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叙州区重点中学2023年春期高一第二学月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乡土中国中从“差序格局”到“男女有别”几篇文章,讲的是家、国、天下 三者的伦常关系在社会学上的意义。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以“己” 为中心,根据亲属关系的亲疏不断推衍出去的同心圆,这就是“差序格局
2、无论 是民间还是绅士,这条伦理道德秩序都是共通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是一条道路。中庸里把五伦作为天 下之达道。”而且重要的是,“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 皇帝之家,界线从来就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 力里的一圈而已。”他强调:“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 界线。”这意味着在他看来,这个“差序格局中家、国、天下”的层次差等在当 代社会仍旧需要延续下来,不过相对应的转变是“国”从皇帝之家转为“民族”之 家。对于这个转变费孝通在这里没有进一步延伸,不过,单纯从血缘的角度并不 足以解释最基本的经验事实,就是任何社
3、会的人群居处,总是得与“别人”交往, 简单说就是得有联姻的基础;若只有“差序格局”,那么除非出了九族,不然没有 婚姻的可能。近的如邻里,远的如不同民族,其中的关系要比这复杂得多。(节选自王铭铭、杨清媚费学通与乡土中国) 材料二:乡土中国中“差序格局一词高度概括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 的逻辑和传统文化的特点。作为乡土中国的社会结构,这一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 意蕴和鲜明的社会特征。一是差序格局的等级性。差序格局中的“序”,即有等级之意。在儒家文化中, 我国社会结构尤为注重人伦。“伦是有差等的次序。“君臣、父子、夫妇、政事、 长幼、上下等都有着严格的伦理界限,不可逾越。“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
4、、 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紧 紧弥合在一起,可以说,差序格局是伦理纲常、等级有序等儒家伦理存在的社会 基础,礼治秩序从文化上不断型塑着、强化着差序格局的存在。二是差序格局的伸缩性。“在这种富于伸缩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 2. A 3. D 4.观点明确,说理透彻,论据契合生活实际;思路清晰,层次分 明,选文采用总分结构,主体采用并列结构;论证有力,文章综合运用了例证、引证等方 法。5 .推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确保司法公正,杜绝人情对司法的干扰; 完善公正、开放的社会治理体系,避免因血缘、地缘、友缘、学缘、
5、业缘等关系造成社会不 公;建立公开、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从制度上杜绝任人唯亲的不良现象;加强个体思 想政治教育,提升公民的公德意识和集体意识,增强团体凝聚力,改变缺乏公心和大局意识 的公民思维习惯。6 . C 7. C 8.时间紧凑。将故事发生的时间浓缩在月亮落下到月亮高悬天空的短短一 天时间,使内容更集中。场景(空间)紧凑。将郑店王看戏的故事设置于前去和往返的路 途当中,将情节高潮汇聚在郑店王的家里,使场景(空间)集中。情节紧凑。小说以郑店 王起早进城看戏,再到夜里借着客轿的灯光回村为情节主线,相关的其他情节和人物通过郑 店王的心理活动来呈现,安排精巧,使叙事紧凑、情节集中。9 .舒缓叙事节
6、奏。在讲述郑店王去姚城看戏故事的过程中,不时插入对月亮、月光的描 写,有利于舒缓叙述节奏,使叙述更灵动。推动情节发展。由于月亮躲进云层,迫使郑店 王借着客轿的灯光顺利回家;借着明亮的月光,郑店王发现乘客轿的人是儿子。烘托人物 形象。随着月亮由落下到隐藏再到高悬,展现了人物由愉快到得意再到愤怒的过程,塑造了 郑店王吝啬的形象。10 . C 11. B 12. B 13. (1)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 么(路径)来尽忠呢。(2)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 臣不愧疚吗? 14.要识别人才,尊重人才,任用人才。参考译文:君王要
7、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土 人。有人说:“能认为齐桓公仁义吗?杀死兄长而继位,不是仁义。能认为齐桓公恭谨有节 制吗?与妇人同乘一辆车奔驰在都城中,不是恭谨有节制。能认为齐桓公操守清白吗?在他 的后宫家门内就没有可出嫁的女人,这不是操守清白。这三样事,是败亡国家的荒淫君主的 行为,然而齐桓公兼而有之,但因为得到了管仲、隰朋,就多次会合诸侯,一举匡正天下, 使诸侯全都朝奉周王室,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因为他能得到贤臣的辅佐。他失去管仲、隰朋, 任用竖刁、易牙,就身死不能下葬,尸虫流出门外。在一个人的身上,为什么荣耀与耻辱都 会经历到呢?那是因为他任用的人不同
