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模拟卷2(山东卷)解析版--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高考模拟卷2(山东卷)解析版--2021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模拟卷2一、单 选 题(每题3 分,共 45分)葭纱,亦称香云纱,是世界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纱制作工艺独特,需要耗时半个月,历经数十道工序,被誉为纺织品“软黄金”,仅产于广东顺德、南海。独特的晒黄历程,是薯葭汁液和阳光、水、泥土发生接触与反应的过程,气温太高会使苣纱变硬变脆,气温太低则影响晒制。制作箕纱以蚕丝织成的提花纱罗织物做坯绸,将薯葭茎块的汁液(含有凝胶与单宁酸)多次涂于练熟的坯绸上,晒干后使织物粘聚一层黄棕色的胶状物质,再用河涌中含氧化铁成分的泥土均匀地涂于织物表面,经水洗后,胶状物变成黑色,使织物成为正面呈乌黑色而背面是黄棕色的产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断当地
2、主要的产纱时间是()A.23 月 B.45月2.慕纱生产的主导因素是()C.78 月D.9 10月A.原料 B.市场【答案】1.D 2.CC.技术D.劳动力【解析】1.注意材料信息“独特的晒葭历程,是薯蔗汁液和阳光、水、泥土发生接触与反应的过程,气温太高会使蔗纱变硬变脆,气温太低则影响晒制”。2 3 月气温太低,7 8 月气温太高,均不适合晒葭产纱,AC错;香云纱仅产于广东顺德、南海等地区,4 5 月正值雨季,II照较少,不适合晒藤产纱,B 错;9 10月气温适宜,多晴天,适合晒黄产纱,D 正确,故选D。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葭纱制作工艺独特,历经数十道工序,技术要求复杂,其主导因素是技术,C
3、 正确;原料对葭纱生产有一点的影响,但要纱的生产主要与其独特的工艺和工序有关,原料不是主导因素,A 错;市场主要影响蓑纱生产的规模,不是蔗纱生产的主导因素,B 错;同理,苴纱生产需要一定的劳动力,但劳动力也不是苴纱生产的主导因素,D 错。故选C。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下图示意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随时间的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丙三个地层顶部表面高度的时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00甲1200-,-.乙w/Ig必 0:17 水 位 _ _ _米 800r
4、/-,-,/Z600-/一 ,(:5 4 3 I C)-距今(万年)3.该断面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小 B.沉积岩透水性能差C.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D.流水下切侵蚀明显4.关于甲、乙、丙地层的说法,正确 的 是()A.岩层拱起,背斜构造 B.甲地层形成时间最晚C.乙地层形成时间最长 D.丙地层岩性硬度最大【答案】3.D 4.B【解析】3.本题考查影响河流水位的内外力作用。图中甲、乙、丙岩层不断上升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为地壳的上升运动;在上升过程中水位却没有上升,反而相对稳定,说明地壳在上升过程中河流的下切侵蚀不断进行,使河流水位相对稳定,D 正
5、确。故选D。4.本题考查岩层的判断。根据题图无法判断甲、乙、丙岩层是否为背斜构造,A 错误。沉积岩层中,通常下面的沉积层形成的早,上面形成的晚,故甲地层形成的时间最晚,丙地层形成时间最早,形成时间长短无法判断,B 正确,C 错误。题目和图像没有体现丙地层岩性硬度最大,D 错误。故选B。程海为滇西第二大淡水湖,最大水深39米,湖区以下沉气流为主。程海南北的河谷地带是永胜县的经济发展核心区,明清时期程海湖水通过南部程河流入金沙江,当地引用湖水灌溉,烟叶种植、林果业繁荣。近现代虽然湖区周边先后建成37个提灌站用于抽水灌溉,但程海湖水位仍保持基本稳定。程海所产螺旋藻是国家地理标志营养食品。下图为程海分
6、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程海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6.至今,程海仍为淡水湖的最主要原因是()A.湖水外泄盐分流出 B,大量雨水补给C.人为抽水灌溉 D.湖区蒸发较弱7.程海盛产优质的螺旋藻原因有()气候干热湖水盐度高光照充足湖水深水质好A.B.C.D.【答案】5.A 6.C 7.D【解析】5.程海古名程河,又称黑伍海,位于云南省永胜县中部,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衔接部位。据史载,程海大约形成于新生代第三纪中期(距 今1200万年以前),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形成断裂地堑,中陷低凹之处而聚水成湖,湖水通过程河向南30余公里流入金沙江,形成
