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745738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八下 第二单元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题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总体备写总课时8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5、6周基 于 教 材 的 备 写教学 目标1 .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物候的有关知 识。2 .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3 .品味语言特点,从中受到感悟,学习写法。4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教学重点1、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2、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3、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最终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 护环境的好习惯。教学难点注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 理;还要学

2、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质疑问难,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第单 元 教 学 关 键 点 简 析一、单元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 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 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 本册共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 文,第四单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 说明文的开篇之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 象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一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 饶有趣味。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

3、受本文所介绍的 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尽量使语言 生动、形象、传神。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 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专 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 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 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2 篇课文。本册书说明文阅读共两个单元,可以说重在培养学生对说 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以及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学

4、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注意 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课题7.大雁归来总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6周基于 教 材 的备 写教学 目标1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2 .品味语言,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相结合的写法。3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 护环境的热情。教学 重点把握文章基本内容,理解说明顺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怀,激发保护野生动物、保 护环境的热情。课文讲解四、教材分析大雁归来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作者 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春雁觅食过程 的鸣

5、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大雁具有联合观念等内 容,这些内容既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又抒发了作者的爱 鸟情怀,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爱”字学习全文,教学中 引导学生既要掌握课文内容,又要能感悟主旨。了解作者对大雁作 了哪些描写,又要知道作者从中找到了那些失去的东西,明白作者 是个爱鸟者。很多句子含义丰富,我们要很好指导学生领会。作者 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世界有 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许多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与之和谐共处,这才 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定位。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它们仅仅看 做是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爱护它们、保护它们。作者意在让我 们了

6、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质。最终养成保护野 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课文在写法上也很有特色,它将 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教师要结合课文中的句子指导 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二、教学建议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让学生充分合 作、探求地学习知识,我将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具体做法: 多媒体展示画面,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进入教室时就逐渐进入教师 为他们创设的情景里,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激趣导入新课。我 安排两次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自己的见解、适时 点拨,使学生之间

7、,师生之间充分合作,最终突破重点、难点。让 学生了解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明白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回了什 么;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体会从字里行间渗透出的爱鸟之情,受 到感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雁的诗歌、歌曲。帮助学 生积累名句,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知识的热情,更能 激发出学生的爱鸟情怀。尤其那首雁南飞唱的人心都快碎了, 难道还不能激起我们对大雁的爱怜吗?对着大雁唱首歌更能激 发出学生对雁的喜爱之情。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作者、作 品的材料,让学生对作者及作品有一个大体印象,教师再通过多媒 体展示作者照片、作品主要内容,这就既培养了学生收集资料的能 力,

8、又加深了对作者以及作品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 基础。2、利用多媒体扎实基础知识学习。教师安排听范读录音,既让 学生集中思想,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帮助学生掌握朗读 的技巧,还有利于学习生字词;安排了学生上黑板注音,齐读生字 词,这些既是注重对学困生的教育帮助,同时也是扎实全体学生的 基础知识教学。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安排学生自读课文勾出描写大雁 的句子,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体会作者从大雁身上找回了什 么,同时受到感悟。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合作学习,资源共 享,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举例展示自己的观点,点拔学生存在的不 足之处,这样让学生自己学会提炼课文重点内容,充分发

9、挥自己的 个性观点。第二次安排四人小组讨论是让学生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 法和作者的爱鸟情怀,充分让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让学生真正成 为学习知识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知识的奴隶。4、指导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诗歌、歌曲,既能调控课堂学习的 气氛,又能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国外、国内、古代、 今天、作家、歌唱家、作曲家都喜欢雁,对雁充满感情。以此 来进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保护野生动动。具体措施:一、可以从已知引向未知:大雁,我们并不陌生。那么,你对大 雁有哪些了解呢?(大家谈)大雁归来的作者是作了一番观察和 研究的。他观察过归来的大雁到了目的地怎样寻找栖息地,他观察过大雁觅食,他研究过雁群的结构,他

10、聆听过大雁集会的鸣叫,原 来大雁还有那么多闻所未闻的趣事。二、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课文是译作,有些句 子较长,理解有些困难,可以讲解句子的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用 缩句的方法理解句意。例如:通常,乌鸦的飞行被认为是笔直的, 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的大雁相 比,也就成了曲折的了。大雁前面有很长的定语,这些枝叶去 掉,句子就成与大雁相比,这很好懂。说大雁坚定不移地向南 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目标,也好懂。三、探究的重点应放在理解思想感情上面。第一步,宜抓住若 干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除练习二所举三句之外,还可以找几 句。例如,作者为什么那么喜欢归来

