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79530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4.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pdf(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 3 题)1.阅读下面的论说文,完 成12 15题。中国为什么和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王呈伟盯 着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这个名字,我在想中国是否很需要这个奖项,这的确是一个文化大国值得深思的问题。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以强劲的态势引发世界瞩目,凭借各项经济指标屡屡对世人的眼球造成冲击的时候,文学是不应该处在一个沉寂的角落而悄然无声。相比于文坛的寂寞,民族音乐的旋律曾多次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肯尼迪艺术中心,让世人领略了东方音乐的神韵;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和滚滚“韩流”,国产影视

2、并不寂寞,电影人睁眼看世界的目光和向世界大奖不断冲刺的努力显示出电影人的执著和思考,虽说还不能捧得奥斯卡金像奖,但渗入浓浓的中国元素的华语片获奖也证明了中国文化的非凡影响力。这些都是值得文学创作者们深刻反思和借鉴的。当电影人和音乐人在世界舞台上都挤到前排的时刻,我们的文学却一直缺席世界大奖而成为文学工作者们心中永远的痛。有些汉学家对中国文学的现状开始大放厥词也着实让我们惶恐不安,一是我们确实缺乏足够的审视自身的勇气,二是我们的思维似乎和“诺奖”正渐行渐远。我们真的不能只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层面上来评价作品了。倘使我们有唐诗的高度,有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的文采精华,不 拿“诺奖”我们也有足够的

3、民族底气;倘使我们有宋词的广度,即使在饮水处也有人歌唱柳永词,与“诺奖”失之交臂我们也可大气地付之一哂;倘使我们有曹雪芹这样的作家的视角和笔力,即便一生清贫也清高,纵使不得“诺奖”也会让后人高山仰止。笔者担心的是时下的作家可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文学必须按照它自身运行的规律去发展和完善,它首要解决自身发展中带来的问题,这个领域里有很多事等着文艺工作者们去做,而且迫在眉睫。就文学系统本身来讲,还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圈内的论资排辈现象还相当严重;而掌握话语权的文学杂志应该抓住机遇焕发新的生机,新时期文学崛起时大型文学期刊的“四大名旦”(收获、当代、十月和 花城)须有清源注入,还应发挥新的引领作用。文学

4、的发展和繁荣还须弘扬真正的文艺批评,如果潜规则多了,文艺圈就烂了。应该让那些诠释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作品早一点脱颖而出,让人世间的悲悯被激活,良知被唤醒,信念升华为时代风貌。另外,人们受网络思路的影响太重,浏览、剪贴、链接成为时人阅读的常态,速度是上去了,可思维的深度比以前是变浅了,居然堂而皇之地衍生出“浅阅读”一说,而且有人还专门宣扬“浅阅读”的优势,一味地随俗罢了。其实只有深度阅读才会生成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思想元素,只有深度阅读才有解构人类社会乱象的智慧,只有深度阅读才有超越于民族和地域之上的人类共享的思想风华!若 只 用“浅阅读”生成的作品到纯文学的殿堂里去亮相角逐,估计未交锋就已“失了

5、东风一半”。再加上娱乐风气盛行的误导,作品偏失了人性的剖析,这样的作品岂不离诺贝尔奖越来越远了?行文至此,笔者想到温总理站在民族的高度上对大学师生们的殷殷期待:“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我们民族才有希望。”这 里“仰望星空”的人就应该是那些肩负历史使命,关注民族的发展未来,并用一生不懈地追寻理想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人。就目前的文学现状来讲,期待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也不失为一种仰望星空的智慧和勇气。(本文有删改)1 2 .根据文意,下 列 对“浅阅读”的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由 于“浅阅读”的衍生盛行,导致浏览、剪贴、链接成为时人阅读的常态,网络思路严重影响人们的阅读质量。B.“

