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_T 1979-2017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5695528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44_T 1979-2017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44_T 1979-2017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44_T 1979-2017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4_T 1979-2017 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91.140.01P45备案号:543122017DB44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19792017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2017-03-10发布2017-06-10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T19792017目次前言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循环水处理45补充水处理106冷凝水处理117排水处理128直流冷却水处理139药剂贮存和投配1310监测、控制和检测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水质检验方法16附录B(规范性附录)水质分析项目和分析频率17DB44/T19792017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2、。本标准由广东省暖通空调及净化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D/TC79)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洁净技术行业协会、广东省人工环境标准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特种承压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中通建科节能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南峰水处理服务有限公司、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深圳市汇顶环能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力行、汪传发、李茂东、陈祖铭、余小彪、李觐、郭勇、李景宁、马艳龙、林勇、邹宇、易智鹏。DB44/T19792017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以市政水、地表水、地

3、下水和非传统水源水作为补充水源的,集中空调循环水系统、水温不超过95的集中供暖循环热水系统的补充水与循环水以及作为冷却水源的水源热泵直流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供暖空调系统水处理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1热交换器GB/T18430.1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冷水(热泵)机组GB18918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T290

4、442012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31329-2014循环冷却水节水技术规范GB/T31962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5001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750(所有部分)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CJ/T143城市供水钠、镁、钙的测定离子色谱法CJ/T144城市供水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水质控制waterqualitycontrol采用技术措施使循环水运行过程中水质指标在规定范围内。3.2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watersource1DB44/T1

5、9792017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中水、雨水、再生水等。3.3嗜肺军团菌legionellapneumophila一种有鞭毛,革兰氏阴性,属多形态性的短小球杆菌。3.4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ThecirculatingwaterRyznarStabilityIndexanalyzer一种连接在循环水系统管路上控制单元、检测单元和执行单元,自动实现水质在线监测、水质调节、水质控制、浓缩倍数控制,并能自动计算稳定指数并在线输出水质和稳定指数的装置。3.5军团菌处理装置legionellapneumophilakillingdevice一种根据军团菌的生存繁殖物理场条件,利用磁

6、热原理对嗜肺军团菌进行杀灭的装置。3.6初效过滤装置aprimaryfilteringdevice采用机械滤网作为过滤体,用于分离循环水中固形物杂质的过滤装置。3.7精密过滤装置precisionfilteringdevice采用旁流过滤方式去除循环水中悬浮物的过滤装置。3.8直接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direct-evaporativecoolingrecirculatingwatersystem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并加湿空气的蒸发循环冷却水系统。3.9间接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indirect-evaporativecoolingrecirculatingwatersystem通过水的蒸发来冷却

7、空气,空气在被冷却时未被加湿的循环冷却水系统。3.10水源热泵直流冷却水系统once-throughcoolingwatersystemofwater-sourceheatpump冷却水直接从水源取得,经水源热泵机组冷却后排到取水口下游,不再重复使用的一种冷却供水系统。3.11补充水make-upwater为维持开式循环水保有水量或闭式循环水系统运行工作压力而补充进系统的水。2用生物过滤网法测定的循环水所含生物黏泥体积,以mL/m表示。换热设备传热面上因沉积物而导致传热效率下降程度的数值,单位为mK/W。换热器单位传热面上每月的污垢增长量,单位为mg/cmm。循环水系统内所有水容积的总和,单位

8、为m。DB44/T197920173.12浓缩倍数cycleofconcentration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循环水与补充水含盐量的比值。3.13腐蚀速率corrosionrate以金属腐蚀失重而算得的每年平均腐蚀深度,单位为mm/a。3.14异养菌总数countofaerobicheterotrophicbacteria以细菌平皿计数法统计出每毫升水中的异养菌落个数,单位为个/mL。3.15生物黏泥slime微生物及其分泌的黏液与其它有机和无机杂质混合在一起的黏浊物质。3.16生物黏泥量slimecontent33.17污垢热阻值foulingresistance23.18粘附速率adhes

