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推荐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第1篇】 教材简析: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 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 表明自己的志向。构思别致,情感真挚。学情分析:学生处于中高段,之前接触了大量的古诗文,基本能掌握学习古诗的 方法。本首诗是送别诗,特点鲜明,情感真挚。需要学生在品读中体 味,想象中理解,吟诵中感悟,走进诗人的心境,与诗人产生情感的 共鸣。设计理念:课标明确指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古诗的吟诵、品味、 想象中让学生自读自悟,关注学生的语言发展,注重思
2、维品质的培养,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让学生徜徉在诗中,习得方法,拓展延伸,架起 语文课内通向课外的桥梁,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2 .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 神品格。3 .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了解送别诗,感悟不同的送别情。教学重点难点:芙蓉楼送辛渐读古诗寒孤 想画面冰清玉洁悟诗情比表达 表明心志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第2篇】芙蓉楼送辛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默写古诗。2、透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诗意,抓住“冰心”、“玉壶” 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
3、而改变气节的决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这天,我们学习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颂的唐朝名诗芙蓉 楼送辛渐。2、板题。强调:“芙蓉”的写法、意思。3、齐读题目。4、用一句话说说诗题的意思。二、介绍诗人。三、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出示自学提示:自由读古诗,多读几遍,读准确,读流畅。结合文中注释,四人一小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句诗写了些什 么。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问号。2、回报交流。(1)指名读诗。随机学习“壶”字。再齐读。(2)从诗的前两行,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 7兄。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想一想:诗中的哪两个词语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什么样的雨称为“
4、寒雨”呢? “寒雨”怎样样呢?“秋风秋雨秋煞人”,“寒雨”不仅仅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 出离别的暗淡气氛。谁“孤”呢?仅仅是“楚山孤”吗?还有谁是孤零零的?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指名读。(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诗写了些什么?“冰心”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实际上诗人想说明什么?“玉壶”又是什么样貌呢?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玉壶里的冰一样清正廉洁。在与好友分别的时刻,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比喻自己呢?出示写作背景。阴霾的天气,远离的朋友,再加上众口的毁谤,朝廷的贬谪,诗 人没有退却,而是勇敢的应对一切。所以,临别之时,王昌龄坚强地对辛渐说一切的一切,王昌龄没有失望,而是乐观地对辛渐
5、说让我们像王昌龄一样,坚强而乐观地说(4)同学们已经会从前两句诗中读出孤独、凄凉,从后两句诗 中读出乐观坚强。你们会读诗了,你们会吟诗吗?吟诗,就要入情入境的吟诵,抑扬顿挫慢慢的吟出诗的韵味。试读。指名读。3、拓展延伸。人生自古重离别。你们还明白哪些送别诗?4、小结:人生自古伤离别。但是,这天的离别不正预示着明天 的重逢吗?只要我们心中有彼此,只要我们学会珍惜,离别将不再是 忧伤。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教案【第3篇】一、引入古诗,读懂诗题1 .回顾所学,背诵古诗。(1)导入:我们在四年级上册学过一首王昌龄的古诗,谁还记得? 能背一背吗?(2)学生交流,回顾古诗出塞。(3)指名学
6、生背诵古诗出塞。2 .引入新课,理解题意。(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诗人王昌龄的另一首诗芙蓉楼送辛 渐。(2)板书诗题,教师示范读,学生跟读。出示词卡和芙蓉,学生认读“芙蓉提示:“芙蓉”是花的名字,所以都是草字头。结合注释,让学生了 解芙蓉楼所在的地点。(3)组织学生交流: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重点理解“送”的意 思。提示: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地点是芙蓉楼, 送别的对象是辛渐,是王昌龄在芙蓉楼给朋友辛渐送行。(4)教师再示范,提示注意停顿,学生练读:芙蓉楼/送/辛渐。(5)激趣促学:那么,诗人是在什么时间给朋友送别?送别的时候, 诗人都说了什么?答案就藏在诗句中,下面我们
7、就来一起读一读这首 诗吧。【设计意图】从诗人角度入手,引导回顾和背诵,能够增进学生对诗 人的亲近感,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兴趣。从诗题入手,帮助学生对诗 的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培养学生根据题目获取信息的能力。二、读懂内容,体会情感(一)学习“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1 .教师带读,学生练读,把句子读正确。提示:“平明”都是后鼻音,注意读准。2 .提问:这句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用三角号标出来。预设:雨、江和山3 .结合注释,启发思考: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提示:“寒雨”说明雨是冷冰冰的,让人倍感寒意。“连江”说明江面 上也全是冷雨,秋雨连绵,一片苍茫。“夜入吴”说明雨从昨天晚上 就开始进入吴地