8、。由此看来,这失去贤臣良佐的事就最紧急了。”荆国公子十五岁时就代理荆国的事务,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派人前往观看他是如何处理 政事的。使者返回后,对孔子说:“廊下有二十五俊士,他的堂上有二十五位老人。”孔子 说:“合二十五人的智慧来治理天下,比汤、武还要明智;合二十五人的力量,力量大于彭 祖。以此来治理天下,一定可以使国家免于危亡了吧! ”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 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 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 钟子期不幸死去,
9、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 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 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 才能到达千里。宋司城子罕看重子韦,与他共食同衣。司城子罕逃亡,子韦没有追随;子罕返回后,又 召见子韦并礼待他。左右说:“你对他很是善待,你逃亡的时候他没有跟从,你回来之后还 看重他,你难道对那些忠臣不愧疚吗? ”子罕说:“我正是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 现在我再次回来,尚且是因为子韦教导我的原因,所以我看重他。况且我逃亡,我的臣子跟 从我,哪里对我的逃亡有好处
10、呢?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 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 亡是什么缘故? ”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 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 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 吗? ”15. D 16.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 细香“香气绵长。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动静结合。白鸟 在空
11、中翻飞,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 视角度;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 入胜。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 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1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浴乎沂风乎舞雪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8 .举步维艰(步履维艰)半途而废(虎头蛇尾、功亏一簧)添砖加瓦19 .示例:刚到水城时,吴强非常(或很)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一到秋天哮喘就发作,常常 咳得上气不接下气。20 .一问一答,强调了让吴强坚持下来的动力是水城老百姓的幸福;设问手法的使用突 出吴强情系村民,情系当地的脱
12、贫和发展。“水城县乡民们挂在脸上的笑容”开成了最美 的掰猴桃花”,比喻手法的使用生动形象地写出老百姓在生活改变后幸福美好的感受,衬托 了吴强一心为民的追求。21 .这些数据有三个特点才变得有意义是相辅相成的22. B23 .省略,己,作中心的。在家族中,以己为中心,血缘关系越近,关系网络就越紧密。 依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言,五服之内一般被视为差序格局的里层,五服之外则可伸 缩,弹性度较大;外戚中,更是“一表三千里”。从广泛意义上论,地缘、友缘、 学缘、业缘等关系有时也纳入差序格局中的关系范畴。如“老乡见老乡,两眼泪 汪汪;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等民谚俚语作了生 动的描摹。
13、差序格局“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中心势力愈雄 厚,格局就愈大,反之就越小。三是差序格局的壁垒性。在传统社会中,差序格局体现的是稀缺资源的配置 模式。当资源稀缺时,如何分配资源,在没有国家计划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往往 由个人依据与“己”关系亲疏远近这一标准进行。离“己”愈近,得到的资源可能就 愈多。究其实质,这种资源配置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使自己利益最大化,保持已 有差序格局的稳定性,同时具有强烈的排外性。而在整个社会中,差序格局则成 了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由流动的结构性壁垒。差序格局在社会转型过程中不断 被现代因子影响和浸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旧有的特质。有学者对费 先生
