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一中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平邑一中东校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注意事项:请同学们严格按照题号要求作答,简答题分题拍照上传,一题一上传,请勿一个答题区上传 一整张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火王愿坚林大妈住在东山岛的一个小山上,山前是一列大山岭,山后靠海是一马平川的平地。林大妈的屋后有 一片竹林。她和小儿子阿根,就靠这片竹林过日子。林大妈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偏偏不服老,每天拄着拐杖,夹 着弯刀,钻到竹林里,这里扫扫烂竹叶,那里给笋芽松松土,一磨蹭就是一天。有时不小心踩断了一棵笋 芽,她就心疼得一天吃不下饭去
2、。林大妈这样没死没活地干,她是有打算的,这个打算在她心里已有十几年了。十几年前,她老伴临死 的时候,对她说:“你跟着我苦了一辈子咱俩受点苦也算不了啥,只要孩子无论如何得给他成个 家,抱个孙子”从那时起,林大妈就想积蓄点钱,好给孩子成家。可是,她刚积了几个钱,要给大儿 子阿桂成亲,却碰上蒋军撤退,阿桂被抓去了,几年的积蓄被抢得一干二净,林大妈只好带着小儿子过着 苦日子。但是,不管日子多么苦,林大妈给儿子成家的念头始终没有断。蒋军抓去大的还有小的,现在小儿子 也长大了,当上了民兵;听说在山下村里还找了个对象呢。于是,林大妈干得更起劲了,把那又壮又直的好竹子一根根地拣出来,捆好放在一边存起来,一有空
3、 就来看看竹垛,数数捆数,点点根数,心里盘算着:“到时拿几捆换木料搭三间房子,剩下的卖给合作 社,买布、买猪肉一定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就在这个时候,东山岛的战斗发生了。林大妈家前的那座大山上,成了战场,数不清的解放军战士攻 上山去打敌人。夜里伸手不见五指,阿根到民兵队去集合了,林大妈靠在竹子垛上,摸着心爱的竹子。大炮“咕咚咕 咚”地震得人心跳,林大妈望望战场,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儿子的蒋军又来了,这群狗东西啊,我这竹 子忽然,一阵脚步声从竹林后面传过来,越来越近,接着几十条黑影窜过来,为头的压低嗓子喊:“什【答案】.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此情可待成追忆
4、.只是当时已惘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豫” “腓” “己” “惘”。三、语言文字运用(3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6小题,18分)1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网络警察一年365天守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在无形的战场上“斩凶擒魔”,筑起一道看不见的翅 墙铁壁。那么,他们到底通过什么手段搜寻到那一双双重重掩护下的黑手? 一位老网警这样回答:“虚拟 社会和现实社会总有藕断丝连的联系,犯罪分子再怎样腾挪、掩藏,他们的IP地址总是唯一旦固定的。 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犯罪分子遗留在网络上的螳丝马迹,来找到网络背后现实生活中
5、实体的人。” A.铜墙铁壁B.藕断丝连C.且D.蛛丝马迹【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铜墙铁壁:比喻防御十分坚固,不可摧毁;也比喻团结一致。语境是说网络警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 无形的战场上团结一致,坚强守护。使用正确。B.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牵挂着(多指爱情上的)。语境是说虚拟社会和现 实社会之间关系密切而复杂,故使用错误,应改为“千丝万缕”。“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 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C. “且”是“并且”的意思,语境说的是犯罪分子的IP地址总是唯一并且也是固定的。使用正确。 D.蛛丝马
6、迹: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语境是说犯罪分子在网络上留下的不明显的线 索。使用正确。故选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孙犁的创作与这两个题材 o但除极少作品外,大都被排斥在文学史论述的“主流”之外。虽然茅盾站出来说表现战争和土地问题这类 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笔调,还可以有其他风格“。的确,文学本无题材大小之分,且都有各自的出 发和抵达,但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力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然而,时间是个裁判者,当年有些“主流”作品逐渐被读者淡忘,而与文学主流话语疏离,拥抱生 活,拥抱