9、ionrate23.19系统水容积systemcapacityvolume33.20监测试片monitoringtestcoupon置于监测换热设备、测试管或塔池中用于监测腐蚀的标准金属试片。3.21预膜prefilming3DB44/T19792017以预膜液循环通过换热设备,使其金属表面形成均匀致密保护膜的过程。3.22旁流水sidestream从循环水系统中分流并经处理后,再返回系统的那部分水。3.23药剂允许停留时间permittedretentiontimeofchemicals药剂在循环水系统中的有效时间。3.24排污水量amountofblowdown在确定的浓缩倍数条件下,需要

10、从循环水系统中排放的水量。3.25泥浆浓度(含固率)mudconcentration单位质量污泥所含固体物质的质量分数。3.26含水率containingwaterRate单位质量污泥所含水分的质量分数。3.27再生水reclaimedwater污水及其它各种废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可进行再利用的水。3.28深度处理advancedtreatment对再生水进一步处理。3.29稳定指数stabilitylndex2倍水的饱和pH值和水的实际pH值的差值。4循环水处理4.1一般规定4.1.1供暖循环水系统的水处理应包括下列内容且应满足GB50015相关要求。4DB44/T19792017

11、a)换热设备控制条件和指标;b)水质控制;c)过滤处理;d)阻垢缓蚀处理;e)微生物控制;f)嗜肺军团菌处理;g)清洗和预膜;h)水处理性能在线监测。4.1.2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设备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且应符合GB/T18430.1及GB151的相关要求:循环水管程流速不宜小于0.3m/s;a)集中空调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冷凝器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0.4410mK/W;-42mK/W蒸发式循环冷却系统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3.4410-42b)设备传热面水侧粘附速率不应大于15mg/cmm;2c)碳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0.075mm/a,铜合金和不锈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

12、小于0.005mm/a。4.1.3闭式循环水系统换热设备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mK/W;mK/W;a)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换热设备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0.8610b)闭式供暖循环水系统换热设备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1.7610-4-422mK/W;c)闭式循环冷水系统蒸发器传热面水侧污垢热阻值应不大于0.1810-42T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v系统水容积(m);Qb排污水量(m/h);Qw损失水量(m/h)。d)碳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0.075mm/a,铜合金和不锈钢设备传热面水侧腐蚀速率应小于0.005mm/a。4.1.4供暖空调循环水和补充水水质应符合GB/T29044的

13、规定。4.1.5集中空调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浓缩倍数应不低于5.0且应符合GB50378的相关节水要求;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浓缩倍数不应小于2.0。4.1.6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旁流精密过滤装置、阻垢缓蚀处理装置、微生物控制装置及军团菌处理装置宜就近一起布置。4.1.7供暖空调循环水及补充水应进行水质检测,水质检测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检验频次及项目按附录B的规定。4.2系统设计4.2.1药剂的允许停留时间不应低于循环水的运行停留时间。闭式循环水系统设计停留时间为100h,开式循环水系统设计停留时间可按式(1)计算:vQb+Qw式中:Td设计停留时间(h);3334.2.2循环水

14、系统的水容积按式(2)计算:5空气调节方式全空气系统水/空气系统供冷和采用换热器供暖时0.400.550.701.30热水锅炉供暖时1.252.001.201.90DB44/T19792017V=Ve+Vp+Vk.(2)V循环水系统的水容积(m);Ve循环水泵、换热设备、处理设施等设备中的水容积(m);Vp循环水管道容积(m);Vk膨胀罐、水箱或冷却水池的水容积(m)。表1空调水系统的单位建筑面积水容量(L/m)式中:33334.2.3集中空调循环冷却水水容积不宜低于循环水量的10%,当设计的循环冷却水水容积小于循环水量的10%时,宜设置冷却水池。4.2.4集中空调循环冷水及供暖循环水系统单位

15、建筑面积可参照表1估算,室外管线较长时取较大值。24.2.5循环水系统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a)换热设备循环水接管应设旁通管或旁通管接口;b)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管径和排水管径应根据排净、清洗、预膜置换时间要求确定,置换时间不宜大于8h。补充水管和排污水管应设置流量计量仪表,并设置旁通管;c)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循环冷却水管道宜设检修人孔;d)循环水管道系统的低点宜设置泄水阀,闭式循环水管道系统的最高点宜设置排气阀。4.2.6系统管道设计过程中,换热设备的接管宜预留接临时旁通管的接口。4.2.7冷却塔集水池宜设置便于排除或清除淤泥的设施。4.3水质控制4.3.1供暖空调循环水系统应设置循

