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796581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6.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附答案解析).pdf(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龙东南六校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一、单 选 题(本大题共40小题,共 60.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B.肺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小于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C.若出现组织水肿,则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造成的D.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2.下图是3 个圆所构成的关系图,其中甲为大圆,乙和丙分别为大圆之内的小 甲圆。符合图中甲、乙、丙对应关系的是()(?)A.突触、突触小体、突触间隙 弋 B.细胞外液

2、、血浆、组织液C.种群特征、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D.生态系统、群落、种群3.关于血浆的化学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非蛋白氮,如尿素、尿酸等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氨基酸、多肽属于蛋白氮B.其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血糖,这与血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有关C.Na+、Cl HCO3-较多,这与渗透压的维持有关D.各种化学成分与其他内环境成分不完全相同4.如图中a、b、c 分别表示人体三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三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a、b、c 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B.与 a、c相比,b 的蛋白质含量最高C.b 中含有:CCh、血红蛋白、H+等D.淋巴管阻塞会导致C

3、的液体增多5.据报道,某地婴幼儿因食用甲牌劣质奶粉引起营养不良,进而出现组织水肿,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血浆蛋白和无机盐B.甲牌劣质奶粉中蛋白质通过4层生物膜进入血浆C.婴儿食用甲牌劣质奶粉会造成内环境渗透压失衡D.婴儿食用甲牌劣质奶粉会影响婴幼儿的智力水平6.分析下面有关人体内部分体液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B与淋巴细胞之间不能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C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D的含量大于A+B+CD.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C增加导致水肿7.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渗透压

4、升高-.甲刺激乙中的_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传至丙一产生渴感,增加饮水.垂 体 移 放 一抗利尿激素促进丁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液调节B.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而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C.乙、丙、丁分别是大脑皮层、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D.图中的甲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等8.在血浆、组织液中,下列各成分的含量相差最大的是()A.氧气 B.蛋白质 C.二氧化碳 D.无机盐9.下列关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前者随后者变化的情况与下图走势不相符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与饮水量B.胰高血糖素浓度与血糖浓度C.胰岛素浓度与血糖浓度D.促甲状腺激素浓

5、度与甲状腺激素浓度1 0.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信号分子在细胞间起重要作用。如图为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图中I、n 表示细胞,E、F 表示物质。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 物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有一定的流动性B.若上图表示免疫调节过程,则 II细胞可能是B 细胞C.若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 E 与 F 结合使口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则可能是由饥饿引起的D.若 E 与 F 结合后,促使D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 X 使 E 的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11.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仲群数量JK 值是环境条件不变时所能维持的

6、种群数量最大值0 时间 在 K 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 K 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 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B.C.D.12.下列有关种群叙述,正确的是()18r*口A.若该图为探究培养液中酹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结果,;Zd则种群数量为d 点时对应的试管在取样调查时,显微镜下的酵母细-s%胞可能会多于200个,此时可以用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 一f0 1 2 3 4 5 6 7 SB.若该图表示野兔迁入某草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则最有可能是I 曲线C.b-e中 b 点时该物种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D.若该图表示

7、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种群数过c 点之后立即展开1 3.对下列诗词中所描述的生物学现象,理解错误的是()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人体具有衰老的现象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化学信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14.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B.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C.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

8、植物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细胞等C.抗体或效应T细胞与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D.抗体、淋巴细胞、溶菌酶等都属于免疫器官16.如下图所示,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则电流计指针偏转的情况是()刺 澈 1 一A.发生一次向左的偏转B.不发生任何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17.如图是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的示意图。当神经冲动传

9、到突触小体时,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该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过程、都需要消耗ATP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会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C.Ca2+跨膜运输受阻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D.过程说明兴奋可在两个神经元间双向传递1 8.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B.神经冲动在生物体内可以进行双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C.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Na+均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D.只要刺激导致效应器产生了相应的反应,就说明发生了反射活动19.下

10、列有关科学史的叙述,错误的是()A.卡尔文用14c标记的C02追踪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B.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出己经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换因子”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胚芽鞘的尖端能够产生口引噪乙酸使其向光弯曲生长D.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20.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下列组织细胞中,属于免疫细胞的是A.红细胞 B.效应T细胞 C.肌细胞 D.神经细胞21.某种病毒已侵入人体细胞内,机体免疫系统对该靶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是()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自身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22.下列有关人

