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重点总结农学专业法宝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pdf

上传人:c****2 文档编号:95699583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86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重点总结农学专业法宝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病理学重点总结农学专业法宝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重点总结农学专业法宝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重点总结农学专业法宝研究生考试专业课_研究生考试-专业课.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植物病理学 水稻 真菌病害:如稻瘟病、纹枯病 细菌病害:水稻白叶枯病 稻瘟病(气传)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不适变慢性)褐点型(褐色小斑点,不传病,代表品种抗病)节瘟 多在抽穗后发生。初在稻节上产生褐色小点,后围绕节部扩展,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 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 颖壳

2、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原无性态 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有性态(少见)子囊壳 生理特性 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形成、孢子萌发,适温均 2528,湿度 90%+发病条件:1 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 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 2气象因素 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影响最大,其次是光和风。3.栽培管理 以施肥和灌水尤为重要。氮肥不过量,灌水不宜久 病害循环(1)越冬:以菌丝体或

3、分生孢子在病谷、病稻草上越冬,是初侵染源 (2)传播与再侵染 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传播。引起周围秧苗或早插本田的稻苗发病,造成再侵染。防治:应采用以选育和利用抗病丰产优质良种为中心,防病栽培措施为基础,辅以适时施药保护的综合防治措施。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巧布局,多种搭配防单一 2、加强水肥管理 肥:氮、磷、钾配合,有机肥和化肥配合,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草木灰等)。水:浅水勤灌、适度晒田 3、药剂防治 1)种子消毒:与浸种催芽结合使用 2)秧苗带药移栽:秧田喷药或药剂浸秧。3)喷药保护:适时施药防治。三片叶片病叶率 3%时首次施药控制叶瘟。穗颈瘟的防治应在破口至始穗期喷一次药,然后

4、根据天气情况在齐穗时喷第二次。常用药剂: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的富士 1 号,春雷霉素,稻瘟灵可湿性粉剂等。水稻纹枯病 发病时期:纹枯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喜高温高湿在 6、7、8 月或抽穗期发病最盛。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水稻叶鞘、叶片,引起鞘枯和叶枯,严重时易造成倒伏,降低结实率和粒重。病状:云纹状病斑,可以产生菌核。水稻白叶枯病 白叶枯病在水稻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主茎也可发病。由于环境条件、品种抗性和侵染部位的不同,病害症状有不同类型:叶枯型、急性型、中脉型、凋萎型和黄叶型。小麦 小 麦 锈 病 共同特点:前期夏孢子堆铁锈状,后期冬孢子堆黑色。“条锈成行、叶

5、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夏孢子堆形态)小麦条锈病症状:条锈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夏孢子堆规则成行 小麦叶锈病症状:一般只发生与叶片上,有时也危害叶鞘,很少危害茎秆或穗。夏孢子堆散乱分布。小麦秆锈病症状:主要危害叶鞘、茎秆及叶片,严重时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夏孢子堆较大,穿透力强 共同特性:1 活体营养生物(专性寄生)2 在发病部位产生两种孢子 3 以夏孢子完成整个生活史,冬孢子在生活史中作用不明显 4 生理分化现象明显 病害循环 共同点 气孔侵入,吸器吸收营养 夏孢子是唯一的初侵染来源,冬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作用未发现 三种锈病均为高空远传病害,在距离上可传几百公里或上千公里

6、 三种锈病均可在短期内流行,有多次再侵染(夏孢子)不同点 条锈 叶锈 秆锈 喜低温,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需饱和湿度或叶面具水滴(水膜)既耐低温,又耐高温,夏孢子有水膜时即可萌发 耐高温,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需饱和湿度或叶面具水滴(水膜)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

7、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侵染小麦、大麦和黑麦 只危害小麦 危害小麦,还可侵染大麦、燕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条锈病:越夏:条锈病是一种低温病害,不耐高温,高海拔冷凉地区越夏,引起秋苗发病。越冬:冬季当气温降至 12时,病菌以侵入叶组织的菌丝体休止越冬。冬季温暖湿润,小麦仍呈缓慢生长状态,条锈菌可在冬季正常侵染,不存在越冬问题。在江淮、江汉和四川盆地等麦区,条锈菌可在冬季持续侵染蔓延

