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填空练习(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2021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填空练习(分单元编排附参考答案)(2021年).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第 1课放大镜1 .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边 缘(),能()图像。(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2 .放大镜的镜片是()的,且()、()。3 .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有关。凸 度(),放大倍数()。4 .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的()容 器()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6 .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
2、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在物体和人眼之间(),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第 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的,把()起来,能把物体放得()02 .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1)制作方法: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清晰但放大的倍数();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
3、倍数();必须找到一个(),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1(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3 .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4 .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倍。5.用()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倍。6 .()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第 3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 .显微镜的使用2 .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小)均不同。()3 .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组成的。4 .
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5.昆虫头上的()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6 蝇的眼睛是由许多()组成的(),能看到周围3 6 0 范围内的物体。7 .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1)人类模仿苍蝇的(),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2)根据苍蝇()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3)蝴蝶翅膀上的()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第 4 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 .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他用显
5、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2 .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3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所以物体需要制成(),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4 .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是为了让细胞(),便于观察。(3)()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5.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1)在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它 有()等。(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看到的大泡泡是()
6、。1 .除(2 .发现血液红细胞的是科学家3.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生物细胞的形态(器官的细胞也是()的。(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第 5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0),不同生物的细胞是()的,虽然两者都有()、()和()组成的。)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4 .()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5.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超过()个。6 .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 为()。比如草履虫、
7、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第 6课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还发现了很多()。2.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 们 也 具 有():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3.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4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2)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的方法:事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用()吸走多余的水
8、分。5 .我们还可以提前培养微小的生物3(1)()是由肉眼看不到的()聚集而成的。(2)当我们用()取烧杯内的水时,可以适当靠近水面附近,这里的微生物比较密集。6.荷兰科学家的()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7.()微生物都(),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是 生 活 中()的微生物。第 7课 微生物与健康1 .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2.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等。3.()和(),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4.微生物既给人们
9、带来了(),也给人们带来了()。5 .微生物带来的危害(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O(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空气潮湿温暖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 持()可以防霉。6.微生物带来的好处(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酱油等。(2)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7.人类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在此基
10、础上,人类成功地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4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第 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1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组成。2 .地球表面主要是由()和()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 1%,陆地约占2 9%o3 .地球是一个()。4 .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同时,地球还在()。5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年。6 .不同的()适合表达不同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7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
11、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第 2课昼夜交替现象1 .地球是一个()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2 .()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3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4 .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模拟(),用()模拟()。通过()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5 .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有关。第 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2 .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的。(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3)对