16、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每个循环水系统应设置一套。4.3.2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进水端应与循环水供水管路侧连接,回水应与循环水回水管路侧连接,排水宜接入机房排水系统。4.3.3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的选择应根据系统类别、循环水量、水容积、运行水温、工作压力等运行工况进行综合考虑。4.3.4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应具有水质在线检测、水质在线调节、水质稳定控制、稳定指数计算、水质及稳定指数输出功能。4.3.5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水质指标及浓缩倍数控制精度为10%。4.3.6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应与循环水处理设备联动控制,将循环水稳定指数输出到循环水阻垢缓蚀处理设施,将开式循环水系统ORP指标传输到循环水微

17、生物控制设施的氧化型杀生剂投加控制装置。4.3.7闭式循环水系统应设置脱气除氧设施,脱气除氧设施出水端应设置在线溶氧仪。4.3.8脱气除氧设施出水溶解氧应不高于0.1mg/L。4.3.9脱气除氧设施应自动运行。4.3.10脱气除氧设施的选择应根据循环水系统运行水温、水容积、工作压力等运行工况进行综合考虑。4.4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过滤处理6DB44/T197920174.4.1循环水泵吸水口应设置初效过滤装置,初效过滤装置应选用自洁式过滤装置。4.4.2初效过滤装置过滤水量为循环水泵的运行工况流量,工作压力及介质温度根据循环水系统运行工况确定。过滤精度为(35)mm。在初效过滤装置进、出水端宜

18、设置压力表。初效过滤装置可在连续运行过滤的同时进行排污。4.4.3循环水系统应采用旁流精密过滤装置过滤水量应符合下列规定:a)开式循环水系统旁流过滤水量宜为按循环水量的1%5%,对于多沙尘地区或空气灰尘指数偏高地区可适当提高;b)闭式循环水系统旁流过滤水量宜为循环水量的2%5%。4.4.4旁流精密过滤装置工作压力及介质温度根据循环水系统运行工况确定。过滤精度宜为(80100)m。滤速应大于30m/h。4.4.5旁流精密过滤装置排污水量应小于循环水量的0.2%。4.4.6旁流精密过滤装置宜为全自动运行,可根据时间、压差控制排污。4.4.7旁流过滤设施进水端应与循环水供水总管道相连接,出水端应与循

19、环水回水总管相连接。4.4.8当循环水运行压力低于旁流过滤设施进水压力时,应在旁流过滤设施进水端设置旁流增压水泵,旁流增压水泵的流量应于旁滤水量相等,扬程应高于旁流过滤设施进水压力与循环水泵回水总管运行压力的差值0.05MPa。4.5阻垢缓蚀处理4.5.1集中空调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及集中式供暖循环水系统应进行阻垢、缓蚀处理。集中空调循环冷水系统、间接供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进行缓蚀处理。处理工艺分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场处理。4.5.2阻垢缓蚀处理设备使用的水质条件应符合国家标准GB/T29044之相关规定。4.5.3供暖空调循环水阻垢缓蚀处理宜优先选用化学法处理设施。

20、当循环水系统运行压力、温度、水质及应用系统等条件超出物理场处理设施适用的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使用条件时,不应选用物理场处理设施。严禁使用未取得具有MA许可机构出具的产品性能检验合格的物理场处理设施。4.5.4阻垢、缓蚀处理设施应根据循环水量、水容积、水质、水温、压力综合确定。4.5.5化学法阻垢缓蚀处理设施应根据循环水稳定指数分析仪输出的循环水运行稳定指数自动投加。4.5.6化学法阻垢缓蚀处理设施应配置计量泵、储药桶、药剂、搅拌器和自动控制箱。储药桶有效容积应不低于7天的加药量。4.5.7化学法阻垢缓蚀处理设施加药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吸入端总管上或旁流过滤设施的出水端上。4.5.8对于进行阻垢、缓

