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616808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也谈教育中的“合作对话”【专家视角】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出,“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 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教育学词典中, 教育指“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 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显然,教育发生与否,取决于教育的过 程与结果。换言之,如果人们没有获得“知识和见解”,没有提 高个人的观点或记忆,没有增进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 或改变思想品德,都不是教育,即教育没有“发生”。教育“发生”必须直指受教育者的变化。要获得更理想的受 教育者的变化,需要采取“合作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一定 是合作关系,不是对抗关系,也不是成长与被成长的关系。家庭 关系也是

2、一样的,父母与子女不是占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如 果我们的老师和家长都理解并致力于建构这样的关系,我们就成 为“合作成长共同体”。否则,无论外在力量多么强大,提供多 么优秀的学习资料,多么充足的学习时间,只要没有受教育者参 与“对话”,或者说,虽然参与“对话”,却没有一丝的合作, 那么,“教育”就没有发生。实现教育“合作对话”,必须建构“合作成长共同体”。不管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只要有教育发生 包括自然事件、社会事件引起的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就一定有教 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材料和相应的时空;而这些构成教育的要 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一个“合作成长共同体”,并直 接指向一个共

3、同目标一一实现受教育者的成长。建构“合作成长共同体”,形式上由教育者主导,实质上由 受教育者决定。因为,不管教育者如何设计受教育者成长目标, 如何选择、配置教育发生的诸要素,只要受教者不接受、不认同, 就不能构建“合作成长共同体”。如果通过施加外力,使受教育 者形式上认同,那也是虚假而非实质的“合作成长共同体”。“合 作成长共同体”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变化的,时常受到 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情绪、情感、态度、兴趣、方法、责任、价值 观等影响。比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不配合,或发生冲突, 产生关系紧张或对立;教育者讽刺挖苦学生,而学生予以反抗。 显然,“合作成长共同体”的建构经常是不牢固的,有

4、时会出现 逆”合作成长共同体”的现象。由此,“合作成长共同体”需要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持续维护。因此,“合作成长共同体”有三层含义:一是“共同体”在 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受教育者的成长;二是“共同体”为更好地合 作,决定了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也需要不断地成长;三是在不同 要素组成的“共同体”中,教育者、受教育者各自成长但结果不 同。作为教学范式,“合作对话”要完全建立在“成长共同体” 基础上,通过对话,唤醒受教育者强烈的对话愿望,主动与教师、 学生、资料和自身对话,实现受教育者由内而外知识、能力与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建构。“合作成长共同体”建构只是“合作对话” 的第一阶段,接下来还有第二阶段的“合作对话

5、”组织实施、第 三阶段的“合作对话”发生、第四阶段的“合作对话”成果建构、 第五阶段的“合作对话”成果巩固与提升。五个阶段,有机联系, 且相对独立。“合作成长共同体” 一经建构就进入组织实施阶段,教育者 将根据各教育要素的职能一一受教育者成长目标、教育内容、教 育设备、教育学方法、选定的时空等,着手拟定文本,确定教育 教学主题,选择教育资料,准备教育教学设备,设计课后安排等, 通过明确的教育教学目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约束教师教 学随意性。“合作对话”组织实施中要有“对话唤醒”,即教育者着眼 于受教育者对话愿望的强烈程度,提供初始对话原动力,并确保 受教育者对话的可持续性。还要有“对话活动

6、”,即受教育者通 过围绕主题的对话唤醒,根据已经储备的知识工具与技术,对生 成的问题,不断与他人、与教育资料、与实验实践等进行对话, 以实现新知识、新技能等的建构。对话活动的主要方式包括与他 人对话;与资料对话;与实验对话;与实践对话;与自身对话等。 对话主体是受教育者本身,因此,对话能否实现只能由受教育者 决定,同时,由于不同学生与教师讲解内容对话的程度不同,受 教育者成长的内涵也有所不同。“合作对话”的发生,是指对话主体通过不断运用已有知识 工具、技能,与教育资料、教育内容等的对话,其目的,或是实 现新知识和新见解,或是形成个人新观点和记忆,或是改变思想 意识,或是促进身心健康。显然,“合

7、作对话”的发生,其唯一 标准是对话主体的改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话主体的改变, “合作对话”就只是形式而不是实质。比如,教师一直在讲解, 形式上是在不断地与学生对话,但是学生与教师讲述内容没有发 生实质性对话,学生原有的认知体系、思维方法技能等没有任何 改变。由此,“合作对话”活动可分为形式的“合作对话”和实 质的“合作对话”。形式的“合作对话”不可或缺,因为它是实 质“合作对话”不可逾越的环节,只有一系列形式形成量的积累, 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合作对话”。从初始建构“合作成长共同体”,到跃迁为实质的“合作对 话”,“合作对话”还不算完全完成。如果受教育者对实质的“合 作对话”不进行梳理建构

8、,那么“合作对话”发生的成果就处于 既不按结构,也不按逻辑的零散堆放状态。此种情况,不仅不利 于受教育者认知工具和能力的开发与使用,更不利于未来“合作 对话”的持续发生。可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应共同完成基于主 题的合作对话,进行相应的知识体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 知识体系建构,主要指知识、方法与技能的建构,一般通过四种 作业方式进行巩固与提升:一是通过工具性作业,着眼于对新知 识的理解与记忆;二是通过方法、技术性作业,着眼于对新知识 的理解与运用;三是通过内省与建构性作业,着眼于阅读、梳理 与拓展;四是通过实践性作业,着眼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劳 动观的形成等。教育者可以根据单元,或模块分解的主题及教学 目标,有选择地确定作业类型。一般来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 观的建构,体现在“合作对话”全部过程中。总之,“合作对话”教学范式,是建立在“成长共同体”基 础上,通过对话,唤醒受教育者强烈的对话愿望,主动与教师、 学生、资料和自身对话,由内而外地实现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建构。正是基于此,笔者认为“合作对话”存在于所有 教学范式中,只要教育发生,就有“合作对话”。(作者:王世元,系北京市朝阳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北京市人民政府督学)(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