6、浅阅读”追求阅读的速度,轻视阅读的思维深度,并且被堂而皇之地宣扬,这其实是一种随俗心态的反映。C.“浅阅读”之风的流行,不利于人类精神家园的构建,也不利于培育超越民族和地域之上的人类共享的思想。D.在“浅阅读”环境中生成的文学作品,是无法跻身世界纯文学的殿堂的,从而也导致了中国文学的悄然无息。E.“浅阅读”的文化氛围,必然助长文学娱乐化之风,进而误导文学创作,使文学作品出现人性剖析的偏失。1 3 .不 属 于“中国文学不应在世界悄然无声”的理由的一项是(3分)A.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B.我国强劲的发展态势引起世界瞩目。C.民族音乐、国产电影跻身世界舞台。D.中国的文学作品远离了诺贝尔

7、奖。1 4 .本文谈的是中国文学和诺贝尔奖渐行渐远,为什么要写到民族音乐和国产电影?(4分)1 5 .通观全文,中国文学与诺贝尔文学奖渐行渐远的原因是什么?(4分)参考答案:1 2 .A E(A.颠倒因果。E 文 中 没 有“浅阅读的文化氛围”“助长文学娱乐化之风,导致文学作品出现人性剖析的偏失”的 表 述)5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得5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1 3 .D (“远离诺贝尔奖”是“悄无声息”的一种表现,而 非“不应悄然无声的理由”的理由)3 分1 4 .本文以同属中国文化的民族音乐和国产电影并不寂寞为例,与中国文学的寂寞现状作对比,说明中国文化并非就应寂寞,从而引发文学

8、创作者们的深刻反思。4分。以作对比”2分,“说明引发 2分k s 5 u1 5 .时下的作家缺乏足够的审视自己的勇气(时下的作家缺少审视自己的胸怀和气度)。文学系统缺乏足够的开放性,圈内的论资排辈现象相当严重。真正的文艺批评得不到弘扬,导致诠释人生价值和生活意义的作品不能脱颖而出。文学作品的随俗、娱乐之风盛行,导致文学作品偏失了人性的剖析。4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答对三点得4分略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化全球化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没有一种现世文化是不经过交流而独自发展的。当两种不同的文化相遇时,必然会产生文化的冲突一反应一融合的过程,两种文化之间总是进行

9、着既对立又统一的斗争,这 就 是“文化的双向选”。全球化与本土化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而本土化也不可能带来多元的发展,因为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特征,若想掩盖这种特征,就只能导致世界文化的衰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摘编自丁志刚 论全球化进程中文化发展的两难困境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材料二: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给中国的发展带来过辉煌,但也造成了中外文化交流上的障碍,”它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重血缘亲

10、情,重伦理规范。这种特点的优势是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相比较西方社会 的“文化沙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 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重视内在精神的完善;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对于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

11、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摘编自田彩萍 浅析文化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应对策略)材料三: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所 谓“文化全球化 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

12、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悄然进行文化殖民。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认同进而接受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新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

13、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摘编自刘焕明“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4.下列对材料中“文化全球化”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是对立统一的,它不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倡导全球文化多样性、多元化。B.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应该也有足够的能力做出巨大的贡献。C.文化全球化承认和尊重文化的民族性,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D.刘焕明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极具欺骗性,其实质是西方人向全球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14、文化。最终实现西方利益最大化。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材料一中,作者主要围绕“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重点论述了保持文化本土化、民族性的重要性。B.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C.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强 调“天人合一”,人与万物和谐共生。西方文化却把人与自然对立,强调人的作用,人是主体,自然是受人支配的客体。D.材料三把“文化全球化”作为论述对象,作者认为“文化全球化”是个伪命题,在论述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6.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

15、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参考答案:4.B 5.C6.保持中国文化的木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化。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不正确的一项。B项,“中国文化虽然有不小缺陷,

16、但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无中生有。原 文 是“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群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相比较西方社会的 文化沙漠更利于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同时对科学思维的忽视,对理性精神的淡漠使得科学、逻辑实证思维的落伍,阻碍了科学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中国文化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至多是某些方面优于西方文化,并不能说明“整体上优于西方文化”。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本题选正确的一项。A项,”重点论述了保持文