8、,成为来年侵染北方麦田的菌源基地,这些地区也称为“冬繁区”。叶锈病病害循环:叶锈菌在华北、西北、西南、中南等地自生麦苗上越夏,越夏后感染当地秋苗。在秋苗上越冬。冬小麦播种越早,秋苗发病也越早、越重。秆锈病病害循环:秆锈菌夏孢子不耐寒冷,在我国北方广大麦区不能安全越冬。主要越冬区在福建、广东等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局部地区。小麦秆锈菌是以夏孢子世代在南方危害秋苗并越冬,通过菌源的远距离传播,在北方春麦区引起春夏流行,构成周年侵染循环。发病条件 小麦锈病的发生和流行主要取决于锈菌小种的变化、品种抗性以及环境条件。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导致大批抗病品种抗锈性丧失使锈病大流行。20 世纪 50年代,条中 1

9、 号上升为优势小种,导致碧蚂 1 号小麦品种丧失抗锈性。品种抗锈性:垂直抗性、水平抗性 菌源:环境条件:影响条锈病发生和流行的环境条件主要是雨水和结露。夏秋多雨,有利于越夏菌源繁殖和秋苗发病;冬季温暖,有利于保护菌源越冬。栽培管理:如播期、密度、水肥管理等。小麦锈病的综合治理 1.种植抗病品种:聚合品种(将多个抗病基因聚合在一个品种中)、多系品种(抗不同生理小种的多个品系的组合)或多抗品种(抗多个小种,或兼抗其他病害的品种)。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在小麦锈病的越夏区和越冬区分别种植不同抗源类型的小麦品种,减少锈菌优势小种形成的机会,减缓小麦品种抗锈基因失效的速度;同一地区应实行抗源多样化。

10、在品种的合理利用方面,实行多品种分区布局,另外还要注意应用具有避病性(早熟)等特点的品种。3.栽培防治:停麦改种制度 越夏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适期播种,避免早播,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在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性,减少锈病发生;合理灌溉,将病害的发生和产量损失减轻到最低程度。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

11、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4.药剂防治:目前可用粉锈宁、速保利等三唑类杀菌剂拌种或成株期喷雾。粉锈宁可按麦种重量 0.03拌种,速保利可按种子量 0.01%拌种,持效期可达 50d 以上。成株期田间病叶率达 2%4时,应进行叶面喷雾,每 hm2 用粉锈宁 75135g,用速保利 456

12、0g,一次施药即可控制成株期危害。小麦赤霉病 症状 可在小麦各个生育阶段为害,扬花期易感病,主要发生在穗期,造成穗腐,也可以于苗期引起苗枯、基腐等到症状。前期产生粉红色霉层(菌丝及分生孢子),后期此处产生蓝黑色小颗粒(子囊壳)。生理特性:高温高湿条件。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30,萌发的相对湿度分别为 96%,90%以上。病害循环:1、越夏与越冬 越夏:腐生态 土壤的病残体 寄生态 危害棉花、玉米等寄主越夏。越冬:秋收后,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病残体上越冬。土壤和带菌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夏冬场所。2、初侵染源及其传播 病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是主要初侵染源

13、。发病因素 1、品种抗病性和感病生育期 小麦品种间对赤霉病抗性有一定差异,但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栽品种对赤霉病抗性均不太强。抽穗扬花期最易感病抽穗期乳熟期糊熟期。2、菌源数量 越冬菌源量和孢子释放时间与发病程度的关系十分密切。3、气象条件 温度:发病起始温度 15 ,能满足 湿度:小麦抽穗扬花期的降雨量、降雨日数和相对湿度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4、栽培条件 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开花期灌水过多,造成田间湿度较大,有利于发病;麦田施氮肥较多,植株群体大,通风透光不良或造成贪青晚熟,加重病情。防治 1.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 2.加强农业防治 精选种子,减少种子带菌率。适时

14、早播,避开扬花期遇雨(避病)处理植株病残体,深耕灭茬,减少菌源 合理施肥,避免过量过迟施用氮肥:扬花期少灌水,多雨地区要注意排水降湿。3.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防治芽腐和苗枯的有效措施。可用50%多菌灵湿拌。喷雾防治:防治穗腐的关键措施。最佳施药时期是扬花期,扬花 10%-50%时用药;边抽穗边扬花,提前至抽穗期。常用药剂有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内吸杀菌剂。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

15、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防治小麦赤霉病应采取以农业防治和减少初侵染源为基础,充分利用抗病品种,及时喷施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小麦白粉病 症状 各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严重时也可危害茎杆和穗部。典型症状为病部表面附有一层白色粉状霉层(分生孢子

