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全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pdf(9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2.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3.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教学重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难点: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规律的自然科学教学流程教学流程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 计 意 图课前准备课前在一张白
2、纸上用无色酚献写上“化学”两字,将纸张贴在黑板中央。让学生将碱溶液喷向白纸,出现红色 的“化学”两字。创设趣味性化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猫插图、图1-9及图1-10看图片思考让学生在欣赏精美的图片中感知化学的魅力,激发强烈的求知欲。讲解 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起走进化学世界,领略化学魅力。结合图片中有关化学材料的介绍,使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作用下,深切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化学情感。创设情境(引导发现)介绍走进化学世界走进化学世界利用介绍丰富多彩、接近生活的画面,创设问题情境,激活
3、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化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阅读教材后,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介绍普通铜制品和纳米铜的性质与用途,提高学生对“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的认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对化学科学的认识,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从人类衣、食、住、行的角度,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化学与人类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发学生对化学的亲近感,感知学好化学的重要性。让学生列举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确立“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学习意识。深入探究
4、假设:如果没有了化学,彩图中的猫、小鸟、汽车等将怎样变化?小组讨论,提交结论。让学生在猜想,解疑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归纳总结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好化学,用好化学,能造福人类,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学生真正理解“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内涵,树立学好化学、造福人类的远大理想。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上,给予指导。活动与作业1.阅 读“绿色化学”。2.预习课题2。板书设计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 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
5、学。2.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3.化 学学习方法。(1)勤思考、敢提问、善交流、常总结。(2)讲规范、勤动手、细观察、务求真。课后反思: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3.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因此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比较合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情感
6、、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难点1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2 .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3 .导入新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验室中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所
7、以说要想学好化学就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陈述:既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今天我们就通过探究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化学的奥秘。2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提示学生用水作为参照物来研究蜡烛的密度)(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
8、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13 .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
9、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可以用手任意捏塑,而距离火焰较远部分蜡烛仍是冰冷的,硬的。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4.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
10、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1)将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过一会儿,烧杯壁有水雾生成。(2)向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3)说明了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J5.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用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火焰会顺着白烟重新将蜡烛点燃6 .提问:通过探究这个小实验,大家得到了什么启示?有什么感受?第9页7.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点燃前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
11、度燃烧时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熄灭后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那么大家是否想过我们呼出的是什么,吸入的又是什么呢?(呼出的二氧化碳,吸入的是空气。)2 .导入新课:大家知道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的吗?如何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究竟有什么不同。(板书: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1 .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见 第 1 0 页)2 .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步骤如下:
