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新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1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新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13篇).docx(5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八年级新人教版轴对称教学设计(13篇) 一、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分和联系 区分: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沿某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是两个图形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轴对称图形是两局部能完全重合的一个图形。 联系:两者都有完全重合的特征,都有对称轴,都有对称点。 二、轴对称的性质 1、定义垂直并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假如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3、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假如直线两旁的局部能够相互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4、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假如两个图形成轴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三、线段、角的轴对称性 1、线段是轴对称图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它的对称轴。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 2、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 3、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四、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简称“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假如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篇2: 轴对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初中阶段,我们要培育学生由直觉思维上升到理性的抽象思维的力量。因此,能否精确推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和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则是本节课教学难点的问题。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已有的学问阅历,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根底上,从嬉戏、观赏图片动身,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使学生亲身“做数学”的过程。 学情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供应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它可以很便
4、利的让图形动起来。如在教学中用多媒体制作蝴蝶、树叶的动画,直观形象呈现学问,化静为动,更有利于学生发觉图形的性质,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更愿意于投入到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多媒体显示习题,扩大容量,节约时间,形式多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生动好玩、有效、自信和胜利。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熟悉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了解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及对称点。 3、弄清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分与联系。 二、力量目标: 通过“观赏、折纸、剪纸”等活动,进展学生对图形的观看、分析、推断、归纳等力量。 三、情感目标: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5、进展审美观,培育学生喜爱生活的情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精确推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是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分与联系。 篇3:轴对称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1、努力表达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本设计供应了丰富的图案,涉及建筑、动物、植物、汽车、建筑、数学图形等方面,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同时,学生在这些图案的熟悉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2、致力于学习方法的转变。由于本节课的学问学生已有肯定的生活阅历和熟悉根底,因此,本节课可以考虑也应当考虑让学生主动
6、地进展学习、争论、动手操作、图案设计等方式在本设计中就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3、处理好概念教学与力量培育的关系。本设计先让学生观看图案,然后在学生有了感性熟悉的根底上提出有关的概念,再让学生把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情景中,这样的设计过程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力量的提高。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精确地推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看、思索和动手操作培育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量。 4、引导学生领会自然世界的奇妙与对称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2
7、、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确定对称图形对称轴的位置和条数。 2、依据对称轴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3个轴对称图形、剪刀、彩纸、长尺、透亮胶、方格图、磁团、板书材料(轴对称图形、完全重合、对称轴)。 为学生预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各一个,彩纸,剪刀、尺子、教材和习题复印件。 学生:笔。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一)熟悉轴对称图形。 1、观看图形,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看图片吗?先请小朋友们观赏几幅图片,这是 生:蜻挺、脸谱、树叶、蝴蝶。 师:美吗?小眼睛,认真观看,他们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
8、,你发觉了什么?把你的发觉和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 2、同桌沟通。 3、反应。谁情愿把你的发觉和大家说一说? 4、猜测。猜一猜,把每个图形对折,会发生什么状况呢? (大屏幕演示四个图形两侧重合的动画过程) 小结:像这样,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能够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我们就把它叫做轴对称图形。 5、板书课题:轴对称 6、推断(检查学生能否运用新知精确推断轴对称图形。) 师:教师这还有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 (学生推断后,说理由,再动画演示对折效果及推断符号。) 7、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轴对称图形美吗?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对称的? (这样设计,
