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考试重点资格考试自考_资格考试-自考.pdf

上传人:Che****ry 文档编号:95659294 上传时间:2023-08-2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4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犯罪学考试重点资格考试自考_资格考试-自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犯罪学考试重点资格考试自考_资格考试-自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犯罪学考试重点资格考试自考_资格考试-自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犯罪学考试重点资格考试自考_资格考试-自考.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词解释 【1】犯罪现象:是指一定时空中表征、状述和反映犯罪原因并呗犯罪原因所决定,进而为预防犯罪提供依据的有关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2】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3】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是指在犯罪人与被害人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由被害人所担受的,状述和反映具有“被害”性质的诸经验事实。【4】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

2、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在被害倾向者。、【5】被害盲点症:是指被害人出于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致注意力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6】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7】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罪的各种社会因素及其过程,包括宏观层面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与微观层面的学校教育因素和家庭环境因素等。【8】犯罪亚文化:是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并一

3、体信奉和遵循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9】微观社会预防:是以社区、群体以及公民个人为单位而进行的预防犯罪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减少自身的被害可能性,消除犯罪机会和条件。问答:1、犯罪学的功用 犯罪学的功用以犯罪学的特性为基础,是特性与外部事物发生关系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一般而言,犯罪学具有以下三大功用:(一)认识功能认识犯罪规律(二)导向功能指导刑事政策(三)促进功能促进刑法发展 2、犯罪学实证研究的主要程序 【1】确定研究课题,明确研究类型。【2】建立研究假设 【3】进行研究设计 【4】收集研究材料 【5】整理和分析研究材料 【6】研究成果的形成与检验 3、犯罪

4、现象的内容 依表现层次深浅,犯罪现象基本包括下列三方面内容:(一)犯罪状况,指一定时空内犯罪的发量及其比率、类型、危害程度、时空分布以及罪犯的构成状况,乃至于加害被害互动意义上的被害人的构成状况。(二)犯罪特点,指犯罪现象所表征出来的,发生于加害被害、犯罪人被害人互动过程中的个别或一般的特殊性或共同性。(三)犯罪规律,指在一定的时空中,犯罪的升降涨落与犯罪人的变化发展的一般趋势或必然趋向,即犯罪及其主体的流量、流向的带有一般性的运动过程。4、犯罪现象的诸类型 p75 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

5、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一)根据犯罪现象的地位,犯罪现象可分为主犯罪现象与副犯罪现象 (二)根据犯罪现象的显隐程度,犯罪现象可分为显犯罪现象与隐

6、犯罪现象 (三)根据犯罪现象产生与存在的概率性,犯罪现象可分为常规犯罪现象与随机犯罪现象 (四)根据犯罪现象的存在状态,犯罪现象可分为静态犯罪现象与动态犯罪现象 (五)根据犯罪现象的依附倾向性,犯罪现象可分为加害犯罪现象与被害犯罪现象 5、潜在被害人的特点?答:潜在的被害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格、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现实可能的潜在被害倾向者。包括因自身某一特殊素质,如年龄、职业、精神病理学的状态、社会状态(如移民)而

7、容易被害的人,和因为自身的整个人格倾向而容易被害的人(如受虐狂)这样两种类型。例如:深夜下班独自回家的单身女工,就有可能遭受抢劫和强奸的“被害”;显财露富,太过招摇,也可能招致盗窃或者绑架等犯罪的发生;而一贯的懦弱性格和胆小怕事的行事作风,可能会使得作恶者惯施而肆无忌惮。老弱病残和社会边缘团体等弱势人群,之所以常常遭受侵害,就在于他们所具有的特定生理与社会特征,容易成为攻击的对象。6、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

8、者被害现象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答:指导给定治理工作的具体规范和准则 1、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2、专门机关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3、法制原则 4、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的原则 7、社区建设预防犯罪的具体措施?