12、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 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3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1)分别向瓶空气和施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滴入澄清石灰水后,两只瓶子中的石灰水都会变浑浊,但是呼出气体瓶中的石灰水更浑浊些;
13、说明了在空气与人呼出气体中都含有二氧化碳,但人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更高。(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插入空气集气瓶中的小木条比插入人呼出气体集气瓶中的小木条燃烧更旺,且燃烧时间要长;说明了空气中氧气含量大于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或者说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小于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后,玻璃片上会产生极小的水珠;说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水蒸气。14 .结合上述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
14、同?5.总 结 实 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6.总结本课时的内容。板书设计: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举究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水蒸气水蒸气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课后反思: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
15、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2 .了解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3 .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4 .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5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2 .初步使学生养成良
16、好的实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重点1 .化学实验室的实验规则和常用仪器的名称、作用。2 .药品的取用。3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难点1 .药品的取用。2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给物质加热的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7)初中化学实期常用用仪器反 应 容 器 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珀期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 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 口 瓶(固体)、细 口 瓶(液体)、滴 瓶(少量液体)、集 气 瓶(气体)R7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 筒(量体积)仪 分 离 仪 器:漏斗取用仪器
17、:药 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镣 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 滴 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 架 台(带铁夹、铁圈)、用堪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b、溶解少量固体 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
18、/3 (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 5。的 角 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2 .试管夹(1)用途:夹持试管(2)注意事项:从底部往上套,夹在距管口 1/3 处(防止杂质落入试管)不要把拇指按在试管夹短柄上。3 .玻璃棒(1)用途:搅拌、引 流(过滤或转移液体)。(2)注意事项:搅拌不要碰撞容器壁用后及时擦洗干净4 .酒精灯(1)用途: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2)注意事项: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3/4,也不
19、应少于1/4 (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应用外焰加热(外焰温度最高)。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用完后,立即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和灯芯吸水而不易点燃)。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演示第1 7 页实验1 4 5 .胶头滴管、滴瓶(1)用途: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少量液体药
20、品。(2)注意事项:先排空再吸液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沾污染滴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除 吸 同 试 剂 外,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防止试剂相互污染。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6 .铁 架 台(包括铁夹和铁圈)(1)用途: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2)注意事项:a、铁夹和十字夹缺口位置要向上,以便于操作和保证安全。b、重物要固定在铁架台底座大面一,侧,使重心落在底座内。7 .烧杯(1)用途:用于溶解或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2)
21、注意事项:受热时外壁要干燥,并放在石棉网上使其受热均匀(防止受热不均使烧杯炸裂),加液量一般不超过容积的1/3 (防止加热沸腾使液体外溢)。8 .量筒(1)用途:量取液体的体积(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不能作为反应容器,也不能用作配制或稀释溶液的容器。9.集 气 瓶(瓶口上边缘磨砂,无塞)(1)用途:用于收集或短时间贮存少量气体。用作物质在气体中燃烧的反应器。(2)注意事项:不能加热收集或贮存气体时,要配以毛玻璃片遮盖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10.蒸发皿(1)用途: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2)注意事项: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均匀加
22、热,不可骤冷(防止破裂)热的蒸发皿要用耐烟钳夹取。(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熟悉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见 第 14页)1.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 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采用招气入鼻法)。2.注意节约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取用卜2 m 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4.实验中要要注意保护眼睛。(三)固体试剂的称量仪器:托盘天平、药 匙(托盘天平只能用于粗略的称量,能称准到0.1克)步骤:调零、放纸片、左物右码、读数、
