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河南省焦作市孟州第四中学高三生物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 择 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中的图像甲调节为图像乙,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向左移动装片B.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C.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D.把视野调亮,便于更清晰地观察图像参考答案:B【分析】本题是考查显微镜使用的有关问题。【详解】甲图的物像小,乙图的物像大,可知显微镜的操作是由低倍镜调到高倍镜。由低倍镜到高倍镜的正确操作是,先把物像调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把平面镜调成凹面镜或把小光圈调节成大光圈,最后再调节细准焦
2、螺旋直到看清物像即可。因 此C正确,B错误。显微镜下看到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像,它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相反,要把图中的黑点移到视野中央,由于黑点在左侧,因此应把装片向左移动,A正确。在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因此需要把视野调亮,D正确。【点睛】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中常用到的器材,许多同学并不能够熟练运用显微镜进行显微观察,导致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建议考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正确操作的显微镜,然后再把每个操作环节目的弄清楚,搞明白,这才是解题的关键。2.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R N 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C.细胞器之间都
3、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参考答案:B3.已知某小麦的基因型是AaBbCc,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利用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 得n株小麦,其 中 基 因 型 为aabbcc的个体约占()A.n/4 B.n/8 C.n /1 6 D.0参考答案:D4.如图所示为染色体变异的几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自金|a bedA.猫叫综合征是由图d所示的变异引起的.B.图 a所示细胞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精细胞中只有一半细胞染色体组成正常C.2 1 三体综合征的形成与图b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D.果蝇棒状眼的形成与图c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有关参考答案:B猫叫综合
4、征是人体内第5号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由图c所示的变异引起,图 d所示的变异是染色体片段增加(重复),A错误;图 a所示细胞有一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若为精原细胞,则其产生的精细胞中只有一半细胞染色体组成正常,B 正确;2 1 三体综合征的形成人体内第2 1 号染色体有三条,与 图 a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引起,C 错误;果蝇棒状眼的形成是染色体的片段重复导致,与图d所示的生物变异类型引起,D 错误。5.细胞分化中不可能出现的变化有A.染色体的复制 B.某些细胞器的增添或消失C.细胞核的消失 D.细胞全能性的降低参考答案:A6.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
5、结构的通透性可能会升高B.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只有淋巴C.A 液中的。2浓度比C 液中的高D.若人体长期摄入蛋白质过少,会引起C 液增加参考答案:B7.生物捕虫板(又称黄板或粘虫板)是一种正反面均涂上不含任何有毒物质的粘合剂(机油加入少量黄油)的黄色硬塑料板,根据同翅目和双翅目昆虫成虫的趋黄特性来诱捕害虫的成虫。此过程的信息传递方式是A.化学信息 B.物理信息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参考答案:答案:B8.果 蝇 的 X,Y 染 色 体(如图)有同源区段(I 片段)和非同源区段(H K I I-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杂交组合P:刚 毛(辛)义 截 毛(&)f
6、 B 全刚毛杂交组合P:截 毛(辛)X刚 毛(&)刚 毛(第):截毛(5 )=1:1杂交组合P:截 毛(辛)X刚 毛(&)fR 截 毛(?):刚毛(&)=1:1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 I -1 片段C.I 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I 片段参考答案:B解:A、从表中杂交组合一,P:刚 毛(早)X截 毛(&)一件全刚毛?刚毛为显性性状,截毛为隐性性状.所以A描述正确.B、设控制刚毛的基因为B,控制截毛的基因为b,若 基 因 位 于 非 同 源 区 段
7、 上,P:截 毛 鼠 咬)X刚 毛(XBY)-3刚 毛 比 哈):截 毛(XbY)=1:1;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 毛(XbXb)X刚 毛(X T)fR刚 毛(X T):截 毛(X Y)=1:1;综上所述根据杂交组合二,P:截 毛(辛)X刚 毛(&)一件刚毛(?):截 毛(&)=1:1,不能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I I -1片 段.所 以B描述错误.c、若基因位于同源区段(I片段)上,P:截 毛(xbxb)X刚 毛(X Y)刚 毛(xBxb):截 毛(犬 丫、)=1:1,性状在子代中有差别.所以C描述正确.D、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区段.所以D描
8、述正确.故选B.9.下列变异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A.染色体缺失了某一片段B.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C.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参考答案:C1 0.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 中X i、X 2不会出现在同一细胞中B.基 因2若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则可能无法正常产生黑色素C.人体衰老引起白发的主要原因是图中酪氨酸的缺失D.该图反映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进而控制代谢活动是基因控制性状的一种途径。参考答案:C1 1.将豌豆某一性状的显性类型进行自花传粉,对其后代的描述正确的是()后代可能 没 有 性 状 分 离,全为显性类型 后 代 可 能 出
