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三古诗鉴赏《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杨万里)》详注+译文+鉴赏+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三古诗鉴赏《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杨万里)》详注+译文+鉴赏+试题+答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高三古诗鉴赏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杨万里)详注+译文+鉴赏+试题+答案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节选)杨万里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涌;预到峨眉。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注释:1、移舟:移动舟船。2、阻风:被风所阻。3、杨万里:(1127-1206 ),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 水县)人,南宋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5 ) 进士。历仕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
2、三朝,官至秘书监。主张抗金,秉 性刚直。工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大家。为诗 初学江西诗派,后学王安石及晚唐,终于独立门户,自成一家,擅长活 法,时号诚斋体。一生作诗二万余首;亦能文。有诚斋集。该诗作于绍熙二年(1191 ),时作者在建康任所。诗人出行今安 徽南部一带,由池口入江回归建康途中,遇风浪受阻,作此诗。4、十里头、潘家湾:都是池口附近的地名。5、江练:形容江水静如一匹白色的绢绸。语出六朝诗人谢眺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澄江静如练。6、逾:超越。涌(yan )( yu ):指涌;预堆,长江三峡瞿塘峡中的险滩,在重庆奉节县东。7、蚤(z1 ):通早.8、一帆:代指水路乘舟。超十
3、程:指水行的速度大大超过陆上行程。十 程,当由“一程生化而来。9、判却:拼却,犹言豁出去。10、阳侯:传说中的水波之神。11、无去处:古人以岷江为长江正源,前边又无大海容纳江水,故日。12、下梢不到:指西流的江水已尽,难以为继。13、金陵:即建康,今之南京。14、池口:秋浦河人长江的浦口。15、十里头、潘家湾:池口附近的地名。16、涌海:长江水中巨石,在瞿塘峡,今已炸毁。译文:在池口划船进入大江,第二次停泊在十里头、潘家湾,被风所阻 没有到(建康)杨万里北风五天怒卷万里长江,搅得江底朝天翻作江面。时而巨浪一跃直上半天,忽如银山碎作千叠雪片。江上飓风五天五夜不停吼,吹得滔滔长江掉头向西流。前浪迅
4、疾一日行程二千里,越过涌浪想必已到峨嵋山下。再吹两日江水无源必枯竭,却将海水西灌入江相连接。早知风大当从陆上行,错料水行的速度大大超过陆上行程。欲快不能如今反留住,有何良策更与波神争?水到峨嵋前头路不通,后继无水归途亦迷蒙。我到金陵江水自向东,只恐江上从此无南风。赏析:该诗一开头就濡染大笔,铺写长江的大风巨浪。起二句着重写风: 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一写持续时间之长,一写风力 之猛。将江水比作匹练,使吹翻”的形容有了形象上的根据,增加了 真切感。次句是高度夸张之笔,但由于上句有“北风五日作势,便不 难从这夸张的形容中想见万里长江如巨大的匹练,不断搅动翻卷的惊心 动魄情景以及巨浪滔天
5、、江底水竭的伟观。次句正面写风,而浪之高之 险也自寓其中。接下来两句进一步写巨浪的起落。大波一跳入天半,写巨浪 喷涌的气势,突出来势的迅猛和浪头的高耸,其飞跃入空的情状如在目 前;粉碎银山成雪片,写巨浪跌落的奇景,突出其变幻的迅疾与景 象的瑰奇,其瞬息变化的情状鲜明可感。两句一用白描,一用比喻,都 妙于形容,有目不暇接之感。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从这两句开始,转笔专 写逆风推浪,长江倒流的情景。前四句还只是在眼前景的基础上加以夸 张渲染,从这以下便完全进入诗人想象的领域。这是该篇诗思的一大转 握。长江从九江到建康这一段,作西南一一东北流向,因而“北风五日 吹江练的结果,便引起长江倒流
