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711479 上传时间:2023-08-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泉港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年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dn)B.吐哺(bu)C.不遑(hudng)D.桑甚(shen)譬如(bi)夙兴夜寐(sCi)*象弭(nd) 棠棣(di)孔疚(jii) 咎言(jii) 归聘(pin)裙裾(前)尔卜尔筮(shi)自我徂尔(cd)雨雪霏霏(yCl) 唾其笑矣(xi) 熏陶渐染(jiM)匪夷所思(侥i)风靡一时(mi)载歌载舞(zdi)【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汉字字音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 并不难,平时要注意识记和辨析多

2、音字、形似字等字的读音。要音、形、义三者结合识记字音。另外注意 地名、人名中字的正确读音。正确的读音为:A项,譬如(pi)熏陶渐染(jian) C项,象弭(mi) 风 靡一时(mi) D项,裙裾(ju)载歌载舞(zGi)故选B。 【点睛】高考字音考查的对象主要有多音字、形声字和异形(包括形似)同音(包括近音)字三种。由于 生活中那些容易读错的字往往也就是高考字音考查的重点内容,因此,归纳出误读的常见类型对我们复习 备考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针对每一种误读类型,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掌握好 字音这个考点。字音的误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把多音字的甲音误读成乙音。(2)形声

3、字类推偏 旁引起误读。(3)习惯误读字,如“玫瑰”中的“瑰”。(4)生僻字。生僻字,因其不常见而容易被忽略, 易误读。对于字形来讲在学习时要注意:1、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 丰富词汇量。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2、加 强练习。3、学会区别同音字。4、学会以音辨形。5、学会以义辨形。6、学会根据语境辨形。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错误最多的一组是A.参差斑驳相形见拙锋芒必露滥竽充数B.言笑宴宴契阔谈0如法炮制蓊蓊郁郁C.芳泽杂糅中流抵柱汗流陕背乌雀南飞 D.没精打彩沧海一栗不径而走否泰天地【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

4、析:本题考查汉字字形的辨析和修改。该题对于基础知识掌握的扎实的学生来说这样的题并不难,平时要注意结合字义识记,尤其是形近字,如果是形声字,可以结合形旁辨析字形,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A项,相形见拙(细) 锋芒必 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或雄浑激越或悠扬 委婉的不同曲调。这管子音色清亮,传声远,在整个乐队中起引领作用,山背后、沟道里的行人,听见管 子的声音就知道有道情演出。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在干旱的陕北高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 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

5、草,虽不入大师法眼,在杜甫、范仲淹写于陕北的羌村三首和渔 家傲中也没有留下些许踪影,但却在艰辛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 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 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但不是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第一段虽然简短,却充满诗意,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一一家乡的芦草,也引出了下文“芦草,即 芦苇”的介绍。B.文中作者写自己得了一种“打嗝”的毛病,是为了引出

6、关于用芦根治病的描写,从而突出芦草的价值。 C.文章第四段运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对母亲端午节包粽子进行了详细描写,突出了母亲的勤劳,也增 添了文章的趣味性。D. “人是会思想的芦草”,作者在文末引用了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说过的这句话,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 到对人的赞美。E.作者对家乡的芦草情有独钟,因为芦草在艰辛岁月里给作者家乡的父老乡亲提供了很多帮助,也让作 者的童年生活变得充满乐趣。15 .四至七段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芦草的?请简要概括。16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篇散文主题的理解。【答案】14. CD 15.四个方面:(1)芦叶可以包粽(2)芦秆可以编炕席。(3)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 “

7、管子”的乐器。(4)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16 .赞颂了家乡芦草的平凡和伟大,并以此赞扬家乡人民的平凡和伟大。“芦草”是普通的茅蓬野蒿,但 竟然能治打嗝,能包粽子,能编席子,能做乐器,可见其虽平凡但却有用,能使家乡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作者写芦草也是在写家乡父老,因为他们和芦草一样,生命力勤劳、智慧、顽强、飒爽、慷慨。【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10/18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基 础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