7、大地,拥抱人民而获得文学价值的孙犁的作品,留下了人间真气,留下荷花淀派的趣味风神,留 下了一个战士作家的精神,而经久弥香,风情益增。孙犁一生漠于人世,拒绝参加无聊的社会活动,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 信条,闭门谢客,苦读诗书,伏案创作,安放自己那颗纯净、高远之心。他一生虽,远 离尘世,但他的葬礼,却声动津门,人们不会忘记这位中国文化塑造的中国文人的优美人格和他的文化风 神。13.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比喻通感夸张B.借代引用反语引用排比D.双关借代反语A.比喻)1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息息相关庄严写真离群索居B.休戚相关严正写真离群索居C
8、.休戚相关庄严写照茕茕孑立D.息息相关严正写照其底孑上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的作品,竟然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B.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置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C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D.孙犁另辟蹊径,以“牧歌”方式处理战争土地题材,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但其作品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受到冷落。【答案】13.C14. A 1
9、5. D【解析】【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战争和农村题材,是中国文学的重镇”“时间是个裁判者”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拥抱生活,拥抱大地,拥抱人民”运用了排比 修辞手法;“严格恪守文人宜散不宜聚的信条”等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文段中没有运用夸张、通感、双关、借代、反语等修辞手法。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见词语的能力。第一处,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说的是孙犁的创 作与战争、农村这两个题材关系密切,与“祸福”无关,应用“息息相关”。第二处,庄严,庄重而严肃。严正,严肃正当;严肃公正。战争和土地等主题应该是庄重
10、又严肃的,应用 “庄严”。第三处,写真,画或拍摄的人像;对事物的如实描绘。写照,画人物的形象;对事物的描写刻 画。根据语境,两词皆可使用。地四处,离群索居,离开同伴而过孤独的生活。茕茕孑立,孤零零一人站在那里,形容孤单,无依无靠。语境形容的是孙犁生前的生活状态,结合“远离尘世”可知,应用“离群索居”。根据以上分析,A项正确。故选Ao【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处置战争土地题材”搭配不当,可将“处置”改为“处理”;二是 “向人性和人情的深层结构开掘,还是被挤到文学的边缘”成分残缺,应在“开掘”后加“的作品”,或 在“还是”前加“但其作品”。A
11、项,存在第一个问题;B项,两个问题都有;C项,存在第二个问题;只有D项完全修改正确。故选Do16.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之 间229年的历史。B.汉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汉代使 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正由于使臣持节,故此“使 节”联称。C.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 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阕氏,匈奴单于
12、正妻的称号。左伊秩譬,匈奴王号。D.班固,字孟坚,西汉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 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说法错误,应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故选Do17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 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 “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C.少牢:羊、猪各一头。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
13、祭祀用的牲畜。根据牺 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 以招揽宾客著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杭州”错,应为“扬州”。B. “迁徙之徒”不是指百姓,而是指被征发戍守边关的人。D.春申君是楚国的,平原君是赵国的。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是一句为人熟知的民间俗语。健走由于不受年龄、性别、体力等限 制,又因其简便易行、适合各类不
