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小儿厌食病厌食症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治理局公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中医儿科病证厌食诊断疗效标准、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儿科学。(1) 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缺乏或情志失调史。(2)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3) 面色少华,形体偏瘦,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 除外其他外感、内伤等慢性疾病。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有用儿科学第七版胡亚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年中的厌食症诊断依据。(1) 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较长时间持续 1 个
2、月以上食欲降低,食量削减大于或等于正常的 1/2。(2) 伴有腹胀或腹痛,恶心,呕吐,口臭,大便稀或秘结,味酸臭;(3) 应排解消化系统疾病、合并严峻佝偻病、贫血及心、脑、呼吸、肝、肾等系统疾;排解精神因素及药物性因素的影响。二证候诊断1. 脾虚食积证:食少,纳呆,懒言,面色萎黄,大便不实,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薄白,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缓无力。2. 脾胃不和证:食欲不振,甚则厌恶进食,常伴有嗳气泛恶,脘腹饱胀,大便不畅。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指纹淡红,现于风关,脉濡缓或滑数。3. 脾胃阴虚证:食少、纳呆,口舌枯燥,喜冷饮。面色黄无光泽,皮肤枯燥, 便秘或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质红,
3、少津,苔少或花剥,指纹淡紫,现于风关, 脉细数。4. 脾虚肝旺证:厌食或拒食,性燥易怒,好动多啼,咬齿磨牙,便溏溲少。舌光苔净,指纹淡紫,现于风关,脉细弦。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脾虚食积证治法:健脾消食。推举方药:异功散加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佩兰、砂仁、神曲、鸡内金等。阅历方加减:佛手、山楂、麦芽、苍术、石菖蒲、白术、九香虫、党参等。中成药:健儿消食口服液、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等。2.脾胃不和证治法:运脾开胃。推举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苍术、陈皮、枳壳、藿香、神曲、炒麦芽、焦山楂等。中成药:小儿胃宝丸、小儿香橘丸、小儿消食片等。3.脾胃阴虚证治法:滋脾养胃
4、。推举方药:养胃增液汤加减。沙参、麦冬、玉竹、石斛、乌梅、白芍、甘草、焦山楂、炒麦芽等。阅历方加减:苍术、乌梅、鸡内金、茯苓、槟榔、甘草、沙参、麦冬、石斛等。中成药:小儿健胃糖浆、益胃散等。4.脾虚肝旺证治法:疏肝健脾。推举方药:逍遥散加减。当归、茯苓、柴胡、白芍、甘草、薄荷、白术、焦山楂、炒麦芽等。中成药:逍遥丸、健儿乐颗粒、小儿康颗粒冲剂等。二外治法1.药物敷脐法(1) 三术进食膏:苍术、白术、莪术各等分研末,取 1 克,用料酒调成糊状,置于3cm3cm 方形胶贴上,敷于脐上,每日1 贴,贴23 小时后揭掉。适用于各种证型。(2) 健脾开胃外敷散:青皮、枳壳、神曲、胡黄连、五谷虫、三棱、莪
5、术等,每晚敷于患儿脐部,夜敷晨起揭掉。2. 穴位贴敷疗法清降膏:吴茱萸、山栀子等分研末,取 1 克,用料酒调成糊状,置于 33cm 方形胶贴上,外敷涌泉穴,1 日 1 次,5 天一个疗程。每次贴敷24 小时。适用于脾胃不和证。3. 推拿疗法脾虚食积证:推脾经 5 分钟,运内八卦 3 分钟,推大肠 3 分钟,推三关 6分钟,退六腑 2 分钟,按揉足三里 6 分钟,逆时针摩腹 3 分钟,捏脊 10 遍。每日一次。脾胃不和证:推脾经 3 分钟,清胃经 3 分钟,运内八卦 5 分钟,推三关 3 分钟,退六腑 2 分钟,按揉天枢 3 分钟,按揉足三里 5 分钟,顺时针摩腹 5 分钟, 捏脊 10 遍。每