17、化本土化、民族性的重要性”错,结合材料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材 料 三“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可见文章主要论述的是文化全球化的目的和内涵。A项不正确。B项,“田彩萍认为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这有利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社会的稳定、和谐,民族的团结,但也有局限性,倾向于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张冠李戴,结合材料二“强调历史和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

18、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可 见 是“强调历史和传统”会“厚古薄今不利于现代化进程”,而 非“中国文化以群体依存为主”。B项不正确。C项,结合材料二“中国文化重内向自省,重个人的自我超越,强 调“天人合一”“厚德载物”等,突出了人对精神世界以外的物质世界的包容 以及“西方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强调文化是人为和为人的性质,人成了主体,自然成了主体支配的客体,夸大了人的作用”,可见c 项正确。D项,”在论述中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思想”理解错误,原 文 是“西 方 人 鼓 吹 文化全球化,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 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

19、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可见作者是否定“文化全球化”的,更 没 有“体现作者的辩证思想”。D项不正确。故选C o【6 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本题要求说说中国文化应对文化全球化的主要策略。结合材料一“文化全球化倡导文化多样性、多元化,即承认和尊重差别,其目的是为了保持文化的民族性,保证文化的多元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互动交流”,可概括为“保持中国文化的本土化和民族性,不被外来文化损害或同

20、化”;结合材料二“中国文化重历史、重传统的特征,更能使人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优点和不足。这也是中国文化得以稳定发展、流传的重要原因。强调历史和传统,也会造成一个负面结果,就是厚古薄今的倾向,这不利于现代化进程”,可概括出“继承并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势,去除阻碍现代化的不利因素”;结合材料二“坚持在不损害中国文化精神本质的前提下,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可概括出“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化,扩大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展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征”;结合材料三“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

21、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 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与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可概括出“发挥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优势,积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

22、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喑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 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

23、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夜聊马汉夜幕是渐渐地到来的。太阳先是在城西的惠山尖徘徊,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就顺着山坡滑入了谷底,开始还在山后半遮半露着脸,后来就索性不见了踪影。落班的人拖着疲惫的腿脚回家。看到家门时,他们倦意很浓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候,家庭主妇站在门外扯开嗓门叫自己正在外疯玩的孩子回家吃晚饭。夜色如砚台上磨的墨,愈来愈深浓了。热腾腾的饭菜,是不管贫富,家庭主妇必须在劳累了一天的男主人踏进家门就该端上桌的。不论荤素、不论可口与否,男人和一家老小均以风卷残云式的作业态度表现出对饭菜的赞许,同时也是对主妇劳动成果的褒奖。一些赶早的人,就

24、在此刻叩门或根本不敲门就推门闯了进来。来者往往站着,掠过吃饭者的后背打量饭桌上的阵容,对饭菜加以点评。因此,那时候邻居之间是难有隐私可言的,每家的家底彼此都很了解。这样,只能算是夜聊的前奏,真正的夜聊要待主妇收拾完桌面和灶台后才开始。女主人端着一锅洗碗水开门要泼在门口的客井里。门一开,一方光波首先倾倒在屋外的黑暗里。就见有幢幢黑影仿佛作蛾子趋光运动一般地过来,探头探脑的,见屋里有男主人在,且空闲着,就进了门去。这时进屋的,八仙桌旁的长凳和骨排凳是空着的,自然也就在桌旁坐下来了。从新近发生在小城中的稀奇事说起,由此及彼,话题不断扩大。透出门缝的光线和声波,吸引着吃罢晚饭从家中出来寻热闹的人。他们

25、试探着推开门,一屋子正热烈说笑着的人立即静下来,扭头打量是谁来了。借着昏黄的灯光看清来者是谁了,欢呼般发出迎接的声浪。先到的在长凳上挪动一下屁股腾出空间,好让后来者坐下。后来者一边坐下,一边说着:闹猛闹猛,老远就听到这边热闹。先到者拾起原来的话题,继续论说。后来者听了一会听出名堂了,才插嘴。也有因为后来者的到来而改变了话题的,话题是与后来者有关的,或是后来者扯到的。这样,不断前来的参与者会不断带来新的话题,使夜聊永远充满新鲜话题。也有因为一个新来者的到来,使原先坐着的某人想起离家时间不短了,该回去了,嘴里说着前客让后客,就起身让座。当然这里面有的是两者或者两者的家庭曾有过节的,见一方来了就急于