14、同人群,颇受大众青睐。但是,如果健走的方式不够科学,很可能会 ,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健走前,要选择舒适的软底运动鞋或专业健走鞋、穿着易干或吸汗的衣物、携带必备药物和饮用水 等。场地应选在树荫下或平路上,还要提前做好热身。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o健走 结束后大约20分钟左右要及时放松j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减少肌肉酸痛。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 具体分配要,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健走时需控制心率,一般 中老年人的适宜心率大致为每分钟100次,40岁上下的中青年大致为每分钟12
15、0至130次。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 .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 .徒劳无功量力而行因人而异19 .健走结束后大约20分钟要及时放松,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缓解肌肉酸痛。20 .该句使用的引用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效果:使用引用的修辞手法,引用生活化的俗语,形象直观,说服力强;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 出。【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但是”分析,上文说健步走的好处,下文谈健步走的弊端
16、、害处,结合“如果健走的方式 不够科学,很可能会”分析空处需要填危害,且与下句“甚至对身体造成损害”构成逻辑上的递进关系, 于是确定需要填入“有害无益”或者产生问题等方面的成语,可以用“徒劳无功”,白费力气,没有成就 或好处,也说“徒劳无益”。或“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第二空:由“健走过程中,要注意强度和幅度”得出空处需要填入“适可而止”“量力而行”等近义成 语。适可而止:到了适当的程度就停止(指做事不过分)。量力而行: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 强。第三空:结合上下文“正常人每天健走10000步左右,步数分配大致为早上3000步、上午至下午3000步、晚上4000步,具体分配要
17、” “其中3000步需要略微快速,达到微微出汗的效果即可”分析,空处需 要填表达合适或者恰到好处等意思的成语,可以填“因而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大约20分钟左右”成分赘余,删掉“大约”或“左右”,“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减少肌肉酸痛”动宾不搭配,改为: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 复,缓解肌肉酸痛。或:这有利于促进肌肉和身体的恢复,减轻肌肉酸痛感。【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的能力。“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使用了熟语或俗语,属于引用修辞,生动形象,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饭后百步走
18、,能活九十九”使用整句,字数相等,结构大体一致,抑扬顿挫,音韵和谐琅琅上口,富有 韵律美,增强可读性和吸引力;“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数字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直观通俗,起强调突出的作用,富有说服力,增强 感召力。(三)语言文字运用m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近来风行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承认机械及新材料在我们生活中已占据了主要地位。这种 建筑,名目虽然笼统,其精神观念却是极诚实的。这种建筑现在已传至中国各通商口岸,许多建筑师又全 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但是对于新建筑有真正认识的人,都应知道现代最新的构架法,与中国固有建筑 的构架法所用材料不同,【乙】基本原则却一
19、样一都是先立骨架,次加墙壁的。()我们若是回顾到我们古代远物,它们的每个部分,正合乎今日建筑设计人所崇尚的途径。两种这样不同时代与文化九意融洽 相类似,确实是在文化史中有趣的现象。我们这个时期丙正该是中国建筑因新科学、材料、结构而又强旺更生的时期,也是中国新建筑师 产生的时期。T1他们自己在文化上的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 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我认为,他 们是最有希望的。21 .文中画横线的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D. T2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0、()A.