14、提出的差序格局作了拓展,认为当前我国存在着城乡差序格局、权力差序格 局等。(节选自陈占江差序格局与中国社会转型)材料三:当人们普遍意识到社会急剧转型、农村面貌已经翻天覆地的时候,我们还需 要阅读乡土中国,我们还可以从这样的阅读中得到颇具价值的启示。因为, 作者所关注的并非只是当时的农村问题,而是整个中国文化传统问题,是中国文 化传统与社会变迁的问题。我们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异与传统一文中所说的一段话 来印证上述观点:“一个被称作传统的东西,如果确实符合传统这个词的真实含 义,那么,它就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上曾经存在的过去,同时还是个历史地存在的 现在。因此,我们不但可以在以往的历史中追
15、寻传统,而且可以在当下生活的折 射里发现传统。今人对于历史的关注和对传统的兴趣,恐怕主要是从这里来的。”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也表达了上述观念:“传统的方式不但有记载可按, 而且有现实的生活可查”明白了“传统”的此一层面的意义,我们即可重新看待和挖掘乡土中国的 当代价值。如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标准来对待和自己关系不 同的人的传统社会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乡土社会的层面,在此书中的“差 序格局”仅主要适用于亲属关系及其投影的地缘关系。这一乡土社会理论中的“差 序格局”概念可能无法适用于当代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是黄光国在其书人 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中继承发展了“差序格局”
16、理论,将人际关系分成 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三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则分别适用着不同 的交际法则公平法则、人情法则以及需求法则,以此来分析中国人情关系中 的游戏规则及其思考过程。这种聚焦于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是从现 实中发现中国人注重人情与面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传统,并延续和发展“差序格 局”理论的一种很好的例证。(节选自胡成乡土中国与传统文化的重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关系的结构是“差序格局”,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衍 出去的,从己到家,由家到国,由国而天下。B. “差序格局”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差别,与传统社会中儒家
17、倡导的礼治秩序紧 紧弥合在一起,二者相互影响,互为依存。C. “差序格局”深深“嵌入”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长达数千载,有着顽强生命力和 强大历史惯性,其内涵可以说一成不变。D.梁治平与费孝通观点相似,他认为传统不只是曾经的过去,也是当下的存在, 传统可以在历史中追寻,也可以从当下发现。2 .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差序格局”作为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在当前社 会转型过程中,依然颇具启示意义。B.材料二阐明并分析了“差序格局”在当下中国社会转型期呈现出的新特点,这 是对费孝通相关理论的拓展与完善。C.材料二和材料三都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了“差序