26、撤退,自然会寻找一个退场的借口。在场人也都心照不宣。被选作聊天场所的人家,必是主人性格开朗、随和,有较好的人缘;房屋敞亮,进出方便。常聚集聊天人群的所在,有福根家里和我家。福根家是开棺头店的。他夫妻俩都生性厚道,因而他家常被选作聊天场所。我家的客堂间是和邻家合用的,又常有住在屋后的人把我家当过道去河边清洗,这样我家的客堂间基本没了私密性,很合适串门。加上我母亲总是默默微笑着接纳各家邻居的到来,我家就自然也成了适宜的夜聊场所。每到黄昏,总是邻家在技工学校当教师的小儿子宝泉先揭开夜聊的序幕。他斜跨在木扶梯的台阶上,靠着本色的木板壁和我家讲他的见识。这时邻居陆续地来了。人少时邻居还文文静静地说话,人

27、多了,就 会 发“人来疯”。有时屋里正热闹着,小老鼠也会探头探脑出来趁闹猛。我几次看到它乌黑发亮的眼眸,水汪汪地好奇地看着人们。我一吼,它赶紧一缩头闪电般地逃走。在我家的夜聊,总是被我父亲的归来画上句号。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地上班,落班也是极晚。母亲端出热饭菜,又给父亲倒上一盅药酒,父亲微笑着坐下享用这些。邻居嬉笑说,劳动模范回来了。父亲也只是一笑,并不做出任何言语的回应。父亲的回来让他们记起时辰不早了,就纷纷起身告辞。母亲送客出去。开了门,才发觉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邻居们抬头看看月亮,相互说着话算是道晚安:今晚又是一轮亮月哇!(选 自 人民日报2016年5月7日,有删改)【注】落班:无锡方

28、言,下班。闹猛:方言,热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从华灯初上的浅夜切入,到父亲倦归时一地银光闪闪的深夜而止,是小镇人家原生态的生活缩影。B.作者在文中回忆了江南小城夜聊的生活,展现了那时居民悠闲的生活状态,流露出对乡情亲情的怀念。C.前两段的环境描写,分别使用了比拟和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来临,表达富有感染力。D.小老鼠用乌黑发亮的眼眸好奇地看着人们,似乎被夜聊“吸引”,作者用这一细节反衬了夜聊的热闹。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6 .作 者 是 怎 样 以“夜聊”为中心来组织全文的,请对此简要分析。参考答案:4.C5 .

29、夜聊很热闹,不知不觉时间巳晚,结束时皓月当空。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融洽的人际关系。6 .以时间为序,写了夜聊的前奏、展开和结束。以“夜聊”为线索,介绍了“夜聊”的话题、情景、场所等方面的内容。点面结合,既对夜聊进行了整体描绘,又选择“宝泉”为对象,对他在夜聊时进行了具体描绘。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此题A C 项考核文章的情节,B D 项考核文章的艺术手法,其中,D项,“反衬了夜聊的热闹”错误,应该是反衬夜聊大家的投入和有情趣。5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

30、理解文中的句子含义的能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分析。此题句子在文章的结尾,应该主旨有关,文章通过“夜聊”来表现对乡村生活的怀念和赞美,此句写明亮的月光之下互道晚安,表现了邻居们内心的愉悦,生活的闲适,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正是作者怀念的内容;从句子本身看“屋外是一地银光闪闪的月色”写时间很晚,写出夜聊很热闹,大家忘记了时间。点睛:分析语句的含义注意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分析,然后还要考虑语句的位置,在文章的开头应该是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下文和阅读兴趣、照应标题,文章的结尾应该是升华主旨、照应标题和开头等,文中的中间是承上启下等作用。在文中