9、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后 代 可 能 出 现 的 性 状 分 离 比后代可能 没 有 性 状 分 离,全为隐性类型A.B.C.D.参考答案:A1 2 .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一一细胞的全能性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一一酶的专一性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一一细胞膜的流动性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参考答案:A1 3 .下列各项与A T P 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TP中 的“A”表示腺喋吟,“P”表示磷酸基B.葡萄糖进入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会使胞内AD P的含量增加C.颤藻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A
10、 T P产生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D.细胞内N a+浓度偏高时A T P消耗会增加以维持N a+浓度稳定参考答案:D1 4.多酚氧化醐是引起果蔬酶促反应的主要酶类,其催化的最适温度为3 5、最适p H 为 5.7。下列各图表示在其他条件适宜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有关变化,则()A.图甲可以表示温度从1 0 0 降低为3 5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B.图乙可以表示pH 从 5.7升高为7时,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的变化关系C.图丙可以表示反应物浓度增加1/5时,生成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D.图丁可以表示多酚氧化酶浓度降低1/5时,反应物的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参考答案:C1 5.火灾常给森林带来
11、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参考答案:C16.下图表示碳循环的部分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生物群落大气中的C O|化石燃料: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和B.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02的含量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D.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参考答案:A过程表示碳元素以CO?的形式从生物群落返回到大气中,过程表示碳元素以COz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12、从大气中进入生物群落,因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均参与过程,但参与过程的只有生产者,A项错误;可以通过增强过程减少大气中C02的含量,B项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C项正确;过程表示化学燃料的燃烧,短时间内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可使大气中C02含量增加,打破碳循环的平衡,导致温室效应的发生,所以人类减少对的依赖是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项正确。【点睛】本 题 以“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解答本题的前提是对碳循环的知识点做到准确记忆并系统地全面地构建知识网络,尽可能与生态系统的成分建立联系。在此基础上,准确判断图中数
13、字所示的生理过程,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各选项既能准确作答。17.将三种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在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右图不同状态的细胞图像。这3个细胞原来细胞液浓度的高低关系是A.乙 甲 丙C.丙乙甲B.甲乙丙D.甲=乙=丙参考答案:C18.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但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B.原核生物的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进入细胞核D.真核生物的mRNA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翻译参考答案:D【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14、分析】原核细胞由于没有核膜的阻断,所以可以边转录边翻译.转录:在细胞核内,以DNA 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 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 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解答】解:A、原核生物细胞内既有D N A,也有R N A,其的遗传物质是DNA,A 错误;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tRNA都呈三叶草结构,说明tRNA呈三叶草与两种翻译机制的不同无关,B 错误;C、真核生物的核基因位于细胞核中,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核糖体是不能进入细胞核的,只有mRNA合成以后,从细胞核内出来,与核糖体
15、结合才能进行蛋白质的合成,C 错误;D、原核生物的转录和翻译是在同一时间和地点进行,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这使得原核生物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而真核生物的mRNA在细胞核形成以后必须通过核孔后才能与核糖体结合进行翻译,所以真核生物基因必须在m R N 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D正确.故选:D.1 9.下列关于探索核酸是遗传物质实验的相关叙述,正 确 的 是()A.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 N A 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B.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突变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 N A 是主要遗传物质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