12、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052.“地 心 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地 球是否是球体()()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3.地 球 会 绕 地 轴(),地 球 的 自 转 产 生 了()现 象。4.地 球 还 会 绕 着 太 阳()。第4课谁迎来黎明1 .地 球 上 不 同 的 地 区,每 天 迎 来 黎 明 的 时 间(的 乌 鲁 木 齐 先 迎 来 黎 明。)0()的 北 京 比()2 .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红 色 纸 片 模 拟()围 成 一 圈 的 同 学 模 拟()按
13、 某 种 方 向 转 动 模 拟()贴 有 地 名 的 同 学 模 拟()先 看 到 红 纸 片 模 拟()(1)大 家 按 照 由()的 方 向 慢 慢 转 动,(先 见 到“太 阳”。(2)大 家 按 照 由()的 方 向 慢 慢 转 动,()先 看 到“太 阳”。3 .坐 在 前 进 的 汽 车 上 观 察 窗 外 的 树 木,树木的运动方向是4.观 察 者 坐 在 转 动 的 转 椅 上 观 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 转 椅 转 动 的 方 向()0)O5.每 天 看 到 太 阳 和 其 他 天 体(),这 说 明 地 球 的 自 转 方 向 是()06 .在 地
14、 球 仪 上 再 次 模 拟 北 京 和 乌 鲁 木 齐 的 昼 夜 变 化。(1)先 将 反 光 小 圆 片 贴 在 地 球 仪 北 京 和 乌 鲁 木 齐 的 位 置 上,再 用 手 电 筒 模 拟 太 阳 照 射。一个同 学 让 地 球 模 型 按 正 确 的 方 向(自西向东)旋 转,另 一 同 学 从“太 阳”的 位 置 进 行 观 察。(2)这 两 座 城 市,()先 迎 来 黎 明。7.地 球()绕 地 轴 自 转,自 转 一 周 的 时 间 是(),并 形 成 了 天 体()的现 象。6第 5课影长的四季变化1.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变化有关。2 .()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
15、)的天文仪器。3.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呈有规律的变化。4 .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和()。5 .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6 .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1)()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2)()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6)在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是()。7 .昼夜长短的变化(1)同一地方,()时昼最长、夜最短,()时夜最长、昼最短,()时昼夜平分。(2)同一地方,从(),昼越来越短、夜越来越长;从(),昼越
16、来越长、夜越来越短。8 .():太阳光的()和()之间的夹角。第 6课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1 .地球的公转(1)公转是指一个天体围绕另一个天体转动。(动。(2)地球公转的方向是()。(3)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是()。2 .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地轴倾斜的方向(3 .地球公转轨道的形状是(),每 年()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远。4 .在一个公转周期中会发生四季变化,四季变化与(5 .四季变化与距离太阳的远近无关)是指地球围绕着()转)改变,始终指向()。)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每年)有关。7(1)“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夏季,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冬季”这个观点是()的。(2)地球距离太阳近时,是北半球的(
17、);地球距离太阳远时,是北半球的()。(3)同一时间地球上南北半球的季节()。而同一时间地球距离太阳的远近是一个定值。6.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塑料小球模拟()塑料小球上的线模拟()圆盘模拟()塑料小球倾斜模拟()第 7课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1 .地球不停的自转形成了()现象,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产生了()。2 .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影响(1)白昼与黑夜对生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2)有的动物适应较强的光照,主要在白天活动,称 为()。(3)有的动物适应弱光,主要在夜间活动,称 为()。(4)有一些植物会随着()而变化。例如,()随着太阳升起而开放,上郁金香会收拢花瓣。()和(3.四季变化对生
18、物的影响(1)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冬季都会换上不同颜色的毛。(2)在寒冷的冬季,一些动物会用(3)一些植物到了秋冬季节会(晚)也会随昼夜交替而变化。),比如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夏季和)的方式过冬,比如()等。),比如()。8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第1课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 .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02 .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出核桃仁(1)注意:使用工具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2)不使用工具时,很费劲而且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锤子、砖块等工具时,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块、碎渣。使用核桃夹时,既
19、省时又省力,熟练后还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3 .工具的选择和使用(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4)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4 .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5 .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2)测量工具:(3)机械工具:(4)交通工具:(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刻度尺、秒表等。)、钳子、扳手、羊角锤等。)、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第2课斜面)O1 .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
20、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2 .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不需要人为施加力。3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4 .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 如()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 如()等。5 .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 成()。第3课不简单的杠杆1 .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来()。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2 .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
21、。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3 .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1)():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2)():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9(3)():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4.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距离用力点),就 越()。5.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1)增大力的(2)扩展力的(3)改变力的():撬棍、启瓶器、钳子、羊角锤等。):打捞网、筷子、船桨、钓鱼竿等。):锄头、撬棍等。第 4 课改变运输的车轮1 .在车轮发明之前,人们大多通过双脚行走去探索自然,也依靠(运输物品。)2 .随着车轮的运用,人们不仅发明了马车
22、、火车、汽车等(桥梁、铁轨等(),人类的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或(),还发展了交通图、3 .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在操场沿直线、曲线运送物品,可以总结出()的作用:()等。实验中使用()进行计时。4 .车轮是一种(),由半径较大的()和半径较小的()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5 .轮轴可以(),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轮轴越(6 .生活中常见的()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第 5课 灵活巧妙的剪刀1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利用金属材料制造工具成为可能。大多数金属不仅(),更难得的是它们的()。人们可以将金属熔化、拉伸、弯曲、成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复杂精密的工具。2 .