11、的大雁,以欣赏的目光注视大 雁飞临沼泽的种种动作,为大雁栖息农场而骄傲?又如,作者为什么喜欢倾听大雁的鸣声,而且把它们的鸣声称 之为辩论、议论、集会、发言?进一步探究,作者为什么对大雁对动 物怀有这样的感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有怎样的理念?作业设计7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词语,掌握读音、作者等常识 (预计用时10分钟)8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9道小题,预计用时13分钟)9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1道小 题,预计用时5分钟)课题8.时间的脚印总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6周基于 教 材 的备 写教学 目标1 .了解“

12、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及其对于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2 .理解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运用摆事实和讲道理相结合的论证方法。3 .结合自身学习实际,积极争取做一名注重实践、勇于创新的人。教学 重点1 .理解作者观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学习“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教学难点1 .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2 .正确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课文讲解一、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作品,文章的题目引申自高士其的诗 歌时间伯伯。全文介绍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说明认识 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 热情。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

13、大小 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 趣。【主题思想】课文为我们解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岩石仿佛是原始的 “钟表”,留下了历史的痕迹,无声地讲述着自然的传奇故事,让 我们了解到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 大量信息。【文章结构】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毁灭与新生-无字的史书记录时间时间的意义-增加知识-找寻宝藏【文学常识】“时间的脚印”是喻体,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 程。这个比喻的意思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 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 下的脚印一样。标题新颖

14、别致,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说明事理的文章,往往采取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逻辑顺序 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可以从现象到本质,从整体到局部,从概括 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简单到复杂,从原因到结果,从性质到作用,等等。不管采取什么说明顺序,都要考虑人们认识事物的先 后次序,以便于读者理解接受。说明顺序的选择,与说明对象的特点和说明的目的有关。 比如恐龙无处不有,作者说明的重点是“板块构造”理论,这 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放在后面,先以南极的恐龙化石引起话题, 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这样安排顺序,由浅入深,比较吸引读 者。能不能按别的顺序来安排呢?根据情况的不同,也是可以的。 假如作者的目的

15、是比较充分地介绍板块运动在塑造地球面貌中的 作用,那可能就要先讲板块理论,然后再从地理、气候、生物等方 面讲板块活动在不同方面的结果。那就是从整体到局部、从性质到 作用的顺序了。可见,说明顺序是可以灵活安排的。了解基本的说明顺序的种类,不是为了记住抽象的理论知 识,而是为了在阅读说明文时懂得识别,从而可以深入思考作者为 什么要这么安排,如果换成别的说明顺序文章会有什么不同,从而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是为了自己在写作说明性文章时懂得 选择适宜的说明顺序。总之,一切都与实际的语言运用相关联。二、教学建议1 .启发法2 .演示法3 .教授法作业设计10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词语,掌握读

16、音、文学常识(预 计用时8分钟)11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 (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12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1道小 题,预计用时5分钟)课题第三次作文说明顺序总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6周基于教材的备写教学 目标1.结合写作知识短文以及学习过的说明文,了解说明顺序的种 类。2写作中能够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确定说明内容,安排适合 的说明顺序。3.学会仔细观察社会生活,查找相关资料,整合相关信息,培养 科学严谨的表达习惯和负责任的写作态度。教学 重点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教学 难点逻辑顺序第单 元

17、 教 学 关 键 点 简 析教学流程:一、温故而知新以学过的几篇说明文为例,总结学习过的几种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工序流程, 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 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比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 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 两边等,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比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内容的介绍,就采 用了空间顺序。采用空间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 征,也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3、逻辑顺序。是介绍事理时通常采用的顺序,具体地 说

18、,有先总说后分说、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 次、从原因到结果、由具体到抽象,等等。不管是实体的事物, 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 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 写作最为适宜。比如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从四个角 度加以分说;又如恐龙无处不有,用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这 一事实佐证“板块构造”理论,就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顺 序。二、如何确立文章的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选择决定了说明文结构的安排特点,一般从两个 维度进行:1、按说明对象的自身特征与说明内容的侧重点来安排说明

19、 顺序。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的规律,把握事物规律并据此安排结 构,能使说明的内容井然有序,条理清楚。通常情况,运动、变 化、发展的事物,它的条理性表现在时序上,不同时间有不同的 形态,说明时可按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处于静止状态的事物,如 建筑物、名胜古迹、物品等,常常从空间位置上体现它的条理 性,说明时宜按空间顺序,先表后里,先外后内地进行说明。如 果是说明复杂的事理,一般采用逻辑顺序,这样更具有科学性。2、按读者对说明对象的认识规律安排说明的顺序。对于读者熟悉的事物或事理,说明时可先说明一般规律,再 说明个别现象。这种写法一般先写总体特征,后写具体状态。读 者先获得总体认识,然后再结合事物或事理具