16、和分生孢子梗),后期霉层变为灰色至灰褐色,上面散生黑色小颗粒(闭囊壳,有附属丝)。霉层下面及周围寄主组织褪绿,病叶黄化、卷曲并枯死。侵染过程:分生孢子落到寄主表面,在相对湿度 65100%和气温 1722,约 4 小时就可以萌发;产生芽管和附着胞;进而形成侵入丝直接穿透寄主表面的角质层,侵入寄主表皮细胞,形成吸器吸取寄主养料。分生孢子萌发对湿度的适应范围较广(0100%),但在水滴中不萌发;子囊孢子只有在饱和湿度下才能形成,高湿下才释放。0.5-30萌发,适温 1020。但分生孢子不耐高温,夏季寿命很短。直射阳光抑制分生孢子萌发,植株郁闭,通风透光不良或阴天利于发病 小麦白粉菌属于专性寄生菌,

17、只能在活的寄主组织上生长发育。主要危害小麦,还可危害大麦、燕麦、黑麦及雀麦、野黑麦、冰草、鹅观草等禾本科植物 20 余种。病害循环 越夏:小麦白粉病菌不耐高温。(1)在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 24以下),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上侵染和安全越夏,在秋季为害秋苗。病菌传播:分生孢子借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越夏区主要在海拔较高的山区。(2)在低温干燥地区以闭囊壳混于种子间或在病残体上越夏,成为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秋苗发病后,一般都能越冬(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形式)。越冬的病菌侵染春季的小麦。再侵染和春季流行:早春气温回升,病菌不断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多次再侵染

18、。潜育期短,再侵染十分频繁,条件适宜,病害可在短期内暴发流行。防治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主要依靠抗病良种的选育和利用,辅以药剂和栽培防病措施。1 抗病品种的选用和利用:2 栽培防治 铲除自生麦苗,以减少秋苗期的菌源;越夏区麦收后及时耕翻灭茬;合理施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控制种植密度,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减少感病机会;南方麦区注意开沟排水,北方麦区适时浇水,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能力。3 药剂防治 使用方法有拌种和生长期喷施。喷施关键期:春季发病初期病叶率达到 10%要及时喷药。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

19、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 常用药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拌种。生长期使用三唑酮和烯唑醇喷施效果最好。国外新近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s

20、trobilurins)菌剂。玉米病害 玉米大小斑病 大小斑病病状比较 指标 玉米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 病斑形状 椭圆形 梭形 病斑大小 小 大 同心轮纹 23 圈 无 霉层颜色 灰黑色 黑色 大小斑病病原物的比较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形态特征 凸脐乳孢 平脐乳孢 病原菌生理分化 病菌分两个专化型,即玉米专化型和高粱专化型。玉米专化型中存在不同的生理小种,在我国有 0号小种,1 号小种等。病菌主要分为 T小种、C小种和 O 小种。T小种和 C小种具专化性;O 小种专化性很小或没有专化性。病害循环 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大斑病的分生孢子还可形成厚垣孢子进行初侵染 发病因素 1 玉米自

21、交系和品种的抗性2 病原菌的变异 3 气象条件:较高温(小大)和高湿 4 栽培条件:玉米连作;瘠薄地病重,不追肥病重间作套种的玉米比单作的发病轻,远离村边和秸秆垛病轻;晚播比早播病重;育苗移栽玉米,比同期直播玉米病轻;密植玉米比稀植玉米病重。防治方法 1.选种抗、耐病品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防止强毒力小种出现。2.改进栽培技术,减少菌源:适期早播;增施基肥;合理间作;搞好田间卫生。3.药剂防治:50%多菌灵,75%百菌清,25%粉锈宁等等,,发病初期喷施 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 瘤黑粉病 丝黑穗病 症状 局部侵染,在玉米全生育期任何地上部分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叶片受害常出现成串排列的

22、病瘤,外膜破后散出黑褐色粉,严重时全穗形成大的病系统性病害,只侵害雌穗和雄穗。颖片增长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小花基部膨大形成菌瘿,外包白膜,破裂后散出黑粉,发病重的整个花序被破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

23、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瘤。坏变成黑穗。病害循环 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粪肥和种子表面越冬。冬孢子成熟后飘散,可以引起再侵染。玉米抽穗前后为发病盛期。病菌以冬孢子在土壤、粪肥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该病没有再侵染。玉米播种后,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发病因素 1 品种抗性:杂交种较好2 菌源数量:菌源数量越多,病害越重 3 环境条件:低温,干旱,少雨地区较易感病 1 品种抗性:普通玉米抗性最好 2 菌源数量:菌源数量越多,