9、不但活泼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把握新知的状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小结:教师发觉小朋友们个个都有一双会观看的眼睛,真棒! (二)熟悉对称轴。 1、猜轴对称图形 师:教师剪了几个轴对称图形,想看吗?只给你看一半!猜猜,这是什么?你怎么猜是飞机呢? (展现飞机、鱼、窗花三个轴对称图片。) 2、教师示范剪轴对称图形。 师:教师剪的轴对称图形美吗?想不想知道教师是怎样剪的?其实剪轴对称图形可简洁啦!只要你把纸对折一下,在上面任凭怎样剪,就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了。这是什么?(衣服) 3、学生尝试剪,沟通展现。 看着这么漂亮的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想不想自已动手,剪
10、一个轴对称图形?现在就请拿出剪刀和彩纸,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剪完后,贴在黑板上。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动手操作,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整;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4、熟悉对称轴。 师:小朋友们的手可真巧啊!剪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有、有,太棒了!虽然大家剪的轴对称图形都不一样,但小朋友们认真观看,你们剪的轴对称图形中间都有一条什么呀? 生:线。 师:对了,我们用尺子把这条线画出来,这条线就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请学生指出另两个图形的对称轴,教师画。 师:瞧!对称轴把每个图形都分成了完全一样的两半! 5、画对称轴
11、。 师:找对称轴是难不到大家了。那你们能把找到的对称轴画出来吗?请同学们在练习1中画出来。 展现学生作品,并评价是否正确。 师:教师也画了,和你们画的一样吗?对称轴都在每个图形的 生:中间。 6、折对称轴。 师: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们以前熟悉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小朋友们,你们能找出它们身上的对称轴吗?请同学们拿出这三个图形,动手折一折。 折好后用展台展现。学生演示从不同方向折一折,看各有几条对称轴。重点指导折长方形和圆的对称轴,并让学生发觉:长方形对角折不能折出对称轴,圆有许多条对称轴。) (在操作中,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参加学习
12、,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培育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7、“画一画”:(检验学生是否会在小方格中画出对称图形) 师:教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见见。它们就藏在方格纸上,(出示图)它们还不好意思呢,只露出了一半。小朋友们,你能依据对称轴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1、师生合作,画第一个图形。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它的另一半怎么画呢?小朋友们认真观看后,再和小组内的小伙伴商议商议,看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反应。先画点,从对称轴开头,点往左边走了几格,往右边也走几格,最终把点用线过起来。 学生说,教师画。 2、学生独立画出其次个。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画出其次个朋友的一半。你们画出了什么啊?(展
13、现两份学生作品)你们是这样画的吗? 二、总结 (一)提问:今日你学到了什么?你认为今日谁表现的很棒?你觉的自己学的怎么样?我们的课马上要完毕了,你想和教师说什么吗? 教师也特别快乐能和大家一起上课! (二)观赏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完毕全课:今日我们熟悉了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详细表达。最终,就让我们一起来观赏生活中更多漂亮的轴对称图形。(演示) (通过让学生观赏大自然中和人类文化遗产中的轴对称图形,陶冶情操,激发深厚的学习兴趣。) 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完全重合 (图略) 篇4:八年级轴对称教学反思 轴对称是人教版八年级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识别轴对称图形,找出常见轴
14、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感受图形的对称美是课程标准中对这一内容的要求。 本堂课我原本想借助多媒体技术从学生熟识的生活入手,以“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入手,让同学们能直观的感受和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及培育学生关于数学美的数学特点。但由于四班的投影机不能用,最还只得选择以图片的方式,也到达了较好的课堂效果,只是缺少动感效果。 第一:在观看思索中把握轴对称图形及其概念。 由于不能用多媒体,我就打印了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上课时我让学生通过观看平面图形的特征,大胆地加以猜想,说出这些图形是否是对称的,并通过小组动手对折的方法操作来验证它们为什么是对称的,在对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看图形的特点,通过操作发觉图形的
15、两边是完全一样的,从感观上体会什么是“完全重合之后。我就可以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随后我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判定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再次明确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其次:学会找轴对称图形的对轴称 在上一环节让学生对折,然后给出几组图形,让学生发生轴对称图形都是通过某始终线后,两局部会重合。那那条直线就显得很重要,让学生明白“对称轴”的重要性,也知道如何找对轴称。给出对称轴的定义后,我还是选择了几组有特点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找对称轴。并推断那一组图形当中是不是只有一条对称轴。再下一步,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全部对称轴。 第三,轴对称图形和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区分及联系 对于这一点我是让学生自
16、己以小组的方式来争论,最终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最终由我自己来归纳总结。这样子一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最终时间有兴趣学,也通过争论让学生更加明白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及两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定义。可以很好的取得教学效果。完本钱课的教学任务。 在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时候,我还是注意了向学生介绍数学美的观点,以轴对称图形入手,然后介绍我们的证明的简结,论题的简洁等等。本次课取的了比拟好的教学效果。 篇5:八年级轴对称教学反思 本届课通过学生熟识、憧憬的北京城内天安门、长安街、东直门等的方位引入新课,能剧烈地吸引学生的留意力,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采纳探究、发觉式教学法,通过找具有肯定代