23、剪刀是一种(),它具有()和()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3 .()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 .剪刀是一种可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和(),通过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5 .模拟医生做外科手术。用普通剪刀剪开组织时容易将开口开得太大,使 用()会更方便。6 .三种剪刀(1)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甚至是(),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2)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发。(3)
24、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可以很()。第 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1.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和(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2 .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3 .模拟活字印刷(1)():把()0)按照顺序排列整齐。10(2)():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3)():铺 上(),拉平纸张,用()均匀压印。(4)():缓缓将白纸掀起,放 到()晾干。4 .估量活字印刷的时间(印刷多次时只需检字一次)(1)印刷一本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间+刷墨一本书的时间+拓印一本书的时间+晾制一页的时间(可以同时晾制,所以晾制花费的时间很少,可以忽略)(2)印刷1
25、0 0 本同样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间+(刷墨一本书的时间+拓印一本书的时间)x l O O5 .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1)制作()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制作()的书时,如制作1 0 0 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2)手工抄写很容易有错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检字阶段多检查几次,能大大()。6 .()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E J 刷术本身也在不断地()。第 7课信息的交流传播1.()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2.现在我们身处(),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3 .()等都是人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4 .比较不同的传播工具(1)书本主要为我们提
26、供()等形式的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2)电脑可以提供()等更多形式的信息。电脑承载的信息更加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5 .比较阅读图文和观看视频的传播效果方式获取信息的速度获取信息的效果阅读图文()()观察视频()()6 .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的应用。在制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竹棍连接的()等。7 .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共同发展。11六年级科学上册第见单元知识点填空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第 1课各种形式的能量1
27、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是对物体运动的一种描述。2 .能量的形式各不相同,()都是能量的表现形式,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是可以()的。3 .像我们组装过的电路一样,电池提供的()经过小灯泡,转换成了()。在这个过程中,电能的总量与光能和热能的总量是()的。4 车的行驶需要能量,()为大多数汽车提供了能量。电动车会消耗(),太阳能车会消耗()。5 .寻找身边的能量形式观察到的现象能量的表现形式(能量的来源)物体发生的变化转动的电风扇()叶片的转动超声波清洗眼镜()镜片上的细小污物脱落运动的太阳能车()车轮的转动水烧开了()壶盖被顶起来磁铁吸引铁钉()铁钉的运动太阳能热水器()水变热炒菜()菜烧熟
28、了6 .在我们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中,能量的表现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可以转化为一种新的能量形式一 一()。机械能可以使物体()。第 2课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1 .每一种能量形式都需要付出一定的()和()。2 .交通工具的能量(1)现在大多数的小汽车、卡车、船舶、飞机的燃料都来源于()这种()。(2)一辆汽车大约只有()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到环境中去了。(3)燃油汽车发动机排出的气体对植物、动物、建筑物危害很大,对地球的环境造成()03 .用电器的功率和耗电量(1)()是指用电器工作时()。(2)功率的单位是(),简 称(),符号是()。12(3)耗电量的常用单位是(
29、),功率为1 0 0 0 瓦的电器,1 小时的耗电量就是1 度。计算公式:功 率(瓦)x 时 间(小时)=耗电量(度)。(4)下图为电热水壶的铭牌,观察铭牌可以知道它的功率、容量等信息。“1 8 0 0 W”表示电热水壶工作()。4.家里日常生活所使用的能量使用的物品能源可否再生可否替代或节能办法电灯火电厂()使用节能灯平板电脑电池()不使用时关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燃气灶天然气()使用节能燃气灶产 品 名 称:电热水壶型 号:G 3 1额 定 功 率:1 8 0 0 W额 定 容 量:2.0 L额 定 电 压:2 2 0 V额 定 频 率:50 H z5.节能建议(1)房间无人时,要及时(
30、)。(2)不使用电脑时,可以设置成()。(3)夏季室内使用空调时,温度设置()。第3课电和磁1.1 8 2 0 年,丹麦科学家(针的指针竟然发生了()。)在一次实验中偶然让通电的导线靠近指南针,发现指南2.奥斯特实验证明()(电可以转换成磁)。(1)组装一个电路,点亮小灯泡,以确保电路是(2)在桌上放一个指南针,观察发现指针静止时(3)将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置在指南针的(向()。)O)O),并让导线的方向与磁针所指的方(4)接通电路,指南针会发生()。再断开电路,指南针会()。3 .用短路电路做奥斯特实验(1)将简单电路中的小灯泡取下,利用短路电路做奥斯特实验,因为电路短路,(),所以指针偏转
