课文(或放课文录音),学生留意字音和语调音 节,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正音:会(ku di)稽 修禊(xi)激湍(tuGn)流觞(sh G ng) 曲水 齐彭荡(shdng)游目骋(ch言ng)怀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 会的文句应以清爽明快的语调读出,特殊重读“乐”,以体 现作者快乐的心境。“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荡/为/妄作。”读出节拍, 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

18、昔,悲乎! 缓缓 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 散为主的特征。3 . 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提问、探讨: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指出本文中 能体现“序”的特点的内容。点拨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 和作者状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 探讨阐发。作为书序,本书介绍了作诗的缘由(由修禊而“群贤毕 至” “少长咸集”),作诗的精彩(“一觞一咏,畅叙幽 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 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擅长借题发挥,论及人生意

19、义。这便是本文不同于一般书序之处。4 .本文作者的情感以及改变。(1)学生快速读课文。(2)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 情起伏,情真意切。5 .给文章划分段落,概括要点。学生探讨明确第一部分:叙宴集盛况。其次部分:发人生感慨。第三部分:明作序要旨。6 .学习第1节,理解文意。(1)老师强调:毕、咸:全、都。修:长、高。弓I:招致、招引。其次:其间,指兰亭之上。惠风:和风。品类:指万物。晶:众极:尽。娱:乐。信:的确。(2)请学生朗读第1段。(3)老师提问:本段最终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文中都写出哪些“乐”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一是名士相聚之乐:“群贤毕至,少长咸宜。

20、”二是环境美丽之乐:“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三是气候宜从之乐:“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四是相聚狂欢之乐:“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 是以畅叙幽情。”(赏心、乐事、良辰、美景四美并具。)(四)总结扩展总结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锵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 地美丽的自然风光。“崇山峻岭,气概高峻;茂林修竹,幽 深静谧;澄澈溪流、干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珠溅玉。”这 些景物澄澈明朗,而又朝气盎然。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 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这些雅士们儒雅的风度 和诗意人生,这种美妙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作者 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同

21、时这为下文的争论和抒发感慨作了铺垫。扩展“修禊”补注谢友明“暮春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王羲之 兰亭集序)句中的“修禊”,课本虽有注解,但不够具体,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代这一风俗,现作一补注。修禊的“禊”,也叫春禊。“上已娱春禊,芳辰喜月 高。”(江总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 上旬的己日,到水边嬉游采兰,以驱不祥,称为修禊。周礼春官女巫载:“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即 每年三月上已日,女巫以香薰和苹药浴给人们祓除不祥。衅 浴礼俗到了秦汉时有所改变,秦汉时,上巳这一天,人们都 到河边去洗濯,认为涤积垢就能除病祛灾。后汉书礼仪 志:“是月上巳,官民皆挈(洁)于东流水上

22、,日洗濯祓除, 去宿垢痰为大洁。”曹魏时,不提倡上巳日去河边洗灌,这 可能与曹操禁止“寒食”的思想有关,同时此季节北方还很 凉,老幼嬴弱者不堪忍受。晋时,将上巳节固定在三月三日, 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三日上已之辰,曲水流觞, 蚌起于晋时。”荆楚岁时记中也有此记载:“三月三日 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才,曲水之饮。”这一天已成 为官民们水边宴饮、春季郊游的好日子,当时不能完全解除 洗濯的遗风。唐朝时,三月三日官民郊游,水滨宴饮最盛。 皇帝往往赐宴于曲江池(曲江池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 约五公里处)。吴自牧梦粱录卷二:“唐朝赐宴曲江, 倾都禊饮春游。”上巳日原来与三月三日没有必定联系,因而后来也有不用 三月三日的,如元时就有在三月八日的。白朴墙头立刻 第一折:“今日三月初八日,上巳节令。洛阳王孙士女,倾 城玩赏。”后来修禊饮也常指文人雅集,也指朝班后友人欢饮,“穷 轩驷马,峨冠呜佩,班回花底修禊饮”(吴文英丰乐楼节 斋新选)。(五)布置作业1 .翻译第一节文字。2 .完成练习三。其次课时(一)明确目标1.学习其次、三两节并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