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课题学习 分类 想象 找规律-抢“十七”游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课题学习 分类 想象 找规律-抢“十七”游戏教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抢“十七”游戏【设计理念】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活动来感受知识产生与变化、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学习中愉快地活动。【活动目标】 通过抢“十七”等游戏活动,探索其隐藏的“必胜策略”的内在规律的活动,经历“游戏-感悟-理解”的过程,感受在游戏、数学、生活中都存在的逆向思考法,学会“发现问题”,积累活动经验;并通过“探究、合作”等活动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一般思维方法之一逆向思维。【活动重难点】 在经历“游戏-感悟-理解”的基础上,拓展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学会“发现问题”,提高探究、合作等能力。【活动准备】收集一些运用逆推
2、法巧解的题目,制作课件,将学生每两人分为一组。【活动过程】一、游戏中的逆推1 :抢“十七”游戏 游戏规则:两人按自然数的顺序轮流从1报到17,要求每人每次报1个数或者2个数,谁报17,谁即赢。如:甲说“1”,乙可以接着说“2”或“2、3”;甲说“1、2”,乙可以接着说“3”或“3、4”? 谁先说到“17”,谁就赢。 两人一组,操作若干次,你能找到取胜的办法吗?要求:两人一组,游戏开始后,双方报数要快,不允许拖拉。建议你们双方先考虑一下有没有克敌制胜的策略。 小结:为了抢到17,那就必须抢到14,这样无论对方叫“15”或“16”,你都获胜。而为了抢到14,你就必须先抢到11。以此类推,为了抢到1
3、1,必须抢到8、5、2,要先抢到2。这个游戏是不公平的,它是一个偏向第一个报数人的游戏,也即赢的机会不是均等的。变式练习:(1)如果游戏规则改为:每人每次可以说13个数,先说者怎样才能保证抢到“十七”呢?(2)如果游戏规则改为:每人每次只能说两个或者三个数,先说者怎样才能保证抢到“十七”呢?拓展延伸:任意抢一个数,制定一个规则,是不是都能找到取胜的奥秘呢?二、生活中的逆推1.欣赏图片:司马光砸缸,启发学生逆向思维。2.讲解吸尘器的来历。1901年,一次别开生面的公开表演在伦敦火车站举行,吸引了大批的围观者。当“吹尘器”在火车车厢里启动时,灰尘四处飞扬,使人睁不开眼,喘不过气。这种新玩艺是想用风
4、把灰尘吹走,但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观众中有一名叫郝伯布斯的技术人员一直在琢磨:吹尘看来不行,可不可以改为吸尘呢?他回到家后,在自己的嘴和鼻子上蒙起手帕,然后趴在地上用嘴猛力吸气。结果灰尘再也不到处飞扬,而是乖乖地被吸附在手帕上。于是,利用真空减压原理制成的吸尘器就在这一年诞生了。3、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
5、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诞生的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三、数学中的逆推1、计算:(xy)2(x+y)2(x2+y2)2.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可以先逆用对原式进行变形,再两次运用平方差公式,就可以求到结果.解:原式=(xy)(x+y)(x2+y2) 2=(x2y2)(x2+y2) 2=(x4y4)(x4y4)=x82x4y4+y8.四、活动收获:你对逆向思维有什么新的感受与新的发现吗?请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感受到逆向思维法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生活中的应用都很广泛。牛顿打破常规的惯性思维,而去质疑苹果为什么不朝天上掉,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我们在学习了乘法公式后,从逆向思维学会了因式分解
6、。今天,又运用它取得了游戏的胜利。所以,在面临新事物、新问题时,我们应学会从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分析研究新事物,研究新问题! “正面想不通的事,反面去想”。具体地说,逆向思维就是自觉的打破思维定势,去做与习惯的思考方法相反的探索。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时,要想到:如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时考虑间接解决。进行适当的逆向思考,往往会跨进新的领域,获得巨大的收获。愿同学们在多思、多问、多变的广阔的多维空间,尽情畅游于数学瀚海之中!五、课后活动 A、B、C三堆黄豆,不知其黄豆粒数。现对三堆黄豆进行3次调整。第一次,C堆黄豆不动,在A、B两堆中的一堆取出黄豆7粒放到另一堆;第二次,B堆黄豆不动,在A、C两堆中的一堆取出黄豆7粒放到另一堆;第三次,A堆黄豆不动,在B、C两堆中的一堆取出黄豆7粒放到另一堆。经过三次调整后,A堆有黄豆5粒,B堆有黄豆13粒,C堆有黄豆6粒。问原来各堆分别有多少粒黄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