31、的更加()。(2)提示:实验中,电路短路,电流很强,电池会很快发热。所以只能()。4.用通电线圈做奥斯特实验13用()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实验效果会比用通电导线更加()。5.用 通()和()可以做成(),检查废电池中是否有电。第 4 课电能和磁能1 .磁铁也具有“能量”,从磁悬浮列车、电磁起重机,到耳机、电磁炉,到处都有()的影子。2 .通过适当的装置,生活中的大部分磁能都可以由()转换而来。3 .由()和()组成的装置叫()。4.我们制作铁钉电磁铁所用的导线较短,连接在电池上有点像短路连接,耗电大,电池容易发热,所 以()。5.利用电磁铁可以()大头针等能够被磁铁吸引的物体。6 .将
32、电磁铁连接到电池上,给线圈(),将电磁铁与大头针接触,观察到电磁铁能够()大头针;(),大头针会()。这说明电磁铁接通电流后产生();断开电流则磁性()。7 .用电磁铁搬运物体时,()先转换成(电磁铁的()转换成物体的()。),然后电磁铁吸引物体运动,8.电磁铁能(),且其磁极与()有关。(1)电池方向(),改 变(),电磁铁的磁极()。(2)线圈绕线方向(),改 变(),电磁铁的磁极()。(3)电池方向与线圈绕线方向(),电磁铁的磁极()。第 5课电磁铁1 .电磁起重机通电时,()转换为(),可()钢铁;断电时,磁 能(),钢铁就会()。2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的关系(1)改变的条件
33、:()。(2)不变的条件:()等。(3)电磁铁(),以免电池耗电太多影响实验的公平。(4)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线圈的匝数越(),电磁铁的磁性越();线圈的匝数越(),电磁铁的磁性越()。3 .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1)改变的条件:()。(2)不变的条件:()等。(3)结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电流越(),电磁铁的磁性越();电流越(),电磁铁的磁性越()。4 .实验中我们根据()来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第 6课神奇的小电动机1.电动机是利用(用()推动转子转动。)产 生()的机器。它的基本原理是(),利142.小电动机的构造(1
34、)小电动机主要包括(2)外壳内有一对(3)换向器的作用是()三部分。);转子上有()O);后盖上有()。)O(4)转子上有线圈绕在铁芯上,相当于(3.探究小电动机是如何转动的(1)把转子的()放在导线架上,另一端的轴放在铁丝架上,要使转子能够灵活转动而不被卡住。(2)通过导线架给转子线圈(),用()靠近转子,转子会()。(3)改变转子转动速度的方法包括()、()。(4)改变转子转动方向的方法包括()。第 7课 能量从哪里来1 .()是自然界最大的能量来源。2 .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能量之间可以(),可以储存在一些物质中。()可以由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而来。3 .太阳能通过绿色植物的()进
35、入生态系统,转化了的能量通过复杂的食物关系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逐级传递。由此说明()是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4.电能的来源和转换电能的来源普通电池光电池发电机地热发电站核电站转换的能()()()()()量输出的能电能量形式5.用电动机来发电(1)将小电动机连接到电路里,转动小电动机,小灯泡没有发光,可能是“电动机”产生的(),我们可以借助由线圈和指南针组成的“()”进一步观察。(2)用线绕在小电动机的轴上,拉动线可以使小电动机(),进而产生更多的()0(3)当小电动机被用来发电时,它就是(大规模的转换成()了。6 .太阳能无人驾驶飞机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动机)把()转换成()。)了,发明了发电机
36、后,人们就能把()转换成(),电动螺旋桨(电15附: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1课放大镜1.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1)放大镜中央厚、边缘遵,能放大图像。(2)玻璃片无厚薄,不能放大图像。(3)近视眼镜镜片中央薄、边缘厚,不能放大图像。2.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且中央厚、边缘薄。3.不同放大倍数镜片的凸度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4.我们可以用一个烧杯、烧瓶、玻璃杯和矿泉水瓶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容器加满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也可以在透明的塑料膜或玻璃片上滴一滴水制作成一个放大镜。5.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近视眼镜的镜片又叫凹透镜。6.使用
37、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1)方法一:保持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2)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第2课怎样放得更大1.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能把物体放得更大。2.制作一个组合凸透镜(2)制作方法:用一个放大镜观察书上较小的文字,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晰时,保持这个放大镜的位置不动。在第一个放大镜下增加一个放大镜,并和第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当图像放到最大并且清咂时,测量这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把两个凸透镜用纸筒固定。(2)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近时,图像
38、清晰但放大的倍数较小;当放大镜离书本较远时,图像模糊但放大的倍数较大;必须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这个位置上的图像是清晰的,放大倍数也相对较大。(3)组合凸透镜的放大倍数大于其中任意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3.组合凸透镜中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巨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中的物镜。4.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5.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6.显微镜的发明,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微观世界。16第3课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1.显微镜的使用3.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同一物体,图像的大小和视野(看到的范围大