17、表性的分别位于四个象限及坐标轴的一些点的对称点及坐标,查找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一般规律,培育学生观看、归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并通过讨论线段之间关系发觉点的坐标之间关系,使学生体验数形结合思想。 查找规律后检验其正确性是科学讨论问题的一个必不行少的步骤,“请你想方法检验你所发觉的规律的正确性,说说你是如何检验的”,目的在于培育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讨论方法,并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培育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也使学生特殊是学有困难的学生都能到达根本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把对称轴是坐标轴变成了直线x=3和y=-4的变式探究,使学生再次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并拓展到直线x=m和y=n,使学生学会通过查找
18、线段之间的关系来求点的坐标,形成方法。 最终一个练习中的图案匠心独具设计成一只漂亮的蝴蝶,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也是本节课所学内容的一个较好运用。 篇6:新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仔细体验手的感觉。 3.鼓舞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看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
19、么会感到痛苦?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忙学生消退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依据生活阅历及学问储藏,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测假设 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情境或生活阅历进展猜测。 4.设计试验 引导学生回忆“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试验,确定试验方法:掌握变量法。 5.进展试验 巡回
20、指导,鼓舞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测。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试验现象进展分析。 7.沟通评估 鼓舞各小组展现各自的试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试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良意见或期望,并板书试验结论。经争论沟通,使学生熟悉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由于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由于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痛苦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测并沟通 经争论,明的确验方案:让受力面积肯定,讨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肯定,讨论压力作用
21、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试验,讨论发觉。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沟通、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动身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忱。 培育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意对学生进展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制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试验”的乐趣。 培育学生的归纳分析力量 培育学生的合作沟通意识及语言表达力量。 使学生充分体验胜利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1.围绕试验结论,引导学生思索:当物体外表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
22、比拟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展比照,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奉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准时反应小组争论,查找方法:比拟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根底上记忆。 思索并答复。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喜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盼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盼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
23、现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嬉戏:全体立正,如何快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仔细体验并沟通 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阅历,进展分类和归纳。 有的快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快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表达了物理学问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培育学生喜爱科学、喜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察学生的学问迁移力量,又很好的调整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学问与技能的猎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
24、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沟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长思维拓展课件展现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缘由,查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育学生猎取和处理信息的力量,表达“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肯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肯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
25、m2 新人教版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表达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受了“观看-猜测-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拟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受水平、反响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根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意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意了利用已有学问进展理论推导,又用试验验证结论的牢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学问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根本做到了连接严密。 学生在学