31、多次出现的句子主要是文章的线索或文章的中心主旨有关。6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题干中给出结构的特征 以 夜 聊 为中心来组织全文”,要求具体的分析,实际就是如何围绕“夜聊”安排情节,一般要从顺序、情节的组织和手法的角度分析。从顺序上看,以时间为序,写了夜聊的前奏、展开和结束,从情节组织上看,全文围绕“夜聊”展开情节,“夜聊”是文章的线索;从具体的手法上看是点面结合,从“面”上 看 有“对夜聊进行了整体描绘”,从点上看“选择 宝泉为对象,对他在夜聊时进行了具体描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 3 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炸、知

32、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

33、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 亲 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时孟琪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琪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

34、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未几,至,赠少傅,谥清献。(选 自 宋史,有删改)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B.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C.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D.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

35、户、礼、兵、开 人 工各部的总称。其中户部为掌管全国户籍管理、土地测量、流民管理以及赋税、钱粮等财经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B.原 文“绍定三年”中 的“绍定”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士 死 称“不禄”,一般人死称“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3分)A.杜范从小

36、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1)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5分)(2)古人谓将相调和

37、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5分)参考答案:4.A5.D6.B7.(1)杜 范 刚 到 任 时,仓 库 很 多 都 空 了,不 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2)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 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4.试 题 分 析:主 要 从 意 义 上 理 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 排 除 法,另外还要注意官职 名 词。首 先 默 读一至两遍,大 体 了解 文段,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 缩 小 范 围,然后集中精力 分 析 难 断 处,先 易

38、后 难。文 言 文 中,名词常作主语、宾 语、定 语。断句时可先 找 出 名 词,如 人 名、地 名、国名、朝 代 名、官 职 名 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 么 关 系,有 什 么 事,有什么过程 和结果等。本句断句时注意动词。考 点:理 解 文 中 的 句 子。能 力 层 级 为 理 解B。5.试题分析:大夫死“卒”,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了解古代文化常识,尤其是科举、官职等基本常识。古代文史知识囊括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时代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变更、历史变迁等。可以说,一篇文盲文背后的整体文化背景,反映了先人的思想、意识和历史形成的惯例。读一篇文盲文,只懂得字面上的意义,只懂得

39、词语常见的意义,是不能说读通一篇文言文的。即使是一个正常的官职升迁,一个平常的姓名字号,其背后盘根错节的信息也是非常复杂的。考 点:识 记 文 学文化常识。能 力 层 级 为 识 记A。6.试 题 分 析:“因 而 得 罪了许多人”错,无 中 生 有。读 懂 原 文,筛 选 信 息,把握住文中:什 么 人,任 什 么 官,做 了 什 么 事。“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 中 心 意 思”往 往 与“信息筛选”结 合 在 一 起 考 查,一方 面,“归纳内容要点,概 括 中 心 意 思”要 在“信 息 筛 选”的基础 上 进 行 提 炼 和 综 合,另 一 方 面,内容要点与中心意思,也需要筛选信息以

40、证明。这类考题 一 般 都 是 把 人 物、事 件、事 物、观点等综合在一起设题,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一个对原文内容分析概括不正确的选项。命题者在出题时通常是在大体正确的内容概括中设置一两处微小的不正确表述来干扰答题者。考 点:筛 选 文 中 的 信 息。能 力 层 级 为C。7.试 题 分 析:“文 言 文 翻 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一般分值也最大。这一考查形式,兼考实词、虚词、句式、修辞、词类活用、文史常识等,带有较强的综合性。文言文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原文如采用了比喻、借代等修辞手法,可采用意译,其他最好采用直译的方法,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用词(转换成双音节词)、语气

41、与句式。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参考译文】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炜、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上奏说:“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嘉熙二年,杜范被差

42、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

43、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当时孟琪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琪也写信来祝贺。杜范给他回信说:“古人说

44、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孟琪非常感动和佩服。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 号 是“清献”。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 1 0 T 3 题。(9 分,每小题3分)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