16、含R N A 的生物中,R N A 是遗传物质参考答案:A【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 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 将 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 N A 是遗传物质.2、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 别 用%或 3 2 P 标记噬菌体一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f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一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艾弗里的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 D N A 是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因子”,A正确
17、;B、R型菌转化为S 型菌这种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基因重组,B错误;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 N A 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 N 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 N A,D 错误.故选:A.2 0.下 图表示真核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下列叙述中,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I-O X Jtfifi)一 (动力工F)-*(黄白质运,通道)(植物细胞里的形成:,(植物*选限水)A.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B.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完成图中和的细胞器分别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完成图中、的细胞器均具有
18、双层膜结构参考答案:D2 1.慕尼黑工业大学安德里亚斯 鲍施教授研究小组构建了一些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的“类细胞”,“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也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物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类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B.“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选择透过特性C.“类细胞”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D.“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 T P参考答案:B“类细胞”的膜成分与正常细胞膜类似,基本支架应由磷脂双分子层组成,A项正确;“类细胞”能自己移动和改变形态依赖于膜的流动性,B项错误;“类细胞”含有一些有机物和某种能源
19、物质,有能量供应,在K+溶液中无法吸收K 可能是缺少运输K+的载体,C项正确;A T P可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类细胞”中含有的某种能源物质很可能是A T P,D项正确。2 2.大多数动物血液是红色的,但有些动物的血液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其原因是A.与血液中所含的运输氧的元素有关 B.与血液中所含的色素有关C.与血浆的颜色有关 D.机制还不清楚参考答案:A23.在下图中,能表示人的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以及精细胞在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图分别是()A.和参考答案:B.和D.和B2 4.下列有关生物代谢的描述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青蛙从2 5 的室温中被移到5 c的环境
20、中,其耗氧量将减少B.原核生物因为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C.糖尿病人多尿的直接原因是葡萄糖随着尿液排出的同时带走了大量的水分D.玉米胚细胞中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只能在线粒体中进行参考答案:B2 5.白花三叶草有两个品种:叶片内含较高水平象(HCN)的品种和不含甄的品种,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其代谢过程如图:D基因 H基因t的 体 物 I含 戢 葡 萄 糖 甘PH H C N I两个不含氟的品种杂交,B 全部含有较高水平氟,B 自交获得F 2,则()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 D h h (或D d h h)和d d H H (或d d H h)B.F 2中性状分离比为高含氟品种:不含氟品
21、种=1 5:1C.鼠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溶酶体中D.向F 2不含富品种的叶片提取液中加入含氟葡萄糖甘,约 有3/7类型能产生鼠参考答案:D【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因此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图解中看出,D基因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才能生成H C N,即D 一表现为叶片内含较高水平 匐(H C N)的品种,其余均为不含氟品种.【解答】解:A、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 D h h和d d H H,子代为D d H h,全部含有较高水平鼠,如果两亲本的基因型为D d h h)和d d H h,则子代会出现不含氟的品种,A错误;B、F i 为 D d