39、小)均不同。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图像越小,视野越大。3.在显微镜下,蝴蝶的彩色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4.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5.昆虫头上的触鱼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有的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6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复眼,能看到周围3 6 0 范围内的物体。7.受昆虫启发的发明创造(1)人类模仿苍蝇的触角,研制出“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2)根据苍蝇复眼的视觉原理,人类研制出了“蝇眼照相机”和“蝇眼雷达”,还仿制出一种“蝇眼探测系统”。(3)蝴蝶翅膀上的鳞柱会随阳光的照射方向自动变换角度,从而调节体温。科学家受蝴蝶的启发,将人造卫星的
40、控温系统制成了对温度敏感的百叶窗样式。第4课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1.第一个发现细胞的人是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他用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片,发现木片上看上去像有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就把它们命名为细胞。2.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3.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所以物体需要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4.洋葱表皮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1)盖上盖玻片的方法:用镒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盖上,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2)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滴够酒是为了让细胞染鱼,便于观察。(3)丕要用摸过洋葱的手揉眼睛。5.洋葱表皮细胞的特点(1)在
41、显微镜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的形状大体为长方形,它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2)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看到的小黑点是细胞核,看到的大泡泡是液泡。第5课 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2.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2.发现血液红细胞的是科学家简 施旺麦丹。3.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1)生物细胞的形态多种多祥,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同一生物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是丕回的,虽然两者都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等结构,但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4.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
42、是通过细胞进行的。5.我们的皮肤表面,每平方厘米含有的细胞数超过10万个。176.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第 6 课 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2.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不仅看到了细胞,还发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2 .在水中生活着形态各异的微小的生物,他们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会运动,能繁殖等。3 .在池塘的水中有不少微小的生物,可能有草履虫、水蚤、钟形虫、喇叭虫、变形、线虫、新月藻、衣藻、眼虫等。4 .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1)用滴管
43、吸取一滴池塘或鱼缸里的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2)在显微镜下看到在水滴中运动着的就是微小的生物。(3)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的方法:事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用 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5 .我们还可以提前培养微小的生物(1)霉点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聚集而成的。(2)当我们用幽取烧杯内的水时,可以适当靠近水面附近,这里的微生物比较密集。6 .荷兰科学家的安东尼 范列文虎克是世界上首次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的人。7 .绝大多数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而蘑菇、木耳、灵芝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第 7 课 微生物与健康1 .在放大镜和
44、显微镜没有发明以前,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探知世界。那时候,人能发现的最小的动物,就是一些很小的昆虫。2 .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看到了细菌、病毒、生物细胞等。3.观察工具的发展和观察范围的拓展,导致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由此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眼睛f 放大镜f 光学显微镜f 电子显微镜4 .微生物既给人们带来了危害,也给人们带来了好处。5 .微生物带来的危害(1)科学家发现伤寒、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元凶原来是细菌和病毒,并研制了许多对付细菌和病毒的药物和方法。(2)有些微生物会引起霉变。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空气潮湿温暧时,正是各种霉菌生长和繁殖的最佳时机。因此,保