8、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 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本题中,A项考查的是内容和手法。B项考查的是分析结构,C项考查的是手法, D项考查的是内容和主旨。E项考查的是内容。读懂全文,仔细分析各个备选选项是否表述正确。C项,手 法错误,对母亲包粽子的描写没有使用神态描写。D项,情感理解错误,“由对芦草的赞美过渡到对人的 赞美”有误,前文的内容已融入了对人的赞美。故选CD。【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本相关的内容的能力。这四节文字是从不同角度描写芦草的,首先阅读 四至七段,逐段概括其内容要点。然后找到描写芦草的语句或段落,尤其要注意每一节的首句,从几个方 面筛选有关描写芦草的语句,并要注

9、意落脚点应在“芦草”上。第四节,“芦草每年四月发育新枝,端午 前后,正是叶片舒展、生长旺盛的时候,乡下人会把芦叶采摘下来,束成小把,拿到城里头换钱。过端午 包粽子,是老家瓦窑堡家家看重的节庆之一。”第五节,“深秋季节,芦草成熟,寒风过后,芦叶尽落, 此时也正是农闲时间,勤快的庄户人便把野地里的芦秆收割回来,破成蔑子,或自己动手,或请专门的蔑 匠编织成炕席,除自家用外,还扛到集市出售。”第六节,“其中有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就是用苇 秆做成的管子,类似洞箫,长短只有一尺,也是七孔,另按顶端的一个咪子,便可随剧情变化吹奏出 或雄浑激越或悠扬委婉的不同曲调。”第七节,“芦草生命力强,耐瘠薄,但性喜阴湿

10、,在干旱的陕北高 原也只有山坡背阴处和沟底河湾里才偶一可见。那些零零散散生长于荒山野地的芦草”。综合以上语 句,可以分别从芦叶可以包粽,芦秆可以编炕席,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芦草有顽强的生 命力这四个方面概括。组织答案时要力求文字准确、简洁。【1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结构,筛选本文的主题。概括散文主题的方法:1、阅读全文,找关键词 句;2、借助信息标志;3、理清句间关系,分条阐述。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在整体把握散文内容的前提下, 表达自己对散文主题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从标题看,本文就是一篇咏物散文,所以主题一定是“赞颂 芦草的”,至于具体赞颂了芦草的什么品质,则可以

11、在文中找到。要阐述对主题的理解,就要回到原 文,概括每一节意思,寻找能表露作者观点的句子,第一节写想起了家乡的芦草,第二节写芦草走进诗文, 也走进村民的心里,第三节写芦草的功用,并对芦草的赞美,第四节写芦叶可以包粽,第五节写芦秆可以 编炕席,第六节写芦秆可以做一种叫作“管子”的乐器,第七节写芦草有顽强的生命力。第八九节作者感 慨“每一个会思想的人都有芦草的飒爽、慷慨”。表露作者观点的句子,如文本倒数第三段中说“在艰辛 岁月里竭尽所能,倾其所有,给家乡父老那么多帮助,那么多便利,也为我寂寞的童年生活增添了那么多 乐趣,我是应该写写它的。我对它情有独钟,常常感念它,一如感念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

12、老乡亲。” 从文本倒数第三段来看,本文还是赞颂“那些普普通通老实厚道的父老乡亲”的。答题模式:可以用“通 过记叙(描写),表达,赞美(肯定、否定、批判)。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方法: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 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 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 考题也是以要求考生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 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

13、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的主要形式:1、文章是如何逐层展开的;2、文章的主旨是什么;3、文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如何 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的主题:1、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要按部就班地去读。2、圈点勾画中 心句、过渡句。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3、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还要 注意分号、冒号、句号等标点符号的作用。4、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句子后,结合每个段落的段意,把相 同相近意思的段落合并。5、注意文中议论性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是主题的所在。6、使用散文的主题答 题模板:可以用“通过记叙(描写),表达,赞美(肯定、否定、批判)。阅读下面文言文

