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宋元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宋元部分).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宋元部分)1、保结,是指考生报考科举时须有他人对其某方面状况予以书面担保的一种制度。下表 为部分时期与保结内容相关的记载,据表可知唐开成三年“如有缺孝弟之行并不在就试之限。如容情故,自相隐蔽,有人纠举, 其同举人并三年不得赴举”宋代“既集,什伍相保,不许有不孝、不悌之徒”明洪熙元年“应试之士,所司取诸生所属里邻结状,平日乡党称其孝弟、朋友服其信 义方许人试”清顺治九年“童生入学先期晓谕报名,取邻里甘结,身家无刑丧、替冒各项违碍, 方准收试”A.基层组织在科举中发挥作用B.科举考试有利于强化孝道意识C.科举关注官员治国能力D.官员选拔程序日趋烦
2、琐2、宋代耕读结合成为常态,思想家晁补之有言:“补之尝游于齐、楚之郊,见夫带经而耕 者,莫非求仕也”。李氏长春园记有载:“人生天壤间,有屋可居,有田可耕,有园池 台榭可以日涉,有贤子孙诵诗读书,可以不坠失家声,此乐也。”这种现象A.反映宋代农民生活富足安逸B.推动基层社会教化的发展C体现统治者对农业高度重视D.打破了士和农的阶层界限3、宋刑统中明确规定,禁止市民在墙上凿洞、向街道排放垃圾,如果有敢触犯者,将 会受到刑事处罚。另外,政府也加强了对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对于堵塞河道的违章建筑, 官府有权力采取强硬手段将其拆除。据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划杂乱无章B.坊市界限已被打破C.注重城市环境治理D
3、.有意维护等级秩序4、1283年,元代海上漕运航道开通,发展迅速。至1309年,通过海运输入大都的粮食达 到246万石。此后,海运发展过程中虽然不时有低潮出现,但整体上仍呈持续发展之势。 延续至元末,海运岁运粮数一般维持在300万石以上。这A.反映出我国航海技术领先世界B.有利于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C.说明南北间经济差距持续扩大D.推动了北方人口的大量南移5、宋代财婚风气盛行,富贵人家置办聘礼,除一般物品外,流行给女方制作一些纯金首 饰,常见的是金钏、金锭、金帔坠,号称“三金”。经济稍差一点的人家则用白银打制。这反映出A.理学思想影响较大B.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D.社会门第观
4、念逐渐淡化6、宋代谏官职能相较前代进一步扩大,宋真宗时下诏:“官曹涉私,措置失宜冤滥未伸, 并仰谏官奏论。”宋仁宗时下诏将原来的门下省改为谏院,此时的谏院已然成为另一个最 高监察机构,与御史台共同运作。这表明A中枢决策机构发生了异变B.谏院有利于纠正皇帝失误C.北宋消除了官员腐败现象D.台谏制度有利于专制集权7、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的省称,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州政,可视为知 州副职,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通判之掌除监州外,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由此可知,宋朝的通判A.独掌地方行政权B.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兼管行政与监察D.
