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七级语文上册讲义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论语》十二章七级语文上册讲义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1课论语十二章目标导航课程标准1.识记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流畅地朗读、背诵 课文。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 语。,理解各则语录的含义以及古人的学习态度、学 习方法和个人修养。3.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汲取课文的语 言精华和思想精髓,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 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课标解读1 .诵读积累实词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 解基本内容。2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3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知识点01有效朗读,读出文言韵味。【即学即练1(一)、怎样朗读才能有效?参考示例:(1)其一,正字音,读出节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2、亦/说(yu。)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Cin),不亦/君 子乎?”(学而)曾(zng)子曰:“吾日/三省(xi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dn)/不习乎? ” (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hud),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U)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ang),思而不学/则殆(ddi)、” (为政)参考示例:(1)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3)我十五岁就
3、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4)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5)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6)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7)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忠实地记住,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望题组B能力提升练1.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七年级12班专门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 题的座谈会。请你参与进来。(1)作为主持人,你应该有一段精彩的开场白。现在就请你展示出来吧!参考示例:同学们,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了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
4、 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阅读论语,可以让我们少一分稚嫩,多一分坚强。今天我们举办“交 流学习体会”的主题座谈会,希望大家谈谈自己对论语的认识和阅读体会,让更多的人受 益。请大家敞开心扉,交流起来吧。(2)王翔同学想在座谈会上用对联的形式活跃气氛,他给大家出了个对联,请你对出他的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下联:参考示例:敏学好,择贤善,交友信(3)班上的张长林同学非常聪明,但就是平时学习不认真,不肯下功夫。在座谈会上,请你委 婉地指出他的不足,并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参考示例:长林,你有聪明的头脑,大家都羡慕你出众的天赋,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5、,如果你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你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 度的提高。(二)、下面论语中关于“孝”的两则语录。说说它们共同强调了什么?并结合实际,谈谈 你准备怎样去做。(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2)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参考示例:强调了孝敬父母不仅是供养他们,给他们物质上的享受,最重要的是要敬重他们, 面对他们要面色恭敬、谦和。在生活中,我准备努力理解父母,并从心底里敬爱他们,不跟父母发脾气。吃饭时,主动帮忙 摆碗筷,让父母先动筷子;有争执时,静心聆听父母的观点,心平气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事之 前,先与父母商量,努力做到真正的
6、尊敬他们。题组C培优拔尖练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注】患:担心。好古:爱好古代文化。敏以求之者也:自己是勤奋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 人。尝:曾经。过:犯错误。乱德:败坏道德。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我非生而知之者()(2)终夜不寝() 参考示例:(1)不是(2)睡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不患人之不己知
7、。(2)小不忍则乱大谋。参考示例:(1)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2)小事情不忍耐就破坏了大的谋略。3 .谈谈你对第一章中“患不知人”的理解。参考示例: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意思是要善于了解别人,从对方身上学到长处以弥补自己的 不足。(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甲】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学而)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8、日:“非人哉!与人 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 .下列加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愠(yfin) 省吾身(sh爸ng) 惭(cdn) 舍去(sh4) 2 .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不亦说乎?()相委而去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元方入门不顾() 3.读了【甲】【乙】文段,你认为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 而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9、【乙】孔子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日:“何谓也?”子日:“商 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 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故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一一孔子家语【注释】商:“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益:长进。损:减损。鲍鱼之 肆:卖咸鱼的店铺。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为人谋而不忠乎 传不习乎 即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 参考答案:尽心尽力;老师传授的知识;融合;的地方。文中画波
10、浪线部分的断句。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参考示例:本句句意为: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根据 句意,节奏应划分为: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参考示例: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也有和他们相同的缺点就加以改正。商喜欢 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解析: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册h调、换、补、移”,我们 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 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