11、体内环境稳态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时,神经细胞细胞膜内的Na+可以通过协助扩散运输至细胞外B.H1V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C.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的同时也可能受神经递质的作用D.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侵入人体的不同抗原,再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或T细胞2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24.某同学将必修与选修教材中细菌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系列结论,其中错误的是()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

12、鉴定依据;与细菌共生的病毒称为噬菌体;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具有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进行水解形成原生质体;细菌侵入人体后作为抗原可引起人体的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A.B.C.D.25.南方的草莓运到北方,为了较长时间保持草莓的新鲜度,需要喷洒一定浓度的甲液,到达目的地以后发现草毒还没有熟透,为了便与马上吃需要喷洒一定浓度的乙液,则甲、乙分别代表()A.赤霉素、乙烯利 B.细胞分裂素、脱落酸C.细胞分裂素、乙烯利 D.乙烯利、赤霉素2 6.研究人员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GA)溶液分别处理棉花植株的受精幼铃和未受精幼铃,24h后在叶柄处注射含32P的磷酸盐溶液(如图),一段时间后

13、取样测定两种幼铃32P的放射性强度并统计两种幼铃的脱落率,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GA处理对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小于对未受精幼铃脱落率的影响处理受精幼龄脱 落 率()未受精幼龄脱落率()放射性强度(cpm)受精幼龄未受精幼龄GA3.3181424214399H203.310096677336B.H20 处理组与GA处理组施用的液体量应该保持相等C.GA对32P向两种幼铃的运输无显著影响D.H20 处理组中幼铃的放射性强度差异可能与棉花植株的内源激素有关27.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B

14、.植物激素进入靶细胞并催化细胞代谢中的特定反应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并分泌的小分子有机物28.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iN6表示能量数值,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B.能量由第一营养级传递给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琥X I。,N5的去向之一是用于初级消费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N2,由初级消费者流向蜕螂的能量为N6D.假设图为某人工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那么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2 9.下列关于种

15、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1990年紫茎泽兰(一种毒草)侵入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应该接近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率最大D.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30.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丁A.自然界绝大多数种群的增长与甲相同B.a点时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时 才C.ab段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当乙种群数量到达b点后将保持相对稔定31.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6、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植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B.物种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物种比物种耐干旱能力低所以逐渐消失D.在适宜气候条件下该群落最终演变为森林3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仅靠种群密度这一特征就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在理想条件下,主要是环境容纳量影响了种群数量的增长C.某群落中不同昆虫的分布高度可能与其食物和栖息空间有关D.草原被火烧、退耕还林、农田弃耕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33.如图为某鱼塘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 图中数字为能量值,单 位 是(J-m-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 是()A.该图只包含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B.

17、妒鱼所占营养级为第五、第六营养级C.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D.太阳鱼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为1483(J.nr?.a)34.下列不属于物理信息 的 是()A.蝙蝠回声定位 B.候鸟迁徙C.萤火虫发光 D.狗凭借尿液的味道找到回路35.下列四个图解中能正确表示碳循环主要过程的是()36.葡萄花翅小卷蛾主要以幼虫蛀食葡萄为害,受害后的葡萄更易受到灰霉菌等真菌感染。针对此害虫,除了喷施杀虫剂、利用信息素干扰成虫交尾外,还可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使葡萄在光照下温度升高,利用高温降低卵和幼虫的存活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喷施杀虫剂可直接改变小卷蛾种群密度,属于物理防治B

18、.利用信息素防治可通过改变小卷蛾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出生率C.通过摘除葡萄上面的遮挡叶片的方法可改变小卷蛾种群的年龄组成D.小卷蛾种群密度降低后,生产者和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提高37.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圈是地球表面一个不连续的薄层B.人口剧增可导致人均土地资源不断下降C.全球气候变暖使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变得湿润D.全球人口应该在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情况下保持平衡38.建立大连旅顺蛇岛自然保护区保护蛇岛蝮蛇,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将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以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A.自然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B.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C

19、.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自然保护39.中国自主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印度洋发现了 27处富含硫化物的高温热液活动区,此处没有阳光,生活着海葵、蠕虫、硫 细 菌(化能自养生物)、嗜热古细菌等生物,下列叙述正确 的 是()A.硫细菌和嗜热古细菌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化学能C.该区域生物体内的D N A 中鬻的比值一般较小D.研究和提取该区域生物耐高温的酶,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40.近年来,我国针对某些鱼类自然种群衰退的现象,采取了将人工培育的育苗投放如河流、海洋等自然水体中等措施,以利于()A.消除水环境的污染 B

