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古诗词三首《长相思》(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部分长相思单元学习主题 四季之美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 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古诗词作为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教材,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歌, 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丰厚文化积淀。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 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 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语 文是实践性课程,诵读是语文实践的重要
2、形式。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要求学生通 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感受诗词意境,体会诗人思想感情。3 .建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在新的任务和情 境中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 下,以已有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在本课的设计中,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让学生自 读自悟,结合自己过去的生活经验对古诗进行个性化理解,在鉴赏过程中注重感受、品 味、领悟、体验和思考。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长相思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古诗,这是清 代词人纳兰性德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
3、驻 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 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 而对照鲜明。这首诗是情意绵绵的思乡佳作,形象地诠释了 “月是故乡明”。通过这首 诗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厚实文化积 淀。同时受到思乡、爱乡这种高尚情操的熏染。学生学情分析本次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学生对于古诗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已有的学诗 经验,会对本诗的理解、感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儿童特有的表现需求、探究需 求、被认可的需求,都有利我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策略与方法新课标要求古诗的
4、学习重在感悟积累,让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依据新课标的要 求,结合五年级学生学情,我把情意殷切、韵味深远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一种具有生命体验 的情感符号。即通过“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品诗味,明诗理” 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诗意、体验诗情、积累诗 歌,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引领学生轻扣诗歌的大门,从 而让他们在诗海中微律,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培养目标教学目标:1 .会认“榆”、“畔”、“更”、“聒”四个字,会写“榆”、“畔”两个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并背诵。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分析意象、理解本
5、词表达内容,感受凄孤意境,体会作者身 在征途心在故园的矛盾心理和思乡之情。3 .了解互文写作手法。教学重点:通过反复诵读想象这首词所描写的画面,理解本词内容。教学难点:1 .体会作者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矛盾心理和思乡之情。2 . 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第二部分: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二 十年进士,官一等侍卫,大学士明珠之长子。纳兰性德为人淡泊名利,善于骑射,爱好读书,并且擅长写词。他的词主要抒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感受,写情真挚,写 景逼真传神,词风
6、婉约清新,自然真切,但是过多的哀思令词情调消沉。康熙二十一年(1682)词人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时,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 发词人对家的思念,因此写下这首诗词表达对家人的想念,同时也反映了词人渴望为国 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二)解诗题长相思一词牌名,双调3106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3平韵,1叠韵,一韵到底。 此词牌名内容多关于久别思念之情,因此得名。二、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一)明诗意初读诗词1、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看课本插图和书上注解,试理解这首词的大致意思,思考一 下作者的“身”在哪里? “心”又在哪里?2、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2-3分钟)【设计理念:小组合作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学
7、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 的机会。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汇报反馈,师点评1、身在何处?学生反馈。师板书:身在征途,出示课件: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齐读。2、心在何处?学生反馈。师板书:在“心”的后面写“系故园”。师生情感朗读,深化主题师生共同有感情朗读,切身感受作者情感。【设计意图:通过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使学生在多向 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的思乡情。】(二)入诗境想象意境1、教师播放长相思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卜.眼睛,想象眼前出现的画面和情景?听到了什么?这样的声音、这样的情景会带给人怎样的