6、都上西”的奇观。一一这也是作者 想象与夸张的体现。长江倒流”正有力地表现了这五日五夜无停时 的巨风神奇的力量。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涌额到峨眉。诗人继续驰骋想象,并 用极认真的里程计算来作极度的夸张:长江不但倒流,而且流速达到一 日二千里;五日北风劲吹,则最初的浪头如今已经越过涌濒堆,到达峨 眉山下了。明明在现实中是不可能产生的现象,读来却感到真实而生动。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顺流的长江有许多支流 活水不断补充,而倒流的长江却是越流越枯。这就逼出更加奇特的想象: 再刮两天风,这条倒流的长江必然水枯流竭,那就反而要让海水倒流进 来与它相接了。本来是万里长江东入海,现在却是海水入江向西流了
7、。 尽管想象奇特,甚至似乎荒唐,然而按照作者的思路发展,却自合情理。老夫早知当陆行,错料一帆超十程。如今判却十程住,何策更 与阳侯争?”这四句在上文奇思幻想之后宕开一笔才由写阻风后的心理, 使文势稍作顿挫。其中有原先的错料,有如今的追悔,有面对风涛险阻 的无可奈何,将遇风受阻后的心情用诙谐的口吻生动地表现出来。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这两句又遥承上文今 逾涌激到峨眉,再发奇想:倒流的江水,到了峨眉山下就无处可去了 (因为前面没有大海,水流无所归宿),而且后续的倒流江水接不上来, 前面倒流的江水将来即使要回去,也会忘了归路。在诗人的想象中,这 条倒流的长江前无归宿、后无退路,简直无所适从
8、了。想入非非,出人 意表,却又让人处处感到这种推想的合乎逻辑。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结尾两句,掉笔写想象 中回到金陵后的情景:将来回到金陵,江水当然也恢复东流了,只担心 经此一场“北风五日的巨大变异,此后就再也没有南风了。“无南风” 遥应篇首,进一步显示了 北风”的威力。该诗除开头四句正面描绘长江风浪外,其余均从想象着笔。长江 西流,实际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夸张想象,是违反常理的。诗人却偏要执 着于这一想象,并进行层层的引申与推衍,生发出一系列奇特的想象, 构成特有的谐趣。这可能正是这首诗引人重视的一个重要原因。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
9、,阻风不至(节选)杨万里北风五日吹江练,江底吹翻作江面。大波一跳入天半,粉碎银山成雪片。五日五夜无停时,长江倒流都上西。计程一日二千里,今逾涌涿到峨眉。更吹两日江必竭,却将海水来相接。水到峨眉无去处,下梢不到忘归路。我到金陵水自东,只恐从此无南风。【注】池口 :秋浦河人长江的浦口。十里头、潘家湾:池口附近的地名。涌浪:长江水中巨石,在瞿塘峡,今已炸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由池口移舟入长江,在行舟的途中遭遇大风。于是诗人停泊在十里 头、潘家湾,这样延阻了大风的到来。B.江底句写出风力之猛。微写北风连吹五日,江水被搅动、翻卷的 景象。其中,北风”句写出北风持
10、续之久,C.大波粉碎二句描写巨浪的起落,前句写出巨浪喷涌的气势,后 句写出巨浪跌落的奇景,给人以震撼之感,D.在写景的过程中,本诗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柳永的望 海潮东南形胜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6.清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评此诗:“写逆风全就江水西流着想。”对这 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答案】A(3分)(解析】这样延阻了大风的到来表述有误,诗题中阻风意思是被 风所阻。16【答案】陈衍的观点指出了此诗艺术构思的特点:诗人基于江水西 流作层层推衍来描写逆风。诗人由江上大风吹动江水想象长江西流。接着诗人以里程计算来夸张唯!流的江水流速达到一日二千里:最初的 浪头如今已越过施涿堆,到达峨眉山下。诗人继续想象:再刮两天风,倒流的长江必然枯竭,海水会倒流进来。 最后,诗人再发奇想.倒流的江水,到了峨眉山下就无处可去了,而目后 续的倒流江水接不上来,前面倒流的江水像要回去,也会忘了归路。(每 点1分,答出五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赏析能力。陈衍指出了此诗艺术 树思的特点和独创性。长江西流,实际上是不可能出现的夸张相象,是 违反常理的。诗人却偏要执着于这一相象,并进行层层的引申与推衍, 生发出一系列奇特的想象。学生结合相关的诗句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