20、.降低环境的碳排放C.防止这些种群消亡 D.增加生态环境的食物链二、探 究 题(本大题共6 小题,共 40.0分)41.如图表示动物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过程,图中字母代表激素.请据图回答:有关神经T卜丘脑血液循环EBBA、B甲状腺(i)图示过程体现了下丘脑既参与 调节,也参与 调节,图中胰岛和骨骼肌属于(2)A 叫 激素,如图所示,血液中B 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抑制A、C 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称为 调节.这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稳态调节机制.请用箭头和文字(激素用字母)表示图中激素分级调节的过程:.(3)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主要是患者体内产生的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作用于乙酰

21、胆碱受体后,使乙酰胆碱受体退化且再生受阻.临床上可采用切除胸腺来治疗重度患者,其原因是切除胸腺能抑制 细胞的发育成熟,使 (免疫活性物质)不能产生,从而减少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产生,阻碍患者 免疫的应答.4 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以大蒜为材料进行一些生物学实验。回答相关问题。(1)市售大蒜常经过休眠处理以延长保存期。若要使大蒜发根快、齐、多,实验中可以用处理以打破大蒜休眠期。(2)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的形态与数目,需要确定一天中有较多处于分裂 期细胞的时间。甲同学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时期的9 点左右、14点左右、24点左右取样制片观察,视野中观察到的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

22、,原因是.(3)为了探究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乙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大蒜用清水配养生根,选取生长良好的根茎若干,均分为10组,分别用 及浓度为0.05、0.10、0.20、0.30molL的 NaCl溶液各处理24h、4 8 h,在上午10点左右取材,用卡诺氏液固定、保存。取固定保存的根尖材料用95%乙醇冲洗,然后制作装片,制作流程为.镜检计数。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注: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分裂?鲁 臂 数)总细胞数实验处理NaCl溶液/molL-0.000.050.100.200.30时间/h24482448244824482448实验结果有丝分裂指数/%6.977.516.

23、466.285.845.444.734.273.823.15实验结果说明:NaCl对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 有关,其特点是:,.4 3.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 营养级,小 型 猛 禽 与 杂 食 性 小 鸟 的 关 系 是.(2)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 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去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虫鸟”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

24、于 演替.如果完全除去杂食性小鸟,则该生态系统 稳定性将降低.(4)为了了解机场内蜗牛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选 取 样 方 的 关 键 是.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蜗牛的种群密度为 只/nA样方编号123456样方面积(m2)111111蜗牛数量(只)1 51 81 51 91 51 4(5)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6 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以得到能量为_kJ.4 4.泡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但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对人体健康有潜在的危害。某兴趣小组准备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查阅资料得到如图。(1)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一般用水密封,目的是 =乳酸菌呼吸作用第一阶段的产

25、物有(2)据题图,与第3 天相比,第 8 天后的泡菜更适于食用,因为后者:p H 呈下降趋势,原因 是.。(3)据图分析,第 5 天后,乳酸菌数量下降的原因是 oH d,曲鼓斐更也叁盘乳酸菌-亚硝酸盐一403530A25201510,5_i_._._._._Io5 6 7 8 9 10发酵时间/d7氤日)、幅如以言量宜45.从自然菌样中筛选较理想生产菌种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一性能测定。请回答筛选过程中的问题。(1)不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同,获得理想微生物的第一步是从合适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噬盐菌的菌样应从 的环境采集,培养厌氧菌的菌样应从的环境

26、采集。(2)富集培养是指创设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的环境条件,使待分离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大大增加,从而实现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所需的特定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对固氮菌富集培养的培养基应是 培养基;对耐高温淀粉酶菌的富集培养应选择 的培养基,并在_条件下培养。(3)实验室最常用的灭菌方法是利用高温处理达到杀菌的效果。高温灭菌的原理是高温使微生物的 等物质发生.在微生物研究和教学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湿热灭菌法是灭菌法。(4)如图中A、B是采用纯化微生物培养、用两种接种方法接种产生的效果图解,请分析接种的具体方法:获得图A效果的接种方法是;获得图B效果的接种方法是.AR4 6.牛奶中富含蛋白

