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建筑桩基础_建筑-桩基础.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建筑桩基础_建筑-桩基础.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 摘 要:隧道基坑支护与设计是施工的关键,本文结合南海神庙段隧道基坑实体工程的成功实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 基坑支护 设计 施工 1 工程概况 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 575 m,划分为 15 个节段,除 15 节段长为 15 m 外,其余 114 节段长均为 40 m。隧道结构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头设计成开口段,长度分别为 120 m 和 95 m,各划分成 3 个节段。中间下沉较深、穿过湖底段按闭口段设计,长 360 m,对应的起止桩号为 K3+359.621 719.621,划分为隧道
2、412 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Q4ml)、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4mc)、冲洪积层(Qal+pl)和残积层(Qel),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岗岩(52(3)。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对比较发育,连通性比较好,风化层厚度较厚,为地下水主要含水层,对隧道施工有较大影响。2 隧道基坑支护设计 针对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
3、主要采用拉森型钢板桩+钢管横撑、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横撑和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横撑+预应力锚索三种支护方式,见图 1 所示。(1)基坑 12、15 号节段。此范围的基坑采用拉森型钢板桩+1 道钢管支撑。1 号节段拉森型钢板桩设计长度为 9m,2、15 号节段拉森型钢板桩设计长度为 12 m。空心钢管支撑外径为 600 mm,管壁厚 12 mm,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 4 m。由于钢管支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线路中心线处设置一根钢立柱作为支撑,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为防止基坑外的水渗入基坑,在钢板桩外侧设置双排直径 0.5 m 的
4、搅拌桩止水,搅拌桩桩尖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1.0 m,搅拌桩之间搭接为 0.1 m。(2)基坑 34、1114 节段。此范围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的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并在两侧冠梁之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标准间距为 10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0.6 0.6 m。由于钢筋砼横撑长度较长
5、,因此,在线路中心线处设置一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上端与钢筋砼横撑固结。(3)基坑 5 节段。此范围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1 道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在排桩内侧设一道锚座,锚座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 3 m,在两侧冠梁之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
6、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10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由于钢筋砼横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线路中心线处设置一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锚索钻孔直径为 150 mm,水平间距为 1.4 m,夹角为 20,单根锚索由三束 7 5(d=15.2)钢绞线组成,沿锚索纵向每隔 2.0 m 设置一个对中支架。(4)基坑 6 节段。此范围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左侧基坑在米字型横撑下 6.5 m 增 1 道预应力锚
7、索支护结构,在人行隧道侧结合米字型横撑增设了 1道(共 6 根)钢筋混凝土斜直撑支护结构,并在转角处设置角板。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左侧基坑及右侧基坑前半段在排桩内侧设一道锚座,锚座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 6.5 m,在两侧冠梁之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分别为 10 m 和 9.5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人行隧道侧
8、基坑冠梁与横向支护桩顶冠梁之间设置一道(共 6 根)钢筋混凝土斜直撑,其断面尺寸为 0.8 0.8 m,间距分别为 3.5 m 和 3 m。由于钢筋砼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砼撑长度范围内设置一根或多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锚索钻孔直径为 150 mm,水平间距为 1.4 m,夹角为 20,单根锚索由三束 7 5(d=15.2)钢绞线组成,沿锚索纵向每隔 2.0 m设置一个对中支架。(5)基坑 7 节段。此范围前半段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2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的支护结构,后半段
9、左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2 道(共 4 根)钢筋混凝土斜直撑支护结构,并在转角处设置角板。后半段右侧人行隧道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一道(共 5 根)钢筋混凝土斜直撑支护结构,并在转角处设置角板。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在排桩内侧设一道腰梁,腰梁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4.5 m,腰梁断面尺寸为 0.85 1 m。在前半段基坑两侧冠梁和腰梁之间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 9.5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