26、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动身,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争论,做到在沟通中学习,在试验操作中仔细慎重,分析论证结论比拟精确。 本节课的缺乏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胜利的,但仍有缺乏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善。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展展现。 3、在学问的应用,特殊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舞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教师供应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拟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拟紧急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局部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
27、向: 假如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讨论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动身,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养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学问,再利用所学学问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把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赛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试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试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留意学生的差
28、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篇7: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例3 【教材简析】 约分是人教版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第四局部的内容,约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进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进展制造条件。要敬重学生身心进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实行启发式和争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索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学问,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把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展约分。 2、培育学生综合运用已有
29、学问解决问题的力量。 3、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 把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精确地推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分数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稳固,激发兴趣。 1、口算:3.82 = 12.50.8= 1.89 = 5.40.6 = 4-0.7 = 8.2+2= 2、【设计意图:孩子们对游泳有兴趣,以谈话导入,引发大家的学习兴趣,紧接着回忆求公约数和分数的根本性质,明确又简洁,为理解最简分数和把握约分的方法作好预备。】 二、理解最简分数及约分的意义 【设计意图:在提出了学生变分数的小组合作的要求后,教师参加
30、其中,予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明确活动的要求,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的良好状态,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学习,并学会观看,相互提点,发觉约分的实际概念。让学生在教师例举中找到约分的概念,尝试着进展概括,并从观看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提出了最简分数的概念,通过举例、练习到达稳固的效果,这样本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总结方法。 【设计意图: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们从书本上形成学问表象,对自学局部,准时进展反应,并予以指导,特殊在学习约分的两种形式时,教师的一步步板书,清楚明白,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的影象。】 四、稳固练习。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景,供应了一些现
31、实的学习材料,把书本学问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并不抽象;学好数学,为生活、生产效劳,学数学真有价值。题目布满趣味性。在引导学生积极观看、思索、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因素时,应留意引导学生克制固定的思维模式,鼓舞独创性地发觉学问的规律和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提升总结 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8: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约分教学设计(三) 教材简析与设计意图: 约分是人教版试验教材第十册内容,约分是分数根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根底性、普及性和进展性,是数学教育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进展制造条
32、件。要敬重学生身心进展特点和教育规律,转变教育观念,激发学生独立思索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既学会学问,又学会学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进展。 在约分教学中,注意培育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进展动机;制造时机,供应进展条件;因材施教,扩大进展层面;激活思维,深化进展效果。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全过程,从而表达“以学生进展为本”的原则。 教学目标:1、经受学问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探究约分的方法。 2、把握约分的方法,能依据实际状况正确进展约分。 3、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和归纳等思维力量。 教学重点:把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并能精确地推断约分的结果是
33、不是最简分数。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想验证 1、创设游泳情境,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到游泳场看一场剧烈的百米游泳竞赛 (播放游泳竞赛录像,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竞赛过程) 师:游在第一位的运发动已经游了75米。 师:一共100米,已经游了75米,看到这两个条件你能想到什么? 学生积极思索,各抒己见汇报自己的想法: 生1:还有25米没有游; 生2:已经游了全程的75/100; 生3:还剩全程的25/100没有游; 生4:已经游了全程的3/4; 生5:还有1/4没有游。 师:已经游了全程的 75/100和游了全程的3/4是一回事吗? 生1:不是 生2:是一回事 师:你能运用已经学过的学问验证