这并不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B.这并不是结构使然,而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C.这是他们故意抄袭我们的形式,并不是结构使然D.这并不是我们故意抄袭他们的形式,乃因结构使然2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与文化,竞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实是有趣的现象。B.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艺术,竟融洽相类似,在文化史中确实是有趣的现象。C.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与文化,竞融洽相类似,确实是在文化史中有趣的现象。D.这样两种不同时代与文化的艺术,竞融洽相类似,确实是在文化史中有趣的现象。【答案】2LD22. A 23. B【解析】21题详
21、解】本题考查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D.丁原句标点使用错误,前两句为并列关系,中间应该用分号连接。而后四句之间没有并列,表陈述,故 用逗号。正确标点:他们自己在文化上 地位是他们自己所知道的;他们对于他们的工作是依其意向而设 计的;他们并不像古代的匠师,盲目地在海中漂泊,他们自己把定了舵,向着一定的目标走。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由原文“欧美的“国际式”新建筑;许多建筑师又全在抄袭或模仿那种形式;与中国固有建筑的构架法 所用材料不同”可知括号前半段陈述主题是“国际式新建筑”,许多建筑师模仿“国际式新建 筑”,中国与这种“国际式新建筑”所用材料不同,然后具体解释怎么
22、不同,可知是“他们”抄袭“我们”,排除D。由原文“莫不是内部结构坦率的表现”可知括号后陈述“内部结构”,所以承接前句可知应语意侧重 “内部结构”。排除BC。故选Ao【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句子出现两个语病: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不同时代与文化”后加上“的艺术”排除AC。语序不当,将“确实是”移到“文化史中”后面。排除CD故选Bo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生活中,人们在获得一些新东西的同时,也有可能失去另外一些东西;疫情下,我们失去了很多,但 同时也该有不少的收获。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请以“疫情下的得与失”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
23、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疫情下的得与失当烂漫的山花可望不可即,当婉转的莺啼可闻不可觅,被迫接受居家上课、行政隔离的我们,切实感受 到“新冠”大疫带来的失序与失落。无怪网友纷纷以打油诗调侃:“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纵观历史长河,阳光和煦之日少,风雨晦暝之时多。天灾人祸无常,世事哪能总遂人愿?身处百年未有 之大变局的我们,面对疫情挑战,面对失去,理应多一份从容笃定,少一些惊慌怨思。既憧憬“清零”胜利, 亦不惧当下动荡,方可展现青年人的伟力与担当。失去与得到,困厄与转机,灰暗与曙光,从来都是一体两 面、共存共生
24、的。疫情“偷走”诸多美好不假,人性坚韧带来的“得到”更应珍视。疫情给我们的学习与生 活带来了困难,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品性,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正如海明威所说,“生活总 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留下的伤痕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部分”。在疫情中,我们更收获了 “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理念的。正是疫情这场灾难,让我们认识到,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 只有提升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维 护人类共同家园。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面对疫情、面对一切困境,想要得到,就不能缴械投降,而是与之共存;不 能坐等疫情结束才重新出
25、发,而是在新形势下积极采取策略应对变化,适应乃至超越困难,最终有所收获。 只接受和风细雨的人是怯懦孱弱的,生活的勇士,不惧狂风暴雨的磨砺。居家停滞,有人阅读经典,得到深 沉思索的力量;生活简化,有人陪伴亲人左右,得到久违的烟火温情;时局纷纭,有人关注大小新闻,获得 “家国天下”的参与感。他们都勇敢,勇于直面生活的挑战;他们也都平凡,凭点滴行动为黑夜点亮微光。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的“冠笄之礼”遭逢“新冠之殛”,虽则许多人的人生路径随之改变,我仍 然认为,这场来自社会的大考是至关重要的一课,它赋予我适应变化与灾难的能力。对我而言,疫情使我失 去许多,却也让我得到更多。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
