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1564****060 文档编号:9575627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关于古诗词三首的教案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古诗词教学的根本思想是多读感悟。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带着学生读背吟诵,读中想象,读中追问,读中感悟,以此来理解古诗词的意思,体会的情怀。 【教学目标】 、会认“螺、谙”等个生字,会写“亭、庭”等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理解诗意,能想象三首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的情感。 【课前预备】 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或课件);“独坐敬亭”、“洞庭胜景”、“江南春色”等三幅写意画(或课件)。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课件演播,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假期我们巡游了不少地方吧?

2、 、课件呈现庐山,西岭雪山等风景图。师问:这是哪里?你能用一些古诗句来说一说这些景象吗?(学生说望庐山瀑布,绝句等。) 、再以课件形式呈现“江南春色”“洞庭胜景”“独坐敬亭”等三幅写意画。 师:这些地方美丽吗?知道这是哪些地方吗?(假如不知道,教师点明这分别是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 师:现在我们就去领会这些漂亮的风光吧!翻书读课古诗词三首。(师板书课题“、古诗词三首”) 设计意图课件演播风景图画,看图说诗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课呈现敬亭山、洞庭湖及江南风光等写意画,可以帮忙学生读诗词时有一个总体印象,为学生理解诗词起到定向发动的作用。 二、借助解释,自读明义 师:我们今日先学习第一首

3、诗独坐敬亭山。 、简介及敬亭山。 我们今日学习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亭,读tng,我们学过的“停”去掉“亻”即是这个字。这个字常见于亭子的名称上,如爱晚亭、醉翁亭等。 敬亭山,在今日的安徽省宣州市北公里,山高米。 、教师范读古诗,生试读正音,再流利朗读。 、学生借助解释,初步了解诗句意思。 、沟通: 学了古诗,你明白了哪些内容? 你还有哪些内容不明白?提出来争论。 设计意图鼓舞学生在正确朗读的根底上娴熟自读,再通过解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三、介绍背景,探究其义 、教师介绍李白作诗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元年)秋游安徽省宣州时所作。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

4、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味道,孤寂之感倍生。) 、再读古诗,自问互问: 师:通过介绍,大家再读古诗,看有什么新的体会或疑问。 、全班再读,教师追问: “独”坐是“谁”独坐? 读诗,认真体会,诗人独坐敬亭山,看到些什么?诗人听到些什么?会想到些什么? 原来,还有众多鸟相伴;原来,还有一朵孤云为伍,但是现在它们都离我而去,想了些什么呢?这两句话与题目的哪个字照应呢? “相看”是相互看。明明只有诗人一个人在敬亭山,谁和他相互看呢,这里你读懂了些什么?生试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你觉得应当把哪些词语重读才能表达出的情感。(只有) (若学生已经问过上述某些问题,此环节的问题就可以删减。若学

5、生未能深入,教师需要再追问) 设计意图教师介绍诗人作诗背景,让学生能透过诗句的字里行间体会诗人内心的感情;教师“追问”的目的,既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义诗境诗情,又是检测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诵读尝试,背诵默写 、通过探究,我们明白了诗意诗境,你头脑中有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呢? (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景,什么样的情?)能不能试着读一读,用你的声音的快慢、轻重来塑造这些画面? 、试读后,用铅笔在重读的字词下划“”,在长音后划“/”,再读给同桌听。 、全班沟通,教师点拨: (学生擦掉自己用铅笔标注的错误记号,再用钢笔把正确的重音、长音标示出来)。学生作标记后再诵读。 、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设计意图

6、对古诗的朗读节奏、重音的处理,不宜由教师直接下结论,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后,教师再赐予必要的点拨引导,形成彼此认同的意见后诵读效果会更好。 其次课时 一、简介洞庭,引入课题 、齐背独坐敬亭山,这首诗写景也写情;看望洞庭,又写了什么景什么情呢?提醒课题并板书望洞庭。 、介绍洞庭湖。 设计意图由上一首古诗引入,除有复习作用外,主要表达前后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 二、初读正音,多读明义 、学生初读古诗。“螺”,常见有田螺、海螺等;“庭”“潭”“螺”都是形声字,“庭”的中的“廴”,要留意“横折折撇”和“平捺”的笔势。 、再读古诗,借助解释初步理解诗句。 “和”,和谐。水天一色,和谐美丽。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

7、湖中的君山像“螺”的外形,由于“君山”上树木葱郁,故称“青螺”。 、互读古诗,相互沟通。同桌互说对诗句的理解,不明白的相互问询。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自读,再通过解释读懂诗句,然后相互沟通,初步明白诗句意思。 三、再读古诗,启发想象,释疑解难,深化理解 师:读古诗要会悟,而悟来源于多读多问多想象。 、读古诗,想象画面:你头脑中有哪些漂亮的图画?边读古诗,边想象,再说说头脑中的画面。 、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分组争论沟通。 望洞庭能改为“看洞庭”吗? “和”是和谐的意思。你头脑中,怎样的“湖光秋月”画面才“两相和”呢? 古代“镜”是由铜磨平而成的。“镜未磨”是一种什么景象?(“有微波”,湖不是肯定的平