24、病害越重 3 环境条件:温度 25左右,土壤湿度以含水量的 20%最适 防治 1、选用抗病品种 2、减少菌源,摘除病瘤,清除病残体 3 加强栽培管理 4 种子处理及药剂防治 1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 用一些种衣剂拌种包衣.3农业栽培管理 合理轮作,拔除病株等 玉米纹枯病 云纹状病斑,产生菌核,不产生无性孢子。烟草病害 三大病害:烟草青枯病(细菌引起)烟草赤星病、黑胫病(真菌引起)黑胫病多种症状:1 苗期症状:幼苗染病,茎基部出现黑色病斑,或从底叶发病沿叶柄蔓延至茎基部,病部干缩枯死或全株腐烂。根部全部或部分腐烂,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白色菌丝,并迅速传染给附近烟苗,幼苗成片死亡 2 穿大褂

25、:烟株茎基部或次生根受害后向上部扩展,叶片自下而上依次变黄;雨后高温,则全株叶片突然凋萎,故称“穿大褂”。3 黑胫:根部或茎基部侵染,导致根部黑色坏死,茎基出现黑斑,环绕全茎向上部延伸,有时病斑可达病株高度的 1/31/2,纵剖病茎髓部可见边缘有长条形黑褐色干枯部分,病株叶片自下向上依次变黄,枯死。4 碟片状:茎部发病后期,剖开病茎,髓部干缩呈“碟片状”,其间生有棉絮状物:在天气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疏松絮状物。5 黑膏药:在多雨潮湿条件下,中下部叶片常发生圆形大斑,直径可达 45cm。病斑初期,多无明显边缘,水渍状、暗绿色,然后迅速扩大,呈褐色,形如膏药状。6 腰烂:烟株中部叶片发病后,病斑

26、可通过主脉、叶基蔓延到茎部,造成茎中部出现黑褐色坏死,俗称“腰烂”。茎部病斑上的叶片萎蔫。棉花病害 棉花枯萎病症状 棉花枯萎病症状:1.黄色网纹型为棉花枯萎病早期典型症状。子叶或真叶叶脉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形成黄色网纹状,叶片萎蔫,枯死脱落。2.青枯型 子叶和真叶叶色不变,全株或植株一边的叶片萎蔫下垂,最后枯死。3.矮缩型 病株节间缩短,株型矮小,叶片深绿,叶面皱缩、变厚 棉花黄萎病症状 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

27、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发病初期,病叶边缘和主脉间叶肉出现不规则淡黄色斑块,呈黄色斑驳。中后期病斑颜色变为黄色至褐色,病叶边缘向上卷曲,主脉及其附近仍保持绿色,整个叶片呈掌状斑驳,病叶一般不脱落。但强毒菌株侵染后叶片则脱落,

28、病株成光秆,称落叶型。各种症状的枯萎病株的共同特征是根、茎内部的导管变黑褐色。黄萎病、枯萎病症状比较 枯萎病 黄萎病 危害时期 苗期至成株期 主要发生在成株期 发病盛期 现蕾前后 开花结铃期 症状类型 黄色网纹型、青枯(萎蔫)型、黄化型、矮缩型、紫红型 掌状斑驳型(黄斑、枯斑)、落叶型 株型 株型改变、表现矮缩、丛生叶、小叶 株型一般正常 发病特点 从上往下发病 由下向上发病 内部症状 病株的微管束深褐色或墨绿色 病株的微管束呈黄褐色 病征 潮湿时产生红色霉状物 潮湿时产生白色稀疏霉层 枯萎病病菌可产生的孢子:大型分生孢子小型分生孢子厚垣孢子 黄萎病病菌产生孢子:先长白色菌丝,后形成大量黑色、

29、近球形微菌核。三、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致病机理 目前对棉花枯萎病、黄萎病致病机理 常认为堵塞假说和毒素假说。1 堵塞假说:病原菌通过皮层细胞进入导管,产生菌丝体并形成分生孢子,同时在导管的薄壁细胞内产生侵填体及胶状物,堵塞导管,阻碍水分的输导。2 毒素假说:病菌在次生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毒素对棉苗有致萎作用。薯类病害 甘薯黑斑病 症状:病斑上常产生灰色霉层(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和黑色刺状物(子囊壳)。病原:无性态是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有性态是子囊壳 马铃薯晚疫病 病原物:无性繁殖产生孢囊梗和孢子囊,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 油菜病害 油菜病毒病 病原物病原物主要为芜菁花叶病毒(TuMV)、黄瓜花叶病毒(C