21、蚀处理的循环水系统应设置污垢热阻值和腐蚀速率在线监测仪器,对于进行缓蚀处理的循环水系统应设置腐蚀速率在线监测仪器。4.5.9化学法循环水的阻垢、缓蚀处理方案宜经动态模拟试验确定,亦可根据水质和工况条件相类似的项目运行经验确定。4.5.10阻垢缓蚀剂应选择高效、低毒、化学稳定性及复配性能良好的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当采用含锌盐药剂配方时,循环水中的锌盐含量应小于2.0mg/L(以Zn2+计)。G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3)4.5.11循环水系统中有铜合金换热设备时,水处理药剂配方应有铜缓蚀剂。4.5.12循环水系统补充水采用软化处理时,不应设置阻垢处理设施。4.5.13循环水系统阻垢、缓蚀剂

22、的首次加药量,可按式(3)计算:vg1000式中:Gf首次加药量(kg);7v系统水容积(m);(Q+Qw)gGr=错误!未找到引用源。.(4)Qb排污水量(m/h);Qw损失水量(m/h);QwgGr=.(5)Qw损失水量(m/h);DB44/T197920173g每升循环水的加药量(mg/L)。4.5.14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时,阻垢缓蚀剂加药量可按式(4)计算:b1000式中:Gf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33g每升循环水的加药量(mg/L)。4.5.15闭式循环水系统运行时,阻垢缓蚀剂加药量可按式(5)计算:1000式中:Gr系统运行时加药量(kg/h);3G每升循环水的加药量(

23、mg/L)。4.6微生物控制处理4.6.1集中空调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及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微生物控制处理设施。处理工艺分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场处理。4.6.2微生物控制处理设施宜优先选用化学法处理设施。当循环水系统运行压力、温度、水质及应用系统等条件超出物理场处理设施适用的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使用条件时,不应选用物理场处理设施。严禁使用未取得具有MA许可机构出具的产品性能检验合格的物理场处理设施。4.6.3微生物处理设施应根据循环水量、水容积、水质、水温、压力综合确定。4.6.4化学法微生物处理设施应配置计量泵、储药桶、药剂、搅拌器和自动控制箱。储药桶有效容积应不低于7天的加药量。4.

24、6.5化学法微生物控制处理设施加药点宜设置在循环水泵吸入端总管上或旁流过滤设施的出水端上。4.6.6化学法微生物控制处理药剂应以氧化型杀生剂为主,非氧化型杀生剂为辅,杀生剂品种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6.7氧化型杀生剂应根据循环水的ORP水质指标自动投加。4.6.8氧化型杀生剂宜采用次氯酸钠、液氯、无机溴化物、有机氯等,投加方式及投加量宜符合下列规定:a)次氯酸钠或液氯宜采用连续投加,也可采用冲击投加。连续投加时,宜控制循环冷却水中余氯为(0.10.5)mg/L;冲击投加时,每天投加(13)次,每次投加时间宜控制水中余氯(0.51.0)mg/L,保持(23)h。b)无机溴化物宜经现场活化后

25、连续投加,循环冷却水的余溴浓度宜为(0.20.5)mg/L(以Br2计)。4.6.9氧化型杀生剂连续投加时,加药设备能力应满足冲击加药量的要求,加药量可按式(6)计算:Go=Qrgo1000.(6)式中:8v系统水容积(m);Gn=.(7)DB44/T19792017Go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kg/h);Qr循环水量(kg/h);go每升循环冷却水氧化型杀生剂加药量(mg/L)。连续投加宜取(0.10.5)mg/L;冲击投加宜取(24)mg/L,以有效氯计。4.6.10非氧化型杀生剂应具有高效、低毒广谱、pH值适用范围宽,与阻垢剂、缓蚀剂不互相干扰,易于降解,使生物黏泥易于剥离等性能。非氧化型杀