14、,完成后面题目。崔佑甫,字贻孙,太子宾客孝公沔之子也。以礼法为家,世闻。第进土,调寿安尉。安禄山陷洛阳, 佑甫冒矢石入私庙,负木主以逃。自起居舍人累迁中书舍人。性刚直,遇事不回。时侍郎阙,佑甫摄省事, 数与宰相常衮争议不平。衮怒,使知吏部选,每拟官,衮辄驳异,佑甫不为下。会朱讹军中猫鼠同乳,表 其瑞,衮率群臣贺,佑甫独日:“可吊不可贺。”问状,对日:“今猫受畜于人,不能食鼠而反乳之,无 乃失其性邪?猫职不修,其应若日法吏有不触邪,疆吏有不打敌。”代宗异其言,衮益不喜。帝崩,衮入临,遣从吏扶立殿墀上,佑甫指之谓众日:“臣哭君前,有扶礼乎? ”衮不胜怒,乃劾佑 甫率情变礼,挠国典,请贬潮州刺史。德

15、宗以为重,改河南少尹。子仪、沈言佑甫不宜贬。帝以衮罔上, 以衮河南少尹,而拜佑甫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衮当国,凡奏请一杜绝之,惟入第乃得进,然无所甄异,贤愚同滞焉。及佑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 推至公以立未逾年除更小亘员莫丕谓允帝尝谓日:“人言卿拟官多亲旧,何邪? ”对日:“陛下令臣进 拟庶官,夫进拟者必悉其才行,如不与闻知I,何由得其实? ”帝以为然。淄青李正己畏帝威断,表献钱三十万缗,以观朝廷。帝意其诈,未能答。佑甫日:“正己诚诈,陛下 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土。若正己奉承诏书,是陛下恩洽士心;若不用,彼自敛怨,军且乱。 又使诸藩不以朝廷为重贿。”帝日:“善。”正己惭服。时议者

16、魅其谟谋,谓可复贞观、开元之治。襄,年六十,赠太傅,谥日文贞。故事,门下侍郎未有赠三师者,帝以其有大臣节,特宠异之。(节选自新唐书崔佑甫传,选入时略有删改)1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18A.及佑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B.及佑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C.及佑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D.及佑甫则荐举/惟其人/不自疑畏/推至公以行/未逾年除吏/几八百员/莫不谐允/ 18.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17、木主,是最早的已故之人的替身物。用木简单地剥雕成人形木偶,以象征死者,上书死者姓名及图案, 用以长久祭拜。B.三师,是辅导太子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官的合称,也称“东宫三师”,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也用 来追赠死去的重臣。C.藩,藩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各藩镇掌管一个地区的军政、民政、财政,形成地方割据, 常与朝廷相抗衡。D.缗,绳子的一种,先前用它来串联物品,后来也用此种绳子穿铜钱,因每串一千文,故“缗”也指一 千文钱即一贯钱。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崔佑甫深谙谋略。李正己假献巨款试探朝廷,崔佑甫劝皇帝顺水推舟,一举多得,广受称赞。B.崔佑甫深受宠遇。他的

18、建议,多被皇帝重视,死后依然破例以门下侍郎追赠太傅,尽享殊荣。C.崔佑甫唯才是举。他秉政时只要是人才,就举贤不避亲旧,凭公正行事,选拔了大批人才。D.崔佑甫性情刚直。他多次与宰相常衮交锋,毫不退让,故意激怒常衮,终被贬为潮州刺史。20.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正己诚诈,陛下不如因遣使劳其军,以所献就赐将士。(2)(课内文言文)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答案】17. C18. B 19. D20 . (1)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2)(世人)违背准绳而随意歪曲啊,竞相把苟合取悦于人奉作法度。【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

19、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 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 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 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句中的“及佑 甫”是说等到崔佑甫(任宰相)的时候,并不是说崔佑甫推荐,且其后的“则” 一般在句首,所以应在“及 佑甫”和“则”之间停顿,排除A、D项。“除吏”的意思是说不到一年,任命官吏将近八百人,所以应 在“除吏”和“几八百员”之间停顿,排除B项。短