18、格局”概念的内涵,其目的 都是为了印证费孝通理论的合理性。D.对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法则的研究,延续和发展了“差序格局”理论,在一定 程度上改变着差序格局的旧有特质。3 .下列说法中,不能说明“差序格局”是以“己”为中心的一项是(3分)A.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B.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D. “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5 .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我们当今社会生活中产生消极影响?请结合材料 或社会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文学类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客轿赵淑萍郑店王来了兴致,今天去姚城,打算特地去看一场戏。天蒙蒙亮,他就出发了。他穿了双半旧不新的草鞋,兜里塞了一双布鞋和两 个馒头。出门前,特意经过儿子的房门口,顺手一推,这小子睡觉居然又没闩门。 房里一股酒气,鼾声打得像响雷。“真是前世作孽,出了这个败家子儿。郑店 王长叹一声,步子沉沉地上了路。“郑店王,出门办事?”路上的人半是招呼半是讨好。郑店王说:“姚城今 日有滩簧班子,我去看看。”对方说:“你舍得跑那么远的路去看一场戏?”郑 店王自顾自走去,脚步轻盈起来。“死老抠,那么长的一溜店,还穿着破草鞋装穷。”招呼的人冲着他走远了 的背影咒上一句。出了竹吞
20、村,一轮残月隐在天空,东边云层一抹绯红,日头立马就要蹦出来。 郑店王的脸渐渐舒展开来,嘴里还哼起几句跑调的滩簧。他似乎想见戏场子里敲 锣打鼓,生旦们齐齐地等着他到场呢。他没别的嘴好,就是恋着戏。到了横河镇 上,几顶客轿闲置在路边,轿夫们一见是他,生意也懒得兜。“打咱做生意起, 这土财主就没坐过轿子。”一个长个子嚷嚷着。“哼!哪一天他坐了,除非是他 死老婆又娶亲了。”一个矮胖子悻悻地说。可人家郑店王正常着呢,您没看见, 郑店王悠悠穿着草鞋走着呢!想着自己不坐轿,等于又多了一笔进账,他心里乐 开了花。郑店王穿了一身做客的马褂,他不想让城里人看不起他,似乎,看戏就得有 相称的服装,他跑这么远去看戏,
21、可他从来没在竹吞村大大方方地看过戏。每年 有草台班子在乡村巡回演出,每个地方的乡绅、财主、富农总归得出点钱,请村 里人看几场戏。这对于他,简直是割他的肉要他的命,每当这时候,他总是借故 东藏西躲。开戏了,锣鼓一响,他坐立不安,就像有无数条小虫在咬他的内脏, 但他又不敢露面。他知道,出了钱的族长太公、王财主等就坐在台前的一排好位 置,抽着旱烟嗑着瓜子扬扬得意。他也怕村里人看见他,讽刺他只进不出。只有 夜里戏演到后半场的时候,他才把那顶旧旧的绍兴毡帽往下一拉,鬼鬼祟祟地向 戏台走去。今天,姚城有戏,他可以痛痛快快地看了。他一进城,见无人注意他,就悄悄换下草鞋,拿出崭新的布鞋套上,气派地 往戏场走。
22、戏是白看的,姚城的戏班到底比村里的要好些。那个唱花旦的娘们还真俊俏, 像一枝杏花一样新鲜、水灵。上午的戏等他去时就结束了,他很不甘心。中午, 吃了两个冷馒头,在树荫下等,下午倒是完整地看了一场。傍晚,他狠狠心买了 一碗凉粉和一包豆酥糖,嘴里、眼里都不停地“吃”,那心也忙得蹿上台子。夜 里八点光景,他恋恋不舍地离开戏场,满脑子还都是戏里的人在走在唱。想想住 旅馆得花一笔冤枉钱,倒不如赶夜路来得凉爽,他又换上了草鞋。几乎呈湛蓝色的月亮慢慢地在明净的天空中移动,最后躲到乌云里。郑店王 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好几次险些摔倒。可刚出城不远,后面隐隐有亮光,原来 是顶客轿上来了。渐渐地,亮光映出他贴着地的影
23、子,影子如航船,直往前奔, 等到身影缩回脚下,客轿超过了他。“今天尽是好运气,有轿子上的灯笼照路。” 他想。他前边,灯笼照出亮晃晃的路,再远就朦胧了。眼见到了岔路口,那客轿拐 进了他要走的那条路,那是通向横河的路。他乐了,心里喊:“老天保佑,这轿 正和我同路。”今天这日子择得好,不仅看了戏还借了光。客轿一进横河镇,他揣摩,坐轿的人必定在这下轿,谁能这么阔雇客轿?肯 定是镇上的阔佬。那么,黑灯瞎火里,竹看村的路就难走了,仿佛即将双眼被人 蒙起黑布,他心里畏惧起来。可是,客轿居然没有停下来的迹象,仍执着前行,穿过街路,转入了他熟悉 的土路,那条路正通往竹吞村,这么巧,就像事先约定的一样。灯笼照得上
24、路清清楚楚。他琢磨,客轿里坐的是谁?村里,还有谁实力能跟 他相比?要不,就是姚城的富商来村里走亲戚?赶夜路,一定有要紧的事儿。他的 心亮堂堂的,想,这是吉兆。不知不觉,客轿进了村。该各投门户了,可是,那客轿仿佛要照顾到底,径 直往他要去的方向走。不出一会儿,客轿竟然停在他家的院门前,他脑子搜了个遍,也没有姚城的 亲戚。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像一团圆圆的火球照在自家的院子里,只见轿子里走 出一个熟悉的人影。郑店王赶上前。儿子怔了一下,说:“爹,这么晚了,你还刚打洋呀?”郑店王指着儿子,气得不行,挥舞着手说:“你这孽障,我穿着草鞋赶路, 你乘着客轿摆阔,我辛辛苦苦攒钱,还不叫你给败光了?你去姚城做什么
25、?”儿子吞吞吐吐地说:“解解个闷呗。”郑店王脱下草鞋,高举在手中,撵着儿子追着打。郑店王老婆一把推开门, 披头散发,一头撞在郑店王胸口,接着儿子儿啊嚎起来。郑店王跌倒在地上,半 边身子撑在地上,气得胡子直抖起来,用手指着儿子骂道:“畜生呐畜生。”月光如银,郑店王家的院子,成了戏场。(有删改)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郑店王对儿子的称呼不断转变,由“败家子”到“孽障”,再到“畜生”, 满含着对儿子坐客轿看戏的不满和愤怒。B.郑店王的儿子醉酒后唾觉“居然又没闩门”,一个“又”字可见这是常态,这与 下文他去姚城解闷而坐客轿回家相呼应。C.郑店王脱下草鞋撵着儿子追