23、复位使用托盘天平时,要做到左物右码:添加祛码要用镜子不能用手直接拿祛码,并先大后小;称量完毕,祛码要放回祛码盒,游码要回零。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祛码读数一游码读数任何药品都不能直接放在盘中称量,干燥固体可放在纸上称量,易潮解药品要在(烧杯或表面1 H L 等)玻璃器皿中称量。注意:称量一定质量的药品应先放祛码,再移动游码,最后放药品;称量未知质量的药品则应先放药品,再放祛码,最后移动游码。(四)连 接 仪 器 装 置(见 第 151752页)1 .玻璃导管插入塞子2 .玻璃导管插入胶皮管3 .塞子塞进容器口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二、药品的取用1 .固体药品的取
24、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一横二放三慢竖)仪器:镶子步骤:先把容器横放,用镶子夹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在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地沿容器壁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演示第1 4 页实验1 1(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一横二送三直立)仪器:药匙或纸槽步骤:先把试管横放,用 药 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注:使用后的药匙或镜子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演示第1 4 页实验1 2 2 .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
25、法。(一倒二向三紧挨)步骤:瓶盖倒放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倾注完毕后,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2)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仪器:量筒、胶头滴管步骤:选、慢注、滴加注意事项:使用量筒时,要做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演示第1 6 页实验1 3 三、物质的溶解1 .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
26、动、手腕甩动2 .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仪器:烧杯、玻璃棒四、物质的加热1.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演示并讲解第1 7 页的活动与探究)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注意事顶:(1)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人;防止沸腾的液体冲出试管烫伤人。(2)若试管壁有水,加热时必须擦干净,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爆裂。(3)将液体加热至沸腾的试管,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因为一冷一热,试管容易爆裂。(4)给试管中液体预热的方法:夹住试管在外焰来回移动便可预热。(5)预热后,集中加热盛有液体的中部,并不时沿试管倾斜方向平移试管,以防止液体受热暴沸而喷出。2.给试管中固体加热仪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
27、注意点: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3.蒸发仪器:蒸发皿、铁架台、玻璃棒、酒精灯注意点:仪器的装配停止加热:接近蒸干或有大量晶体析出玻璃棒的作用:加快蒸发、防止液滴溅出4.过滤和滤渣的洗涤仪器:漏斗、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注意点:“一贴”“二低”,三靠”五、仪器的洗涤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练习:1.在玷期烧杯烧瓶蒸发皿量筒试管集气瓶试管等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能 直 接 放 在 火 焰 上 加 热
28、的 是,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的是 o2.下列试剂中氧化铜粉末石灰石块锌粒试剂瓶中的盐酸。可以用药匙取用的是,可 以 用 镒 子 取 用 的 是,可以用滴管取用的是3.把碳酸钠粉末装入试管,正确的操作是()A、用镒子 B、用玻璃棒 C、用药匙或纸槽送入 D、直接倒入4.实验时,不宜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烧杯 B、烧瓶 C、试管 D、量筒5.下列实验操作:用量筒量取溶液时,将量筒放在水平的桌面上,右手握试剂瓶(标签向手心)慢慢将液体倒入量筒中;用完滴瓶上的滴管要用水冲洗后放回滴瓶中;实验室里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中均装有白色固体,为了分清哪瓶是白糖,哪瓶是食盐,可取少量固体品尝味道。其 中()A、只
29、有正确 B、只有正确 C、只有正确 D、全部错误6.用酒精灯给试管内溶液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可能原因是: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加热前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没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加热试管内液体的中下部。其中与之相关的是()。A、B、C、D7.下列仪器,能够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大量液体的是()A、试管 B、量筒 C、烧杯 D、广口瓶课后反思: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
30、、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2、过程与方法(1)通 过 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3)通过对空气污染情况的调查,知道空气污染的危害,学会一些简单的防治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了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3)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介 绍 段身边美丽的自然 环 境,蓝天、白云、溪水、绿 树、阳光,引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空气请大家做个深呼吸,你能用一个简单的
31、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吗?讨论发言:能够说明空气确实存在的实验或实例。学生互相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实验导学探究原理(过渡)出示拉瓦锡的照片以及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所用装置的图片,并讲述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故事。仿照这个著名实验的原贝IJ,我们也来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2-1所需的仪器,并组织学生抢答下列问题:_ _ _ _ _ _ _ _听故事、思考问题:拉瓦锡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发现气体减少了 1/5的?通过抢答,巩固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水
32、(4 0)+氧 气(。2)b.注意事项:a).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b).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c).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d).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e).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总结:若 固 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镒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补充练习测试题(1)从液