20、句后,疏通语意为:等到崔佑甫(任宰相),推荐的 只要是人才,就毫不猜疑畏惧,秉持公心推举人才,不到一年,任命官吏将近八百人,没有不和谐得当的。 语意合理,故选C。【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常的学习中,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 记积累相关的知识,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B项,“常为位高权重的实职”错误。“三师” 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兼任,是一种带有高级荣誉的虚衔。故选 Bo【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

21、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 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 连,任意拔高,等等。D项,“故意激怒常衮”错误,于原文无据,属于无中生有;“终被贬为潮州刺史” 与原文内容不符,“贬为潮州刺史”是常衮的奏请,皇帝最终“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 少尹,任命崔佑甫担任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故选D。【2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 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

22、译最基本 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诚”:副 词,确实;“因”:副词,趁机;“劳”:动词,慰劳;“以”:介词,把;“赐”,动词,转赐。第 二句关键点:“绳墨”:名词,准绳,准则;“周容”:苟合取容;“度”:名词,法度、准则。【点睛】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 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 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 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四

23、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五 是有些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需要译出。参考译文:崔佑甫,字贻孙,是太子宾客、孝公崔沔的儿子。以礼法治家,世代闻名。(他)考中了进士,调任寿安县县尉。安禄山攻陷了洛阳,崔佑甫冒着危险进入家祠,背着木制的先人牌位跑了出来。(他)从起14/18居舍人多次升迁后任中书舍人。(他)性格刚烈直率,遇事不退缩。当时中书侍郎空缺,崔佑甫代管中书 省事务,多次和宰相常衮争议不妥协常衮发怒了,派(他)分管吏部管选官员,每当(崔佑甫)拟定 了任职人选,常衮总是驳斥反对,崔佑甫也不愿居(常衮)之下。适逢朱沈军中有猫给小老鼠喂奶,(朱 沈)上表称吉兆,常衮率百官道

24、贺,唯独崔讳甫说:“(这事)应警觉而不应祝贺。”(有人)问他原因, 他说:“现在猫被人喂养,(猫)不吃老鼠反而给老鼠喂奶,难道不是丧失了猫的本性吗?猫没有尽到(捕 鼠)的职责,这预兆的应验好像是说执法的官吏有不敢触犯邪恶小人的,边境将领有不敢抵御敌人的。” 唐代宗(李豫)对他的话感到惊异,常衮更不高兴了。唐代宗(李豫)去世,常衮进殿(哀悼),派手下人扶着(他)(在殿上)站立,崔佑甫指着他对百官 说:“臣下在皇帝面前哀悼,有搀扶的礼节吗? ”常衮怒不可遏,就弹劾崔佑甫随意改变礼制,扰乱国家 典章,请求贬(崔佑甫)为潮州刺史。唐德宗(李适)认为(处分)过重,(让崔佑甫)改任河南府少尹。 郭子仪、朱

25、讹说崔佑甫不应贬官。皇帝因为常衮欺骗皇帝,任命常衮担任河南府少尹,任命崔佑甫担任门 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常衮掌管国政,凡是有人上奏请求为官的一律加以拒绝,只有考中科举才能任官,但是(这样做)没 有区别人与人的不同,贤才和愚人一同得不到推荐任用。等到崔佑甫(任宰相),推荐的只要是人才,就 毫不猜疑畏惧,秉持公心推举人才,不到一年,任命官吏将近八百人,没有不和谐得当的。皇帝曾经对他 说:“别人说你任命官员多用亲近故友,为什么呢? ”(崔佑甫)回答说:“皇上令我选拔各种官吏,那 么我一定要详尽地知道这些人的才能和品行,如果不与他们交往,不熟悉了解,凭什么去掌握他们的真实 情况呢?”皇帝认为(他