7、程河水系。在1690年前后,湖泊水位突然快速下降,渐渐成为封闭式陆湖,A正确,B C D错误,故选A。6.至 今,程海仍为淡水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为抽水灌溉,近现代虽然湖区周边先后建成37个提灌站用于抽水灌溉,但程海湖水位仍保持基本稳定,不断抽水灌溉使得湖泊水更新快,形成淡水湖。A错、C正确。湖区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蒸发旺盛,B D错,故选C。7.程海盛产优质的螺旋藻原因有湖区以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蒸发旺盛,气候干热纬度低,光照充足,对,湖水盐度低,是淡水湖、最大水深39米,湖水浅,。故选D。山水基底格局是指古城所在区域的天然地形、水系特征的空间格局,是中国古代城市风景体系营建的重要基础
8、。下图为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古城所在区域地形、水系略图。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自然水系统,松阳古城实现了“山一水一城一景”的一体化融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松阳古城基址地貌反映的山水基底格局为()A.河谷依山型 B.盆地据山型 C.丘陵嵌山型 D.平原望山型9.松阳古城人工干预自然水系统的措施是()A.引流穿城 B.筑堰引流 C.近郊调控 D.汇水入渠【答案】8.D 9.B【解析】8.由图可得,松阳古城地处等高线200米以下地区,为平原,东部的不远处是山脉,所以是平原望山型,D 正确。古城没有位于河谷,A 错。西北地势低,图中区域不是盆地地形,B 错。没有嵌入山脉,C 错。故选D。9.据图可知,古城
9、位于干支流交汇附近,浙江丽水位于季风气候区,汛期易出现洪峰威胁古城,枯水期,农业灌溉又不便。多条堰渠和多座堰坝与河流交错分布,筑堰引流防洪灌溉。堰渠没有穿城,也不局限于近郊调控,更不是为了汇水入渠。所以选B。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方向植被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该山地海拔1000米处植被类型应为()A.温带落叶阔叶林 B.寒温带荒漠 C.寒温带草原 D.寒温带针叶林11.造成该山地南北坡海拔1500米处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风【答案】10.C 11.B【解析】1 0.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来看,该山地海拔100()米处植被类型应为为寒温带草
10、原,才哟可能逐渐过渡到寒温带的草甸和针叶林,C正确。温带落叶阔叶林不可能过渡到寒温带草甸、寒温带荒漠不可能过渡到针叶林、寒温带针叶林不可能过渡到草甸,ABD错。故选C。I I .海 拔1500米处,两侧植被分别是草甸和针叶林,海拔相同,温度差异不大,主要和降水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巨大的地面温差造成高空水平气压梯度力大,从而使得上层空气快速流动,称为急流。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温带急流位于高层中纬西风带,其位置和强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而且其移动路径越弯曲,大气运动越强烈。下图示意某时段北美温带急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与夏季相比,冬季北美大陆温带急流()A.位置偏北
11、 风速偏大 B.位置偏北 风速偏小C.位 置 偏 南 风 速 偏 大 D.位 置 偏 南 风 速 偏 小13.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往往象征着()A.台风形成 B.寒潮结束 C.沙尘肆虐 D.对流加剧【答案】12.C 13.B【解析】1 2.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也会发生季节移动,温带急流也会随着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而移动,与夏季相比,北半球冬季时全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整体南移,温带急流位置也应偏南,北半球冬季温带地区地面温差较大,根据材料可知高空气压梯度较大,温带急流风速也应偏大,故 C 正确。故选C。13.读图可知,图中温带急流偏南,应为冬季。在图示区域中部,