8、,有粼粼波浪的景象)。这与“潭面无风”有冲突吗? “翠”是什么颜色?山“翠”易懂,水“翠”是怎么回事呢? “白银盘”指什么?这里的湖水“白”,与前面的水“翠”有冲突吗? 文中几处用了比方手法?末句改为“君山似乎一青螺”好像更清晰,这样改行吗? 、全班汇报沟通: 设计意图提出几个疑问,抓住几处看似冲突的地方,能引发学生深入思索,体会诗的意境。 四、诵读古诗,画出意境 、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诵读古诗,想象画面,画出意境。 各组合作画一幅简笔画,一幅图配一句诗,看哪组画得更符合诗意。 设计意图画图是进一步体会诗意诗境的一种手段,因此画得漂不美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表达诗意。画配诗,形式好玩,而

9、且静静地实现了默写古诗的目标。 第三课时 一、简介词牌学问,引入本首词的学习 师:前两首都是诗,今日要学习的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什么是词牌?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师:现在我们翻开书读一读这首词(板书课题“忆江南”)。 设计意图第一、二学段涉及的古代诗文以诗为主,因此,要给学生点明“忆江南”不是诗名,而是词牌名。忆江南不是诗,而是词。 二、自读正音,初知大意,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读正音:留意“曾”是多音字,这里读cng,是“曾经”的意思。谙,n,熟识。“能不忆江南”是反问句,要留意读出反问语气。 、反复练读,背诵古词。 自主练读,试背古词,然后同桌互考。 、说说词的大意

10、。 设计意图白居易的词忆江南通俗易懂,对词句的理解并不难。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三、借助前两首诗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古词,探究其义 、借助解释,理解词句。 、相互提问,释疑解困。 、教师提问,争论解答。 江南好,好在哪里呢?朗读相关词句来答复。 “风景旧曾谙”,既然对江南再熟识不过了,为啥只说江南的“江花”“江水”的景象呢?(依据学生的答复,引导学生体会抓住最典型景物来表现江南春色的写法。) “红胜火”,你想到了什么? “绿如蓝”又写出了什么景致?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想象“红”“绿”颜色鲜亮

11、,比照剧烈,体会诗人对江南风景由衷宠爱之情。) (教师提疑要以学定教,如学生已经提出并解决了某些问题,这些问题就不必再提出)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主要是检验学生思索体会的程度,同时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四、以问引读,深化情感 师引问:你现在知道“能不忆江南”的缘由吗? 师引:能不忆江南?由于_。(学生用词来答复) 师引(语气变化,情感加深):能不忆江南?由于_。(学生仍用词来答复,语气要有变化。) 师再引(语气变化,情感进一步加深):能不忆江南?由于_。(学生还用词来答复,学生情感要有进一步的变化) 设计意图教师引读语气的一次次加强,目的是要唤起学生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一次比一

12、次剧烈的情感体会。 五、综合比拟(异同),总结全课 、师:学完了这三首古诗词,你能将三首诗词连着背一遍吗? 、比拟异同。(教师板书) 同:朝代同(都是唐朝诗人写的) 景物地点同(都属于江南) 诗词内容同(都写景,都是写景抒情的) 异:体裁形式不同(前两首是诗,后一首是词) 诗人情感不同(前一首冷调写景言意,后两首热忱颂景抒情。) 表现手法不同(第一首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其次首的比方很奇妙,第三首比照特别剧烈。) 、再读古诗词三首。师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综合比拟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可以加深对诗词的进一步理解。 古诗词三首: 同:朝代同 景物地点同 诗词内容同 异:

13、体裁形式不同 诗人情感不同 表现手法不同 设计意图板书三首古诗词的异同,既检验了学生对三首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是对三首诗词内容情感以及表现手法的总结梳理,是对诗词理解的提升。 【特殊建议】 古诗词教学要充分信任学生的学习力量。教师不要讲得太多,甚至包办代替,不要在学生还没有理解的状况下,大量地抒发自己的理解与感悟。这样做,可能填塞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我们教学要鼓舞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鼓舞学生通过解释来理解,借助插图来理解,通过沟通来理解,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背,娴熟背诵来感悟理解。 教师不要失去引导之责。虽然要信任学生的学习力量,但是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引导的责任。四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有很大差异,许多小朋友认为知道了每个字或词的意思,就是懂了古诗词了。对此,我们有必要进展肯定的引导。如三首古诗词教学均有“教师提问”的环节,这就是一种引导。这个“教师提问”,除了检验学生的学习程度外,主要是引向学生对古诗词有更深的理解,而不是默认学生仅仅停留在孤立字词的理解上,停留在呆板的外表意思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