26、说得)对。淄青节度使李正己畏惧皇帝的威严和果断,上奏章进献三十万贯钱,来试探朝廷(对他的态度)。皇 帝估计他是假意,没办法答复他。崔佑甫说:“李正己确实是假意,皇帝不如趁机派使者慰劳他的军队, 把他说要献的钱转赐众将士。如果李正己奉命遵从诏令,这就使皇上的恩德深入到士卒心里;如果(他) 不遵从(诏令),他自己就聚敛了(士卒对他的)怨气,军队将乱。又能使其它各位藩镇将帅不认为朝廷 看重钱财。”皇帝说:“好。”李正己(对此)自愧折服。当时评论的人都认为他的谋略正确,认为可以 恢复贞观、开元年间的太平盛世。(崔佑甫)去世,享年六十岁,(朝廷)追赠为太傅,赐谥号文贞。按惯例,门下侍郎没有追赠为三 师的

27、,皇帝因为他有重臣的节操,特别优宠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幽州新岁作张说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注:张说,着名文学家,曾任唐玄宗的宰相。21 .诗中“:和:这两个地域的代称,照应了诗题中的“幽州” 一词。22 .颈联的场面描写与下列诗句中所用的表现手法最相似的一项是A.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C.可怜河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23 .请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字的情感内涵。【答案】21.(1).蓟北 (2).边镇 22.

28、C23 . “喜”字表达了作者对新的一年到来的喜悦、欣喜之情,且感叹了年年人事变化不定,但新的一年总 能如期而至,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新一年的祝愿与身在幽州心系长安的思乡之情。【解析】【2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这道题要求找出两个能够照应诗题中的“幽州” 一词是地域的代称, 先要了解“幽州”的所在地及其历史。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幽州原是河北平原北端陆路交通的枢 纽。唐代中期,因东北诸族势力强盛,故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少数民族。阅读全诗,抓 住“照应”和“两个地域的代称”这两个提示,就不难找到。首联的后一句“今年蓟北雪如梅”中的“蓟 北”,颈联的前一句“边镇

29、戍歌连夜动”中的“边镇”即可。【2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首先要正确辨析颈联和备选选项分别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然 后再做出选择。分析颈联这一场景描写,运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边镇戍歌连夜动”着眼眼前边镇欢歌 的实景,是实写;“京城燎火彻明开”则是想象京城灯火通明的景象,是虚写。A项,“山气日夕佳,飞 鸟相与还”,实写南山的优美景致。南山浮荡着山岚和暮霭,沐浴着夕阳的余辉,禽鸟结伴飞回自家之巢, 鸟声喟啾,给山的幽静增添了活力和动感,生机盎然。B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实写写出了 塞外的壮阔风光。崇山峻岭里升起的长烟,西沉落日中闭门的孤城。D项,设想中的设想。“何

30、当”一词 却又把诗人描绘的“共剪西窗烛”的良宵美景推向了远方,推向了虚处。诗人想象夫妻二人团聚在一起, 秉烛夜话,进行心灵的交流。“却话”是回溯追想,诗人此时设想彼时,而彼时正谈论此时,谈论的是巴 山夜雨之时的思念之情。所以是虚写。C项,“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 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河边无定骨,”是实写,“春闺梦里人”是虚写, 虚实相对,荣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故选C。16/18【2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的考点是分析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具体赏析“喜”字的情感内涵。 答题时要围绕“喜”字,根据具体诗句分析其情感内

31、涵。先要读懂全诗,作者在新年之际,身在幽州,心 念长安,当听到戍歌响起,想到京城灯火通明时,不禁为国家的繁荣昌盛、社稷的年年安稳感到由衷的欣 喜。首联,“雪”这一意象预示着瑞雪兆丰年的喜悦,颔联,直抒“喜”之情一一尽管年年人事变化不定, 但新的一年总能如期而至。颈联,写边镇彻夜欢歌,京城灯火通明迎接新春的到来,两地相距遥远,但新 春的欢歌笑语让诗人满心欣喜。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思乡和对新的一年的祝愿喜悦。回答的每一个要点要 明确诗人“喜”的原因。【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 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