22、H h,F 2为 9 D _ H _:3 D _ h h:3 d d H _:I d d h h,高含氟品种:不含瓶品种=9:7,B错误;C、鼠产生后主要储存在叶肉细胞液泡中,C错误;D、F 2不含人的品种有:3 D _ h h:3 d d H _:I d d h h,品种d d H _不能产生葡萄糖昔,但是加入3 _含氧葡萄糖昔能产生鼠,比例为了,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情况,意在考查考生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对9:3:3:1比例的变式应用,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析图能力和理解应用能力,难度适中.2 6.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 N O:,溶
23、液中,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质壁分离及其复原有关的细胞器和相关生理过程分别是()A.液 泡 主 动 运 输 B.液泡、线 粒 体 渗 透 作 用、主动运输C.线粒体 主动运输 D.线粒体、液 泡K 主动运输、N O自由扩散参考答案:B2 7 .在温度、光照等适宜条件下,将消毒后有生活力的小麦种子一直浸没在无菌水中,会使种子死亡。下列对种子死亡原因的分析,合理的是A.缺乏胚芽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B.不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C.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释放D.呼吸作用的产物对其产生毒害作用参考答案:D2 8 .在一定浓度的C 0,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
24、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如 图 1 给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如 图 2 表示C O?和 Q的转移方向。请据图回答:2086420246光和速率-I-【号03】(1)根据图1,该 植 物 叶 片 的 呼 吸 速 度 是 (C O a g/I O O cm Z 叶?小时)。当光照强度为4 k l x 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是每1 0 0 cm,叶每小时吸收C 02 m g ,(2)c 点 以 后 影 响 光 合 速 率 的 环 境 因 素 可 能 有 (回答一种即可)。(3)在 图 1中 c点所示的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 TP 的部位有(4)若已知该植物光
25、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 5 c 和 3 0 ,上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 5 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提高到3 0 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 O?浓度不变),理论上分析曲线图中b点 的 位 置 如 何 变 化 (左移/右移),c点 的 位 置 如 何 变 化 (上移/下移)。(5)将该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中,叶绿体中C,含量短时间内的变化将是。若该植物叶肉细胞处于图2状态时,则对应图1 的曲线中_ _ _ _ _ _ _ 点。参考答案:(1).6(2).1 2 (3).C O,浓度(或温度等)(4).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5).右移(6).下移(7),上升(8)
26、.b试题分析:(1)依 据 图 1,在关照强度为零时,测得的值为呼吸速率=6 C 02m g/1 0 0 c m2叶?小时。光照强度为4 k l x 时,该植物叶片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6 C O,m g/1 0 0 c m2叶?小时+6 C O a g/l O O c m?叶?小时=1 2 6 C O m g/l O O c m?叶?小时。(2)由曲线的获得是在“一定浓度的C O 2 和适当温度”,c点以后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温度或二氧化碳浓度。(3)c点时叶肉细胞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细胞中产生A TP的部位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4)2 5 是光合的最适
27、温度,温度升高到3 0 ,该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因而光合速率下降,呼吸速率升高,所以曲线图中b点右移,c点下移。(5)植物叶片从光下移到黑暗处,光反应停止,C 3 还原速率减弱,二氧化碳固定继续,因 而 C 3 含量升高。图 2状态表示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对应于图1的b点。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及思维、分析、计算能力。2 9 .幽门螺杆菌是栖息在胃粘膜的螺旋状短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病菌,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幽门螺杆菌能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B.幽门螺杆菌能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生存C.幽门螺杆菌储存遗传物
28、质的主要场所是拟核D.幽门螺杆菌通过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参考答案:D幽门螺杆菌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癌的主要致病病菌,能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A项正确;人的胃液呈酸性,幽门螺杆菌栖息在胃粘膜,能在酸性环境条件下生存,B项正确;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储存遗传物质的主要场所是拟核,C项正确;幽门螺杆菌是细菌,细胞内没有线粒体,D项错误。3 0 .甲病和乙病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遗传家系图如下,其中山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IIIIII o正常4性.女性 o甲冽为件、女性 乙病男计.女性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I L与nis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