1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在后半段左侧基坑冠梁、腰梁与横向支护桩冠梁、腰梁之间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斜直撑,两道斜直撑的竖向间距为 4.5 m;在后半段人行隧道侧基坑冠梁与横向支护桩顶冠梁之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斜直撑;斜直撑的断面尺寸均为 0.8 0.8 m,平面间距为 3 m。由于钢筋砼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砼撑长度范围内设置一根或多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6)基坑 8 节段。此范围左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1 道预应力锚索支护结
11、构,右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左侧基坑在排桩内侧设一道锚座,锚座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 7 m,在两侧冠梁之间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分别为 9 m 和 10.5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由于钢筋砼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砼撑长度范围内设置多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
12、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锚索钻孔直径为 150 mm,水平间距为 1.4 m,夹角为 20,单根锚索由三束 7 5(d=15.2)钢绞线组成,沿锚索纵向每隔 2.0 m 设置一个对中支架。(7)基坑 9 节段。此范围左侧基坑及右侧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2 道钢筋混凝土横撑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工程概况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划分为个节段除节段长为外其余节段长均为隧道结构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隧道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
13、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岩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拉森型+2 道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人行隧道侧的纵、横向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1 道钢筋混凝横撑(斜直撑)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
14、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左侧基坑及右侧基坑在排桩内侧各设一道腰梁及二道锚座,人行隧道侧基坑在排桩内侧设置一道腰梁,腰梁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 3.5 m,上锚座与腰梁间距左侧为 4.5 m 右侧为 4 m,下锚座与腰梁间距左侧为 7.5 m,右侧为8 m,在对应两侧冠梁、腰梁之间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分别为 10.5 m 和 10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由于钢筋砼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砼撑长度范围内设置多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
15、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锚索钻孔直径为 150 mm,水平间距为 1.4 m,夹角为 20,单根锚索由三束 7 5(d=15.2)钢绞线组成,沿锚索纵向每隔 2.0 m 设置一个对中支架。(8)坑 10 节段。此范围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2 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2 道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直径 1.2 m,间距 1.4 m。钻孔桩之间采用直径 0.8 m 双管旋喷桩止水,旋喷桩桩底要求进入砂质粘土层或强风化层不小于 1.0 m,旋喷桩与钻孔灌注桩搭接为 0.2 m。钻孔桩顶设置 1.2 1 m 冠梁,在
16、排桩内侧各设一道腰梁及二道锚座,腰梁与冠梁的竖向间距为 2.5 m,上锚座与腰梁间距为 5.5 m,下锚座与腰梁间距为 8.5 m,在对应两侧冠梁、腰梁之间各设置一道钢筋混凝土米字型横撑,横撑沿隧道纵向布置间距为 10 m。直撑断面尺寸为 0.8 0.8 m,斜撑断面尺寸为 0.6 0.6 m。由于钢筋砼撑长度较长,因此,在线路中心线处设置一根钢立柱作为支撑,以改善横撑受力。钢立柱采用 Q235C 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钢立柱基础采用直径 1.0 m 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钢筋砼横撑固结。锚索钻孔直径为 150 mm,水平间距为 1.4 m,夹角为 20,单根锚索由三束 7 5(d=15.2)钢绞
17、线组成,沿锚索纵向每隔 2.0 m 设置一个对中支架。(9)基坑防水及排水。除了采用止水帷幕防止地下水进入基坑内,冠梁顶部还设置 50 cm 高砖砌挡水墙防止地表水进入基坑。基坑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在基坑两侧设置排水沟,每隔 30 m 设置一个集水井,其直径为 0.8 m,深 0.8 m(如图 1)。3 隧道基坑支护施工 为保证河涌行洪的需要,隧道施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利用沽水期采用土围堰+钻孔桩的支护体系,将河涌河道弯曲压缩至河道东侧,先行施工 17 节段;完成 67 节段后,方可进行第二个阶段施工,本阶段主要是行洪河道的转移工作,在主汛期来临之前,将主行洪通道移至水流顺直的西侧,并形