5、消除了分裂割据的隐患8、宋代体育法律的形式多样,有律,诏令、格、敕等。律以刑为主,主要禁治危害性较 大的运动,如射箭、投石等。敕是律的重要补充,当社会出现新问题时,多由编敕处理。 这反映出,宋代A.民间体育活动兴盛B.立法功利导向显著C.重视激励体育发展D.法律涵盖面较广泛9、北宋理学家程颐呼吁要将“宽赋役”“劝农桑”等措施作为重民保民,治理天下的要务, 实现富裕的同时才能进行道德教化。他还强调,不能轻视刑罚的作用,应该在先有刑罚的 基础上进行德化。程颐的教化思想A.认为刑罚比德化更重要B.完成了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C.使社会形成良好的风尚D.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的秩序10、据统计,清明上河图
6、中除景物的遮挡外,图中有商家设置的广招牌23处,广告旗 帜10面,灯箱广告4块。使用店招的店铺多以姓氏或经营的名牌品作为店招,如“杨家 应症” “刘家上色”等。这反映出A.雕版印刷等技术的进步B.商家的经营意识比较强C.品牌意识推动商业发展D.家族经营观念得到强化11、宋代理学家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万物和人的道德是同一个根源,天地生物 之心就是仁心,人与物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生命的本能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 流行,“风”“月”的自然意象就是人的“德性浑然天成”的表现。上述观点意在A.论证遵从天理的必然性B.强调人类地位的主体性C.揭示天理运行的规律性D.增强人类活动的有序性12、
7、北宋时期,人物画的数量锐减,“土女牛马,近不及古”,绘画的总体风格也变得保守 拘谨,在现存的含有女性形象的宋代绘画中,女性多是朴素纤柔、端严寡欢的模样。这表 明,宋代绘画A.属于现实主义流派B.突破了传统的写意风格C.受理学思想的影响D.深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13、下表为唐宋税收与货币情况比较表,据表可知,北宋岁入粟岁入布绢绵税钱(万贯)间接税(万贯)估算总 计(万 贯)实物(万石)折算额 (万贯)实物(万匹)折算额(万贯)唐天宝 年间25008002700135020002170北宋熙 宁十年 (1077)1788.71252.1267133.6564.64248.46198.7注:间接税包括
8、消费税、通过税、坑冶矿课等。收货币化程度增加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央集权得到强化耕地面积增加A.B.C.D.14、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益梓、禾I、夔路遇荒年,政府“出内库银四万两易粟”赈 济饥民;庆历四年(1044年),陕西遇荒年,政府“出奉宸库银三万两”赈济饥民。据此可 推知,北宋时期白银A.成为民间流通中的唯一货币B.法定货币的地位得到了确立C.在国家财政支付中发挥作用D.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15、西周时,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以后历代藏书之制莫不仿 于此。随着“蔡侯纸”的问世,档案进一步发展。两宋时,律法规定档案要按期逐级上送; 大明律规定:“若弃毁官文
9、书者,杖一百。”这表明,中国古代A.档案的发展源于汉字及书写载体的变化B.档案数量不断增多C.重视档案的管理与保存D.档案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16、宋代的私学教育得到朝廷的赞助或默许。宋代政府不仅允许私学独立自主授徒讲学, 还尽可能地给予鼓励和帮助,并注意吸收和推广私学教育的经验,将之运用于官学教育中。 这反映出 A.私学与官学的教学方法并无差别B.宋代政府凭借私学维持地方秩序C.私学与官学具有类似的教化功能D.私学是培养土大夫阶层的主阵地17、王安石变法中设置的市易务,不仅严格立法以抑兼并,而且直接参与到市场的经营当 中,增加商税,如市例钱,以及坊场、河名渡之关税,进一步扩大征榷范围等
10、。据此可知, 王安石的这一变法举措 A.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B.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干预D.减轻了人民的差役负担18、辽初,沿用习惯法,“犯罪者量轻重决之” “夫兄弟一行(人)逆谋,虽不与知,辄坐 以法”。辽朝第七帝兴宗时,“子弟及家人受赎(贿赂),不知情者,止坐犯人”,但逆父母 者,“五车蟆杀之”。这一转变缘于 A.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B.君主专制得到强化C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D.法律形式发生变化19、宋代除设立居养院等机构外,还有为资助贫穷人家生儿育女而设立的举子仓、举子田、 慈幼庄,为平民提供低价药品而设立的和剂局、惠民局,为收治患病囚犯而设立的病囚院 等等。这些机构
11、的设置旨在 A.践行儒家仁政理念B.维护封建纲常礼教C.维护封建统治秩序D.转变政府主要职能20、元朝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官员任用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央委派,二是任用当 地土官进行治理。元朝政府设立宣政院对西部地区进行治理,而士官治理的地区都归宣政 院管辖,宣政院的用人原则是“其为使位居第二者,必以僧为之” “帅臣以下,亦必僧俗 并用,而军民通摄”。这说明元朝 A.中央政府权威大为加强B.十分注重发挥少数民族的积极性C.云南归中书省直接管辖D.治理边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1、下为南宋建康府某田庄发布的一则收租公告:本庄田地立为上、中、下三等收租。田 上等每亩夏收小麦五斗四升(军斗),秋纳