29、为4C.H 3与n 的后代中理论上共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若m,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 X 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参考答案:DL和12均正常,其儿子H?患甲病,据此可推知,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I I,不携带甲病的致病基因而其儿子川7患甲病可进一步推知,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I L与112均不患乙病而其女儿H L为乙病患者可推知,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项错误;用a表示甲病致病基因,b表示乙病致病基因。I L正常,H L患乙病,IIL患甲病,所以H i的基因型为BbXX。血 正 常,I L患乙病,患甲病,所以H L的基因型为BbXX,因此,IL与H L的基因型相同(
30、BbX X)的概率为lX l/2 =l/2,B项错误;I L和H,的基因型分别为BbXX 和bbX Y,理论上其后代共有2 X 4=8种基因型、2 X 3=6种表现型,C项错误;若Ilh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 X Y,贝 肛II,的基因型为X X Y,而 其 父 母 小 与 的 基 因 型 分 别 为X*和 XAY,因此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最可能是其母亲,D项正确。31.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的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毫升)几次取样结果如下:样品代号abcdefgh菌体数量325
31、6127234762819821824PH6.04.75.94.95.75.15.35.6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取样次序:a-c-*b f g f f f h f d f e B.g 样 时 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 在 c 样 时 期 选 取 菌 种 D.d 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被耗参考答案:A32.下列关于科学家的研究过程或方法思路不正确的是A.摩尔根通过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将真核细胞中的各种细胞的器进行分离,以研究各组成成分和功能 C.1928年
32、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1953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 验 的 研 究 方 法 都 是 设 法 把 DNA与 蛋 白 质 分 开,研 究 各 自 的 效 应D.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利用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发现了 DNA规则的双螺旋模型参考答案:C33.下列关于豌豆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数目加倍B.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之间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C.分裂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D.分裂末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参考答案:C【分析】题目考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DNA、染色体、纺锤体等物质和结构的变化
33、规律,以考查基本知识的识记和通过比较掌握D N A 和染色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分裂中的区别的能力。【详解】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量不变,A 错误.分裂前期,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 错误.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 正确.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D 错误.【点睛】DNA数量加倍是因为DNA复制,染色体数量加倍是因为着丝点分裂;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34.(12分)在 某 X 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经济作物中,控制抗病(A)与易感染(a)、高茎(D)与矮茎(d)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控制阔叶(B)与窄叶(b
34、)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请回答:(1)两株植物杂交,F1中抗病矮茎出现的概率为3/8,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2)让纯种抗病高茎植株与纯种易感病矮茎植株杂交得F l,F1随机交配,若含a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 F1中抗病植株的比例为 o 与 F1相比,F2中 D 基因的基因频率(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 X 射线照射纯种高茎个体的雄蕊后,人工传粉至多株纯种矮茎个体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在不改变种植环境的条件下,获得大量植株,偶然出现一株矮茎个体。推测该矮茎个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4)由于雄株的产量高于雌株,某农场拟通过一次杂交育种培育出一批在幼苗时期就能识别出雄性的植株,
35、请设计一个简单实用的杂交方案。(提供的植株有:阔叶雌株、阔叶雄株、窄叶雌株、窄叶雄株,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方案)。参考答案:(除注明外,每空2分,共 12分)(1)AaDdxAadd(2)5/6 不 变(1 分)(3)形成花粉过程中高茎基因D 突变为矮茎基因d形成花粉过程中含高茎基因D 的染色体片段缺失(1分)(4)遗 传 图 解(4 分):P X Y X XbXb.1 分阔叶雄株 窄叶雌株解叶麟株 窄叶雄株.1分比例 1 :1【解析】(。抗病搂茎 A.dd)甄 的 概 率 为 3/B,亲本杂交出现AJR率应为3/4,9dd的徽率为1/2)故亲本为AaDdXAaddj(2)据题意该杂交过程可以表
36、示为:P AADDXaadLFl AaDd*X AaDd J-只考虑抗病不抗病一对性状:即 A a3X A aJ,因为含a 的花粉死亡一半,故雄配子2/3A、l/3 a,则后代为:雄配子琳配2/3Al/3a1/2A2/6AA1/6 Aal/2a2/6Aal/6aa抗病植株为5/6,在该杂交过程中,A、a 的基因的遗传不影响D、d 的遗传;D、d 基因符合正常慑因分离定律,自交和自由交配过程中,基 幽 I率不变 3)据心意知,该过程可以*示为:X线处理雄茶的纯种高茎J)Xdd(?)一高茎 少詈矮茎,其原酮 能 为 DD在形成花粉过程中基酸变,产生d 的花粉,交配后产生d d,也可靛是形成花粉时,