8、了,下了整整一夜还没有停。“楚山孤”说明山是孤 零零地立在江岸边。4 .明确送别时间:结合注释,你知道诗人是在什么时候看到这番景象 的呢?点拨:理解“平明”就是天刚亮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理解“送客” 就是送别客人。所以诗人是在黎明时分送别朋友辛渐时看到这番景象 的。5 .感悟离别情:在这样清冷的天气送别友人,你会是怎样的一种心 情?联系生活经验,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师提示:凄冷连绵的秋雨, 让人倍感凄清孤独。从“楚山孤”可以看出,因为朋友辛渐远去,诗 人感觉孤零零,所以感到楚山也孤零零的,凸显离愁别绪。6 .出示“寒雨连江图”,引导学生说说诗句的意思。(1)引导:对照,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这句诗的大意吗?(2)学生交流,老师点拨:这句诗的大意是冷雨下了一整夜,洒遍 吴地,江面上满是凄冷的雨点。清晨送走朋友之后,连朦胧的远山也 显得孤单。7 .教师示范读,读出停顿和语气,学生练习。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点拨:诗人在景物中融入了自己的惜别和孤独之情,所以朗读时要声 音稍低,语调平缓。8 .指名读,齐读。(二)学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1 .教师带读,学生练读,把句子读正确。出示“洛”生字卡片,提示:“洛”音同“落”,左边是三点水,右边 是“各”。“洛阳”是一个地名。2 .结合已学,理解“洛阳亲友如相问”。提问: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老师点拨:
10、“亲友”指的是亲戚朋友,“如”指的是一 一如果,所以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洛阳的亲戚朋友问起我的近况。 3.借助注释和,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1)学生结合注释,知道“冰心”指的是像冰一样晶莹、纯洁的心。(2)出示“玉壶”,学生观察,理解“玉壶”具有晶莹剔透、洁白无 瑕的特点。(3)提问:联系“洛阳亲友如相问,谁能说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这是诗人让辛渐转达给洛阳亲友的话,说自 己的心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4 .引导质疑:学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王昌龄没有请辛渐给洛阳亲友捎带平安、祝福等话语,只说自 己的心像玉壶里的冰一样晶莹纯洁,为什么呢?(1) 了解诗人的经历
11、。出示补充资料:王昌龄曾在朝廷为官,为人刚正不阿,为官清廉,却 屡遭奸佞小人诋毁诬陷,被两次贬官。但是他始终不肯向恶势力屈服, 顽强斗争,直到“安史之乱”时被杀害。他一生壮志未酬,这首诗是 他第二次遭贬时所作。(2)思考:“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了王昌龄怎样的精神品格呢?他 想用“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告诉大家什么?点拨:表明自己清廉正直、光明磊落、坚持操守。5.教师示范读,读好停顿和语气,学生练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点拨: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朗读时要语气沉稳坚定。(三)背诵积累1 .学生齐读整首古诗,小组赛读。2 .出示背诵提示,学生补充背诵。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连江入
12、吴,送客楚山O洛阳 如相问,一片 在 03 .出示“寒雨连江,孤峰兀立”等相关,让学生为配上合适的诗句。4 .学生熟读成诵。【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借助注释、提供等多种方法,让学生逐步理 解诗意。补充诗人经历,感悟其高贵人格及心境,循序渐进,走进诗 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支架,降低背诵难度。三、练写“芙、蓉、洛、壶”,默写课文1 .学生练写“芙、蓉、洛、壶”。(1)出示“芙、蓉、洛、壶”,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点,教师 可适当点拨。如:“芙蓉”:都是草字头,上短下长,上下宽窄大致相当。上面的部分 要写得紧凑一些,下面的部分要写得相对舒展。“洛”:“各”横撇和捺画舒展,“口”大小适中。“壶”:横钩的
13、横要写得长一点,托上包下。上半部分是“士”,不是“土”;下半部分是“业”,不是“亚”。(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互评。(3)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师生评价。2 .指导默写古诗。(1)教师投影默写纸,学生观察每行的方格数,讨论古诗书写的基 本格式:分行居中写,标点符号占一格。(2)学生按照正确格式默写古诗。1 ,了解诗句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人洁身自好、高洁的精 神品格。2 .学习并运用古诗阅读的方法,对比学习送别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精彩两分钟我眼中的王昌龄(学生介绍诗人作品及生平事迹) (意图:课前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学生的介绍,为古诗的学习做铺垫。锻