11、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4 .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在交友方面你有哪些收获?参考示例:交朋友要讲诚信,要和品质高尚的人做朋友。我选择“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 而改之”。我认为这一点很有必要。他人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我们很难发现自己的缺点,需要旁人的帮助才能认识到。所以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并修正错 误是有效的。解析:在作答时首先要文本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答案。甲文告诉我们 与朋友交往要诚信,要学习旁人的长处,改正缺点。乙文告诉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 “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这几点是带给我们的启示。在分析时找出具体文段,分析含义
12、并结合个人理解谈谈看法即可。【参考译文甲】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朋 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必定有一个人能成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而学习跟随, 针对他的缺点而改正。”【乙】孔子说:“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 为什么呢? ”孔子说: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 解君主,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
13、木就可以了。所以说:常 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 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 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所以 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子日:“贤哉,回也! 一箪(da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gOng)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4、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日:“博学/而笃(du)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2)其二,字正腔圆。平心静气,整体平缓。“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 音饱满。文言文表达古人思想意向,抒发古人情感感慨。今天的朗读者没必要“替古人担忧或 疾呼”。所以,唯有平稳舒缓、从容深沉的朗读,才是疏通词句,思考探索的途径。(3)其三,词语宕开,语势复归。语势复归,指文言文抑扬轻重缓急变化幅度不大,虽 有错落,最后重归于平缓。根据语法句式
15、,情感延续或转换的需要,词语宕开的位置一般在二、 三、四个音节之间。不知识点02把握“文言文”之“言【即学即练2(一)、了解文学常识,归纳重点字词、句式,理解文意。1 .识记文学常识(1)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 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论语的体式有三种:语录体(格言体)、对话体、叙事体。南宋时,朱熹把论语 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而五经则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左传。“四书五经”是我国古代科举考试的内容。(2)孔子(前551前4
16、79),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 为“万世师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其思想对朝鲜半岛、 日本、越南等地区也有着深远的影响。2 .重点实词解释:(1)子曰: (先生,指孔子) (2)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3)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诚信) (5)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6)不逾矩: (越过,超过)(7)学而不思则罔: (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 (有害)
17、(9)人不堪其忧: (忍受)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喜欢,爱好) (11)饭疏食饮水:(吃)(12)曲肱而枕之:(胳膊)(13)逝者如斯夫: (斯:这,指河水)(14)不舍昼夜: (舍:舍弃)(15)匹夫不可夺志也: (改变) *(16)博学而笃志: (忠实,坚守) *(17)吾十有五:(“有”同“又”) (18)可以为师矣:(做)3.虚词总结。(1)学而时习之: (连词,表顺承) (2)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转折) (3)为人谋而不忠乎: (连词,表转折)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连词,表转折)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连词,表顺承) (6)学而不思则罔: (连词,表转折
18、) (7)为人谋而不忠:(介词,替)(8)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习的内容) (9)知之者:(代词,指学问和事业)(10)传不习乎: (相当于“吗”) (11)可以为师矣:(相当于“了”) 4.特殊字词:词类活用与古今异义。(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时常) (2)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3)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动用法,以为乐趣) (5)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6)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7)饭疏食饮水:古义 今义(古义:冷水;今义:泛指所有的
19、水。) (8)三人行:古义 今义(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9)吾日三省吾身:古义 今义(古义:每天;今义:日子。)5.重点句子翻译:(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4)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孔子在河
20、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知识点03理解欣赏“文言文”之“文”。【即学即练3】(一)整理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将文中的哲理句子分类归纳到“治学”“修身”两类里。【治学篇】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学为乐,培养兴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好学)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既要从正面学习其经验,又要从反面吸取教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珍惜时间)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 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修身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为人处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道 德修
21、养:宽以待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自我修养: 忠实守信)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顺心而为)子日:“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道德修养:安贫乐道)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道德修养:安贫乐道)三军可 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德修养:坚守志向)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道德修养:博学仁德)(二)、积累本课中出现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意义。参考示例:(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
22、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2)择善而从: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或好的制度加以实行。(3)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4)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5)箪食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6)匹夫不可夺志:虽是平民也不可强迫他放弃主张。(7)富贵浮云: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象浮云那样轻漂。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三)、理解文章,思考下面问题。1.孔子怎么看“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参考示例:在新知与旧知的关系上,“温故”和“知新”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 必要性。孔子认为“温故”可以“知新”,“温故” “知新”的人可以当老师。