30、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TuMV和 CMV主要由蚜虫作非持久性传毒,病毒汁液也可传病。油菜霜霉病 黄色多角形病斑,着生有霜状霉层(孢囊梗和孢子囊)。油菜菌核病 病原菌可以形成菌核,黑色不规则形,菌核可形成子囊盘。菌核多脱落在土壤中越冬 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

31、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农业昆虫学 害虫危害状 一、水稻蛀茎螟虫(大螟、二化螟枯心前先枯鞘)1、大螟:蛀茎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 2、二化螟:蛀茎形成枯鞘、枯心、枯孕穗、白穗 3、三化螟:蛀茎形成枯心、枯孕穗、白穗 二、玉米螟 低龄幼虫啃食新叶叶肉呈半透明斑(花叶)后期啃食纵卷新叶,新叶展开后呈横排孔(排孔)4 龄后蛀茎,取食雄花,钻蛀雄穗,遇风易折,使雄穗呈黄白色

32、枯死 雌穗膨大后,取食花丝和乳熟籽粒,引起霉烂 三、蝼蛄 成虫若虫取食种子、幼芽、幼根;咬断幼苗根茎、蛀食薯类块茎;幼苗根茎被害部呈麻丝状。四、蛴螬 幼虫取食萌发的种子、嫩根、根茎,断口整齐;取食地下部果实、块茎、块根 五、地老虎 危害幼苗,咬断幼苗根茎部 六、卷叶类害虫 1、稻纵卷叶螟(一条卷叶中央仅一头):幼虫吐丝纵卷单片叶尖,在苞内取食表皮和叶肉组织为害。2、稻苞虫(直纹稻弄蝶):幼虫吐丝卷多张叶片成苞,在苞内取食叶片呈缺刻。3、稻蓟马:以若虫刮破稻叶表皮,吸食汁液,被害后出现黄白色小斑点,后叶尖纵卷失水。生活习性 一、水稻迁飞性害虫:稻飞虱(单食性)、稻纵卷叶螟(寡食性)二、粘虫:对糖

33、酒醋液有趋性,产卵于枯黄褶皱的叶片中(可草把诱杀)三、小麦吸浆虫:产卵于未扬花的麦穗上 四、水稻螟虫:1、三化螟:以老熟幼虫在稻桩内越冬,产卵于叶片上,趋绿 2、二化螟:越冬环境复杂,发育起点温度较低,产卵于叶片、叶鞘 3、大螟:趋光性不及三化螟、二化螟,多产卵于第二叶鞘内 五、趋糖醋液:地老虎、粘虫 六、趋光性:水稻害虫除稻苞虫 七、三种蚜虫的不同习性 1、麦长管蚜:“穗蚜”,集中于穗部为害,喜光耐温。怕高温高湿。2、麦二叉蚜:集中于植株下部为害;畏光喜干旱 3、禾谷缢管蚜:集中于植株下部叶鞘叶背为害;畏光喜温 四川优势种 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

34、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1、水稻蛀茎螟虫:二化螟 2、麦蚜:禾谷缢管蚜 生活史 越冬虫

35、态及场所(固定的)1、老熟幼虫在稻桩内滞育越冬,一年 27 代,四川 4 代 2、二化螟:46 龄幼虫越冬,场所复杂:稻桩、稻草及杂草,一年 15 代,四川 23 代 3、大螟:幼虫在水稻、茭白、芦苇根部等内越冬,一年 37 代 4、玉米螟:以老熟幼虫在玉米高粱秆内越冬 5、小麦吸浆虫: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冬。粒瘟危害最严重的是叶瘟穗颈瘟叶瘟分为四种类型慢性型三部一线中毒部坏死部崩溃部坏死线潮湿可产生由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组成的灰色霉层最常见急性型无中毒部坏死部代表流行前兆白点型白色小斑点中间型条件适宜变急性使整个节部变黑腐烂干燥时病部易横裂折断穗颈瘟在穗颈上初生褐色小点扩展后可使穗颈成段变褐色或黑褐色谷粒瘟颖壳变成灰白色或产生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可造成种子带病湿度大时病部均可产生灰色霉层病原物稻瘟病病品种抗病性丧失品种抗病基因与病菌无毒基因的互作原因生理小种变异产生了新的小种稀有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水稻的抗病性直接影响到稻瘟病的危害程度最易感病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气象因素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易发温度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