27、质,长期饮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牛奶同时也是多种疾病的传播载体.如图1所示是牛奶消毒及消毒后的细菌检测.5mL牛的mL ItnL ItnL ImL无德试管恒温水浴供ROT:I5nunHU冷却 9mL 9mL 9mL无篇未无葡水无前水Ik1 t!ft牛肉青米白第培养基1图11Bc图2(1)图中步骤称为 消毒法,步骤是(2)检测过程进行步骤操作时,应选用如图2中 的 哪 种 工 具.为了避免杂菌污染,此处应在_ _ _ _ _ _ 附近进行.(3)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作为对照的 同时放入3 7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6 小时.取出后统计各平板的菌落数,结果如表所示.牛奶稀释倍数1 0-2IO,1 0-

28、4平 板 1 菌落数8 71 01平板2菌落数8 31 21平板3 菌落数8 51 00应该选择其中稀释倍数为 的平板进行计数,经过消毒后的牛奶中,细菌数大约是个/m L.不同种微生物的菌落在_ _ _ _ _等方面表现出的特点,可作为分类依据(写出2 利 1 )参考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解:A、细胞与内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A 正确;B、肺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且肺泡壁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的,这样氧气才可以由肺泡壁细胞扩散进入组织液,进而进入血浆,和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B 错误;C、哪儿溶液浓度大,哪儿吸水,组织水

29、肿可能是血浆渗透压减小或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导致组织液吸水,组织水肿,C 正确;D、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的各种物质和条件,D 正确。故选:B。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本题考查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及作用;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答案:B解析:A.突触包括三个部分:

30、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而突触小体是由轴突末梢膨大形成的,A错误;B.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B 正确;C.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还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C错误;D.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种群是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群落是所有生物的集合,而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的集合,D 错误。故选:Bo本题考查生物学上的概念以及范围大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答案:D解析:解:A、其中的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包括尿素、尿酸、氨基酸、多肽等,A错误;B、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31、蛋白质,B错误;C、血浆中Na+、Cl-含量较多,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有关;而HCCh-的存在与酸碱平衡有关,C错误;D、各种内环境的成分大致相同,但有区别,如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达7%9%;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低,D正确.故选:D.血液的组成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半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其余的是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稳态,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答 案:C解析: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a、b、c分别表示淋巴、血浆、组织液,A正确;B、b血浆

32、中的蛋白质含量远比a淋巴和c组织液高,B正确;C、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通过淋巴循环回流到血浆,C液增多,引起组织水肿,D正确.故选:C.分析题图: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组织液血娘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它 们 之 间 的 关 系 如 图 亚/1卬炳称因此,图中a毛细淋巴管壁 /淋巴循环淋5为淋巴,b为血浆,c为组织液.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掌握内环境各组成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液体及细胞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5

33、.答案:B解析:解:A、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血浆蛋白和无机盐维持,A正确:B、甲牌劣质奶粉中蛋白质不能直接被吸收,只能消化水解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B错误;C、甲牌劣质奶粉中蛋白质含量过少,造成血浆蛋白过低,内环境渗透压失衡,组织液吸水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婴儿食用甲牌劣质奶粉缺乏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将影响脑的发育,导致智力降低,D 正确。故选:Bo关 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

3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6.答案:C解析:解:A、图中B 是淋巴,淋巴中存在淋巴细胞,因此淋巴与淋巴细胞之间能进行物质交换,A错误;B、人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D,即细胞内液,B 错误;C、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细胞内液占整个体液的|,D 的含量大于A+B+C,C 正确;D、淋巴管阻塞时,图中的B 增加导致水肿,D 错误。故选:Co据图分析,组织液和血浆双向渗透,因此判断图中A 是组织液,C 是血浆,由于淋巴是组织液单向渗透形成的,B

35、 是淋巴,D 是细胞内液,据此答题。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理解,做此类题目最重要的是先判断双箭头两端的含义,在以此判断其余成分,掌握方法是关键。7.答案:C解析:解:A、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A 正确;B、渴觉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而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中,B 正确;C、分析图示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C 错误;D、图中的甲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故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D 正确。故选:C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一尿量减少,同时大

36、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一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T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一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一尿量增加。分析图示,图中甲表示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乙表示下丘脑,丙表示大脑皮层,丁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本题主要考查下丘脑和水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8.答案:B解析:解:血浆、组织液、淋巴在成分及含量上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如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相比,具有较多的蛋白质。故选:Bo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

37、淋巴。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物质交换过程,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识记即可正确答题,所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相关知识,理解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结构网络是解题的关键。A.饮水量过多时,则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释放抗利尿激素少,符合曲线图,A 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高血糖素减少,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符合曲线图,B 正确;C.随着血糖浓度的上升,胰岛素分泌量也随之增加,促进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类物质,使得血糖浓