14、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学会利用网络媒介搜集资料,并有 效进行整合。)一、激情导入,释题。“多情自古伤离别”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昌龄的送别诗芙蓉楼送辛 渐齐读课题,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芙蓉)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 么?(人物、地点)(意图:直奔主题,定好基调,明确人物关系,认识学习生字。)二、关注景物,读诗。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律。1 .指名读。(师生评价)2 .男女生读。3 .齐读。你从诗中读出了哪些景物?汇报交流:雨、江、楚山借助地形图介绍楚地和吴地的地理位置,解析送别场景。抓住“寒”体会秋天的萧瑟、落寞,渲染了离别的气氛。一个“孤”点出了诗人落寞、孤寂的心
15、情。正如独坐敬亭山的李白一 样。(意图:“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 师生的评价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味。欣赏诗中的景,品味诗中的 情,走进诗人的心。)三、想象画面,品诗。带着孤寂的心情读前两句,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景色和人的心情。)(意图: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入情入境融入诗人的情感世界。用 自己的语言,描绘送别的感人场景。)四、补充资料,悟诗。是啊,送君千里终须一别。诗人与友人分别之时,嘱托了什么?(洛 阳亲友如相问,一冰心在玉壶。)情境想象:家人会问友人 朋友会问友人王昌龄托付友人转达的一句话: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像冰
16、一样晶莹、纯洁的心。玉壶:装酒的壶,晶莹剔透。像冰一样清澈,像玉一样纯洁,诗人拥有一颗冰清玉洁的心。补充资料:当时正处于唐朝中晚期,朝廷政治斗争愈演愈烈,王昌龄 本为唐朝高官,为官清正廉洁,为人刚直不阿,坚守做官为民的原则, 不为贪官污吏所容,因迫害被贬,离开国都洛阳到江宁(今南京)县 任县丞。他的朋友辛渐路过南京到洛阳,顺道来看望他,于是就有了 这首送别诗。此时,谁能真正读懂诗人的心,诗人是个怎样的人?(不向权贵低头, 刚正不阿,正直清廉)他要表明自己的心志和品格。这份情,这样高贵的品质就藏在语言中。引读:难怪面对家人殷切思念,王昌龄坚定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 心在玉壶。面对朋友的关怀
17、,王昌龄充满豪情地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 在玉壶。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份情吟诵一下这首诗。(意图:通过抓住“冰心”“玉壶”来感悟诗人那颗高尚的心。在情 境对话中,升华情感,产生共鸣。在感悟诗情的同时,落实单元主题 和语文要素,在送别的话语中,凸显人物高贵的品质。)当王昌龄再次遭贬,他的挚友李白寄诗相赠,堪称千古佳。请大家自 由读一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指名读2 .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左迁:被贬 龙标:王昌龄被贬后的官 职)3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诗人以怎样的方式相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杨花、子规、五溪、明月、风、夜郎西等景物。诗人千里明月寄相 思,以月相送。表达了对诗
18、人的思念,不舍,牵挂,安慰之情。)(意图:习得古诗阅读方法,在品读中拓展运用。从王昌龄的送别诗 引出李白的送别诗,架起了送别诗教学的桥梁,为后面的对比学习作 铺垫。)五、拓展延伸,比诗。过渡:悠悠中华史,千古送别情。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凄美的话题, 请同学们自读学习单上的三首古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完成表 格。交流汇报:诗题人物景物送别方式心情赠汪伦汪伦李白桃花舟潭水以歌谢别感谢赞美别董大高适董大黄云白日北风大雁雪以话送别惜别劝慰激励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朱 大五陵宝剑以剑壮别豪情寄托这节课我们徜徉在送别诗中,大家对照下面的表格来比较不同。诗题人物景物送别方式心情赠汪伦汪伦李白桃花舟潭水以歌谢别
19、感谢赞美深情厚谊别董大高适董大黄云北风日雁大雪以话送别惜别劝慰激励送朱大入秦孟浩然朱 大五陵宝剑以剑壮别豪情寄托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辛渐雨江楚以话告别孤寂表明心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王昌龄杨花子规明月风以月惜别相思牵挂安慰你发现送别诗不同的地方有哪些,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学生交流:送别的人物、时间、地点、景物、方式、感情不同。相同 的是都是借景抒情,离不开景物的描写。过渡:一切景语皆情语。送别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让我们再次漫 步送别诗的画卷,感受那一份份真情。桃花时节,李白在歌声中激动地吟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高适满怀信心地对董庭兰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
20、君? ” 孟浩然将自己的治国抱负,寄托于朱大,满怀豪情道:“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王昌龄惜别之时,以言明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忧心忡忡,千里明月寄相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 西。”(意图:读中想,想中品,品中悟,悟中比。采用点面结合,扶放有 尺度,设计有梯度,拓展有深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作业超市:1 .运用“读古诗,想画面,悟诗情,比表达”的方法,自读自悟芙 蓉楼送辛渐其二。2 .背诵默写课内古诗芙蓉楼送辛渐。3 .实践活动:制作一本送别诗集。(绘制封面封底配插图,目录,诗 文)(意图:语文教学建构的知识体系上习得阅读的方法。并能迁移运用, 真正的“授之以渔”。在知识的累加上,提升语文素养,注重语文学 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语文融入生活。)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