34、你们的结论吗? 2、运用已经学过的学问进展验证 学生进展剧烈的小组争论并汇报 生: 我们组认为75/100=3/4,由于75100=0.75 34=0.75 所以75/100=3/4 师:这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什么学问呢? 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你们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找到它们是相等的,还有其他的验证方法吗? 生:我们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75/100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25,得到3/4。 师追问:为什么同时除以25? 生:25是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 师:你们组不仅运用了分数的根本性质,而且还找到了75和100的最大公因数25,从而验证出相等,能学以致用,多好啊! (板书:75/100=3/
35、4) 3、依据验证过程引出最简分数的意义 师:通过刚刚的验证我们知道75/100=3/4,还能说出一些和3/4相等的分数吗? 生:6/8、12/16、15/20、30/40 - 师:这些分数中哪个最简洁,为什么? 生:3/4最简洁,由于3/4的分子和分母是一对互质数。 师:什么是互质数? 生: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是互质数。 师:其他同学听出来了吗,有个词用得很好? 生:是“只有” 师:对,我们就把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这样的分数就叫做最简分数。 (板书:最简分数) 师:在黑板上你还能很快找出一个最简分数吗? 生:1/4 师:说说理由。 生:由于1/4的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所以它是最简分数
36、。 师:那你现在知道1/4和25/100的关系了吗? 生:也是相等的。 师:很好,你们还能再举出一些最简分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刚刚的观看、猜想、验证得出了最简分数的意义,大家表现的特别好,下面我们就来把一个分数化简称最简分数。 二、自主探究约分的方法 1、理解意义 出例如4 :把24/30化成最简分数 师:认真读题,如何理解“化成最简分数”这句话。 生:就是把24/30变成和它大小相等,并且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只有1这样的分数。 师:同桌相互说一说该怎么做呢? 学生互说并汇报 生:24/30=242/302=12/15 12/15=123/153=4/5。 师:说说你是怎
37、么想的? 生:先用24和30的公因数2去除,发觉12/15不是最简分数,还有公因数3,再用3去除,最终得到最简分数4/5。 师:还有其他想法吗? 生:24/30=246/306=4/5 ,我是先找到24和30的最大公因数6,再用6去除分子和分母从而得到最简分数4/5。 师:同学们比照一下这两种方法,哪种更好一些呢? 生: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更快地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 师小结:同学们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把24/30化简成最简分数,你们知道吗,刚刚的这一过程叫做约分。(板书课题) 2、学生独立探究,尝试约分 学生看书P85,约分的一般方法 师:看完后,你能答复小精灵提出的问题“每一步中都是用分
38、子、分母的哪个公因数去除的?“ 学生边答复教师边演示约分的步骤及方法,并强调书写格式 师:在把一个分数化简成最简分数时,假如能很快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就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约分,假如一下子找不到最大公因数,可以一步一步地用公因数去约分。下面请你仿照这一方法,把8/12进展约分。 学生自己完成 三、综合练习 1、情境中折纸表示8/32 出示蛋糕图 师:用你们手中的圆片代表蛋糕,并很快表示它的8/32。 学生积极思索,有的仔细观看分数,有的急于动手折8/32,最终消失两种折法。 生1:我是把圆片对折了5次,平均分成了32份,再表示出其中的8份。 师:你很仔细的折出了这个蛋糕的8/32,就是时
39、间长了些,为什么有些同学却折得很快呢? 生2:我只折了它的1/4。 师:为什么? 生2:我发觉8/32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最大公因数8,约分后得到1/4。 师:多好啊!通过你的仔细观看,运用今日学的学问-约分,很快地找到了这个蛋糕的“8/32”,真是个擅长动脑筋的孩子。 师小结:学习约分不仅可以分蛋糕,还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许多地方,只要你是个擅长观看擅长思索的孩子,你肯定能做得最好、用得更好。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化成最简分数,请把它们化成最简分数。 16/24=4/6 15/36=5/12 28/42=14/21 16/12=8/6 3、用最简分数表示小明每项活动占全天时间的几分之几? 4、我校
40、六年级三个班在3.12的植树活动中,一班种了总数的17/30,二班种了总数的20/60,三班种了总数的7/30,你知道哪个植树最多吗? 生:20/60化简成10/30,在比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发觉哦一班种得最多。 师:你用约分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很好!完成了这道题后,同学们想说些什么呢? 生:看来约分不肯定必需化简成最简分数,要依据实际而定。 师:说的多好啊!你们不仅会学以致用,而且还会依据实际状况敏捷运用。 四、全课总结 师: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9: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年级:六年级 一、教材分析 对称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本教材教学的是“轴对称”的学问。
41、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许多。教材主要借助生活中实例和学生操作活动推断哪些物体、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找出对称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熟悉图形的特征,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帮忙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育空间想象力量。 二、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并不生疏,他们具备肯定的推断力量及语言表达力量。小学高年级学生共性仍趋活泼,对“美”的事物布满奇怪,学习“轴对称”学问的积极性较高。 三、教学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向学生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共性的过程” 因此,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
42、撕、量、比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已有学问阅历的实际状态动身,在猜想、想象、探究、沟通中学习。同时,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创设声像并茂、贴近生活的情境,到达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学有活力、活生生的数学。 四、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操作,熟悉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能正确推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能正确地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育观看、分析、综合、抽象力量,以及空间想象力量。 3、通过对实物及相关图片的观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对称美,渗透美育。 五、教学预备: 各种平面图形、葫芦形图片、飞机、天安门及奖杯平面图,彩纸、剪刀、彩笔,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激趣蕴思 1、播放“千手观音”,体会对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