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阿房宫赋》《六国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阿房宫赋》《六国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课后培优分级练(统编版必修下册)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6课阿房宫赋*六国论多维达标训练基础知识+课内阅读+对接高考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破灭之道也道:规律B.六王毕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C.秦爱纷奢纷奢:奢侈D.以有尺寸之地以:才,从而【答案】A【解析】A项,“道”应译为“原因,途径”。2.下列各句中,与“渭流涨腻,弃脂水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3分)()A.戍卒叫,函谷举B.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答案】C【解析】“渭流涨腻,弃脂水也”与C项均为判断句。A项是被动句,B项是介词结 构后置,D项是被动句。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3分)()A.“思厥先祖父”中的“先”表示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如称去世的皇帝为先帝, 称去世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B.媵:指古代嫁女时陪嫁的人。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婿,王子皇孙”中的“媵” 即为此意。C.嘉祐: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 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D.故事: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如“奉行故事”“虚应故事”。六国论中“苟 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中的“故事”即此意。【答案】D(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
3、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 日/诺。B.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日 /诺。C.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日 /诺。D.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日/ 诺。【答案】A【解析】遇到虚词“日”,后面应该断开,先排除BD。”所言者国大事也”是判断 句,“者”后应断开,再排除C。19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 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
4、并拥有类似于朝 廷的东宫。B.避席,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 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C.足下,对对方的称呼。一般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含有瞧不起的意思。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 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答案】C【解析】“一般用于上称下或同辈相称,含有瞧不起的意思”有误。“足下” 一般 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2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鞫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 灭燕国之患。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以为收留他对
5、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 入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 为止匕,田光“自到而死”。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 趁机合纵破秦。【答案】B【解析】“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于文无据,原文“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 奴以灭口”中的“灭口”在文中是指采取某种措施,避免给人以口实,是说将樊将 军送到匈奴后可以消除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2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译文:(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译
6、文:答案:(1)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法挽救了。(2)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22 .田光为何自刎而死?答:【答案】因为对太子的承诺,谈论的国家大事不能泄露。附【参考译文】秦国将灭掉六国,秦兵逼近易水,恐怕祸临燕国。燕太子丹为此非常忧虑。樊将军逃离秦国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太傅鞫武劝谏太子说:“不行。秦 王很残暴,对燕国积累了很深的仇恨,这足以让人胆战心惊,更何况秦国已听说樊 将军逃到了燕国!这就像将肉放置在饿虎往来的路上,(您遭受到的)灾祸一定无 法挽救了。我希望您赶快把樊将军送到匈奴去,以便消除
7、秦国进攻燕国的借口。” 太子丹说:“樊将军在这个世界上已经走投无路了,才投奔到我这里来,我总不能 因为被强秦压迫,便抛弃了我可怜的朋友,将他送到匈奴去。(反正)这是我性命本 当绝的时候了,希望太傅再想别的计策。鞫武说:“燕国有位田光先生,可以和他 研究谋划。”太子丹跪着上前迎接田光,向后倒着走为田光引路,跪着为田光整理座席。田 先生坐好以后,太子丹看看左右没人,便离开座席请教说:“燕、秦势不两立,希望 先生关心一下这件事。”田光说:“现在太子您听到的是我年轻时的情况,可不知 道现在我的精力已经消耗完了。虽然如此,我不敢因为我(精力不如以前)就荒废 了国家大事,我有一位好朋友荆轲可以为您所用。”
8、太子说:“希望通过您(让我) 与荆轲结交,可以吗?”田光说:“可以。”太子送他到门口,说:“我向您汇报的情 况,和您自己说的话,都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漏出去。”田光俯下身子笑着 说:“好田光去见荆轲,说:“我和您的关系很好,这在燕国是无人不知的。我向太子 推荐了您,希望您到宫中去拜见太子。”荆轲说:“愿接受您的教导。”田光说:“希 望您赶快去拜见太子,说我已经死了,表明我不会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泄漏出去。” 于是田光自刎而死。荆轲见到太子丹,说田光已经自刎而死。太子听了,跪下拜了两次,又跪着往 前行,泪流满面,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之所以请田光先生不要说出去,是想通过 (他)来实现一件大事的计
9、划。现在田先生用死来表明没有泄漏我说的话,这哪里 是我的本意呢!”荆轲坐好以后,太子离开座席,叩头说:“田先生不知道我不才, 让您来到这里,我希望(向您)说出我的想法,这是上天哀怜燕国,不抛弃他的后人 啊。我想如果能够找到一位勇冠天下之士出使秦国,用重利引诱秦王,秦王贪图那 些厚重的礼物,(我们)一定能实现愿望。如果真能够劫持秦王,让他全部返还侵占 诸侯的土地,那就最好了;如果不行,就趁势杀了他。那些秦国大将这时都在国外 指挥军队,而国内出现了大乱,这样,君臣会互相猜疑,凭借这样的机会诸侯可以 联合起来。诸侯能够合纵,打败秦国就是必定无疑的了。这是我的最大愿望,但不 知这个使命托付给谁好。(我
10、)希望您多多关心这件事。”过了好一会儿,荆轲说: “这是国家大事,我才学很低下,恐怕不能胜任这个使命。”太子上前叩头,坚决请 他接受这个使命,不要推辞,这样,荆轲才答应了。于是太子尊荆轲为上卿。【解析】D项,六国论中的“故事”是“旧事”的意思。4 .下列语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 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耗费量,为下文 的展开做铺垫。B. ”妃嫔媵婿,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文 写宫女之多。说明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可悲