20、体理解。对于读者 比较陌生或者难以理解的说明对象,说明时常常由具体到抽象, 由表面现象到内在机理,由个别推及一般。如大自然的语 言,先列举物候现象,再说明物候成因,这样便于一般读者理 解。一篇说明文,一般以一种说明顺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说明 顺序。对于初中生而言,比较容易把握的是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的运用,逻辑顺序的运用相对较难。三、学生畅谈“我周围的环境”教师指导讨论内容:1、你觉得周围的环境有了哪些变化?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住房、人口等。2、环境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四、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周围的环境”为话题,写一篇事理说明文,题目自拟。不 少于600字。提示:1、确

21、定说明对象,如空气、水质、植被、交通状况等,写出它 的变化。2、查找相关资料,说明变化的原因。3、注意安排好说明顺序。作业设计13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7个词语,掌握读音、意思 (预计用时5分钟)14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 (共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15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 题,预计用时10分钟)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 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 对象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 面俱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大

22、雁归来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是优 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冬季的大雁、大雁归来的情景、 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孤雁、四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大雁具有 联合观念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介绍了大雁的生活习性、特点,又抒 发了作者的爱鸟情怀,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爱”字学习 全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既要掌握课文内容,又要能感悟主旨。了解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又要知道作者从中找到了那些失去的 东西,明白作者是个爱鸟者。很多句子含义丰富,我们要很好指导 学生领会。作者字里行间向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动物是人类 的朋友,世界有了他们的存在才有了许多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与之 和谐共处,

23、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的最恰当定位。我们再也不应 该把它们仅仅看做是我们的美味佳肴,而应该爱护它们、保护它 们。作者意在让我们了解大雁特点,培养我们保护野生动物的品 质。最终养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同时课文在写法 上也很有特色,它将形象性、知识性、抒情性完美结合,教师要结 合课文中的句子指导学生体会句子包含的感情,学习本文的写作 特色。时间的脚步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 课文,既是一篇科普读物,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它 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 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然后理 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

24、生动有趣的语言。二、教法建议大自然的语言:1故事导入法:教师在讲故事时,设置 一个带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 生对知识的掌握。2比较法:把现代汉语词典上有关物候的解 释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落 实重点,突破难点。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新课教 学环节,要求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物候 现象时,宜用此法,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荣获“最佳小读者”“小科 学家”等称号,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研讨点拨法: 多媒体展现竺可桢的有关内容,点拨学生对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 对科学的观察和追求精神作深层次探究,既发挥他们学习

25、的主动 性,又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本课以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教学手 段。1-2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 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 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 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 方。2课时。大雁归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让学生充分合作、探求地学习知识,我将采取教师引导,学生自主 学习,学生与学生合作、教师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本

26、课的教学目 标。具体做法:多媒体展示画面,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进入教室时 就逐渐进入教师为他们创设的情景里,然后教师用优美的语言激 趣导入新课。我安排两次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多媒体展示 自己的见解、适时点拨,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充分合作,最终突 破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明白作者从 大雁身上找回了什么;品味作者的语言特色,体会从字里行间渗透 出的爱鸟之情,受到感悟。安排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雁的诗 歌、歌曲。帮助学生积累名句,有利于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 知识的热情,更能激发出学生的爱鸟情怀。尤其那首雁南飞唱 的人心都快碎了,难道还不能激起我们对大雁的爱怜吗?对着大 雁

27、唱首歌更能激发出学生对雁的喜爱之情。1-2课时。时间的脚印:课文所指脚印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印, 而是在岩石的生成过程中留下的。并且作者在文中举例子、下定义 等一系列说明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探 究大自然的兴趣。教法建议采用速读法、跳读法、“巧妙裁剪”法。 1-2课时。三、课时安排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阿西莫夫短文两篇2课时大雁归来1课时时间的脚印1课时写作训练 2课时课题5.大自然的语言总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5周基于教材的备写教学 目标1 .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了解物候的有关知 识。2 .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增强

28、语言 感(,吾力3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鼓励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勤于 思考的好习惯。教学 重点1 .学会按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文章要点。2 .体会科普说明文语言具体、生动、形象、准确的特点教学 难点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鼓励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勤于 思考的好习惯。课文讲解一、教材分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 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以科学为专题的,选编的都是 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学生系统学习说明文知识的单元。本册共 编排了两个单元的说明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事物说明文,第四单 元的课文都是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是事理说明文的开篇 之作,具有非常

29、重要的地位。它是一篇介绍物候学知识的科普文章。作者是我国著名的气象 和地理学家竺可桢,他把一门科学一物候学介绍得浅显易懂,饶有 趣味。为了使青少年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易于接受本文所介绍的 科学知识,作者在语言富于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尽量使语言 生动、形象、传神。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事物 具体化、人格化,取得生动传神,引人入胜的效果。真正做到了专 门知识通俗化,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七至 九年级阶段目标提出的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 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本课在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 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只有了解了文