26、生剂宜选择多种交替使用。4.6.11非氧化型杀生剂,宜根据微生物监测数据不定期投加。每次加药量可按下式(7)计算:vg1000式中:Gn非氧化型杀生剂每次加药量(kg);3g每升循环冷却水非氧化型杀生剂投加量(mg/L)。4.7嗜肺军团菌处理4.7.1循环冷却水系统宜设置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该装置运行时嗜肺军团菌不得检出,并需取得国家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杀菌性能检验报告。4.7.2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根据循环水量、水容积、水温、压力综合确定。并应设置备用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4.7.3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日处理能力不低于水系统水容积的1/7。4.7.4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采取旁流处理工艺,进水端应

27、与循环冷却水供水总管相连接,出水端应与循环冷却水回水总管相连接。4.7.5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应设有水质取样口。4.7.6嗜肺军团菌处理装置的电气部分应与处理器的过流部件相互隔离。4.8清洗、预膜处理4.8.1供暖空调循环水系统运行前应进行清洗处理。采用投加缓蚀剂方式进行运行期间防腐处理的循环水系统开车前应进行预膜处理。4.8.2集中空调间接供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应设置冷凝器在线清洗装置,在日常运行期间对冷凝器进行在线清洗。4.8.3清洗预膜程序宜按人工清扫、水清洗、化学清洗、预膜顺序进行。4.8.4人工清扫范围应包括冷却塔、蒸发式冷却器和首次运行时管径大于或等于800mm的管道等。4.8.5水

28、清洗应符合下列规定:a)管道内的清洗流速不应低于1.5m/s;b)清洗水应从换热设备的旁通管通过。4.8.6化学清洗应符合如下规定:a)根据换热设备传热表面的污垢锈蚀情况,选择不同的清洗剂和清洗方式;b)化学清洗后应立即进行预膜处理。4.8.7预膜应符合下列规定:a)预膜剂配方和预膜操作条件应根据换热设备的材质、水质、温度等因素由试验或相似条件的运行经验确定;b)预膜方案宜采用以下两种:以正常运行阻垢缓蚀剂(78)倍的剂量作为预膜剂进行预膜处理,pH值5.56.5,持续时间9DB44/T19792017为120h;预膜剂成分为六偏磷酸钠和一水硫酸锌,质量比为4:1,浓度为200mg/L,pH值

29、6.07.0,持续时间为48h。4.8.8循环水系统清洗、预膜水应通过旁通管直接回到冷却塔水池或分集水器。4.8.9当一个循环水系统向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提供供暖或制冷给水时,清洗、预膜应采取不同步开车的处理措施。5补充水处理5.1一般规定补充水一般规定包括:系统设计、水质处理。5.2系统设计5.2.1设计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补充水水源水质、处理水量及处理后的水质指标;a)水处理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及技术经济比较;b)水、电、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c)补充水来源、水量、水质及其处理。5.2.2补充水水质资料收集宜符合下列规定:补充水源为地表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分析全资料;a)补充

30、水源为地下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季水质分析全资料;b)补充水源为再生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分析全资料,并应包括再生水源组成及其处理工艺等资料;c)水质分析项目宜符合国家标准采暖空调系统水质GB/T29044的规定,检验方法按附录A的规定。5.2.3补充水水质应以逐年水质分析数据的平均值作为设计依据,并以最不利水质校核设备能力。5.2.4供暖空调循环水系统补充水处理工艺设计应根据补充水量、补充水的水质成份、被补充循环水的水质标准、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综合确定。补充水处理出水水质应符合GB/T29044的相关要求。5.2.5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和蒸发式冷却循环水系统补充水源应优先选用再生水源。再生水

31、源应包括中水、雨水、冷凝水等非传统水源。5.2.6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的设计水质应结合再生水水源远期水质变化综合确定。5.2.7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5.2.8再生水输配管网应设计为独立系统,并应设置水质、水量监测设施,严禁与生活用水管道连接。5.2.9集中空调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量可按式(8)、(9)、(10)计算:Qm=Qe+Qb+QW.(8)Qm=QeNN1.(9)Qe=ktQT.(10)式中: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0大气温度()-10010203040k(l/)0.00080.00100.00120.00140.00150.0016Qm

