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

上传人:暗伤 文档编号:95607382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编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统 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 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 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 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 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 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一、什么是“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语文要素”关系:抓基本方法,学基本内容,形成

2、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 力。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 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 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 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统编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直延续 到六年级,主要包含“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其他诸 如词法、句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口语交 际方法策略等,则分散在教材的其他部分。4个年级8册教 材,在单元导语中共出现阅读要素68个(其中6个单元提 出2个阅读要素),习作要素63个(其中1个单元提出2个 习作要素)。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 下

3、简称“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对中年段36个 阅读要素进行解读。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 9条阅读教学目标。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 矢口文章大意。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字、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 解生词的意义。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

4、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 象,领悟诗文大意。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 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 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9条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学会朗 读、默读课文,学习略读;二是读懂、理解文章,借助各种 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有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是掌握阅读策略;四是其他能 力的培养。对照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将统编 教材三、四年级教材中的3

5、6个阅读要素进行分类解读。一、学会阅读的方法1. 正确、流利地朗读统编教材没有将朗读作为单独的语文要素提出来,但几 乎每篇课后习题中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这充分说明朗读是 每篇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每篇课文都应该读懂、读熟。语 文教师都知道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方法,因此一般 都很重视朗读,但并非都清楚地认识到了朗读的主要功能。 不少教师仅仅把朗读视作理解课文的手段,这就错了。其实 朗读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语感。如果仅仅是 理解课文内容,那么默读效果更好;如果是要学习课文语言, 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那就非朗读不可,而且必须反复读、 读得滚瓜烂熟,才能真正将课文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6、才 能形成语感。正确、流利地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是每个学生 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课文读不流利,读得结结巴巴,说明 认读技能不熟练,看到文字符号不能即刻转变成意义理解, 时间上总是滞后一两拍,这就会给阅读能力发展留下隐患。 熟练的认读技能只有靠学生自身大量的认读实践(朗读)才 能获得。因此,掌握熟练的朗读技能,应该是对每个低学段 学生的基本要求,且必须人人过关。然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即使到了三年级,也总是有部分学生(并非个别)不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这说明其认读技能不熟练,这部分学生其实就 输在了起跑线上。很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往往将它作为重点。其实课程标准提出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应该分为两个层次:“正确、 流利”是一个层次,小学生必须人人过关,这是保底要求;“有感情”是第二个层次,是上不封顶的要求,因为无论教 师如何指导,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即使成年人能做到 有感情地朗读的也不太多。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想明白。2默读即“无声视读法,是汉文快读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种读 书方法”,嘲也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法之一。朗读是有声阅 读,眼、脑、口、耳四种器官一同参与,有利于语言的输入 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朗读的好处很多,但也有缺点:一 是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二是不利于思考。默读省去了口、耳 的参与,眼和脑直接相通,省时快捷,一般认为默读速度相 比朗读可

8、快约3倍,并且有利于思考。因此课程标准从二年 级开始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统编 教材三年级以后没有将默读作为语文要素单独提出,而是将 默读与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 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等等。这些语文要 素中的“读”或“阅读”,都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的方法学 习各种策略,提高语文能力,都可以视作默读能力的训练。3.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略读时 读者可以有

9、选择地进行阅读,跳过某些细节,用最快的速度 抓住文章的大义。略读的用处有很多:可用于预习课文,可 用于课外阅读,帮助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所以略读是非常实 用的快速阅读技能。略读也被称作“浏览”或“跳读”。“学 习浏览”是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因此统编教材第二学 段没有将“略读”作为语文要素提出,而是放在了第三学段 与“浏览”合二为一。二、读懂、理解文章低年段以识字为重点,认识了 1600个左右的汉字,学 生就能自己阅读。中年段开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自学,培 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 素对如何读懂、理解课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步步进行正 规的阅读训练。将教材中与读懂、

10、理解课文有关的语文要素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借助各种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学生阅读文章,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文章中不理解的词 语和难懂的句子。遇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怎么办?三年级上 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 语”,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在一、二年 级学过了 “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 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还学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三年级开 始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重在多种方法的 灵活运用。这不是一个单元能够学会的,应该作为一种自学 的常规动作,成为一种阅读的习惯。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开始,每篇课文中的理解词语的要求严格意义上都

