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器皿,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器皿,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验器皿,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022实验器皿,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正文内容常用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一、中控室常用实验器皿类型中控室常用的实验器皿包括锥形瓶、移液管、烧杯、量筒、容量瓶、广口瓶、玻 璃表面皿、蒸发皿等等。二、中控室常用实验器皿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烧杯烧杯是一种常见的实验室玻璃器皿,通常由玻璃、塑料、或者耐热玻璃制成。烧 杯外壁一般标有刻度,可以粗略的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但不能直接用来配置 准确度要求较高的溶液。注意事项:玻璃烧杯可以加热,在加热时应该在烧杯底部垫上石棉网,不得直接用火焰直 接加热烧杯底部,以防止因受热不均而引起的炸裂。塑料
2、烧杯不能用明火加热。在加热时烧杯最好不要烧干,如需搅拌溶液,可用玻璃棒或者磁力搅拌器来进 行搅拌。常用的烧杯的规格有:50ml、100ml. 250ml、500ml. IL、5LO2 .容量瓶容量瓶主要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瓶颈上刻有标线,当瓶内液体在所 指定温度下达到标线处时,其体积即为瓶上所注明的容积数。一种规格的容量瓶 只能量取一个量。注意事项:在使用前首先应当检验其密闭性。操作如下:将水加入容量瓶,然后塞紧瓶塞, 观察是否漏水,再将瓶塞旋转180度观察是否漏水。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一旦
3、超过,必须重新进行配 置。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读数时应用左手平托平底,右手手指握住瓶端,视线与 标线平行,再进行读数。常用的容量瓶规格有50ml、100ml. 200ml、250ml. 500ml等多种规格。3 .移液管移液管分为胖肚移液管和吸量管,是用来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溶液的量器。移液 管是一种量出式仪器,只用来测量它所放出溶液的体积。注意事项:移液管(吸量管)不允言午在烘箱中烘干。移液管(吸量管)不能移取太热或太冷的溶液,同一实验中应尽可能使用同一支 移液管。在使用吸量管时,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每次都应从最上面刻度(0刻度)处为 起始点,往下放出所需体积的溶液,而不是需要多少体积就吸取多少
4、体积。常用的移液管有1ml、2ml、5ml、10ml. 20ml、50ml等多种规格。4 .锥形瓶锥形瓶主要用于化学滴定中的受滴容器,也可加热液体。操作使用时应当注意注 入的液体最好不超过其容积的二分之一,过多容易造成喷溅;加热时在其底部要 垫上石棉网,烧杯外部要擦干后再使用。锥形瓶主要规格有250nli的5 .蒸发皿蒸发皿的主要用途是用来蒸发液体、浓缩液体和干燥固体物质。蒸发皿能耐高温, 但是不能骤冷,刚刚加热完毕的蒸发皿切不可立刻放到温差较大的地方冷却,以 防止炸裂。加热时装入的物质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三分之二。6 .量筒或量杯用途:用于量取一定量体积液体的试验器皿。注意事项: 不能在量筒内稀
5、释或配置溶液,决不能对量筒进行加热;不能在量筒内进行化学 反应。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 使瓶口紧挨着量筒口,使液体缓缓流入。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时,把量 筒放平,改用胶头滴管滴加到所需要的量。读数时应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 观察刻度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 体积数。否则,读数会偏高或偏低。7 .广口瓶与细口瓶广口瓶和细口瓶都有透明和棕色两种,广口瓶主要用于盛放固体试剂,细口瓶用 于盛放液体试剂。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注意事项:广口瓶盒细口瓶都不能用于加热,取用试剂时,瓶塞要倒放在桌子上, 用后将
6、塞子塞紧,必要时密封。由于瓶口内侧有磨砂,跟玻璃磨砂配套使用,因 而玻璃砂的广口瓶不能盛放强碱性试剂。如果盛放碱性试剂,要改用橡皮塞。8 .玻璃漏斗用于向细口容器中注入液体或用于过滤装置。注意事项:漏斗要洁净,其次做过滤实验时漏斗上的滤纸要折叠好,做到“三低 两靠”即: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玻璃棒要紧靠漏斗中壁、漏斗要紧靠烧杯内壁。9 .分液漏斗用途:主要用于分离互不相溶且密度不同的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容器中滴加液 体,可控制液体的用量。使用步骤:检漏、加液、振摇、静置、分液、洗涤。注意事项:漏斗内加入的液体量不能超过容积的四分之三,为防止杂质落入漏斗 内,应盖上漏斗口上的塞子;放液时,磨口塞上的凹槽与漏斗颈上的小孔要对准, 漏斗里的液体才能顺利流出;分液漏斗不能加热;漏斗用后要洗涤干净。实验器皿,常用实验器具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正文内容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