12、温带急流由东西向转为由北向南推进,题意表明,急流可以驱动近地面天气系统的移动,因此地面天气系统也随之向南移动,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运动,即冷气团南卜,易导致甲地寒潮爆发,图中温带急流的路径由蜿蜒波动发展为平直移动,即又由西南向东北运动,冷气团南下运动被抑制,因此往往象征着寒潮结束,B符合题意。故选B。下图甲示意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的地形图,图中的沙障主要由铺在地上的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建成。图乙表示甲区域的气候要素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6卜等冏线铁 路.季节件洪水谷一沙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月份甲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地形图 乙青藏铁路沱沱河附近区域
13、气候要素的年内差异14.图中沙障发挥主要作用的时间及原因是()A.夏季、气温高,冰川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B.夏季、降水多,暴雨山洪及其带来的泥沙会冲毁铁路C.春季、气候干燥,大风多,随风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D.春季、气温回升,积雪大量融化带来的泥沙会掩埋铁路1 5.图中河流()A.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小 B.河中沙洲数量夏季多,冬季少C.水位年际变化小、日变化大 D.P 处河流水量小于Q处【答案】14.C 15.C【解析】1 4.石方格、栅栏等障蔽物能阻隔风与松散沙层的接触,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但对暴雨山洪、融雪洪水没有多大阻碍,ABD错误;根据图乙可知,青藏铁
14、路沱沱河段春季降水少,升温快,地面干燥,且春季月均风速大,易出现严重的风沙灾害,图中的沙障能起到减弱风沙侵蚀、防止风沙掩埋铁路的作用,C 正确。故选C。1 5.图中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的影响强,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日变化大,但年际变化小,A 错误,C 正确;由于夏季融雪量大,河流水位高,河中沙洲夏季出露在外的数量少,B 错误;河流从P 处流往Q 处(注意图中45 5 0等高线走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但 P 处河水流至Q 处后分叉,故 Q处河流水量小于P 处,D 错误。故选C。二、综 合 题(共 4 题,共 55分)1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Zi
15、on国家公园(113 W,37.2 N)地处美国西部科罗拉多高原。研究发现,Zion国家公园的砂岩红层沉积于三叠纪末由板块碰撞形成的大型内陆盆地。之后,在内外力作用下,Zion国家公园由最初的构造盆地逐渐演化成高原一峡谷群地貌。下图示意Zion国家公园地理位置及地质、地貌状况。(1)说明Zion国家公园曾经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的理由。(4 分)(2)砂岩红层2 形成于侏罗纪时期的内陆沙漠环境。分析该地沙漠环境形成的地形和气候条件。(4 分)(3)从内外力作用角度阐释该地从盆地到高原一峡谷群的演化过程。(6 分)【答案】(1)砂岩属于沉积岩,说明该地曾经地势低洼;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
16、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大型弧后盆地。(2)侏罗纪时期,北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北美大陆西部(造山运动)山脉隆起;(公园所在的)弧后盆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蒸发强。(3)内力挤压,地壳下陷,形成盆地;外力沉积形成系列砂岩红层;地壳抬升,砂岩红层出露、断裂;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侵蚀下,发育成高原一峡谷群。【解析】(1)地貌判断的理由可分证据信息和成因/原理两方面。证据匕有砂岩红层分布,可推测该地曾经地势低洼;成因/原理上,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碰撞挤压下沉形成盆地。(2)由“该地位于北美西部大型内陆盆地”可知,侏罗纪时期,北美大陆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