32、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 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 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手法入手,细节含蓄的表达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三、作文24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抢红包”是近几年最流行的话题之一,微信群里各类“抢红包”活动此起彼伏,好不热闹。与此同 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有人认为这是高科技时代的民俗文化,值得发扬;有人认为把亲 情友情晾在一边,只认钱,坏了社会风气;也有人认为玩点游戏并没有错,关键是要扭转社会一切向“钱” 看的低俗风气。你对此有何看法?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

33、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少于800字;不得 套作,不得抄袭。【答案】别让红包“抢”走真情每当春风送暖,旧符换新之际,发一个红包,是对后辈的关切和期盼;每当喜事临门,欢天喜地之日, 发一个红包,是对幸福的分享和传承。可现如今,无聊之人为了吸引眼球,不良商家为了牟取利益,让这 一充满温情和祝愿的传统活动从现实延续到了网络。在每个人的掌上世界中,“抢红包”活动开始泛滥, 但请不要掉以轻心,别让红包“抢”走真情。不论是“谁言存草心,抱得三春晖”,还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亦或是“衣带渐 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类朴实的感情总是诗人们吟诵不尽的题材,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精神 食粮

34、。正沉迷于虚拟世界“抢红包”的你,是否有抬头看看白发渐生的父母,渐行渐远的朋友,独坐空院 的爱人?与最爱的人相处的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若是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之时,无论如何也只剩追 悔莫及了。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与亲人的相处时光。总有那么多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诸葛亮坚守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信条; 陶渊明证明了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然正气;林清玄保持着“身如浮木,心有沉香”的深沉之心。而现 如今也总有些人为了一己私欲,企图给社会增添几丝不正之风、利用“抢红包”骗取钱财.,利用人们的好 奇之心牟取暴利之类的事件早已屡见不鲜;而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己的本心,甚至有

35、人因为“抢 红包”与亲戚朋友心生怨恨,酿成惨剧。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的纯真初心。网络世界毕竟是虚拟的,真实可感的现实世界才是最动人的。暮春之落英,暖夏之素莲,深秋之红叶, 炎冬之飞雪,天天蜷缩在几平方米的狭小居室中“抢红包”的你,多久没有身处自然之中感受四季的变换, 多久没有站在日光之下倾听清风的细语了?为了手机上几分几毫的单调数字那么多人竟然放弃了无穷无 尽的自然之美,若是心系自然的古人知道了,也会唏嘘不已吧。因此,别让红包“抢”走你欣赏自然的眼 睛。“抢红包”只是这个信息时代的一段剪影。这个时代里,有太多东西混淆人们的视听,扰乱人们的心 绪,只有珍惜时光,坚守本心,心向自然,才能留住真

36、情,留住自我,留住红包内涵里的传统福韵。【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是社会热点时事,引发人们对“抢红包”背后的深层问题的 思考。材料提供了三种意见,一是认为这是科技与民俗的结合;二是认为抢红包破坏了人际关系,忽略亲 情友情;三是玩游戏无可非议,但要扭转低俗的社会风气。这三种不同的意见实则给了考生立意行文的方 向,考生可以从这三个观点中选取一个自己认同的观点来谈,当然也可以另外提出自己的看法,确定立意。 点睛:要写好材料作文,首先要审好题,审题方法常见的有提炼中心法、找关键句法、把握情感倾向法、 由果溯因法、多角度分析法、多材料异同比较法等。其中提炼中心法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

37、最为稳妥的审 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提炼材料的中心,并以此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写出的文章 既切题又有深度。其中由果溯因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 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立意。此题可以采用多角度立意法对 材料进行分析,选好自己擅长的话题进行作文。18/18露(毕)B项,言笑宴宴(晏) 契阔谈喙(声黔 C项,中流抵柱(砥) 乌雀南飞(鹊)D项,没 精打彩(采) 沧海一栗(粟) 不径而走(胫)故选D。 【点睛】字形题方法指点: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 做到了解形

38、、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 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 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 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 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 字。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39、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 最低限度。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到山下,分类处理。D. “生命的价值在于百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 受教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 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 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境。信手拈来:随手拿

40、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 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瑾书断)。 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解答此类题目应结 合具体的语境、修饰的对象、词语的感情色彩进行分析。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 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B.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