33、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2)用氧快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快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从液态空气、高钵酸钾、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课后反思:第三 单 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复习元素、单质、化合物、分子、原子等概念和氧气的性质。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水的组成。3.巩 固“在化学反应里,分子
34、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4.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重点:1.电解水的实验2.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却不能再分的认识。教学过程:【引言】在第一章里,我们学过氧、分子和原子的知识,知道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等概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元素?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在哪里?【讨论】让学生三三两两议论,然后请位同学回答,教师纠正。【投影】物质的简单分类【讲述】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水的组成【投影】地球上水的分布【讲述】地球表
35、面约3/4的地方被水覆盖,水资源极为丰富,但可直接供人类生活、生产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千分之一左右,十分有限。因此保护水资源十分重要。评注:教师在教学中极其自然地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的教育。【提问】根据生活经验,请学生自己归纳水的用途。(提 问23人。)【讲述】水是如此重要,那么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演示】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 这里的水是用氧气饱和的、含 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 :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师:注意观察电极卜.发生什么现象。生:接通电源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师:两支玻璃管内的液面有什么变化
36、?生:两支玻璃管里汇集了无色气体,液面降低,其中连接正极一端产生的气体比连接负极一端产生的气体少。师:片刻后,用准备好的划有刻度的纸,比较两支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生:接负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大约是按正极一端玻璃管内气体体积的两倍。【讲述】水电解后两支玻璃管中得到的气体是同一物质,还是不同物质?电解得到的物质究竟是什么?我们通过实验来鉴定。【演示】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木条燃烧得更旺。师:这种气体能使木条余烬复燃,当燃着木条远离尖嘴口时火焰渐灭。这种能使余烬复燃的气体是什么气体?生:氧气。【演示】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
37、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部分,慢慢开启活塞。师:注意观察现象。生:看到微弱的浅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师:这种气体能燃烧,说明不同于上一种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氢气。【板书】水 典 氧 气(H2)+氧 气(02)【讲述】实验表明: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引导学生思考这种变化是什么变化,这种反应属什么类型。(学生议论后,教师提问12 名学生。)生甲:这种变化是化学变化。生乙:这种反应属于分解反应。【讲述】水电解时发生分解反应。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转变成跟水的状态和性质都不同的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
38、,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D.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讲述】要作出正确选择,必须理解物质由元素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元素只分种类,不计个数,分子既分种类又计个数。【讨论】学生讨论略。【讲述】泛指的物质是宏观概念,它由元素组成。分子、原子都是微观概念。在表述分子的组成时,必须指出组成一个分子时原子的种类和个数。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演示】点燃简易氢气发生装置中产生的氢气,将点燃氢气的尖嘴导管伸入充满氧气的干燥集气瓶内。评注:教师在这里补充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实验。这样,可以从另一侧面来加深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师:展示集气瓶,请学生仔细观察集气瓶内壁发生什么现象。生:原来干燥的集气瓶内壁蒙
39、上一层水汽。【讲述】实验表明: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板书】氢 气(H z)+氧 气(0?)二 一 水【提问】水电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这个实验事实说明什么?生: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讲述】用一般的加热方法,水很难分解,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一直把它当作一种单质,直 到 1 8 世纪末,才证明水是化合物。【展示】展示一瓶蒸储水。【提问】纯净的水有哪些物理性质?【讨论】先让学生议论,然后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生甲:水是无色、无嗅、无味的透明液体。生乙:水的沸点是1 0 0 ,水的凝固点是0 C。生丙:水的密度是1 g /c m【讲述】教师纠正、归纳并联系自然现象
40、、生活实际适当作些拓展。【讲述】水电解时,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原子能重新组合生成另一些分子,因此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究竟由几个氢、氧原子组成一个水分子呢?【讲述】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提出:“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有相同的分子数。”实验测得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可以认为水电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约为2:1。氢和氧的分子都是双原子分子,所以可推测1个水分子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也约为2:1。评注:教师在这里运用了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来导出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这样做,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会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的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基