17、,北美大陆西部山脉隆起,该地位于山脉的背风坡,气候干旱,降水较少;由地理位置可知,该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形成内陆沙漠环境。(3)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材料可知,起初,内力作用形成盆地;之后,外力作用形成砂岩红层;地壳抬升,砂岩红层出露地表;在流水、风力等外力的不断侵蚀下,最终发育成高原一峡谷群。17.(15 分)阅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在鄱阳湖的北端,有一片死亡水域,老爷庙水域,人称中国百慕大,鄱阳湖“魔鬼三角”。所谓:船过老爷庙,鬼在水下叫,十船经过九船翻,要想不翻难不难。1970年初夏,“魔鬼”突然出现,挟风
18、雨,卷雷电,啸声震耳。20世纪9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湖面上顿时狂风怒号,乌云翻滚,风沙滔天,种种奇怪现象令人不可捉摸,“魔鬼三角”迷雾重重。材料二: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 公里,最窄处仅有3 公里。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人称五龙入湖。科考队对此水域进行了一次无人机探测航拍,结果发现水下有一条2.5 千米长的一个坚固的水下暗堆(沙坝)。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造成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每年的九月到来年的五月,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时候,风速猛增。材料三:
19、下图为老爷庙区域略图水域(1)判断老爷庙水域“魔鬼”突现前的天气特征并说明该天气特征对“魔鬼”突现的影响。(5 分)(2)说明老爷庙水域多大风的原因。(4 分)(3)分析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的自然原因。(6 分)【答案】(1)晴朗天气。理由:天气晴朗,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大;天气晴朗,蒸发旺盛,水汽充足;天气晴朗,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进而形成“魔鬼”。(2)北方冷空气南下,受 地 形(庐山和丘陵)的影响,风压加大,风力强劲:该区地处狭窄水域,狭管效应加剧风速;下垫面为水域,摩擦力小,风力大。(3)“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
20、巨大水下漩涡;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多强对流天气,易形成水龙卷。【解析】(1)“魔鬼”天气出现时伴随着大风大雨,暴风雨的形成需要充足的水汽和强烈的上升运动,因此“魔鬼”天气出现前该地应是晴朗天气,湖面蒸发旺盛,水汽充足;沙地与湖面热力差异显著,易形成大风;晴天沙地受热快,易形成强烈对流天气。(2)多大风的原因从多风和风大较高度分析,每年九月到来年五月,北方冷空气南下,受到庐山的地形影响,风压加大,风力强劲,多风。风力能够增大,主要是狭管效应和下垫面摩擦力的影响,该处水域两岸由沙山,地处狭窄水域,狭管效应会加剧风速,加上下垫面以水为主,摩擦力小,风大。(3)“十
21、船经过九船翻”主要是因为风浪大,从风力大和浪大的角度分析。该处“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不平稳。水下暗堆会阻挡水流,掀起浪潮,并形成巨大的水下漩涡。该处地形狭窄,风力大,水域狭窄,水流急促,风浪大。两岸为沙山,温差较大,多强对流天气,易形成水龙卷,所以多大风大浪,“十船经过九船翻”。1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0年 7 月,去四川南充研学旅行的某高中学生发现嘉陵江在这里形成了一个359的巨大曲流,滩险流急,河曲深嵌峡谷之中。青居曲流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被称为“天下第一曲流”。材料二:下图示意青居曲流位置与地形。10710605,105图例 省级行政中