26、着打,老婆护着儿子不惜将郑店王撞倒在地,可 见郑店王老婆一味宠溺儿子而厌恶郑店王。D.小说向读者描述了曾经的乡绅、财主的生活。在最僻远的乡村,物质之外的 精神追求也是人们的一种旺盛的需求。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对郑店王的大量心理描写,不仅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而且呈现出 了郑店王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人物形象。8 .小说详细描述了郑店王一路跟着客轿走的得意,这与下文他看到儿子从轿子 里下来时的愤怒心情形成了巨大反差。C.小说处处充满着可以品味的细节,如“旧草鞋”这一物件在文中多次出现,将 郑店王为人低调而勤俭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D.小说语言口语化,作者
27、好像在面对面地向人讲故事,如“可人家郑店王正常 着呢,您没看见”“他琢磨,客轿里坐的是谁”。8 .作家侯德云评价客轿:“整篇小说布局紧凑,犹如一根枝叶密集的树条, 显出一种艺术之美。”小说的“紧凑”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 分)9 .“月亮”在小说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或曰:“将谓桓公仁义乎?杀兄而立,非仁义也。将谓桓公恭俭乎?与妇人 同舆,驰于邑中,非恭俭也。将谓桓公清洁乎?闺门之内,无可嫁者,非清洁也。
28、此三者,亡国失君之行也,然而桓公兼有之,以得管仲、隰朋,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毕朝周室,为五霸长,以其得贤佐也,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 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任异也,由此观之,则任佐急矣。”荆公子行年十五而相荆,仲尼闻之,使人往视。还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 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日:“合二十五人之智,智于汤、武;并二十五人之 力,力于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乎! ”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 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 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
29、 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 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宋司城子罕之贵子韦也,入与共食,出与同衣。司城子罕亡,子韦不从;子 罕来,复召子韦而贵之,左右曰:“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 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 “子罕曰:“吾唯不能用子韦,故至于亡;今吾之得复也, 尚是子韦之遗德余教也,吾故贵之,且我之亡也,吾臣之削迹拔树以从我者,奚 益于吾亡哉?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 ”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 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
30、贤者怨之,不肖者 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 任异也B.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 任异也C.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 所任异也D.失管仲/隰朋/任竖刁/易牙/身死不葬虫流/出户一人之身/荣辱俱施者/何者/其所 任异也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毕朝周室”与“六王毕,
31、四海一”(阿房宫赋)两句中的“毕”字含义不相同。B. “智于汤、武”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于”字含义不 同。C. ”伯牙子鼓琴”与“虎鼓瑟兮鸾回车”(梦游天姥吟留别)两句中的“鼓”字含 义相同D. “善哉乎鼓琴”与“素善留侯”(鸿门宴)两句中的“善”字含义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有人认为齐桓公不仁义、不恭俭、不清洁,所作所为如亡国的平庸国君,但 因管种、隰朋而成为五霸之首,由此可见任用辅佐的人非常重要。B.伯牙弹琴,钟子期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伯牙的志向;钟子期死后,伯牙认 为世上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由此论述知音的重要性。C.