45、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而乐氏后有乐毅。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屈身下士,先礼郭隗以招贤者。乐毅于是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乐毅辞让,遂委质为臣,燕昭王以为亚卿,久之。当是时,齐愍王强,南败楚相唐昧于重丘,西摧三晋于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余里。诸侯皆欲背秦而服于齐。愍王自矜,百姓弗堪。于是燕昭王问伐齐之事。乐毅对曰:“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诸

46、侯害齐愍王之骄暴,皆争合从与燕伐齐。乐毅还报,燕昭王悉起兵,使乐毅为上将军,赵惠文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诸侯兵罢归,而燕军乐毅独追,至于临笛。齐愍王之败济西,亡走,保于莒。乐毅独留徇齐,齐皆城守。乐毅攻入临笛,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燕昭王大说,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于昌国,号为昌国君。于是燕昭王收齐卤获以归,而使乐毅复以兵平齐城之不下者。乐毅留徇齐五岁,下齐七十余城,皆为郡县以属燕,唯独莒、即墨未服。会燕昭王死,子立为燕惠王。惠王自为太子时尝不快于乐毅,及即位,齐之田单闻之,乃纵反闲于燕,日:“齐城不下者两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

47、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齐之所患,唯恐他将之来。”于是燕惠王固已疑乐毅,得齐反间,乃使骑劫代将,而召乐毅。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赵封乐毅于观津,号曰望诸君。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 报:报答,酬谢B.于是屈身下士 下:谦逊地对待C.王必欲伐之,莫如与赵及楚、魏 与:结交,亲附D.皆为郡县以属燕 属:归属,从属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乐毅有军事谋略与才能的一组是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乃去赵适魏齐,霸国之余业也,地大人众,未易独攻也尽取齐宝财物祭器输之燕乐毅于是并护赵、楚、韩、魏、燕之兵以伐齐,破之济西乐毅留徇齐五

48、岁,下齐七十余城乐毅知燕惠王之不善代之,畏诛,遂西降赵A.B.C.D.(D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毅的祖先乐羊凭借伐取中山国的战功,被魏文侯分封到灵寿,他死后其子孙后代就居住在了那里。B.齐国多方争战,国力大增,各诸侯国都打算背离秦国而归服齐国,可是齐愍王自高自大,百姓不能忍受。C.燕昭王征求攻打齐国的意见,乐毅建议采取合纵政策;燕昭王封乐毅为上将军,并授与相印,派他攻打齐国。D.惠王做太子时就对乐毅不满,他即位后,齐国的田单借此事施行反间计,结果惠王剥夺了乐毅的军权。1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使乐毅约赵惠文

49、王,别使连楚、魏,令赵说秦以伐齐之利。(2)然所以不早拔者,闻乐毅与燕新王有隙,欲连兵且留齐,南面而王齐。参考答案:10、A(报:报复)11、B(尽取其财物送给齐君,有掠夺的嫌疑,是忠君的表现。表现他有远见,有头脑,非军事谋略。)12、C (授给乐毅相印的是赵惠文王)13、(1)于是昭王派乐毅去与赵惠文王结盟立约,另派使者去联合楚国、魏国,让赵国用攻打齐国的好处去劝说秦国。(约、“以伐齐之利”各 1 分,句 意 2 分,共 4分)(2)而不及早攻取的原因,听说是乐毅与燕国新即位的国君有隔阂,乐毅想连续不断 用 兵(故意拖延时间)暂且留在齐国,在齐国面南称王。(所以、拔、隙、且各 1分,句 意

50、2 分,共 6 分)略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叙小修诗袁宏道弟小修诗,散逸者多矣,存者仅此耳。余惧其复逸也,故刻之。弟少也慧,十岁余即著 黄山、雪二赋,独喜读老子、庄周、列御寇诸家言,皆自作注疏,多言外趣。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齐、鲁、吴、越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有时情与境会,顷刻千言,如水东注,令人夺魂。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则必欲准予秦、汉,诗则必欲准予盛唐,剿袭模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