12、米七斗二升(军斗)田中等每亩夏纳小麦三斗七合(军斗),秋纳米五斗四升(军斗)已上各系租户自出耕具种粮,净纳租数,立 为定额如有顽户拖欠,仰申提督官厅,立限催促。由此可推知,当时A.赋税制度日益简化B.南方种植结构出现一定变化C.农民负担较为沉重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依旧牢固22、下图为敦煌唐墓出土的砖刻胡人引驼图影印图。图中胡人穿波斯装,一手执缰引 驼,一手拄手杖跋涉。类似内容的不专刻在唐墓多有发现。材料可以用来佐证A.异域文化受到青睐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敦煌成为工商业市镇D.陆上丝绸之路畅通23、据载:元昊(后建立西夏)早蓄奸险,务收豪杰,故不第举子数人自投于彼,元昊或授 以将帅,或任之
13、公卿,倚为谋主。后来,宋朝在西北地区的进士录取比例调整为“十人取 一人,比之东南十倍假借之矣”。据此可知,当时的边疆形势推动了宋朝A.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B.国家治理体系的改革C.干强枝弱局面的形成D.崇文抑武政策的制定24、元朝统一全国后,统治者通过修缮和新建孔庙、加封孔子、增加配享者人数等方式来 提升先圣孔子的地位;并大力发展庙学,将祠祀先圣与教学相结合。上述措施客观上A.构建了统治所需的官方哲学B.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观C昭示了新王朝建立的合法性D.促进了文化传承与民族交融25、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承认金, 宋分别是各自独立的不同政权,各有
14、国号,为外国,但作为中国,他们又认为金、宋都是“中国”,可见,金人并没有将宋人排除于中国之外。由此可见.这时期A,华夷共祖观念形成B.民族隔阂逐渐消失C.文化认同意识增强D.国家统一趋势渐强26、宋代之前,商人奉行“千里不贩汆”的原则,因为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至宋代,“富 商大贾,自江淮贱市粳稻,转至京师,坐邀厚利”,并涌现出一批商业重镇,包括临清、 聊城、济宁、徐州、淮安、扬州、镇江等。这反映出A.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B.抑商政策废弛影响商人的社会地位C.区域经济繁荣促进地域性商帮兴起D.城市商业繁荣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2023届统编版高三历史冲刺复习历史试题(中国古代史宋元部分)参
15、考答案及解析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BBBBBDCADBACA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答案CCCCCCDBDBDCA1、B【解析】根据材料“孝弟”“不孝”“身家无刑丧”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唐到清,考 生报考科举的担保内容中,都有对孝行的要求,这反映出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孝等品德, 这有利于强化人们的孝道意识,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基层组织在科举中发挥的作用, 排除A项;“治国能力”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官员选拔程序日 趋烦琐,排除D项。2、B【解析】根据材料“见夫带经而耕者,莫非求仕也”“有田可耕此乐也”可知, 宋代耕读文化兴
16、盛,这有利于促进知识在农村的传播,从而推动基层社会教化的发展,B 项正确;材料反映不出宋代农民的生活情况,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耕与读的结合,而 非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排除C项;耕读结合有利于促进社会流动,但并未打破士和农的 阶层界限,排除D项。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政府禁止市民向街道排放垃圾,并加强了对城市水资源 的保护,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进程加快, 政府采取了一些加强城市环境治理的措施,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宋代城市规划杂乱无 章,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不涉及对等级秩序的维护,排除D项。4、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元
17、代通过海上漕运航道持续向北方地区运送大批粮食,这有 利于保障北方地区的粮食安全,促进北方地区的社会稳定,B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我国 与其他国家航海技术的比较,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南 北间经济差距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体现不出元代海上漕运的发展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 移的关系,排除D项。【知识补先】凭借着发达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元朝的漕运以海运为主,内陆水道为辅, 实现了南粮北运的高效化、快速化。5、B【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社会奢侈风气增长,婚姻更看重财财婚风气盛行,聘礼 重富,因此材料反映了经济发展影响婚俗变迁,B项正确;理学思想提倡节制欲望,不提 倡享乐,材料
18、中的重财风气与理学思想的主张相违背,排除A项;聘礼贵重不等于民众生 活水平提高,排除C项;根据材料看不出社会门第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6、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真宗时期,谏官的职能扩大为纠察百官,宋仁宗时期,朝 廷将门下省改为谏院,强化了其监察职能,与御史台共同运作,这有利于强化专制集权, 故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中枢决策机构的异变,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C 项;材料强调的是台谏合一强化了皇权,而非谏院对皇帝失误的纠正,排除B项。【知识补先】宋代衡御史台和谏院趋向合一,具体表现在台官具有言事叔、谏官且有弹劾 权以及台深谏官可以互相兼领,这进一步强化了皇权。7、C【解析】根据材料“