32、面对身边人的质疑,子罕指出因为不能重用子韦,才导致逃亡。现在再次回 来,是因为子韦曾教导他,所以子罕重用子韦。D.孔子认为,中行氏尊重贤明的人却不能任用,轻视不贤明的人又不能斥退, 以致于贤明的人与不贤明的人都对其怨恨仇视。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2)君之善子韦也,君亡不从,来又复贵之,君独不愧于君之忠臣乎?14 .请简要概括本文所体现的人才观。(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体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鸥鸽天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
33、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蕖,红荷花的别名。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远近结合,既有动景,又有静 景,意象开阔,层次分明。在短短的两句中竟然写出了林、山、竹、墙、蝉、草、 池塘七种景物。B.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殷勤”运用拟人手 法,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即是说:有谁还 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 降下这场雨。C.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
34、藜杖缓步游赏,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也是高明的手法。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 中游赏时偶遇细雨,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 景。16 .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短歌行中,“,两句出自诗 经,借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 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美丽动人景象“,O(3)
35、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先用温 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为他们创造轻松、亲切、活跃的谈话环境。他说:第n卷(表达题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创业之初,。刚到水城时,吴强非常很不适宜当地的气候,哮喘就发作,一到秋天,常常咳得上气不接下气,更令他头痛的是当地百姓在背后的 风言风语:咱水城瘠猴桃都卖不掉,还搞什么产业园?吴强走家串户做工作,耐 心讲解:种茶叶、蔬菜、杨梅、核桃、中药材,是为了发展种植业;养羊是为了 发展畜牧养殖业,构建内部生态循环系统尽管这样,在短时期看不到收益的 村民都打退堂鼓,眼看要。吴强就通过当天结算工资、提前预支经
36、费等方法提高村民的积极性。星光不负赶路人,在2020和2021两年中吴强成功试 种徐香猾猴桃、金瘠猴桃等多个优良品种,又逐年递增土地租金,以上举措建成 揩猴桃、茶叶林下养羊面积500亩,企业1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家。让吴强 咬紧牙关坚持下来的动力是什么?水城县乡民们挂在脸上的笑容开成了最美的 舜猴桃花,就是吴强的动力。吴强深有感触地说,扶贫一定要找到适合当地的策 略与途径,自己努力的目标就是为水城县的乡村振兴 。如今,水城县的猾猴桃产业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种植经济,而是逐渐发展为集种植效应、科 研效应、旅游效应、文化效应等为一体的多种产业。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3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 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 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红旗渠纪念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处理,要确定红 旗渠纪念馆的数据来源和组成:红旗渠纪念馆自身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数据,通 过红旗渠纪念馆衍生出来的数据。:数据格式多,数据相关性差,数据价值密度低。要符合大数据技术 的相关处理准则,在大数据分析前对非结构化数据展开大量的清洗工作,满足智 慧博物馆大数据分析的功能需求。在进行非结构化数据的数据清洗之
38、前,一定要 确立项目需求分析。只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清洗才能从众多杂乱无章的数据中清洗出对智慧博物馆建设有意义的数据。大数据技 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可视化等几个层面的内容,而这几 个层面 。只有提前完成了数据采集工作,才能进行数据存储、处理和可视化工作,否则就相当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同时,数据采集和存储工作也 要根据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反馈结果进行适当调整,以使得整个智慧博物馆大数 据系统更加完善和符合实际的需求。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 .下列各项中,对上述文段内
39、容概括最全面、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依据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准则处理红旅渠纪念馆的相关据。B.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红旗渠纪念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一规划和处理。C.数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叮视化等内容。D.数据采集和存储工作要根据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的反馈结果进行调整。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路自比南山生长的竹子,不须燃烤加工,自然长得笔挺。把它砍下来,做 成竹箭,就能射穿犀牛的厚皮。那又何必还要学习呢?孔子则说,“如果把竹箭 的后尾装上硬羽,箭首装上磨得尖锐的箭头,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吗? ”子路由此 心悦诚服,拜入孔门。唐时怀素拜耶形为师学习书法。耶形是“草圣”张旭的弟子,郭形倾囊传授。 有一天他对怀素说,张旭学书法不是拿着字帖学的,而是去看秋风吹过,孤蓬在 天上飞的样子,他看到风吹过来,沙子在天空中盘旋的样子,他觉得这才是书法 的范本。最终,怀素的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我的成才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 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