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_教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_教案1.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2通过对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介绍帮助学生认识到书法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字造型艺术,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过程与方法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2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艺术与思想成就: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在我国科技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
2、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教学重难点】1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书法、绘画与雕塑。2难点:(1)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2)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教学准备】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等人物的生平资料;圆周率资料;摹本王羲之字帖;兰亭集序摹本图片及相关历史资料;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图片。【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佛教自西汉末年传人中国后,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大影响。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代表(出示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图),这些石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雕凿出来的。你知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石窟吗?它们分别
3、是哪个朝代开始修凿的?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板书)一、感知理解(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生平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出生于公元5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他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又从事过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553554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2齐民要术(1)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2)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齐民”指一般老百姓。齐民要术书名的含义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其中
4、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3)提问: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讲解:齐民要术全书正文10卷,92篇。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12万字。其内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品加工、资源植物利用、日用品生产等。它几乎对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3齐民要术意义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5、位。4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农学之外,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出的代表。(二)科学家祖冲之1祖冲之生平。祖冲之(429500年),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2祖冲之的成就。(1)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指出他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他设计制造的水碓(du)磨,能同时舂米、磨面。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6、,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声、朝鲜,也被用作教材。(2)引导: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和数学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很有特色。(三)书法、绘画与雕塑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1)提问: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书法和写字是一回事吗?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书法和写字不完全是一回事。(2)提问: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哪些变化?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3
7、)过渡: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开始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法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2王羲之和兰亭集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50岁时所书。全篇运用篆、隶、章草的笔法,中锋起转提按,意随笔转,线条如行云流水,字体极尽变化,楷草兼施,平稳中寓险峻,相同的字皆有不同表现,全文有二十个“之”字,都加以变化,无一雷同。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也是一代书法家。代表作有中秋帖等,与父亲被世人称作“二王”。引导:有关王羲之的故事,大家是否能讲一讲?过渡:王羲之的书法在唐代就传到日本,近代
8、以来,更是对日本、韩国、新加坡、东南亚乃至西方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与王羲之同时代的还有一个顾恺之,在画坛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书一画,交相辉映,为东晋的艺坛增添了无尽的光辉。下面我们就来看详细内容。3顾恺之的绘画成就。(1)提问:顾恺之的绘画题材有哪些?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2)提问: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3)讲述:顾恺之(约346407年),字长康,博学而又有才气。善画人物、佛像、山水、鸟兽,特别善于以色彩绘画人物、肖像、佛像等,还善于点睛传神。由于顾恺之不仅擅长绘画,文章和诗也写得很好,做事又非
9、常认真,有时达到痴迷的程度,因此有“画绝”“才绝”“痴绝”三绝之称。时人谓之“虎头三绝”。我们一起来欣赏顾恺之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取材于西晋诗人张华的女史箴著作而成。顾恺之以它为题材,结合东晋的现实生活,创造了12幅历史故事画。整个画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洛神赋图卷是根据三国时诗人曹植的名篇洛神赋而创作的。此图充分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中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这幅图有多种摹本,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卷最为完整,因此前人曾称为“真迹本”。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学习顾恺之的绘画艺术时,知道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除了历史故事、人物山水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组成
10、部分佛教故事。为了宣扬佛教,北朝的统治者除了支持修建大量的寺塔外,还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无数优秀工匠的创作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这些石窟艺术有什么特点?它们中最著名的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种佛教传人中国后的产物?4辉煌的石窟艺术。(1)提问:魏晋时期有哪两大著名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2)讲述:我国北方地区在公元460年至530年前后的60多年间,正处于我国历史上的北魏王朝时期,上自皇帝,下到一般佛教信徒,在都城平城的西郊开凿了一批佛教石窟。佛教石窟断断续续东西延长有15千米,约1千米长的中间一段,是石窟的精华所在。它位于东距山西省大同
11、市15千米处的云冈南麓,这里有53个大中型石窟,还有1100多个小型窟龛。窟中最大的佛像高17米,窟内外最小的龛像高不足10厘米,有人统计出大大小小全部造像多达51000多座。造像题材种类繁多,人物造型极为生动,是世界闻名的雕刻艺术宝库。它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佛教石窟群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洛阳与中国佛教早期的传人和发展有着特殊的因缘,相传佛教传人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寺院白马寺,就在洛阳,至今仍香火不断。洛阳是中国译经和佛教传布的中心之一,白马寺被佛教信徒尊为“祖庭”和“释源”。北魏迁都洛阳后,洛阳寺院林立,可惜如今已荡然无存,而与之同时凿建的龙门石窟,却依然矗立
12、,并成为中国三大佛教石窟艺术宝库之一。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12.5千米处。其地东山与西山对峙,伊水流于其间,文献记载:“两山相对,望之如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水经注)。约到隋唐时期,该地始称龙门。西山又称龙门山,东山又称香山。西山地质构造属石灰岩,适于雕像,龙门石窟历代开凿的洞窟和龛像,即分布在西山和东山的峭壁上。根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的调查和统计,现存窟、龛2100多个,大小造像近10万躯,历代碑刻、铭记约2780品。今天的龙门石窟,不仅是研究佛教艺术、佛教文化、佛教历史的宝库,还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外游客参观游览的场所。二、本课小结同学们,魏晋南北朝文化部分的知识,到现在为止就学完了。为了使同学们有一个整体印象,现在请大家自行设计总结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表格。领域代表人物主要成就数学祖冲之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七位3141592631415927之间,世界领先农学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一书,是迄今保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价值很高书法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代表作为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王羲之被后人誉为“书圣”绘画顾恺之东晋著名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有“三绝”之称石窟艺术以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为代表。造型丰富、雕刻精美,是世界佛教艺术宝库之一 6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