19、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除监州外,几兵民、钱谷、户口、 赋役、狱讼听断之事,皆可裁决”可知,通判除了负责监察地方官员,还兼管行政,故选 C项;根据材料“但须与知州通签文书施行”可知,通判并非独掌地方行政权,排除A项; 宋代通过设置通判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排除B项;设置通判无法消除分裂割据的隐患, 排除D项。8、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体育法律的形式多样,不同的法律形式所承担的功能不 同,这从侧面反映出宋代民间体育活动比较兴盛,由此推动了政府立法的发展,故选A项; 从材料看不出宋代体育立法的功利性导向,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宋代重视体育立法,这 有利于规范体育活动,但不代表政府重视激励体育发
20、展,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了体育立 法,据此推不出宋代法律涵盖面较广泛,排除D项。9、D【解析】程颐“宽赋役” “劝农桑”、不轻视刑罚、重视德化的思想主张,有助于减轻 百姓负担,发展农业经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故选D项;程颐只是主张 在先有刑罚的基础上进行德化,并未说明孰轻孰重,排除A项;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 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排除B项;材料未反映程颐教化思想的影响,排除C项。【知识补充】理学家重视理学的社会传播,这便儒家思想问基层渗透,与基层的社会教化 结合得更紧密。10、B【解析】根据材料“广告招牌23处,广告旗帜10面,灯箱广告4块” “多以姓氏或 经营的名品作为店招”
21、可知,北宋部分商店通过广告进行宣传,这说明北宋商家的经营意 识较强,B项正确;A项从材料中反映不出来,排除;材料反映了部分商家具有品牌意识, 但并不能据此说明品牌意识推动商业发展,排除C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家族经营观念得 到强化,排除D项。11、A【解析】材料中宋代理学家强调人与万物的同源性,认为人与万物拥有共同的仁心, 可以同情共感、相互感通,生命的本能是天机自动,也是天理的流行,故人应该遵从天理, 这一观点意在论证遵从天理的必然性,A项正确;B,C两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2、C【解析】宋代理学提倡建立礼教社会,三纲五常等严重束缚着女性,影响了当时文 人的
22、社会意识和审美观念,因此宋代绘画反映出社会风气的保守、内敛以及封建礼教对女 性的束缚,C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中绘画不属于现实主义流派,排除A项;B项在材 料中体现不出,排除。13、A【解析】与唐代相比,北宋实物税减少,税钱增加,反映出北宋税收货币化程度增 加;与唐代相比,北宋间接税大幅增加,这反映出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商业税成为重要的 财政来源;仅根据表格数据得不出北宋中央集权得到强化;仅根据表格数据看不出北宋耕 地面积是否增加,故选A项。14、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家在地方遭遇荒年时开支白银,用于赈灾,以稳定社会 秩序,这说明白银在政府财政支付中发挥重要作用,C项正确;宋代流通的货币除了
23、白银, 还有纸币、铜钱等,排除A项;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是在明朝确立的,排除B项;材料无 法体现白银促进了海外贸易的持续发展,排除D项。15、C【解析】西周:重要档案均“书之玉版,藏之金匮,置之宗庙”两宋:律法规定档 案要按期逐级上送明朝:“若弃毁官文书者,杖一百”。从西周到明朝,政府都非常重视档 案文书的保存与管理,故选C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档案数量的变化, 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政府视档案的管理,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16、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学校具有教化功能,宋代政府对私学教育采取默许和鼓励的态度,并注意吸收私学教育的经验,将之运用于官学教育
24、中,这反映出 私学与官学具有类似的教化功能,c项正确。私学与官学的教学方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 项从材料中得不出来,排除;材料未涉及私学对维持地方秩序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体 现不出私学是培养士大夫阶层的主要阵地,排除D项。【知识补先】宋代私学多由大儒创办,以儒家的伦理纲常为重要教学内容,起着重要的社 会教化作用。同时宋代官学也得到发展,加上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所以当时学校的学费极 低,甚至给一些贫困学生减免学费,所以宋代入学门槛较低。17、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王安石变法中设置市易务,直接参与到市场的 经营中,这加大了政府对工商业的干预,C项正确;“严格立法以抑兼并”“增加商税”等