32、补充水量(m/h);Qe蒸发水量(m/h);Qb排污水量(m/h)Qw风吹损失水量(m/h)QT循环水量(m/h);DB44/T1979201733333冷却水供回水温差();N浓缩倍数;k气温系数(l/),按表2选用。表2气温系数对照值5.2.10供暖空调闭式循环水系统小时补充水量宜按系统水容量的1%计算;系统小时补水量取系统水容量的2%,补水泵流量宜取系统小时补水量的(2.55)倍,即系统水容量的5%10%。5.2.11供暖空调闭式循环水系统严禁对补充水进行脱气等除氧处理。5.2.12集中空调闭式循环冷水系统、间接供冷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不宜对补充水进行软化处理。5.2.13集中空调间接供冷

33、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蒸发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处理,应根据补充水量、补充水的水质成份、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标准、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综合确定。当补充水钙硬度大于80mg/L,或循环水稳定指数RSI3.3时,应进行补水软化处理,软化处理装置应采用全自动水质调节型钠离子交换器。5.2.14全自动水质调节型钠离子交换器出水钙硬度,根据补充水系统的不同,应符合GB/T29044的相关要求。5.3水质深度处理5.3.1再生水深度处理工艺的选择应根据再生水的水质及补充水量、循环水水质指标、浓缩倍数、换热设备材质、结构形式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借鉴类似工程的运行经验或试验确定。5.3.2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水水

34、质应达到GB18918相关要求,出水水质应符合GB/T29044相关要求。5.3.3深度处理系统的进水为市政中水或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时,应设置再生水调节池,并在池内投加杀生剂。5.3.4再生水深度处理结合原水水质宜选用以下基本工艺,优先选用物理或物化法处理工艺:a)过滤、消毒;b)混凝、沉淀、消毒、过滤;c)过滤、氨氮处理、除磷处理、消毒;d)生物处理或膜生物(MBR)处理。6冷凝水处理6.1一般规定冷凝水一般规定包括:系统设计、水质处理。6.2系统设计6.2.1冷凝水进入水箱前应设置军团菌处理装置,处理后的冷凝水不得检测出嗜肺军团菌。11DB44/T197920176.2.2军团菌处理装置的

35、性能及检验应符合4.7.1规定。6.2.3军团菌处理装置的配置应符合4.7.2规定。6.3水质深度处理冷凝水一般回用收集过程中应进行过滤处理,处理后的水质浊度指标满足回用用水对应的水质浊度要求。7排水处理7.1一般规定排水一般规定包括系统设计、水质处理。7.2系统设计7.2.1开式循环水系统的排水应包括系统排污水、清洗和预膜排水、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等。循环水量大于5000m/h的开始循环水系统排水应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处理后的排水水质应符合CJ343的规定。闭式循环水系统的排水宜直接排入城镇下水道。7.2.2在选择水处理方案时,应贯彻综合利用原则,根据环保要求,并结合建筑物和市政污水排放和

36、处理设施,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包括如下内容:a)处理水量、水质、排放地点及排放水质指标;b)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平面布置;c)水、电、药剂等消耗量和经济指标;d)排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处理方案。7.2.3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排污水量可按式(11)、(12)计算:Qb=QeN1Qw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1)Qe蒸发水量(m/h);Qw风吹损失水量(m/h);Qb1强制排污水量(m/h);Qb=Qb1+Qb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12)式中:Qb排污水量;33N浓缩倍数;3Qb2循环冷却水处理过程中损失水量,即自然排污水量(m3/h)。7.3水质处理7.3.1排水再生综合

37、利用,排水应排放至再生水处理站调节池。7.3.2排水直接排入城镇下水道,其排放水质应符合GB/T31962的要求。7.3.3排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应按正常排放量确定,对于系统检修时的排水、清洗和预膜排水、过滤排水等超标间断排水,宜设置调节池。7.3.4含磷超标排水宜采用石灰处理,混凝剂宜用铁盐。7.3.5闭式循环水系统因试车、停车或紧急情况排出含有高浓度药剂的循环水时,宜设置贮存设施。12DB44/T197920178直流冷却水处理8.1一般规定直流冷却水一般规定包括:系统设计、水质处理。8.2系统设计8.2.1直流冷却水水源水质资料收集宜符合下列规定:a)水源为地表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月水质分析全资料;a)水源为地下水,不宜少于一年的逐季水质分析全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工程图纸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