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03(全解全析).pdf

上传人:奔*** 文档编号:95794494 上传时间:2023-08-3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03(全解全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03(全解全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03(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人教版)03(全解全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03高二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CDABDDBCDABDCCDBI.C【解析】金属钠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并放出热量,反应体系的能量降低,A 正确;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可看作储存在物质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出来,B 正确;化学变化指在化学键断裂的同时有新化学键的生成,将固体氯化钠溶解于水,离子键发生断裂生成Na+和 0-,没有新化学键的生成,C 错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但反应需要在点燃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故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关,D 正确。答案选C。2.D【解析】从图中可知ImolA(g)的能量低于Imol

2、B(g)和 2molD(g)的总能量,不能比较ImolA(g)的能量和 ImolB(g)的能量大小,A 错误;从图中反应前后能量变化可知,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B(g)C(g)+D(g)为吸热反应,”(),AW=(Ea3-Ea4)kJ/moh B 错误;从图中可知,A 转化为C 和 D为吸热反应,断 裂 ImolA(g)化学键吸收的热量应大于形成ImolC(g)和 3molD(g)化学键所放出的热量,C 错误;从反应过程的图像中可知,Ea3 E a,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故反应速率大于反应,气体B很难大量积累,D 正确。答案选D。3.A【解析】醋酸是弱酸,其电离过程是吸热的,含 4

3、0.0g即 Imol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A 正确;氢气的燃烧热是指lmol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所放出的热量,液态水变为气态水是吸热的,故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kJ-mol j B 错误;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高于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因为该反应的焙变是负值,所以C 错误;能量越低越稳定,红磷的能量低于白磷的能量,所以白磷不如红磷稳定,D 错误。答案选A。4.B【解析】热化学方程式中需要注明物质的状态,Fe2Ch+3CO=2Fe+3cO2ZkH=-24.8kJ/mol没有注明物质的状态,A 错误;CH30H(g)+gc)2(g尸CO2(g)+2H

4、2(g)A”=-192.9kJ/mol中物质的状态、焙变均注明,书写合理,B 正确;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水应为液态,C4H10(g)+H o2(g)=4CO2(g)+5 H2O(g)”=-2658.0kJ/mol(燃烧热)中水为气态,C 错误;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氢氧化钠和盐酸均为稀溶液,NaOH(s)+HCl(aq)=NaCl(aq)+H2O H=-57.3kJ/mol(中和热)中氢氧化钠为固态,D 错误。答案选B。5.D【解析】利用盖斯定律,由学 旦 可 得 CHKg)+2NC)2(g)-电 1)+(202伍)+2也0 仅)AH=-867 kJ-m o r,则标准状况下4.4

5、8 L(即0.2 mol)CH,还原NOz生成2和水蒸气时,放出的热量为173.4kJ,A 正确;气态水转化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若反应中生成的水为液态时,放出热量更多,AH更小,1故A H 。答案选D。7.B【解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为反应物本身的性质,A正确;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但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B错误;升高温度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可以增大分子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降低活化能,化学反应速率加快,D正确。答案选B。8.C【解析】由反应历程图可知,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AH大于0,A错误;由反应历程图可

6、知,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最大,第一步为速率最慢的反应历程,B错误;第三步反应为:O(g)+O3(g)一 2 O2(g),反应断裂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C正确;NO为该反应的催化剂,只能改变总反应的反应历程,不能改变总反应的婚变,D错误。答案选C。9.D【解析】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则 a i b l,B错误;使用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时间缩短,则 U t 2,C错误;阴影部分面积代表平衡时反应物浓度的改变量,两图中达到的平衡状态相同,D正确。答案选D。1 0.A【解析】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丫 2 的浓度最小,Z 的浓度最大,假定完全反应,则:X,(g)+3 Y,(g)U 2

7、Z(g)起始量(m ol/L)0.2 0.6 0.4变化量(m ol/L)0.2 0.6 0.4 平衡量(m ol/L)0 0 0.8若反应逆正反应进行到达平衡,X2、丫 2的浓度最大,Z 的浓度最小,假定完全反应,贝X2(g)+3 丫 2(g)U 2 Z(g)起始量(m ol/L)0.2 0.6 0.4变化量(m ol/L)0.2 0.6 0.4平衡量(m ol/L)0.4 1.2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 c(X2)0.4,0 c(Y2)1.2,0 c(Z)PI:温度:T|T2。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C 含量增大,说明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

8、的反应;升高温度,C 含量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故满足反应:2A(g)+B(g)=2C(g)“0,因 此 可 以 说 明 该 反 应 为 0,A 正确;放热反应,推出A/7 C 0,嫡增,推出A S 0,根据复合判据,任何温度下,该反应都能自发进行,B 正确;该反应是燃增,推出A 5 0,该反应A H 0,根据复合判据,高温下能够自发进行,低温下非自发进行,C 正确;过程的自发性只能用于判断过程的方向,不能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和过程发生的概率,D 错误。答案选D。13.C【解析】CH3coOH是弱酸,酸溶液中部