23、这里,孔子强调 的是“知新”,是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孔子认为要“学而时习之”。 学了知识要按时去复习,把所学的东西运用到行动上,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孔子怎样看待“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参考示例: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习与思考必须结合,二者缺一不可。只读书而 不通过自己的头脑加以思考,就会迷惑;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在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主张既学又问,不仅问知识比自己多、才能比自己高的人,即使是知识比自己少、才能比自己低的人,只要他们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一得之见,就应该虚 心向他们求教。3 .探究:孔子认为自己的进德修业可分为几个阶段
24、?曾子自我修养的方法是什么?子夏的求 “仁”途径又是什么呢?参考示例:孔子的进德修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阶段,五十到六 十岁是安心立命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曾子的自我修养的方法是加强自我反省。子夏求“仁”的途径是“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就是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提出 疑惑,联系实际思考自我。4 .说说你对“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示例: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 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了。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 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
25、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了。这种宁死不屈的烈士事迹,可 歌可泣,在历史上不胜枚举。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气节,志向不坚定,则很可能在关键时刻 受不住诱惑或经不住高压而屈膝变节,成为人们所鄙视的叛徒。5 .现代社会,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的?参考示例一:颜回的这种治学精神值得学习。他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不因为物质条件的 简陋,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还能够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迷失自我。所以说,能吃苦是成 功的必要条件。参考示例二:现在社会中,没有必要完全摒弃优厚的物质条件,利用好它为我们的学习创 造更好的条件,不也很好吗?6 .读了本文,你认为如何修养身心?参考示例:进
26、德修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修炼需要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 反省能把外在的道德约束内化为对自己的自觉要求。当思想与言行统一,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时,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U能力拓展岁:考点:古代年龄的称谓。【知识点】:1.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 也作“汤饼宴”、“汤饼会”。2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3 .初度:周岁。4 .孩提:指23岁的儿童。5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6 .垂髯: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髻”代指童年。7 .始世:(chen),儿童换牙,即脱去乳
27、牙长出恒牙。一般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龊” 便成了童年的代称。8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9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10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11 .舞勺:男子13-15岁,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12 .及笄:指女子15岁,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13 .舞象:男子15-20岁,是成童的代名词。14 .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15 .而立:指30岁。16 .不惑:指40岁。17 .知天命:指50岁。18 .花甲(耳顺):指60岁。19 耆(qi)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20 .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
28、重新算起的时 候,故称“还历”。21 .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22 .耄耋(mao die):指八九十岁。23 .期颐(qi yi):指一百岁。24 .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伞寿:80岁寿辰。因“伞”字的草 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下寿:指 60岁以上。上寿:百岁。望考法:(一)、L (单选)古人的知天命之年是指()岁。A. 30 B. 40参考示例:Co本题考察的是中国古代年龄的考法:知命:指50岁。语出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称50岁为知命之年。故本题答案为选C。
29、(二)、“喜寿”在古代指的是()岁。参考示例:Bo解析:A项错误,66在古代没有特别代称。B项正确,喜寿是七十七岁的 雅称,因“喜”字的草书近似竖写的“七十七”得名。C项错误,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 好似八十八得名。D项错误,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三)、下列中国古代对人的年龄称呼,其中对应人的年龄最小的是()。A.豆蔻年华B.及笄之年C.束发 D.弱冠参考示例:Ao解析:A项正确,豆蔻年华,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四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 华。B项错误,及笄之年,意思是指女子年满15岁,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C项错 误,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至20岁。D项错误,弱冠,
30、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事题组A基础过关练1、论语是经典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体裁)著作。它与 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我 国古代伟大的家、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参考示例:1、儒家;语录体;大学;中庸;孟子;春秋时期;思想;教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与朋友交而不信乎()(4)温故而知新()思而不学则殆()(6)逝者如斯夫() 曲肱而枕之()(8)博学而笃志() 参考示例:(1)通“悦”,愉快(2)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真诚,诚实(4)这里指新的理解 与体会有害(6)这,指河水(7)胳膊(8)忠实,坚守3 .根据提示填空
31、。(1)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o(2)世博会期间,喜迎各国宾朋,这种喜悦之情可以用论语中的“, ”来表达。(3)文中表达要善于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名言是,o(4)本文中表达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的一句话是, o(5)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是:“,?”(6)子夏曰:“,,仁在其中矣。”参考示例:(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有朋自过方来,不亦乐乎?(3)择其 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 .翻译下面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