18、成河涌中的一个中心岛;第三个阶段则是利用中心岛向东侧和西侧向中心岛两个方向同时推进形成土围堰+钻孔桩的支护体系,进行 815 节段的施工。(1)第一阶段。施工围堰 1,与电厂西路形成闭合稳定的围堰区域。施工隧道 17节段、人行隧道侧 前半段及 8 节段处横向基坑支护桩及止水桩,形成支护结构和止水帷幕,抽干围堰中水后进行隧道土方开挖。施工车行隧道 17 节段及人行隧道西岸前半段结构。但应利用沽水期优化施工车行隧道 6、7 节段及人行隧道西岸前半段结构,待其施工完后,首先恢复电厂西路即防洪大堤的功能,并施工 7 节段 j 端和人行隧道前端的 C30 砼支撑条,按要求回填隧道间及隧道与支护桩间的中粗
19、砂或砂性土至隧道顶板面,拆除一层、二层支撑系,随后对车行隧道 67 节段及人行隧道西岸前半段结构顶面上进行回填和硬化河床,恢复至开挖前河床标高。15 节段继续施工,直至完工,同时进行第二阶段中心岛施工转换。(2)第二阶段。施工钢封门支撑面和钢板桩支撑横梁。安装中心岛钢封门及插打钢板桩,在钢板桩与支护桩之间回填粘性土,同时施工钢板桩处四块角板。向围堰 1 中注水至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工程概况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划分为个节段除节段长为外其余节段长均为隧道结构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隧道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
20、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岩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拉森型内外水位基本一致,然后,根据钢板桩修整围堰 1,形成围堰 2、围堰 3 的岛头,同时,清除围堰 1 多余的填土,并水下切割钻孔支护桩,形成中心岛,并转入第三阶段施工。(3)第三阶段。从中心岛向东缓慢施工围堰 2、3 至车行隧道 8
21、 节段 j端处及对应人行隧道位置后,方可沿东向西方向施工围堰 2、围堰 3,以防中心岛在围堰 2、围堰 3 从东向西施工中造成失稳,同步施工围堰 4。施工隧道 815 节段基坑支护桩和止水桩,并且在车行隧道和人行隧道间的钻孔灌注桩里程减小侧桩与桩之间附加一排 D80 cm 双管旋喷桩,形成支护结构和止水帷幕,抽干围堰中水后进行隧道土方开挖。拆除车行隧道及人行隧道范围内的横向钻孔灌注支护桩,然后进行隧道 815 节段基坑土方开挖。施工车行隧道 815节段及东岸人行隧道后半段结构。815 节段及人行隧道后半段完工后,按要求回填隧道间及隧道与支护桩间的中粗砂或砂性土至隧道顶板面,拆除支撑系,再按原河
22、底标高或设计要求回填土及硬化后,向围堰内抽水至内外水头一致,并清除围堰填方,水下切割不保留的钻孔支护桩。具体施工为:隧道 12、15 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钢板桩顶以下 1m 处,施工围檩及钢管支撑,第二次再分层开挖土方到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施工抗浮锚杆,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至钢管支撑底面线 0.3m 位置,自下而上回填钢板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将钢管支撑拆除,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再施工剩余的侧墙结构。隧道 3、1314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线处,施工
23、冠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和抗浮锚块,接着施工侧墙至钢筋砼横撑底面以下 0.3 m 位置,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将钢筋砼横撑拆除,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再施工剩余的侧墙结构。隧道 4、12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可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顶面位置或至钢筋砼横撑底面以下
24、 0.3 m 处,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将混凝土横撑拆除,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再施工主体结构剩余的侧墙及顶板。隧道 5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分层开挖土方至锚点下面 0.5 m 处,施工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三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至顶面位置,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将混
25、凝土横撑拆除,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再施工主体结构剩余的顶板。隧道 6、7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顶层钢筋混凝土横撑和斜直撑,龄期达到14 天后,第二次分层开挖土方,6 节段开挖至锚点下面 0.5 m 处,施工车行隧道左侧支护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7 节段开挖至腰梁底面线处,施工腰梁及底层钢筋混凝土横撑和斜直撑,第三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及顶板,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及车行隧道与人行通道间的砂性土至车行隧道顶面
26、标高处,回填料压实度要求达到 90%,并施工 7 节段 j端和人行通道前端的 C30 砼支撑条,随后拆除第一层、二道砼支撑体系,恢复电厂西路即防洪大堤的功能,对车行隧道 67 节段及人行隧道西岸前半段结构顶面上进行回填和硬化河床,恢复至开挖前河床标高。随后进行第二阶段中心岛施工转换。隧道 8、9 号节段:第三阶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8 节段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钢筋混凝土横撑和斜直撑,龄期达到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工程概况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划分为个节段除节段长为外其余节段长均为隧道结构
