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思考.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某某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党中央决定设立巩固拓展 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某市乡村振 兴局作为业务主管部门,如何做好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 振兴,成为我们一项重大课题。结合全年党史学习教育大调 研活动,按照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 部署,对我们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 作进行了全面调研与现实思考。基于我市认真贯彻中省精神,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 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取 得了衔接机制不断完善、防返贫监测
2、有序开展、驻村力量调 整优化、衔接资金保障有力、重点工作成效明显的阶段性成 效。同时,我们还加强评选表彰激发干劲,某个集体和某名 个人获国家表彰奖励,某个集体和某名个人获全省表彰奖励, 某个集体和某某名个人获全市表彰奖励,在各级媒体刊发宣 传稿件某某余篇,发布信息某某余条,累计编印快报某某期, 营造了关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总体来看,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 衔接工作谋划早、推进实、有成效,但对标中央、省委要求 和广大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存在工作后劲有待提高、持 续增收压力较大、乡村建设不够平衡、人居环境有待强化、 振兴人才短缺等短板弱项亟待解决。2022年是
3、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 接的关键之年,从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具有里 程碑意义的重大转换,做好五年有效衔接,既要统筹兼顾, 又要“抓主抓重”,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坚持“四个不摘。巩固脱贫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 新奋斗的起点J面对新阶段赋予的新使命,我们要紧紧抓好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这个首要任务,做到不摘责任、不摘 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 底线,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一是建强防贫监测机制,“断”致贫返贫之根。严格落实 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建强监测预警网格员队 伍,加强业务能力培
4、训,扎实开展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 中排查,常态化、全方位跟踪掌握易致贫返贫人口家庭情况, 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按程序识别纳入“三类人群”,安排干部 重点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精准靶向施策,助 力消除风险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二是深化产业就业帮扶,“走”增收致富新路。大力实施“3+某”战略,注重脱贫产业后续长期培育,在做优产业发 展规划、做长产业链条、做宽销售渠道、做稳带贫主体、做 紧利益联结等环节上下功夫,发展“一村一品,一户一业”, 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更多农户持续增收致富。加大消 费帮扶力度,推进“三专”建设运营,不断拓宽农产品销
5、售 渠道。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抓好就 业技能培训,持续做强做优家庭农场、社区工厂,优化配置 公益岗位,提高就业能力和薪资水平。三是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融”幸福美好家园。完善 易地扶贫搬迁“1+7”后续扶持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全市易地 搬迁后续帮扶动态监测系统作用,围绕搬迁安置区(安置点)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确保有劳动力户至少一人就 业或发展一项产业。依法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承包地、林地等 权益,持续提升安置区(安置点)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 能力,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融入,确保搬迁群众 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四是加强资金资产管理,“提”资金使用效益。统筹用
6、好 财政衔接资金,保持投入总体稳定,充分调动金融和社会资 本积极性,加快形成多方投入合力。指导市县提升项目库建 设质量,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完善项目评价办法,强化项目 实施全过程管控,力争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在建一批、 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强公益性资产后续管护,强化经营 性资产运营管理,加大到户类资产利用的指导帮扶力度,推 动扶贫项目资产持续发挥效益。五是推进社会力量帮扶,“聚”巩固成果合力。持续深化 盐铜协作,着力优化方式、拓展领域、提升层次。做好中央 和省级单位在铜帮扶的服务保障工作,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参 与巩固脱贫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组织开展民主党派增 活力、非公组织显担当、巾帼劳
7、模树新风、时代青年做表率、 爱心人士展作为等活动,积极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鼓 励引导社会各界使用乡村优质产品和服务,全力构建全社会 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大格局。六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享”便捷舒适生活。从农民最 迫切、最期盼的水、电、路、通信网络、广播电视、电商物 流等入手,全面改善农村尤其是非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加 快实施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办好人民满意 的教育;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 务均等化。推进“美丽宜居村庄” “美丽庭院”等示范创建活 动,围绕特色经济、红色资源、生态文明、历史文化等打造 一批“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幸福美丽宜居 示范
8、新村,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提升。七是持续深化扶志扶智,“激”内生发展动力。积极开展 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评选“八星 励志”“一强四好”“六比六看”示范户及“好媳妇”“好公婆”、 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社会新风 尚。以“爱心超市”为载体,以表现换积分,用积分换物品, 引导群众听党话、知党恩、跟党走,切实改变一些群众存在 的“等靠要”以及脱贫之后“缓一缓”思想,激发内生动力。 通过文化教育、技能培训,使群众更好掌握新知识、新技术, 增强致富能力,过上更好生活。二、统筹兼顾推进,抓好衔接过渡中央要求,过渡期内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 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
9、、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 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现代化 步伐。一是做好规划方案衔接,制定科学工作路径。继续落实 某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按照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类型的区县镇村认真编制乡村振兴 中长期规划及五个振兴子规划,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广、 因地制宜、分村推进等方式,发掘和总结好经验、好做法, 统筹推动乡村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振兴,加快推 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做好机构组织衔接,打造坚强战斗堡垒。领导重视、 组织有力和机构健全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证,落实各级党组 织
10、主体责任,形成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加强基层队伍建设, 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乡贤中选好带头人和后备干部,选 派好第一书记,全力打造一支百姓信赖的农村干部队伍。加 强考核奖惩,将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 与评选先进、干部任用相挂钩,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三是做好扶持政策衔接,完善优化保障体系。根据中央 关于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对脱贫户 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在保持脱贫攻坚期间 金融帮扶、教育帮扶、医疗救助、住房保障等政策总体稳定 的同时,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 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平稳过渡。三
11、、接续拼搏奋斗,推进乡村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J我们既要把脱贫成果巩固住、拓展好,更要通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 民富裕富足。一是聚焦提质增效,推进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 兴的重点。编制“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3+ 某”战略和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 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科技兴农的路子,坚持 “工农互动、优势互补、三产融合”的发展思路,加快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建立村集体经济 稳定增长机制,做强“富裕村”、壮大“一般村”、提升“薄 弱村”,持续深化利益
12、联结机制,促进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二是强化激励机制,推进人才振兴。聚焦乡村人口转移 和人才短板,建立健全切实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引进激励机制, 进一步盘活人口存量,扩大人口增量,扎实开展博士硕士进 某、领军人才兴某、产业大军建某、乡土人才迁某、返乡人 员留某“五大工程”,打造一批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实施 “村村都有好青年”培育计划,储备年轻后备力量。探索落 实村干部待遇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增强工作积极性。三是守护绿水青山,推进生态振兴。牢固树立“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 春秋植树造林、冬春森林防火,提高植被覆盖率,促进水资 源合理利用。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
13、治理行动,抓好农村污 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 集、储运处理,加快户厕改造及户厕摸排问题整治进程,全 力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家园。四是弘扬核心价值,推进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依托新时代 文明实践站、讲习所等场所,加强宣传教育,积极推进社会 公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强化群众责任意识、规则 意识、主人翁意识,提振广大群众奋斗幸福生活的精气神。 以道德讲堂、农家书屋、乡村文化广场建设等为重点,健全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发展 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完善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 风和淳朴民风,焕发农村文明新气象。五是抓好基层党建,推进组织振兴。把夯实基层基础作 为固本之策,坚持党建引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 加快构建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新体制新模式,打造充满活力、 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强化“旗帜示范”,打造一批可推广、 可借鉴的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点,深入开展软弱涣散 村党组织整顿工作,推动乡村组织振兴,全面提升基层党组 织战斗力。探索建立“智慧乡村”,推行“一村一约、一月一 议、一村一网、一事一晒”的“四个一”村民自治模式,健 全群众自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