8、感受?感受纳兰性德和将士们的 处境。2、生汇报,由教师指名回答自己在配乐朗诵中看到了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看到跋山涉水的画面、辗转反侧的画面、抬头仰望的画面、孤独沉 思的画面.)诗人在词中写道:“故园无此声”。“此声”是指什么声音?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寒风朔雪的嘈杂声.)3、师点评。想象故园写话1、在作者的家乡,在他的故园,又应该是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呢?展开你的 想象,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写下来。生伴随着乐曲琵琶语,想象写话。【设计意图: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在想象中, 体验作者身在军旅、心系故园的情感,感悟作者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
9、和相思之深。】 2、生汇报。(预设:学生回答:红花绿草、生机盎然;江边垂钓、月下散步;牧童短笛、母亲白发) 3、师生情感朗读,理解“心碎”。【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 中陶冶情操。】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想象作者家乡美景,感受家乡之美好,进而引导学生回到诗词,通过 诗词中的“碎”字,体会作者身在塞外,听到的却只有风雪交加,感觉到的只有寒冷孤 寂,卧不成眠、身心分离的痛苦情感。带着理解,再读长相思(课件:配乐朗诵一一全体齐声朗读)(三)悟诗情通过课外拓展教学资源,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离别思乡情【设计意图:课外拓展能够有效积聚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与成
10、长空间,促 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1、教师提问:故乡这么温暖宁静,词人为什么要离开?2、教师在课件中呈现诗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菩萨蛮问君何事 轻离别,纳兰性德真的对离别无所谓吗?教师在课件中出示菩萨蛮这首诗,引 导学生体会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回归主题、总结情感1、建功立业的壮志和理想,思念家乡的孤独和寂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化作了纳兰 性德的长相思。(课件出示题目并播放音乐。)2、师生合作朗读,深化主题。三、品诗味、明诗理(一)品诗味了解互文手法,读懂背后深意词中何处出现了反复的句式?- “山一程,水一程,”和“风一更,雪一更,”这样表达的句式带给读者的感受是什么?-一将
11、“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一更”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驻扎军营地方的寒冷,风雪不停地席卷过住所。每个句子中的前后半句是否存在联系?-“山-水” “风-雪”指明互文修辞手法,给出标准定义并进行解释。-这两句反复的句子,运用到的是互文修辞手法。互文定义: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 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 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解释:“山一程,水一程,”都在表达行军的路途遥远。“风一更,雪一更,”都在 表达驻扎地点的寒冷。“更”的含义是什么?更gCng;古
12、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解深意-词的上片“山一程,水一程”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风一更,雪一更”意为整 夜风雪交加,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再次诵读诗歌,注重强调互文部分的情感代入。身在征途,心系故园作者的身在哪里?你从哪里可以找到依据?一-在征途上,依据为“身向榆关那畔行”作者的心在哪里?你从哪里可以找到依据?-在故园当中,依据为“故园无此声。”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把它们的位置联系起来,你有什么感受?-一作者情感的矛盾、痛苦、煎熬以及对于故乡的怀念之情。再次诵读诗歌,注重强调全文的情感投入。(二)明诗理1 .体会“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理解“聒”活动:播放风雪交加的音频
1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只身远在异地听到此声时的心情。 查字典,结合字典中“聒”的释义体会风雪声响之巨大,体会“聒”字拟人色彩叨扰作 者故园人事。指明诵读这一句,读出风雪之聒。体会“故园”、“此声”活动:大声诵读全诗,思考故园无此声的“此声”是什么?发挥想象写一写故园的“景”、 “声”并和同学交流。对比总结:故园幸福安闲,关外刀光剑影,家乡的美好如今都不复存在。品味“碎”活动:大声诵读全诗,思考“聒碎乡心梦不成”中的“碎”代表什么碎了?为什么作者 会心碎?和同桌交流。总结:作者与家人生活其乐融融的画面破碎了,与妻儿团聚的远景破碎了,在关外只有风雪交加、凄冷孤寂,作者只身在外身心分离的苦痛、内心对
14、家乡的迫切思念将作者的 心碾碎了。指名学生诵读,读出“心碎”的惆怅、痛苦。2 .拓展阅读菩萨蛮问君何事轻别离出示: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提问:作者真的“轻离别”吗?补充材料:纳兰性德此时二十几岁,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是康熙皇帝的一 等贴身侍卫,他随扈出行,不得不离,不得不别。长相思写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帝因云南平定,出 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菩萨蛮
15、写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二月份,词人随从康熙到盛京告祭祖陵, 并巡视吉林等地。当时天气还很寒冷,词人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妻子,心有所感,写下这 首词,抒写了对闺中妻子的思念。总结:纳兰性德热爱祖国,内心怀揣着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这与他身在塞外无法返乡 的无奈、思念家乡的孤独、寂寞交织在一起。3 .诵读全词在背景音乐下全班齐声朗读整首词。四、分层作业,自主选择1 .背诵课文长相思。2 .通过互联网检索纳兰性德的诗词来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诗词抄一抄。3 .想象诗词意境,给长相思添加细节描写。五、板书设计身一一身在征途心心系故园山水风一_雪第三部分: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 .背诵朗诵评价标准能够熟
16、练朗读并背 诵本课诗词,读音 正确,情感充沛能够较为熟练地 朗读并背诵本课 诗词,读音正确, 有一定的情感体 现能够相对熟练地 朗读本课诗词,读 音基本正确(1- -2处读音不准), 能够基本背诵下 诗词内容(12 处不熟练)能够基本完成 本课课文朗读 任务,背诵不熟 练,错误相对较 多(3处及以上)评价 等级2 .想象诗词意境,增添细节评价 标准能够完整而详细地构建诗词所 展现的意境(征战沙场,思念 故乡却又无法归去),并根据 意境及作者情感增添相符合的 细节,情感充沛,描写细致, 语句通顺能够把握诗词所展现的 意境,并根据意境及作 者情感增添部分相符合 的细节,有一定情感情 表达,语句基本通顺对于诗词意境的把握 不够准确,细辛添加 相对较少,且与意境 及作者情感关联较 弱,语句基本通顺。字数超过200字(包括200字)字数在100200之间字数在100字以内评价 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