11、应该由学 生自学完成,教师的任务是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结果,并针 对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词语适当作些辅导。利用大量的阅读实 践,使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成为学生自动化的阅读行 为。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难懂的句子”。与理解词语的方法相比,理解句子的方法似 乎很难说得清楚。其实理解难懂的句子,更多的是凭借阅读 经验,比如“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衣袖怎么 能带走云彩?这违背常理。但是学生如果有诗歌阅读的经验, 知道这是诗歌语言,是诗意表达,就能理解了,这就需要学 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句子理解还要靠知识背景,比如“四 周围黑洞洞的,怎么会不碰壁”,如果学生对鲁迅所

12、处的时 代不了解,没有背景知识的支持,即使掌握了一些理解句子 的方法,也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有教师总结理解句子的 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观察插图等 几种,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理解难懂句子的关键还是要 多读,积累阅读经验,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背景。2.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先理解词语、句子,再逐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语 文教学中的通常做法。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方面看,这样 的做法可以减小学生概括的难度。统编教材中涉及理解段意 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理解自然段的 意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概括段意。从理解到概括, 要求逐步提高。特级教师刘中林认为

13、,“最近十几年来,段 的训练被忽视,造成句与篇训练中间的断裂。恢复段的训练, 有利于学生一步一个脚印,从部分到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统编教材重拾段的训练,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3. 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读文章不仅要求学生读懂内容,还要能够把握文章主要 写了什么,这是检验或评价中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 指标。中年段教材有四个单元语文要素中出现了 “主要内容” 的概念,可见教材编写者对读懂、理解主要内容的重视。三 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这 是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主要内容”的概念,但只要求认识什 么是主要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 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

14、的主要内容”和四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 示了把握主要内容的两种方法。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 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平台中提出“只要把每个 部分主要意思连起来,就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示了 把握主要内容的第三种方法。“把握”是抓住、领会,并不 要求“概括”,这与课程标准提出的“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 要内容”完全一致,这是要注意的,教师无须刻意拔高。四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字句,初步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思想 感情”这个概念。体会课文思想感情是检验高年段学生阅读 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四年级教

15、材中只是初步接触,并没有 深入展开。三、初步掌握几种最常用的阅读策略统编教材特别重视对语文学习方法策略的指导,中、高 年级教材除专门安排四个阅读策略单元外,更多的阅读方法 策略是渗透在其他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中的。按照统编教材的 设计,中年段学生应主要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1.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词语教学,教学每篇课文中出现的新 词时都要求学生积累,这当然不错。但值得积累的词语除课 文中规定的,其实还有很多,加上每个学生的词汇量有差异, 所以对学生个体而言,每篇课文中值得积累的词语是不一样 的。因而积累词语最好的办法不是老师规定,而是让学生自 己去发现,自己找出文章里值得积累的

16、词语。实际上,更须 要重视的是积累有新鲜感的句子,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生 动而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发现课文语言与自己语言的差异, 感受课文语言表达的精彩。中年级教材单元语文要素中安排 了不少于三次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的训练:三年级上册第一 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第七单元“感受课 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体 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三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指导学生 阅读时主动关注、发现并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其价值不仅在于积累几个词、几个句子,更重要的是养成一 种积累有新鲜感的语料的习惯。通过这几个单元的学习,教 师引导学生将其作为阅读的策略,延伸到

17、所有语文课文的学 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从小养成阅读时主动积累、储存文章中 有价值的、有新鲜感的词句的习惯,那么一定会提高语文素 养,并且终身受益。2. 预测这是训练阅读者阅读经常使用的策略。统编教材将其作 为三年级第一个策略单元的学习内容,“一边读一边预测, 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可见教材对“预测”这种阅读策略 情有独钟。3. 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这是提高阅读质量的一种有效策略。四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 的问题”,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 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学习提问策略,一是要增强 提问意识,阅读时遇到不懂的词语、不懂的句

18、子、不懂的标 点符号,甚至不懂的画面,都可以提出来,这是质疑问难的 起步阶段,难度不大;二是从不同的角度提问,课后练习中 列出了 “问题清单”,要求学生从局部提问,从全文提问, 从表达角度提问,这里就包含着高阶思维的运用,有相当的 难度。小学生阅读时习惯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很少会主 动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和写作方法。而从学习语文的角度看, 如果能有意识地关注文章在表达方面的特点,那么就能从课 文中汲取更丰富的营养。这是儿童阅读的软肋,也正是语文 教师应该着力指导的重点。4. 阅读时写批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 阅读”。所谓批注是指把自己读书时的感想、体会或发现的 疑难