11、。C.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 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渭 水的地理形势。D.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 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剽 掠” 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 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埋下伏笔。【答案】A【解析】没有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 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12、(2)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 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3)阿房宫赋中写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句子是“,答案(1)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2)奈何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3)廊腰 慢回檐牙高啄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然后得一夕安寝始速祸焉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I六王毕,四海: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秦蒙纷奢,人亦念其家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答案B解析 A项副词,开始,起初/副词,才。B项代词,这样/代词,这样。C项, 动词,统一/数词,表数量,一把。D项动词,喜爱,喜欢/动词,爱惜。7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13、)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C.洎牧以谗诛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答案D解析 A项“为所”表被动。B项“削”“割”,被削减,被割让。C项“诛” 被诛杀。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属于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其实亦百倍 B.可谓智力孤危 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D.以有尺寸之地 【答案】D【解析】D项,尺寸:古今义均指客观的长度单位,形容距离短或数量少。A项,其 实:古义是它的实际数目或它实际上/今义是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B项, 智力:古义是智谋和力量/今义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 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C项,故事:
14、古义是旧事, 旧例/今义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于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 染人。9.下列句子加点的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小则获邑,大则得城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日削月害I,以趋于亡 不能独完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A.B.C.D.【答案】B【解析】“礼、义”均为名词作动词;“小、大”为形容词作名词;“日” 为名词作状语;“完”为形容词作动词。10.与“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洎牧以谗诛B.不赂者以赂者丧C.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答案】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被动句;B项为陈述句;C项为判断句;D项为介词结构后 置句,“五战
15、于秦”为“于秦五战”。1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论选自嘉祐集笺注,作者字明允,号老泉。B.六国论总结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本意不在悲叹六国的灭亡,而在讽喻宋王 朝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C.六国论和过秦论一样都是史论。史论是作者从一定的立场观点出发, 对某一史料进行研究而得出结论的一种文体。D.六国论语言颇具特色,句子长短相间,句式丰富多彩;论证语言有正面说, 有反面说,有直接说,有隐含说,相映成趣。【答案】A【解析】苏洵自号老泉。12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六国论中,用抱柴救火的比喻强调事秦的严重后果的句子是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句子是“(4)
1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 答案(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3)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4)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T7题。甲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日: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日:弊在 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 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
17、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 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 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 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 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 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 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
18、各爱其地,齐人 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 量。(节选自苏洵六国论)乙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 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 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日:“若是,则六国无术以自存乎”日:“奚为其无术也。焉独存,虽王可也。孟子尝以仁义说梁、齐之君矣,而彼不用也,可慨也夫。(节选自李桢六 国论)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 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
19、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 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 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 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 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敏以 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 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 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