6、日一次。脾胃阴虚证:推脾经 3 分钟,清胃经 5 分钟,揉板门 3 分钟,按揉足三里 5 分钟,按揉涌泉 3 分钟,捏脊 10 遍。每日一次。4. 捏脊疗法适用于各种证候。操作方法:患儿俯卧,在施术部位均匀地撒少许按摩粉;医者两手半握拳, 两食指抵于背脊之上,再以两手拇指伸向食指前方,合力夹住肌肉提起,而后食指向前,拇指向后退,作翻卷动作,两手同时向前移动,自长强穴起,始终捏至大椎穴止,如此反复 6 遍,捏到第 3 遍后,每捏 3 次,将皮肤提起 1 次。疗程:每日 1 次,10 次为 1 疗程。禁忌症:发热,皮肤有感染破损、皮疹、皮下出血者。留意:操作用力要均匀适度,勿伤患儿皮肤。5. 针灸
7、疗法取脾俞、胃俞、中院、章门、足三里穴,中等刺激,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 分钟,以运脾醒胃,每日 1 次。乳食停滞者,加天枢、上脘以消食导滞;痰湿中阻者,加丰隆以化痰燥湿;胃阴缺乏者,加太溪、公孙以养胃阴。6. 针刺四缝穴疗法取穴:左右手其次、三、四、五指掌面,近端指横纹中点,操作方法:令患儿伸手,仰掌,双手共取穴 1 个,皮肤局部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穴位,深 0.5mm, 刺后用手挤出少许淡黄色或透亮粘液,或者少许血液即可,然后用消毒干棉球拭干,按压片刻即可。1 周 1 次,连续 3 次为 1 疗程。7. 耳针疗法取脾、胃、肝、小肠、心等穴,耳针刺或将胶布粘王不留行籽按压在穴位上, 隔日治疗
8、 1 次,双耳轮换,10 日为 1 疗程,嘱每日按压 3-5 次,每次 3-4 分钟, 以稍感苦痛为度。8. 隔药艾灸方法:大黄、半夏、蜀椒、麦芽、炒白术、连翘、枳实等份研细粉,贮磁罐存放,用时取药粉适量,用醋调成泥状,涂在单层纱布上制成厚 0.30.4 厘米, 面积为 34 平方厘米范围的圆形泥饼,敷盖于神阙穴上,另用陈艾绒依据年龄大小,做成黄豆至蚕豆大小艾炷,将艾炷置于药饼正中点燃,以局部有温热感,患者能耐受为度。婴幼儿治疗时,术者可提起纱布,用手触试温度,以免烫伤, 每次灸 36 壮,每日 1 次,7 天为 1 个疗程。9. 刮痧疗法循经刮拭背部以督脉及膀胱经为主,循经刮拭前胸任脉,刮拭
9、三关、六腑、天河水等穴,每周一次。适用于脾胃不和证。禁忌症及留意事项:医生手法轻柔无痛,皮肤破溃者不宜刮痧。10.脉冲离子导入经皮给药治疗方法:将配套药贴固定在两个电极板上,然后分别贴敷于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调整所需参数,治疗 1020 分钟后取下电极板依据年龄大小和病情轻重确定时间,药贴在穴位上保存 10 分钟取下,每日一次,连续 3 天为一疗程。三安康指导1. 饮食调护:留意生活起居及饮食环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饮食定时适量,荤素搭配,不强迫进食,饭前勿食糖果饮料, 少食肥甘厚味、生冷坚硬等不易消化食物。“节甘进蔬”,指导饮食调护对于本病的防治格外重要。遵
10、照“胃以喜为补”的原则,先从小儿宠爱的食物着手,诱导开胃,待其食欲增进后,再按养分的需求供给食物。2. 情志调摄:加强精神调护,保持良好心情,饭菜多样化,讲究色香味,以促进食欲。3. 向家长宣教,指出本病可导致生长发育缓慢、易感等危害,防治、早治本病,坚持治疗,避开变证发生。三、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参照中药药临床争论指导原则2023 年版评价标准拟定。治愈:食欲显著增加,食量增加。食欲与食量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伴随病症、休征消逝或根本消逝,证候积分削减95%;显效:食欲明显增加,食量有所增加。食欲明显恢复,食量恢复到正常水平的 3/4,证候积分削减70%;有效:食欲好转,食量略有增加。但未到达正常水平的3/4,证候积分削减30%;无效:食欲与食量均无改善,证候积分削减缺乏 30%。注:计算公式为:综合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参照中药药临床争论指导原则2023年版中疗效评定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后进展计分记录,重点评价食欲、食量的变化。总分值=主症计分+次症计分。舌脉指纹具体描述,不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