37、染色体变异,含D的基因玦失,产生不含D的花粉,表示为“丁交配后产生d_.(4)通过性状辩别性别常用组合为隐性或性X显性旗性即XXX-Y.【名师点睛】本 题 中(1)解题关键是能灵活利用乘法原理拆分3用,熟练掌握常见六种杂交 组 合(AAxAA、AAxAa、AAxaa、AaxAa、Aaxaa、aaxaa)的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比例,做到正推逆推自如;(2)解题的关键是获取题干信息“含 a 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通过配子求解。3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枯草杆菌核糖体S12蛋白第链霉素与核糖体在含链霉素培养基55-58位的氨基酸序的结合中的存活率()列野生型能0突变型.-P-g
38、-K-P-.不能1 0 0注:P:脯氨酸;K:赖氨酸;R:精氨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 1 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参考答案: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是S 1 2 蛋白结构改变导致的,突变型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中存活,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 A项正确;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所以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项错误;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 1 2 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5 6位氨基酸)有差异,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
39、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所以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替换所致,C 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D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通过图表分析考查基因突变的种类、链霉素抑菌功能的原理、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根据突变性和野生型核糖体S 1 2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碱基变化的种类。本题容易错选D项。错因在于未能正确理解基因突变和环境因素的关系。3 6.科学家经研究认为“河南睥虫叮咬事件”的元凶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这一病毒主要由螂虫传播。下列与该病毒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布尼亚病毒体
40、内含有2种核 酸,5种碱基B.该病毒的蛋白质在婢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C.该病毒可通过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方式产生变异,疫苗的研制必须具有针对性D.该病毒由于寄生在蟀虫细胞内,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参考答案:B37.下列是几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各细胞中都有两种核酸B.具有核膜、核仁的细胞是C.所代表的生物一定是异养生物D.的摄食行为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参考答案:C38.下列对体液、细胞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处理抗原并呈递给T 淋巴细胞的过程既属于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又属于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B.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C.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
41、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比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的增殖速度快D.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组织胺属于淋巴因子参考答案:D39.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轩抗锈病的小麦B.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参考答案:B【考点】诱变育种.【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解答】解: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轩抗锈病的小麦属于杂交育种,只是将原有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并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杂交f自辐射诱变、激光诱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秋水仙
42、素处理萌法交f选优变、化学药剂处理导加倍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B、用X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属于人工诱变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B正确;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并没有产生新基因,C错误;D、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属于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并没有产生新基因,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哪 些 属 于 限 制 条 件()重 组D NA的转移限制在遗传上具有特定缺陷的生物上对于大肠肝菌作为转基因受体的菌株,限
