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安徽专用)03(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安徽专用)03(全解全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3八年级生物全解全析12345678910CBDCBBACDB11121314151617181920BCDAABDBBD1.C【解析】由分析可知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想让一株月季开出带有不同色彩的花,应该采用的技术是嫁接。2.B【解析】蝉属于昆虫,体表有外骨骼。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蝉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会出现蜕皮现象,变成成虫,所以才有“金蝉脱壳 的说法。因此蝉脱掉的“壳”在生物学上称为外骨骼。3.D【解析】1组和2组变量是
2、水质,可探究水质会影响青蛙卵的孵化,A不符合题意;2组和3组变量是水温,可探究水温会影响青蛙卵孵化,B不符合题意;通 过1组和2组对比可得出结论河水比自来水更适于青蛙卵的孵化,C不符合题意;3组实验中都有光照,没有对照实验,所以不能得出青蛙卵的孵化需要光照的结论,D符合题意。4.C【解析】气室内有气体,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A正确;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部位,B正确;卵 带(系带)固定卵细胞,减震,C错误;卵黄和卵白为胚胎发育运输营养物质,D正确。5.B【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转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现出转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3、.因此,为了大量生产生长激素,可以将控制生长激素合成的基因转移到微生物细胞内。这种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6.B【解析】是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只有一个D N A分子,而不是有很多个D N A分子,A错误;每一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B正确;D N 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储存有遗传信息,是蛋白质,不含遗传信息,C错误:D N 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叫基因,D错误。7.A【解析】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
4、在。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8.C【解析】DD、D d都表现出显性性状,A B不正确;dd表现出隐性性状,C正确;d表示基因单个存在,是代表生殖细胞的基因,D不正确。9.D【解析】通过分析可知,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遗传咨询、提倡产前诊断、婚前健康检查,都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A B C不符合题意;通过分析可知,加强体育锻炼,不能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D符合题意。10.B【解析】第23对性染色为X Y,因此为男性体细胞内染色体,正确;第23对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称为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常染色体+X Y,正确;人
5、张某男性的X染色体一定传给女儿,丫染色体一定传给儿子。因此,张某的X染色体上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儿子的概率是0%,错误;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正确。1I.B【解析】A、C、D均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爱美女士手术形成的双眼皮,是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12.C【解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 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
6、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氟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C符合题意。13.D【解析】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气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
7、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 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14.A【解析】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芋芳、竹笋和艾草它们的植物体都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都属于被子植物。可见A正确。15.A【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A符合题意。16.B【解析】遗传变异
8、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和手段;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是生物进化的结果。1 7.D【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A 正确;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B正确。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农药对害虫不断选择的结果,C正确。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可以使舌变长,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因此食蚁兽的长舌不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食蚁兽长舌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有利于取食,D错误。1 8.B【解析】乙肝病毒的携带
9、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A不符合题意。禽流感病毒能引起疾病,是病原体,不属于传染源,B符合题意。患手足口病的儿童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C不符合题意。流感患者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属于传染源,D不符合题意。1 9.B【解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己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接种疫苗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20.D【解析】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是杀菌,对病毒不起作
10、用,抗生素对治疗流感效果不大。而且“是药三分毒”,药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为预防流行性感冒,每天按时定量服用抗生素,会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购买处方药必须有医生开据的处方,但不一定在医院购买,也可在药店购买,B错误。用药并非越贵越好,要针对病情,起到好的治疗效果,就是好药,也并不是非用进口药、新药,要针对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如有的疾病适合用中药,C错误。根据病情需要,用药之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确保安全用药,D正确。21.(1)不完全变态(2)乙 卵、幼虫、蛹、成虫(3)C (4)蛹期【解析】(1)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B受精卵、CD若虫、A成虫三个时期,因此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属于这种
11、发育类型的昆虫还有蟋蟀、螃姑等:(2)乙图中的家蚕,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3)乙图所示的昆虫是一种农业害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消灭的最佳时期是c幼虫期.(4)蝗虫如甲图所示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B 受精卵、C D若虫、A成虫三个时期,乙发育经过了 a是成虫、b是受精卵、c 是幼虫、d是蛹。甲的发育比乙的发育多了蛹时期。2 2.(1)显性(2)A a A a (3)有 可 能(4)3 7.5%(或 3/8)。【解析】(1)图中5 号、6号惯用右手,7 号惯用左手,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表明惯用右手是显性性状,惯用左手是隐性性状,因
12、此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基因为显性基因。(2)“如果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隐性关系(用 A、a表示)”,则惯用右手的基因组成是AA或 A a,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a a。5 号、6号遗传给7 号惯用左手(a a)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通过7 号的基因型推导5 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 a、A a,遗传图解如图1:亲 代 惯 用 融 乂生殖细胞:(E?)子代基因型工融 惯 用右手一 图1表 现 型 整惯用右手75%惯用右手邮左手25%(3)生活中一些左撇子常能通过练习改变自己的用手习惯,但是体内控制左撇子的基因没有改变,因此这种改变后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7 号经
13、过矫正后为惯用右手,但她的基因组成仍然是a a,她与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男性结婚,如果惯用右手的男性的基因组成是A a 的话,其后代就有50%的可能生出惯用左手的孩子。(4)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人类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各是5 0%,因此“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 号和 6号夫妇再生一个男孩的机会是50%o 5 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惯用右手孩子的几率是75%.所以5 号和6号夫妇再生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男孩的机会是75%x 50%=3 7.5%。2 3.(1)直 立 行 走(2)脑(3)越小 近(4)进化【解析】(1)就“露西”的骨骼化石看,她的上肢比较细短,下肢比较粗长.露西 的下肢骨具有较为粗
14、壮的股骨,骨盆的股骨前后扁、左右阔,这说明她很可能采取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2)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体质特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下肢更适于直立行走,脑量逐渐增大,终于萌发了意识,产生了语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久而久之,人类祖先的双手变得越来越灵巧,他们用火烤制食物,从而改善了身体的营养,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这个过程中,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3)
15、表中的数据是生物进化的证据,细胞色素C的差别越小,其亲缘关系越近;差别越大,则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越远.通过上表数据的比较可知:人类与黑猩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最小是0,因此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黑猩猩。(4)上述对生物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比较,是从分子生物学方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证据。2 4.(1)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2)呼吸道畅通(气道通畅)(3)搏动(4)1 胸骨下段约1/3 交 界 3 0:2【解析】(1)当人出现意外事故时,我们首先应拨打T 2 0”急救电话,同时正确的实施一定的急救措施。人工呼吸是指根据呼吸运动的原理,采用人工方法让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以帮助呼吸运动减弱
16、或暂时停止呼吸的患者维持肺的通气功能;胸外心脏按压是采用人工方法帮助心脏跳动,维持血液循环,最后使病人恢复心跳的一种急救技术,适用于触电、溺水、心脏病等引起的心跳骤停。心脏停止的病人也伴随着呼吸停止,因此在做心脏按压时要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以恢复病人的肺通气,达到通过肺换气来改善全身缺氧,促进呼吸中枢功能的恢复,从而产生自主呼吸。(2)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是判断意识和畅通呼吸道。图 1的操作是为了畅通呼吸道;这是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步。(3)图 2是触摸颈动脉搏动情况,判断有无心跳。(4)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骨下段约1/3 交界处,以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部位,将另一手的掌根重叠放于其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4-5 厘米,然后立即放松按压,使胸骨自行复位,但手掌根部不要抬离胸壁以免移位。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 2 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