25、 举措会激化政府与地主阶级、商人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缓和,排除A 项;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并未达到强兵的目的,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与人民的差 役负担关系不大,排除D项。【知识补充】主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18、C【解析】材料中变化与基层治理的创新关系不大;材料中变化与君主专制没有直接 关系;据材料“不知情者,止坐犯人” “逆父母者,五车杀之”可知,辽朝统治后期 废除了传统习惯法的一些内容,但对于违背忠孝等儒家伦理的行为仍严格处罚,这说明中 原地区的法律制度和儒家思想对辽朝产生了深远影响,反映出当时民族交融的加强;材料 没有涉及法律形式的变化。综上所
26、述选C项。19、C【解析】材料设问为这些机构设置的目的,从机构的类型可以看出正确答案为C项。 20、D【解析】材料包含了两方面措施,解题时要对这两方面内容分别分析,具体分析如 下:中央委派官员管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这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中央任用当地 士官进行治理,这充分发挥了当地上层人士的积极性,综合则体现了元朝治理边地原则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不能全面涵盖材料信息,排 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技巧提升】当材料包含多层信息时,要注意选顶是否能全面涵盖这些信息。将材料信息 范围扩大和缩小的答案都是错误的。21、B【解析】建康府在南方,当地某田庄收租主
27、要征收小麦和稻米,小麦为北方作物, 反映出当时小麦在南方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种植,即出现了北粮南种的现象,这说明当时南 方种植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也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材料 强调的是私人田庄的佃租征收,而非赋税制度的简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佃租与收成 的比重,得不出农民负担沉重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不涉及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的相关信 息,排除D项。22、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中外贸易十分繁盛,大量外商、胡商通过陆 上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进行商业贸易,唐朝墓葬中发现的砖刻胡人引驼图,证实了当时 陆上丝绸之路的畅通和兴盛,D项正确;图中胡人的波斯装束不能代表唐朝人民对
28、异域文 化的态度,排除A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多民族封建国家,排除B项;敦煌 是陆上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砖刻胡人引驼图无法说明敦煌的工商业发展情况,排除 C项。23、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朝,一部分科举落第的举人投奔西夏立国者李元昊,受 到重用并强化了西夏实力,这推动宋朝增加了西北地区的科举录取进士的人数,反映了国 家治理体系的改革,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朝南北经济文化的问题,排除A项;干强枝 弱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材料未涉及宋朝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未涉 及宋朝崇文抑武的制度,排除D项。24、D【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汉武帝以后,儒学成为我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
29、。而 少数民族政权元的统治者提升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地位是在迎合汉文化和社会的主流思想, 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传承和民族交融,D项正确;儒学本来就是官方哲学,在汉代 就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排除A、B项;昭示新王朝的合法性是主观意图,不是客 观影响,排除C项。25、C【解析】材料“辽人认为南朝北朝是家”“金人并没有将宋人除于中国之外可知, 辽、金皆不将宋除于中国之外,反映了少数民政权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的心理认同, 故选C项;“共祖”反映的是少数民族对某个祖先的认同.如黄帝等,材料不涉及“共祖”, 排除A顶;辽宋夏金时期,民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但“隔阂”消失的说法不 符合史实,且题干不涉及民族隔阂,排除B项;材料中辽与宋各有国号,且为外国,故无 法体现国家统一趋势渐强,排除D项。26、A【解析】材料涉及两个时间信息,且材料内容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应重点分析 变化后的内容。宋代之前远距离运粮成本高昂,宋代:水运网络发达,降低了运输成本, 反映出水运交通发展推动长途贩运的兴盛,A项正确;“废弛”说法错误,中国封建社会 总体上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明清时期,地域性商帮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 除C项;“临清、聊城、济宁”是大运河沿岸的北方城市,不能反映经济重心的南移,排 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