38、度下降,不符合曲线图,C 错误;D.甲状腺激素浓度增加,由于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合成促甲状腺激素,使得促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符合曲线图,D 正确。故选Co10.答 案:C解析:解:A、E 物质的释放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即有一定的流动性,A 正确:B、若上图表示免疫调节过程,抗原经吞噬细胞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受刺激后可能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淋巴细胞,增强B淋巴细胞的免疫能力,则 口细胞可能是B细胞,B正确;C、如上图表示血糖调节过程,且E与F结合后,使D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增加,则可能是由血糖升高引起的,C错误;D、如上图所示,若E与F结合后,促使II产生并释放了一种物质X,且X使E的

39、生成量增加,这种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o据图分析:细 胞I产生的物质E能够通过细胞外液的运输,到达细胞口,与细胞口上的相应受体蛋白结合,从而传递相应信息、。生物体中的信号分子包括:激素、神经递质、淋巴因子等。据此分析作答本题以细胞之间信息传递的模型为载体,考查了激素调节以及免疫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血糖平衡调节的调节方式;明确体液免疫中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能够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K值是环境条件不变时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最大值,正确;在K值时,种群的

40、增长率为0,错误;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正确;当种群大于到强时开始捕捞,使捕后种群数量在熊,增长速率最大,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错误。故选:Ao12.答案:A解析:解: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结果,如视野中酵母菌的数量过多,可加水稀释的方法进行细胞计数,A正确;B、野兔迁入某草原后,由于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最有可能是H曲线,B错误;C、b-e中c点时该物种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即?处种群增长率最大,C错误;D、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防治虫害应在种群数量在b点之前,D错误。故选:Ao1、图分析,I代表的是“J”型增长曲线,n代表的是

41、“s”型增长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3、“S”型曲线: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 3.答案:D解析:解: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42、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B正确;C、“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人体具有衰老的现象,C正确;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D错误。故选:D。1、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2、衰老细胞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

43、质固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有些酶的活性降低;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4、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2)化学信息:生物在生命活动中,产生了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等。(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

44、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孔雀开屏。本题考查群落的演替、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信息传递,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 4.答案:D解析: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但不影响生物多样性,所以A错误;由于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不能应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所以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生长于下层的植物为喜阴植物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C错误;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所以D正确。故选D。1 5.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A正确;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

45、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效应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抗体与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而效应T细胞则是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发挥作用,没有与抗原直接发生特异性结合,C错误;抗体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淋巴细胞属于免疫细胞、溶菌酶也属于免疫活性物质,都不都属于免疫器官,D错。故选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A正确;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等,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B错误;1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在电极a的左侧给一适当刺激后,产生兴奋,兴奋传递到a时,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流计产生电

46、流,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当兴奋传递到b点时,b点为负电位,a点恢复为正电位,电流计产生相反方向的电流,指针发生1次相反方向的偏转。据分析可知,电流计发生两次偏转,A错误;电流计会发生偏转,B错误;电流计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错误;据分析可知,电流计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D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动作电位的形成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 7.答案:C解析:解:A、为钠离子内流过程,方式为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B、图中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会导致钠离子内流,进而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B错误;C、C a 2+能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因此C a 2+跨膜运输受阻

47、时会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C正确;D、是释放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的过程,而是神经递质被重新吸收利用,不是传递兴奋的过程,因此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只能单向传递,D错误。故选:Co分析题图:Ca2+由膜外进入膜内,促进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接触,释放某种神经递质,能兴奋传递给下一个神经元,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图中是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是钠离子内流过程,是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被重新吸收利用。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过程,要求考生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8.答案:A解析:解:A、神经中枢的作用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并产

48、生兴奋,并将兴奋经传出神经作用于效应器,A正确;B、在动物体和人体内,由于反射弧中突触的存在,使得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总是由胞体传向轴突末梢,是单向的,B错误;C、在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K+、Na+均通过钠钾泵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C错误;D、发生反射必需具有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Ao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

49、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构成。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19.答案:C解析:解:A、卡尔文用u c标记的C02探明了 C0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先合成三碳化合物,再被还原成有机物,A正确;B、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出已经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换因子”,使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B正确;C、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口引喙乙酸,c 错误;D、

50、林德曼通过对赛达伯格湖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发现了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D 正确。故选:Co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史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本题考查生物科学史中相关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答案:B解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红细胞属于血细胞,不是免疫细胞,A 选项错误;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T 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