30、章介绍的科学知识才算读 懂了文章。而同时语言的生动性又是让文章饶有趣味,通俗易懂的 根源。依据科普文章的特点:内容的科学性,通俗性以及语言的生 动性,我们设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品读语言,由表及里,真正让 语文教学体现它自身的特点,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既丰富了科学知 识,又增强了语言的感悟力。语言品味的过程是更好地解读语言,建构语言,丰满语言的过 程,我们的教学旨在这过程中学习和吸纳语言文字的精髓,培养学 生初步的语言鉴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喜爱和玩味的乐 趣,使语文课堂充满浓郁的语文味。八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以及语言积累等方面的 原因,品味语言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教学建议学生

31、是语文学习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考虑到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我主要采 用板块活动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参与活动,做学习的主人。重视 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努力建设开 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我们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八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 发展水平,拟采用以下的教法:1故事导入法:教师在讲故事时,设置一个带有悬念的问题, 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比较法:把现代汉语词典上有关物候的解释与课文内容 进行比较,让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落实重点,突破 难点。3竞赛激励法。初中生有好胜心理,在

32、新课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快速筛选信息和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物候现象时,宜用此 法,表现突出的学生将荣获“最佳小读者”“小科学家”等称号, 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4研讨点拨法:多媒体展现竺可桢的有关内容,点拨学生对 文章的情感以及作者对科学的观察和追求精神作深层次探究,既 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又注重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学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圈点勾画法。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强调:“教的最优化必须落实到学的 最优化”。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获取、整理、贮存、 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们认为,教学中要尽 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

33、 透于教学过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通过“问题一探究”教 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 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思考,过程让学生参与,疑 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 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注意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 点勾画的读书习惯。作业设计1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词语,掌握读音、意思(预计用 时8分钟)2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 8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3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6道小 题

34、,预计用时10分钟)课题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总课时2课时课型新授课备写人授课时间第6周基于 教 材 的备 写教学 目标1 .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2 .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体会事理说明文的特点。3 .学习作者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思 考方法。教学 重点梳理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把握文章阐述的事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探索未知的精神,激发自主探索的兴趣,养成科学的思考 方法。课 文 讲 解三、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第2篇 课文。重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观 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创

35、新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学习 重点是:整体感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能 按照要求筛选信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 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 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面俱 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二、教学建议说明文是相当枯燥的,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 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 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 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

36、莫夫一一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 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过多地使用讲授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平 面结构,无法真正实现教师教得创新有个性,学生学得主动有思考。所以我想:多元、多维的“交流探究”,应该是师生双方活动的重 点。活动建构教学思想,把“活动”看作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 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引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帮 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同时,利用多媒 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增加作品魅力,扩大教学容量。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 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 求

37、,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着这一原则教学 中采用:1、吟诵法;2、情景联想法;3、价值问题提出法;4、自悟探究法(一)、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两文的思维推 理过程:恐龙无处不有:在南极洲的冰天雪地中发现了恐龙的化石, 这说明南极大陆上有恐龙。但恐龙是不能在南极洲那种寒冷的环境 中生存的。那这些恐龙是怎么来的呢?恐龙不可能自己游过去,只 能做反向思维,是南极洲大陆自己漂移过去的。被压扁的沙子:有超高压的存在,就会出现斯石英;有了 斯石英就可能推出超高压的存在;地球受到大撞击会造成超高压, 所以可能出现斯石英;斯石英在高温下可变回原始状态,因此火山 爆发造成的高温会使斯石英消失

38、;大撞击引起的大火也可使斯石英 变成普通沙子;但许多斯石英会因撞击被溅到平流层中避开高温而 保留下来;发现斯石英的岩层年龄有6500万年,6500万年前正是 恐龙灭绝的时候;因此推断恐龙灭绝可能是由撞击引起的。(二)、比较两文的说明思路:恐龙无处不有的说明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第二部分为第2-7段,介 绍恐龙无处不有是因为大陆在漂移。第2、3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 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第4、5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 格在恐龙本身的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 考察;第6、

39、7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 在迁移”。第三部分为第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 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第1315段,再次聚焦 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总之,全文从现象 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被压扁的沙子的说明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段,引出说明对象。第二部分为第26段,探讨恐龙大灭绝,介 绍“撞击说”和“火山说”,揭示研究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第三 部分为第711段,解释斯石英的成因,重点说明其性质,为排除 “火山说”提供科学依据。第四部分为第12-17段,依据科学理 论,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 生过火山运动,从而得出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是撞击。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 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 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作业设计4 .必做题作业识记课后读读写写词语,掌握读音、意思,作者介 绍(预计用时10分钟)5 .必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提升训练积累应用、课内品读部分(共 10道小题,预计用时15分钟)6 .选做题完成配套练习册类文阅读、综合运用部分(共5道小 题,预计用时1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