9、答:社区参与预防犯罪的具体形式和做法:1、开展安全小区、文明小区建设活动。例如:以村镇、街道、住宅等为单位开展精神文明的“警民建设”、“军民建设”活动,警民联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和增加社区集体情感的文化体育活动等。2、开展社会工作和社区服务。例如,开展对违法犯罪人员的社会帮教活动,开展婚 姻介绍、扶困助残等工作,兴办各项社会福利事业等。3、制定乡规民约、城市文明公约等群众自律性的行为规范。8、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答:刑罚对犯罪的预防功能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发生作用的,对犯罪的刑罚预防也应当集中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明示刑罚适用的对象。2、具体适用(裁量)刑罚。3、实际执行刑罚。论述

10、一、被害人的具体类型 P129 答:1、根据被害人责任的有无及其程度,被害人可分为无责性被害人与有责性被害人。2、根据被害人是否被害,被害人可分为既然的被害人与潜在的被害人。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

11、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3、根据被害人对于被害的意愿,被害人可分为自愿性被害人与被迫性被害人。4、根据被害人被害倾向性的有无,被害人可分为状态性被害人与机会性被害人。5、根据被害人被害的真伪,被害人可分为真实的被害人与虚假的被害人。6、根据被害人的人格或个性的倾向性,被害人可分为暴君型被害人、抑郁的被害人和生物生理的被害人。7、根据被害人的彼此联结程度,被害人可分为共同被害人与独立被害人。8、根据被害人所承受的被害现象的个数,被害人可分为复

12、合被害人与单一被害人。9、根据被害人的年龄和性别,被害人可分为老年被害人与女性被害人。10、根据罪犯所感知的被害人价值的隐显或有无,被害人可分为有形的被害人与无名的被害人。11、根据致害原因的不同,被害人可分为人为环境的被害人、技术环境的被害人和社会环境的被害人。此外,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被害人学界提出了一些新的被害人类型。从政治与犯罪的关系视角,认为在遭受政治恐怖、毒品战争、民族主义或宗教冲突等等问题困扰的地方,较诸通常的刑事犯罪行为,政治暴力导致产生了远较为多的被害人。二、论犯罪心理原因:观念层面 P289 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

13、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答所谓犯罪心理观念层面的因素,是指支配犯罪人行为的观念及其理据,

14、犯罪人对此具有明确的意识并且信守不渝。1、价值观与犯罪:就现实中犯罪所牵扯到的价值观来看,出于极度贪婪动机的“贪利”心理和基于扭曲“人生观”的成就意识,与犯罪的发生密切相关。(一)贪利,“贪利”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犯罪人最常见的犯罪动机和目的。(二)成就意识,人们对于成就感的疯狂追逐有时恰恰直接成为犯罪的动因。2、道德观与犯罪:道德观是指人们对于行为的是非、善恶等意义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包括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与道德信念等内容。道德观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道德判断的偏离会直接导致行为失范。第二,道德情感的错位可能使行为人丧失起码的羞耻感。道德情感是促使人们将道德认识

15、转化为道德行为的重要力量。第三,道德信念是指社会整体对于道德的信仰。3、法律意识与犯罪:缺乏法律意识或者法律意识扭曲,都可能直接引发犯罪行为。(一)法律意识缺失(二)法律意识扭曲。继续阅读 犯罪犯罪人被害人的非刑法条文形态的诸经验事实的总括犯罪行为犯罪学中的犯罪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当受到严厉处罚的有意识的客观外在活动是犯罪现象的有机组成部分被害现象所谓被害或者被害现象人又称状态性被害人生来性被害人累犯性被害人是指已经步入或正在步入被害情境因而具有被害的现实可能但尚未真实被害者或者是指并非纯粹由于一时的偶然原因而主要是因其本身的性素质或者行为的某些倾向性而具有持续性的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犯罪的自然原因是指触引促发主体实施犯罪从而与犯罪现象具有因果关系作为构成主体存在与活动的外部自然环境的诸因素及其过程犯罪的社会原因是指引发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PPT文档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