27、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隧道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岩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拉森型14 天后,第二次分层开挖土方至锚点下面 0.5 m 处,施工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三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9 节段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
28、面处,施工冠梁、钢筋混凝土横撑和斜直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开挖至冠梁底面 4.5 m 处,施工腰梁、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三次分层开挖土方至上锚点下面0.5 m 处,施工上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四次分层开挖土方至下锚点下面 0.5 m 处,施工下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五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及顶板,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及车行隧道与人行通道间的砂性土至车行隧道顶面标高处,回填料压实度要求达到90%,
29、且对 8 节段河床进行 C30 砼硬化处理,恢复至开挖前河床标高,方可拆除混混凝土横撑。隧道 10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钢筋混凝土横撑和斜直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开挖至冠梁底面 3.5 m 处,施工腰梁、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三次分层开挖土方至上锚点下面 0.5 m处,施工上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四次分层开挖土方至下锚点下面 0.5 m 处,施工下锚座及锚索,待锚体及台座砼设计强度 70%后,张拉锚索;第五次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
30、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及顶板,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至隧道顶板顶面线处,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拆除混混凝土横撑,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隧道 11 号节段。支护体系施工完后,进行基坑开挖,第一次开挖至冠梁底面处,施工冠梁和钢筋混凝土横撑,龄期达到 14 天后,第二次可再分层开挖土方至基坑底,按要求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之后,马上封底施工垫层主体结构底板主体结构侧墙及顶板,自下而上回填钻孔灌注桩与主体结构侧墙间的中粗砂至隧道顶板顶面线处,中粗砂夯实达到压实度 90%后,方可拆除混混凝土横撑,水平力传至结构侧墙。4 结语 (1)隧道基坑设计应根据基坑的规模和地质水文
31、情况,安全等级及重要性系,针对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2)基坑开挖前,应查明地下管线和周边其它构筑物的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施工期间地下管线和构筑物的安全。开挖时应分段、分层开挖,随挖随支,分层开挖深度不大于 1 m,开挖宽度应满足支护作业和边坡临时稳定性的要求,基坑顶 3 m 范围内严禁堆载。基坑开挖应自上而下地进行,严禁超挖,严禁大锅底开挖,严禁对基底原状土层的扰动,开挖后应及时支护。(3)整个施工期间应注意做好基坑内排水措施。基
32、坑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应及布设集水井和排水沟,疏干基坑内给水,并采取措施降低基坑内地下水位至坑底最低点以下不小于0.5 m,并保持地下水位稳定至主体结构施工完成为止,保证基底始终处于干燥的环境中,确保工程质量。若发现风化带的裂隙潜水或承压裂隙水通过支护桩的间隙渗到基坑,采用水玻璃对防水帷幕进行加固。基底进行平整,压实之后,及时进行基坑验收,以便尽快铺设垫层,浇筑底板。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挖土机械、车辆的通道布置、挖土的顺序及周围堆土位置安排,应采取措施防止碰撞支护结构,损坏截水帷幕。(4)施工中应加强对基坑两侧周边建筑物的监测,严格控制地表下沉,施工中应及时反馈测量信息,如发现异常或与设计不符合
33、时应及时提出,会同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时处理,以确保施工安全。基坑支护、排水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规定进行施工。参考文献 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工程概况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划分为个节段除节段长为外其余节段长均为隧道结构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隧道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岩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
34、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拉森型 1 杨亮,苏强,吴波.南京玄武湖隧道关键施工技术J.施工技术,2003(9).2 孟繁义.博爱路下穿车行隧道深基坑土钉支护施工技术J.广东土木与建筑,2007(11).3 熊楚炎,杨晓波.软土地区临河深基坑支护设计实例J.浙江建筑,2006(8).4 赵建国.下沉式隧道基坑支护施工方案及技术要点J.公路与汽运,2010(5).践详细阐述了该隧道基坑的支护设计与施工可供同类工程设计施工参考关键词隧道基坑支护设计施工工程概况港前路在南海神庙段采用下穿隧道方案全长划分为个节段除节段长为外其余节段长均为隧道结构分开口段和闭口段设计两隧道号节段场地岩土按成因类型自上而下分别为人工填土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冲洪积层和残积层下伏基岩为燕山三期花岩隧址区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中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由于直接接受湖水补给风化裂隙相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考虑周边构筑物的情况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支护结构形式确保隧道施工对周边构筑物无危害或将影响减至最小支护结构应方便基坑开挖结构及外包防水体系的施工最后本隧道基坑支护设计主要采用拉森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