41、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C.为人父母者,需要多多审视自己的家庭。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都必须积极地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不02/18要仅仅给孩子一个背影。I).深受广大小朋友喜欢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这两部动画片被央视新闻联播点名批评,称 其存在暴力失度、语言粗俗等问题。【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首先要了解病句的六大类型错误: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A项,成分残缺,可改为“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 则问题上已达成一致并将这一原则写入法律”。B项,成分赘余,“堪称”解释为“可以称作,称得上”, 与“可说”重复

42、。D项,缺主语(暗中更换主语导致缺主语),可在“称其存在”前加“央视”。故选C。【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 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 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 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 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 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语言修辞在古诗文

43、中十分常见,目的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鲜明生动。请选出下面最能表达当时情境的 句子。一天晚上,云淡风轻,苏轼和朋友黄庭坚对月赏梅。苏轼之妹苏小妹走过来,面对此景,不禁吟诵出 “, , ”二人倾倒。A.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B.轻风吹细柳,淡月照梅花C.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D.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答案】A【解【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这道题考的是诗歌中的炼字题。炼字题:点出 手法。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点出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本题时选择题,要分别指出诗句中腰字在手法,意境上的差别,这样才能做出最好的选 择。A选项最有意

44、境。“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轻风似乎在轻扶着杨柳,淡淡的月光下点点梅花若 隐若现。“扶”字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展现了纤弱的柳枝因微风儿的轻拂相偎而摇曳生姿的画面,不仅 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素雅的梅花与朦胧轻 笼的淡月相融一色,既强调了月光的皎洁,又兼顾梅花的洁白,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B项,“轻 风吹细柳,淡月照梅花”,“吹”字太俗气,没意境,且不能体现柳细的特点。“照”体现不出月光皎、 梅花洁的景象。c项,“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轻风拂柳,柳条随风摆动,像被风催动跳着舞蹈。 月儿光华隐隐淡淡,梅花的美丽都隐藏在黑夜中了,隐隐约

45、约的,难以尽赏其美态。“舞”显得被动,没 有“失”字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更贴切。D项,“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摇”字没有运用拟 人的手法,失去了风轻扶细柳的感觉,“映”字没有月照梅花的朦胧美的效果。故选A。6,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我需要清静,最好是到个庙宇前小河旁边的大石头上坐坐, o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 的苔类。雨季一过,苔已干枯了,在一片未干枯苔上正开着小小蓝花白花,有细脚蜘蛛在旁边爬。A.这石头是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的B.这石头被阳光和雨露漂白磨光了C.阳光和雨露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的D.阳光和雨露把这石头漂白磨光了【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

46、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应浏览所给的语段和句子,把握中心意思,再看所给的 小句子,借助关联词、指代词等把握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横线后的句子“雨季来时上面长了些绿绒似 的苔类”判断,横线处主语应该是“石头”,排除C项和D项;根据横线前“最好去处是到了庙宇前小河 旁边的大石头上坐坐”,横线处应该是对“大石头”的解释说明。A项中的“是的”进一步强调主语 的特征“光”,与雨季时长了苔类形成更鲜明的对比。所以A选项更准确。故选A。7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 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8 .

47、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 “乐府双璧”。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 多用语气词“兮”字。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 承了 “风” “骚”的传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应该是“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9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全都对的一组是04/18A.不思其反(反省)忧心孔疚(内疚) B.怨灵修之浩荡(荒淫无度)忍尤而攘诟(不堪侮辱)

48、C.枉用相存(问候对方)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 D.少无适俗韵(享受)还顾望旧乡(顾念)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 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A项,不思其反(违反) 忧心孔疚(痛苦)B项,忍尤而攘诟 (忍受侮辱)D项,少无适俗韵(迎合) 还顾望旧乡(回头看)故选C。 9 .下列句子里不存在倒装现象的一组是A.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B.骞朝淬而夕替C.何以解忧?唯有杜康D.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句式的辨析。文言句式有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等。A项,主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