43、定 必 须 使 用 在3 7 c人体体温下死亡的菌株 外 源D NA不能产生对人体有毒害或过敏的蛋白质A.D.B.C.参考答案:D二、非选 择题(本题共3 小题,共 4()分。)4 1.角膜环状皮样瘤(R D C)会影响患者视力甚至导致失明。图 1 为调查的某R D C 家系图。口 ,中,芥1 1 1H邮空市w(1)此家系代代都有患者,初步判断R D C 为 性遗传病。请说明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 X 染色体上的理由:。(2)研究发现R D C 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 2 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 而发生突变。(3)C y c l i n D 1 是细胞周期调控基
44、因,P蛋白能结合C y c l i n D 1 基因的启动子,调控其转录。为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 y c l i n D 1 基因启动子的功能,设计了 3种 D NA 探针: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未标记的无 关 探 针(C),按图2的步骤进行实验,结果如图3。请将图2使用探针的情况填入下表i、i i、i i i 处(填“不加”或 清”或“B”或“C”),完成实验方案。分组步骤野生型P蛋白突变型p蛋白123456步 骤 1不加i _ _ _ _ _i i _ _ _ _ _ _不加同 i同 i i步骤2AAi i iAA同 i i i图 3
45、结果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y c l i n D1 基因启动子,判断的依据是_ _ _ _ _。(4)P基因在H e L a 细 胞(宫颈癌细胞)中不表达。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稳定表达野生型 P基因的H e L a 细 胞 系(甲)和稳定表达突变型P基因的H e L a 细 胞 系(乙),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各组细胞Cy c l i n D1 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如图4。实验结果说明_ _ _ _ _。(5)综合以上研究,从分子水平解释杂合子患病的原因_ _ _ _ _ _。参考答案:(1).显(2).IT 患 病,其 女 儿 n-i i 和 n-12不患病 .替换(4).i:C(5).i
46、i:B(6).i i i:A (7).1、4 组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 未出现杂交带 .突 变 P蛋 白 激 活 Cy c l i n D 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蛋白 (9),突变型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均能结合Cy c l i n D1 基因启动子,但突变P蛋白激活Cy c l i n D 1 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进而改变细胞周期,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突变P蛋 白 激 活 Cy c l i n D 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突 变 型 P蛋白与野生型P蛋白竞争结合Cy c l i n【)1 基因启动子,干扰野生型P蛋白发挥作用,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的
47、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特点包括: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性和多害少利性。2、分析系谱图可知,图中皮样瘤在代代中都有出现,判断可能为显性遗传病,由于口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I I-1 1 和 H-1 2 不患病,则该遗传病应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3、分析表格中实验方案可知,野生型P蛋白与突变型P蛋白构成对照关系,野生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之间也形成对照关系,那么三组都应该加入探针A,不同点在于1 组步骤1未加探针,2 组步骤1 作为对照加入探针B,3 组步骤1 应该加入探针C,同理,突变型P蛋白的三组实验的设计与此相同。【详解】(1)分析系谱图可知代代都有
48、患者,初步判断R D C 为显性遗传病,由于1-1 父亲患病,而后代中的女儿H-1 1 和 H-1 2 不患病,则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2)由于R D C 患者的P蛋白仅中部的第6 2 位氨基酸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只有一个氨基酸的种类改变,据此推测患者P基因由于碱基对的替换引起的基因突变。(3)根据题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突变型P蛋白是否还有结合C y c l i n D 1 基因启动子的功能。题目中的DNA 探针有三种:能结合P蛋白的放射性标记探针(A),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且有放射性、能结合P蛋白的未标记探针(B),该探针可以与正常P蛋白结合但是没有放
49、射性、未标记的无关探针(C),该探针不能与P蛋白结合;根据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与探针的结合后电泳的情况判断。实验中根据对照性原则,野生 型 1、2、3 组之间由于构成对照关系,分析可知,都需要加入探针A,1 组未加探针,则 2、3 组分别需要加入探针B和 C,同理野生型P蛋白和突变型P蛋白存在对照关系,因此三组处理与之相同。分析图3 结果可知,1、4组处理相同,均出现杂交带且位置相似,3、6 组处理相同,未出现杂交带,因此说明突变型P蛋白仍能结合C y c l i n D 1 基因启动子。(4)分析图4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稳定表达野生型P基因的He L a 细 胞 系(甲)组中Cycli
50、nD l基因表达的蛋白含量最 向,突变型P 基因的HeLa细 胞 系(乙)组中比对照组略高,说明突变P 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远低于野生型P 蛋白。(5)综合以上研究,杂合子中既有野生型P 基因又有突变型P 基因,表达后产生了野生型 P 蛋白和突变型P 蛋白,而突变型P 蛋白与野生型P 蛋白均能结合Cyclin D1基因启动子,但突变型P 蛋白激活Cyclin D1基因表达的能力降低,进而改变细胞周期,使个体角膜出现病变。【点睛】本题以皮样瘤为背景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该遗传病的发病机理的分析,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图表获取有效的信息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解决问题是该题的重难点。掌握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