19、问题随手批写在书中空白的地方,帮助理解,促进深入 思考。批注是一种常用的读书方法,批是写批语,有眉批、 首批,还有旁批、侧批、尾批等。注是用圈、点或画线作标 记。批和注往往配合使用,加注以后再写批语,说明注的原 因。批注可以从内容、写法、结构、语言等多个角度写出自 己阅读时的深刻体会、产生的问题或发现文章在写法上的精 彩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写法上去思考,从遣词造句上去 推敲,这样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语文营养。批注与“提出问题” “预测”都有一定的联系。批注可 以预测,也可以质疑提问。因此,可以将批注视作预测和提 问的综合运用,学习预测或提问等策略,最终还是以批注的 方式体现出来。有批注的阅

20、读与没有批注的阅读,阅读质量有着天壤之 别,从小养成阅读时批注的习惯,就意味着从小就学会了高 质量阅读的方法,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 推进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阅读时作批注的良好习 惯。这绝不是通过一个单元的指导就能获得的,必须经过相 当长一段时间的反复操练,才能真正实现阅读时的自动化。 因此,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只是学习批注的起点,接下来的 一个学期,包括五、六年级的课文阅读,都应该要求学生将 作批注作为预习时或阅读中的规定动作,树立“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意识,尽早养成阅读时作批注的习惯。四、其他能力的培养除阅读的方法、读懂文章的要求和阅读的策略外,中年 段语文要素中还包含

21、了一些与提高语文素养关系密切的其 他能力的培养。1. 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判断认识 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想象力和人的语文素养也有着密 切的关系。阅读时运用图像化策略,将文字符号通过理解在 头脑中转化为图像,可以提高阅读的质量,加深对文本思想 情感的理解。想象力丰富的学生,作文时头脑中会产生丰富 的想象和联想,写出的文章会更加生动、具体。统编教材很 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中年段与想象有关的语文要素 有五处: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三 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三年级下 册第五单元“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四年级

22、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年级 下册第四单元“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统编教材对培养想象力的重视可见一斑。图像化策略也是读 懂古诗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古诗和现代诗的课后,教材设计 了大量运用图像化阅读策略的习题。2. 观察能力观察力也是一个人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 可以使我们避免受表面现象的迷惑,看到事物的本质和变化 的趋势。观察力强可以使一个人睿智、严谨,发现许多人所 不能发现的东西。中年段语文要素中与观察力有关的有两个 单元: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 事物的”;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 感受作者连续细

23、致的观察”。在习作要素中多次出现观察训 练: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把观察和感受到的事物写清楚; 第四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统编教材问世之前,对照课程标准,对中年段学生须掌 握的阅读方法梳理出以下几个方面:(1)初步学会默读,学 习略读;(2)能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 想感情;(3)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与他人 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4)能联系上下文,能借助字典、词 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5)能在课内和课外阅读 中主动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体会课文中关键字句在表 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相比之下,统编教材语文要素中提出的 目标更加具体,也更加详细,

24、特别是阅读方法策略和其他能 力的培养方面。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方法策略的掌握不能盲目追求数量, 学过了但不会在实践中运用,这样的学习效率不会高,学习 方法策略,质量远比数量重要。以上列举的学习方法策略都 不是通过一个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就能掌握的。比如,朗读、 默读、提问、批注,必须细水长流,反复操练才能真正掌握。 即使教师认为很简单的“主动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真正成为学生自动化的阅读行为也很不容易。文学性课文可 以积累、摘录优美的语句与精彩的描写,说明文则应该更多 地积累趣闻,尝试有用的数据资料等。即使是文学性课文, 写人的文章、记事的文章、写景的散文,积累的方法也不可 能一样。教师应该在指导过程中让学生比较体验各种课文不 同的积累方法,通过反复实践才能使学生动态地把握方法, 才能在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每一种学习方法都有必要通过 一段时间(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指导,直到学生真正 掌握并且形成习惯,再继续学习另一种方法,这才是有效的 教学策略。掌握了这些方法策略,就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技术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