9、分电离,所以相同浓度的HC1和 CH3coOH溶液中c(H+):HC1CH3COOH,A 错误;NaOH溶液稀释一倍,0 日浓度减少到原来1/2,但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导致稀释后溶液中0H浓度大于原来的1/2,B 错误;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弱酸HA、H B的电离常数KAKB,所以H A 的酸性大于HB,C 正确;平衡状态是电离速率和化合速率相等,且离子浓度不变,(CH3coO)=c(H+),不能判断各组分的浓度是否发生变化,则无法判断醋酸溶液是否达到电离平衡状态,D 错误。答案选C。14.C【解析】pH=5.6 溶液呈酸性,则 c(H+)c(OH),由电荷守恒c(Na+

10、)+c(H+)=c(OH)+c(CH3c。一)可知c(Na+)10 amol/L,pH=b的 NaOH溶液浓度C2=10b l4mol/L,设二者体积均为V,恰好中和时有:c V=10卜 14j10飞 V,即 b-14-a,可得a+b14,C 错误;醋酸是弱酸,部分电离,等体积pH 均为2 的醋酸和硫酸中,溶液中已电离的氢离子数目一致,但是加入足量锌粒后,醋酸分子还会继续电离出氢离子,导致最终参与反应的氢离子总数更多,所以产生的氢气总量会更多,D 正确。答案选C。15.D【解析】一元弱酸加水稀释时,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K.不变,A 错误;加水稀释时,温度不3变,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K,不

11、变,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则曲减小,B错误;由电离常数K”)c(H A)c(u+K a二 二 二 可 得:F T,加水稀释时,温度不变,一元弱酸HA的电离常数K a不变,溶液中c(H A)c(A J Ka氢离子浓度减小,则 吧 减小,C错误;加水稀释时,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不变,溶液中氢离匕子浓度减小,则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D正确。答案选D。1 6 .C【解析】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A错误;托盘天平的精度值为0.1 g,B错误;碱式滴定管中气泡排出操作:把橡皮管向上弯曲,出口上斜,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快速喷出,气泡即可随之排掉,C正确;N a O H溶液应

12、装在碱式滴定管中,D错误。答案选C。1 7 .(1)反应物能量 生成物能量 没有影响 降低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使活化能E降低(2)-1 9 6(3)S O 2+V 2 O 5=S O 3+2 V O 2 4 V o2+。2=2丫2。5(4)-1 1 8 2【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A表示反应物总能量,C表示生成物总能量,E为活化能,活化能不影响反应热,所以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无影响;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因为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所以加V2 O 5会使图中B点降低;(2)1 m o l SO 2 (g)被氧化为 Im o l SCh (g)的 A H=-9 8 k J/m o l

13、,则 2 m o i SO 2 (g)被氧化为 2 m o i SO 3 (g)的 A H=-1 9 6 k J/m o l,即图中 A H=-1 9 6 k J/m o l ;(3)V2O5氧化SO 2时,被还原为四价钢化合物,同时生成三氧化硫,反应方程式为SO 2+V2 O5=SO3+2 VO2,四价锐化合物再被氧气氧化生成V2 O 5,反应方程式为4 VO2+O 2=2 V2 O 5;(4)已知:S(s)+O 2 (g)=SO 2 (g)A H i=-2 9 6 k J,m o l-1SO 2 (g)+”(g)=S0.3 (g)A H2=-9 8 k J/m o l-19结合盖斯定律将x

14、 3+x 3 可得 3 s (s)+-O 2 (g)=3 SCh (g)A H=3 (-2 9 6-9 8)k J/m o l=-l 1 8 2 k J/m o L1 8.(1)(2)l x l O-m o l/L(3)9:1 1(4)小于 大于(5)8x10-3【解析】(1)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电离过程为吸热反应,所以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4离子积常数增大,则 a l x i o“4;(2)pH=2 的硫酸溶液中c(H+)=1 0-2 m o l LT,根据图表可知,在 t 2 下 Kw=l x l O%C(O H )=Kwc(H+)=1 x 1 0 m o l/L,硫酸抑制水

15、的电离,所以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c(H+)=c(O H-)=l x l 0“0 m o l/L;(3)根据图表可知,在 t 2 下 Kw=l x l 0 2,混合液的p H=2,酸过量,(H+)-n(O H )W K-I O V,c(H+-=1=1 0 m o l/L,解得 Vi:7 2=9:1 1 ;V 匕+匕(4)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t 2 下,取相同体积、相同p H的醋酸和盐酸,各稀释1 0 0倍后醋酸可继续电离出氢离子,导致稀释后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中氢离子浓度,所以其p H的关系大小为:pH(醋酸)小于pH(盐酸);稀释后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 a O H