41、础一般,可能会不易理解。【设问】水的化学式怎样写?讲述】人们经过大量的实验精密测定,证 实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应写成H2。【小结】这节课学习了水的组成。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是维持生物生存、营造和谐生态环境必不可少的物质。水能造福于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既要充分合理利用、开发和保护水资源,又要预防因水而引起的天灾人祸。【作业】1.实验测得水电解时得到两种气体的体积(在相同条件下)比是2:1。试说明它们分别是什么气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这两种是什么气体?2.课本习题(略)课后反思:课题二分子和原子课 题分子和原子教知识目标:学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
4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枳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目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标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
43、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 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重 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难 点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教学方法实验启发式与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相结合仪器药品仪器:锥形瓶、烧杯、注射器、集气瓶、量筒、烧杯、小型喷雾器、胶头滴管等。药品:氨水、水、醋 酸(酸醋)、酚儆、品红、方糖、酒精等。其他教学用具:黄豆、芝麻、酚醐染过的小花、多媒体教学课件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说明设疑激思,发现问题:启发诱导
44、,确立主题人类在认识世界,利用物质的过程中,常进入情景确立正确的学习导向常会遇到不少疑惑,如:牛顿发现苹果总是向下坠落,拉瓦锡发现红磷燃烧后总有部分气体剩余 。正是科学家没有放过这每一个小小的疑惑,不断地思索和探求,以至于今天我们能更清楚、更透彻地认识世界。小明和小丽和同学们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遇到 不解之谜,我们怎么去面对困惑呢?1、“1 +1=2”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等式?一 杯 水+一 块 糖=?好奇、疑惑,将化学与现从与教学内容有内在关2、夏日缘何飘“雪”?实生活联系起来。从真实系,内涵明晰,外延宽广炎炎夏日,忽然风起云涌,雨点、冰粒从的情景中发现值得研究的素材中,抽取有启发性天而降3
45、、水“跑”哪儿去了?水蒸发、电解水后液态水无踪无影地“跑”了。提出研究主题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依然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去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吧。相信换一个角度看世界,变一种观点解读物质,能帮助我们揭开许多不解之谜。的问题,产生探求欲望发现问题水 会“跑”会“结”?水有三态变化的内在原因是 什 么?肉眼看不透的物质内部隐藏有无穷的奥秘。新课教学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读古诗,品自然,通过趣味实验切入学习: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演示实验:氨 水 使“树”上沾有酚麟的棉花变红。设疑:一 汪“清水”,习 习“
46、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提供实验用品:棉签、水、氨水、酚儆、品红等引导实验验证假设,做好学生活动可能性预测和应接准备追问:是氨水使酚酿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酸接触呀?激趣:氨 有“无影脚”,“跑”到棉花上?以上实验说明什么问题?(播放氨分子在从水中向空气扩散的微观过程)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边听、边看、边疑:是“清水”?是“棉花”?各人通过实验验证假设。活动可能性预测:*棉花沾水*棉花沾酚献*沾有酚儆的棉球移近氨水*棉花沾品红*验证氨水使酚猷变红动手实验、观察现象
47、、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寻找“清水”映红桃花答案得出结论:氨水、酚献等物质中有肉眼看不见的极其微小的粒子,这些粒的 情 节,提出富于思考性、激发想象力的化学话题,激起学生寻求变化本质和内在原因的欲望。引领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布下的悬念为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微粒性,分子的可分性埋下了一条线索。学生置身于特定文化背景 的 学 习 情 景 中,被新鲜、生动的实验所吸引,获得情感的激发,顺利切入主题内容的学习。不拘一格,按照一定的思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的想法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让他们充分回味实验,解惑释疑。该环节通过有趣的开放性实验和问题思考、讨论、争论达到思想的碰撞,激发
48、新思维。通过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的联系,促成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变,培养良好的微观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开放的问题设计使学生能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达到目的,重在培说明: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向同学展示各种分子、原子的照片,进步说明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子能运动。微粒聚集在一起构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物质。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参与意识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思考: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湿衣服上的水“跑”哪儿去了?推论一:分子的特性1、分子等微粒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 X IO-26 kg一滴水中约有1.67 X 1()21个水分子类
49、比说明:人们 常 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来比喻事物或物质的如芝麻之小。可是在微观世界里芝麻的小却无法与分子比拟的,芝麻山无数个细胞组成,细胞山无数个分子组成,分子还有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50万 到100万分子一个紧挨着一个排成长队,也只有一根头发的直径长。知识迁移应用问题讨论1、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2、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推论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提出新问题:冲糖水时,把糖放到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变甜了。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吗?投影实验内容:一 杯 水+-块 糖=?100 mL 水+100 m
50、L 酒精=200 mL 液体正 确 吗?等 式“1+1=2”会成立吗?A组实验:想象、理解:分子有多小,思考:物质为什么会自己移动?运用新知识,解析常见的生活现象。通过实验与研究,认识了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不断运动,所以水会“跑”走。采用生动的比喻,学生可以 通 过 想 象、类比等方式,理解化学本质。能信服 地 承 认 微粒的客观存在,深刻地认识微粒的客观性状。“逐步引导,抽丝剥蚕”的方法将学习推向深入,使“分子存在,并不断运动”的抽象、枯燥知识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而易于理解。100 mL 水+100 mL 酒精50 mL 一杯黄豆+50 mL 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