20、也。(节选自苏轼六国论)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亲附B.始速祸焉速:加速C.未可专以罪秦也罪:归罪D.则民靖矣靖:安定答案B解析速:招致。1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 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B.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 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C.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 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D.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
21、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 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答案c解析 “有者”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不克”是“为” 的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项。故选C。1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国,即山东六国,战国七雄之中,秦国与其他六国以靖山为界,除了秦国 在崂山以西,其余的均在峰山以东。B.诸侯,古代中央政权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源自分封制,可追溯到商周时 期,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C.百姓,战国之前是对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的统称,之后是对平民的通称, 现在沿用此含义,也称“老百姓”。D.客,特指官僚贵族家中豢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养客
22、之风最盛行是在战国, 战国四公子就以养门客而著称。答案D解析 “客,特指官僚贵族家中豢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错。“客”分为“食 客”“门客” “宾客”等,“食客”,古代寄身于豪门权贵家为主人谋划办事的 人;“门客”,权贵家里豢养的帮闲或办事的人;“宾客”,指贵族的门客、策 士等。文中应指“宾客”之意。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译文:(2)向之食于四公子之徒者,皆安归哉?译文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而强暴的秦国的欲望不会满足,六 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就)越厉害。(2)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
23、回到哪里去了呢?17 .甲、乙、丙三文对六国或秦国灭亡的原因分析各不相同。请简要概括。答案 甲文认为六国败亡的原因在于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乙文 认为六国之亡,亡在它们力量弱小而又欲为秦所为;丙文认为秦国败亡的原因是 没有重视“士”的作用。【参考译文】乙据我看来,那六国都想做秦国所做的事,未必只是因为秦国有罪。在这个时 候,山东诸侯六国中,没有一个(诸侯国的实力)能超过秦国的啊,它们沉溺于武 力攻打,习惯于尔虞我诈,弱肉强食,(这)与秦国相比没有什么不同。战争连续 不断,战祸连年不绝。假使拥有的地理形势有利如秦国,并且得到上天的帮助, 那么六国当中的一国也可以像秦国一样统一中国。只
24、是它们最终没有能够做秦国 所做的事,因此(六国)是自己削弱(自己)而导致灭亡的。(有人)说:“如果这样,那么六国就没有办法来保存自己了吗?”回答说: “哪里是它们没有办法啊!岂止是保存下来,即使称王(也)可以。孟子(就)曾经 用仁义游说梁国、齐国的君王,而他们都不采纳,可叹啊!”丙要知道有智、有勇、有辩才、有气力的这种人,都是人民中的优秀者,大多 不能拿自己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人,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 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种人不失 业,人民便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 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
25、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 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以奉养官府的,都是 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就是六 国之所以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即刻灭亡的原因。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并吞天下以后, 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 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 杰。人民中的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把他们遣散还乡。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 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了呢?不知道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 黄黄的面孔,忍
26、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呢?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 呢?所以,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 知道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 样的快。把百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要吃 人。世人以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三、对接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817题。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燕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 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 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 J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
27、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 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鞫武日: “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 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J太子日:“愿因先生得交于荆 轲 可乎?田光曰:敬诺J太子送之至门日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 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日诺。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J 荆车可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 死。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 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荆轲坐定, 太子避席顿首日:“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 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 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 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诸侯得合纵,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 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臣驾下,恐不足任使J 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