16、 稀溶液中和至pH=7,因醋酸溶液中能中和氢氧化钠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盐酸中的氢离子浓度,则消耗的N a O H 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醋酸)大于V(盐酸);(5)HF在水溶液中可发生电离:HFB H+F,则电力平衡常数及=圻 七 *)*=6.4 x 1 0”,则c(H F)O.l m o l/Lc(H+)=8 x l O-3 m o l/L。1 9.(1)I II(2)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 放热(3)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使生成水的量更精确 相等(4)CH 4(g)+4 F 2(g)=CF 4(g)+4 H F(g)”=一 1 9 4 0 k J-m o【解析】(1)装 置 I 可通过U

17、 形管中红墨水液面的变化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装置II可通过烧杯中是否产生气泡判断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放热还是吸热;装置H I只是一个铜与浓硝酸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的装置,不能证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2)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属于中和反应,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锥形瓶中气体受热膨胀,导致U形管左端液柱降低,右端液柱升高;(3)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N a O H 的浓度大于H C1 的浓度作用是使盐酸完全被中和,使生成水的量更精确,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反应放出的热量和所用酸以及碱的量的多少有关,若用6 0 mL0.5 0 mol.L-1盐酸与5 0 mL0.5 5 m

18、ol L-N a O 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生成水的量增多,所放出的热量偏高,但是中和热是指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 I mol水时放出的热,与酸碱的用量无关,中和热数值相等;(4)CH 4(g)和 F 2(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 (g)+4 F2(g)=C F4(g)+4 H F (g),反应热配反应物键能之和一生成物键能之和=4 1 4 kJ/molx 4+4 x l5 5 kJ/mol-(4 89 kJ/molx 4+4 x 5 6 5 kJ/mol)=一 1 9 4 0 kJ/mol,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C H4(g)+4 F2(g)=CF 4(g)+4 H F(g)”=一

19、 1 9 4 0 kJ m o l1,52 0.(1)温度F e 2 O 3 粉末 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催化剂对H 2 O 2 分解速率影响不同(3)1 0 m L 蒸储水(4)1 1 2 1 2 温度高于4 0 时,有较多H 2 O 2 分解,反应物浓度降低,使铜的平均溶解速率降低【解析】(1)由控制变量法可知,实 验 1、2的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时,研究温度对H 2 O 2 分解速率的影响;(2)实验3、4是 F e z Ch粉末相比MnO 2 粉末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对比实验3、4可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催化剂对H 2 O 2 分解速率影响不同;(3)为了保持溶液体积相同,此处还

20、应添加的试剂及用量为1 0 m L 蒸储水;(4)由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CU+H 2 O 2 +2 H+=Cu2+2 H2O;温度高于4 0 后,随着温度的升高,H 2 O 2 的分解速率加快,使溶液中H 2 O 2 的浓度降低的更快,对铜的溶解速率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升高对铜溶解速率的影响,所以铜的溶解速率逐渐减小。2 1.(1)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升高相同温度)(2)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MnCh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2 H 2 O 2 22 H2O +O 2 T(4)分液漏斗 产 生 1 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5)丫+3 X U 2 Z

21、0.0 2 5 mol/(L-min)CE 3 0%【解析】(1)实验和的浓度不同,则该实验的目的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同学甲在进行实验时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过氧化氢稳定,不易分解。为了便于比较,需要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向反应物中加入等量同种催化剂(或将盛有反应物的试管放在同一热水浴中,升高相同温度);(2)由图可知,、中的反应速率大,说明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中的反应速率小,说明 M nC h 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3)H2 O 2 在二氧化锌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 H2 O 2 M nO 2 2 H?O+O 小(4)结合乙图装置,图

22、中仪器A为分液漏斗;反应是通过反应速率分析的,根据v=半,所以实验中需要测量的数据是时间(或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5)由图可知,X、丫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加,且 2 mi n时物质的量不变,说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X、Y、Z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为(1.0-0.7):(1.0-0.9):(0.2-0)=3 :1 :2,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反应为Y+3 X U 2 Z;61.0mol-0.9mol2 分钟内,Y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2L=0.025mol/(Lmin);2 min根据方程式Y+3X U 2 Z,任何时候都存在u(X尸3”(丫),不能说明正

23、反应和逆反应的关系,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A 错误;容器的体积以及气体的质量不变,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内气体密度都不变,不能说明达到平衡,B 错误;根据方程式丫+3X U 2 Z,当 u 逆(Z)=2u正(丫)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了,C 正确;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能说明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D 错误:气体的质量不变,但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等,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变量,当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说明达到平衡状态,E 正确;答案选 CE;由图象可知:达平衡时X 的物质的量变化为:n(X)=1.0mol-0.7moi=0.3m ol,所以X 的转化率为:x l0 0%=3 0%。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