45、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6 .微生物带来的好处(1)有些微生物能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蘑菇、酸奶、甜酒、泡菜、腐乳、面包、醋、酱油等。(2)人们利用一些微生物处理有机垃圾和污水。(3)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苴-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7 .人类不仅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还发现生物的生长、繁殖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和细胞有关。在此基础上,人类成功地培育出许多具有良好品质的动植物新品种。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第 1 课我们的地球模型181.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2.地球表面主要是由海洋和陆地组成的。其中海洋的面积太壬陆地的面积,海洋面积
46、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吼3.地球是一个球体。4.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地球公转。同时,地球还在自转。5.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 40亿年。6.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7.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2.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3.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
47、4小 时(或1天)。4.昼夜交替的假说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上面四种假设都可能出现昼夜交替现象。5.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多种方案,结合其他事实我们发现:昼夜交替与地球自转有关。第3课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地心说”和“日心说”学说名称地心说日心说天文学家托勒密哥白尼地球与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地球是否是球体是地能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能能2.再次做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1)地球有自转轴,且地轴是倾斜的。(2)反光的小圆片的作用:方便我们研究小圆片所在位置的昼夜变化情况。(
48、3)对昼夜交替现象的解释:自转半周前小圆片处于白昼,自转半周后小圆片处于黑夜。3.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4.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第4课谁迎来黎明1.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2.大家手拉手做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红色纸片模拟太阳19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先看到红纸片模拟先迎来黎明(1)大家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慢慢转动,“北京”先见到“太阳”。(2)大家按照由“东”向“西”的方向慢慢转动,“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3 .坐在前进的汽车上观察窗外的树木,
49、树木的运动方向是向后。4 .观察者坐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围着观察者转动,且景物转动的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5 .每天看到太阳和其他天体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6 .在地球仪上再次模拟北京和乌鲁木齐的昼夜变化。(1)先将反光小圆片贴在地球仪北京和乌鲁木齐的位置上,再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照射。一个同学让地球模型按正确的方向(自西向东)旋转,另一同学从“太阳”的位置进行观察。(2)这两座城市,北京先迎来黎明。7 .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 4 小时,并形成了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第 5 课影长的四季变化1 .日影变化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有关。2 .圭表
50、是中国古代测量正午时刻的日影长度的天文仪器。3 .正午时,物体影子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4.根据圭面上表的日影长度,人们就可以确定四季和二十四节气。5.制作简易圭表来观察日影的四季变化6 .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的变化规律(1)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2)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长。(3)从夏至到冬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长。(4)从冬至到夏至,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逐渐变短。(5)春分与秋分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一样长。(6)在连续测量到正午时分物体的影长最短或最长之间的时间是二生。7 .昼夜长短的变化(1)同一地方,夏至时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时夜最长、昼最短,春分、秋分时昼夜平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