22、区 地级行政中心 乡镇 甲支码头甲 乙300-等高线(m)(1)试说明青居嵌入式曲流的形成过程。(4分)(2)甲组同学在A B 两点间通过观察和测量河道与水流状况,初步绘制了河曲弯道环流示意图(下图)。请你完成后续绘图工作(提示:在图中的适当位置标注A、B,并用箭头绘出河流剖面上的水流方向)。(4分)(3)当地民间流传着“青居女儿嫁曲水,来去都坐下水船”的说法。为了体验这一意境,请你为研学小组设计合理的乘船起止点和行进方向。(4分)【答案】(1)古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青居镇附近,遇到丘陵阻挡,向右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饶过丘陵形成。状河曲;后来地壳抬升,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由于岩层岩性较
23、软,形成两岸壁立的嵌入式河曲。从曲水镇回青居镇:码头甲上船,顺流至码头丙下船。【解析】(1)读图可知,该曲流呈“Q”状,注意材料信息“滩险流急,河流深嵌峡谷之中,是嘉陵江嵌入式河曲的典型代表”,说明该曲流两岸较陡峭,可推测曲流形成后,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抬升作用。由此可分析该曲流的形成过程:地质历史时期,嘉陵江自北向南流到达青居镇附近,由于遇到丘陵的阻挡(注意右图中青居镇附近等高线分布,嘉陵江在此遇到丘陵地形的阻挡),受地形的阻挡作用,河流向右发生偏转,沿地势较低处绕过丘陵形成。状河曲;后该区域地壳抬升,落差增大,河流流速加快,下蚀作用增强,同时由于河床岩层的岩性较软,更易遭受流水侵蚀,最终导致两
24、岸壁立,形成嵌入式河曲。(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A位于河流凸岸,水速较慢,水深较浅;B位于河流凹岸,水速较快,侵蚀能力较强,水深较深。表层水流向凹岸侵蚀,底层水流向凸岸流动,形成河曲弯道环流。所以绘图过程中水深较浅的为A岸,水深较深的为B岸。绘图如下:(3)注意图中码头的分布位置、青居镇和曲水镇的分布位置以及河流的流向。“来去都坐下水船”意味着来去均顺流而行。嘉陵江在此自北向南流,所以从青居镇到曲水镇,从码头乙上船,顺嘉陵江至码头甲下船;从曲水镇到青居镇,从码头甲上船,顺水流至码头丙下船。1 9.(1 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在丁老师带领指导下,对 湖 州“弘扬
25、中华传统,传承千年淡港文化,”为主题的考察活动。他们来到太湖南岸,丁老师遥指远处天目山,发育着河道短促,水流较为湍急的河流,流经湖州所在的平原,注入太湖。同学们放眼周边望去,河道纵横交错,农田村落被河道围绕,丁老师介绍一条条南北向的河道伸向太湖,叫 作“屡”;一条条东西向的河道横贯其间,叫 作“塘”,横塘纵淡之间的岛状田园叫作“好田”,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州人便开挖了防洪泄洪、疏干渍水的太湖淡港。港港好田被称为湖州都江堰。下图为湖州太湖淡港位置及示意图。湖州太湖淡港(1)研学小组沿古漆港由南向北行走观察,发现伸向太湖古淡港河道宽度越来越窄。分析河道南宽北窄的古漫港对雨季水沙的调节作用。(4分)(2
26、)研学小组在太湖周边发现,在每一条濠港水道汇入太湖的尾闾处均设有水闸。分析水闸使濠港中保持较为稳定水位所发挥的作用。(6分)(3)考察后,研学小组惊叹先辈治水利民智慧,对先辈们建设淡港坪田生活背景进行热烈讨论。推断湖州地区在淡港坪田建前的地表景观,并说明该景观成因。(4分)【答案】(1)汛期,由南往北流的溪水经过逐渐变窄的河道的束水作用得以加速,加速排泄,防止洪涝;湍急而来的水流将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防止泥沙淤积河道。(2)凌港上游区域遭遇洪涝时,水闸开启,泄涝入太湖而不使为患;太湖遇涝水涨之时,水闸关闭,防止湖水内侵害田;旱季,濠港水位降低,水闸开启,引太湖水流入淡港。(3)沼泽汛期降水量大
27、,河流洪水来量大,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形成。【解析】(1)水流运动过程中经过狭窄河道会出现狭管效应,使水流速度变快,搬运能力增强。河流自南向北流动,河道南宽北窄,导致河流下游流速加快,有利于泄洪,减轻洪灾;同时下游河道泥沙不易沉积,防止河道淤塞。(2)由材料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州人便开挖了防洪泄洪、疏干渍水的太湖濠港”。濠港水道汇入太湖的尾闾处均设有水闸,在雨季时,水闸可以开启,将洪水排入太湖:旱季时,水闸开启,引太湖水流入可供灌溉等;太湖水位过高时,水闸关闭,防止湖水流入好田引发洪涝,从而起到了稳定淡港中水位的作用。(3)由材料可知,“在春秋战国时期湖州人便开挖了防洪泄洪、疏干渍水的太湖漆港说明濠港建设之前,用田所在地区易发洪涝,渍水较多,因此先前的地表景观应为沼泽。成因是该地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众多,地下水位高;雨季时降水量大,集中多暴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