26、如歌。疫情下,有失也有得,就让我们在抗疫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 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全命题兼具任务驱动性质类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为引语类。材料以三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展开,引出了 “疫情下的得与失”这一话题。三年疫情,让我们 失去了很多,比如,我们是在疫情时代的线上学习中度过的,没有常规安排中流汗呐喊的军训生活,没有想 象中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也没有步入新环境,结识新朋友的新奇激动。而对社会来说,疫情影响了经济的 正常发展,让许多人就业困难,让商家破产倒闭,使国家面临动乱不安。这是我们在疫情中的“失”。但同 时,对个人而言,疫情
27、可能让我们改变了被动的、强制性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养成更加自律的习惯;疫情 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却也让我们在克服不便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力,塑造了一个更为顽强的自己。对 国家而言,疫情让我们看到了 “风月同天”,也让我们看到灾难不是一家一国的事,而是整个人类命运共同 体的挑战,这也让我们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更具备家国情怀,也具备了更广阔的国家视野与开阔胸襟。这都是 疫情带来的“得”。所以,疫情这场灾难是最好的教材,也是最好的课堂。它教会我们:得到和失去常常同 时存在,你想要有所得,必然有所失,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暂时失去或有所失去也 是必要的;得到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失去也未必
28、都值得悲哀,能从失去中获得某种教益,得到一些,失去一 些,你会生活得更充实,更自信;名誉、地位、财富等失去后并不可怕,只要加倍努力,仍可重新获得。作文的大背景是“疫情”,考生写作不可脱离这一情境。对此,写作时可以结合具体情境,思考疫情让我们 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但需注意情感态度需积极向上,所以写作重点还是应该放在“疫情下的得”这个 话题,思考这场疫情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又在这个课堂上收获了什么,如心智的成长、意志力的成长、视 野的成长等。最后,则可再次围绕“得与失”总结观点:我们在失去的同时也在得到,所以不管是疫情还是 其他困难,都应该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立意:1 . “失”之坦然,“得”之
29、必然。2 .乐观看待疫情的“失去”,我们会得到更多。3 .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挑战,也是人类共同的课堂。么人?过来!”林大妈吓坏了,她哆哆嗦嗦她走过去,一下被那家伙抓住了。“快说,这山上有没有你们的解放军? ”林大妈告诉他们,这山上没有别人,只有她一个孤老婆子。那人推她一把说:“去,烧开水!”“没有柴火! ”林大妈稍微清醒了些。“这里有! ”外面的人拉进一捆竹子,“咔嚓咔嚓”折断了,丢给她。竹子,就是林大妈的命啊!现在,她忍住心痛,慢吞吞地把锅里添上水,刚要擦洋火,一个蒋军拉住 她:“把门关起来,不要让火光露出去! ”林大妈关上门,点起火来。竹子在火里烧得啪啪地响,每响一 声,林大妈的心就抖一下,
30、这不是烧竹子,简直是烧她的心。就在这时候,蒋军们忙起来了。蒋军军官说:“再过半个钟头就开始,我们从海上摸到这里,要从后 面打他们!只要打下前面的那个大山头,”他用手朝大山一指,“我们就能占领全岛。听明白了没有? ” 那个蒋军军官瞟了林大妈一眼。林大妈连忙转过脸去,向灶坑吹了几口气,假装没听见。蒋军的话,林大妈虽说不能全听懂,但是意思是知道了。她闭着眼,心里好像烧滚了的锅:这些土匪 就是抓走大儿子阿桂的蒋军!现在又来了!我得赶快去报告!可是怎么去呢?要是阿根在家就好了。她想:我死了倒没啥关系,只要人民解放军能保住东山岛,往后阿根就有好日子过。她想着想着,忽然眼前一亮,听见“啪”的一声。她睁眼一看
31、,原来蒋军们正在抢水喝,一个蒋军踢 着了竹火,照得满屋亮堂堂的。那个蒋军军官火了,就打了那家伙一个耳光。这时,林大妈心里一下子亮了,她暗暗骂道:“畜生,你们怕火呀! ”她有办法了,趁着蒋军不留 意,拿着一盒火柴,偷偷地溜出屋子。摸呀,摸呀,竹垛摸到了,她的心跳得很厉害,手也在发抖。她想这竹子就是准备给孩子办喜事用 的,只要火柴一擦,就要烧个精光,可是一想到屋里这些可恨的蒋军,立刻把心一横:“不,一定得烧, 一定得让解放军知道!”她咬紧牙根,抓出三根火柴并在一起,“嚓! ”一道亮光,焦干的竹叶一点就 着,火苗着旺了。火被风一吹,一会儿,火柱冲上天空。火光把敌人吓坏了,一个蒋军像疯狗一样扑向林大妈
32、,因为怕解放军听见,没敢放枪。林大妈抡起拐 杖,拼上全力向蒋军打去,接着一头撞到蒋军的怀里她醒来的时候,是大白天了,原来自己躺在担架上,身边站着阿根和一个姑娘,还有一大群解放军同 志!林大妈望了望那堆竹子灰,两眼直瞪着儿子,呆了半天,才想到昨夜的事,说:“孩子,我对不住 你,你那竹子叫我烧了。”阿根向那个姑娘笑笑,又转过脸对林大妈说:“妈,你不要心疼那竹子了。你 知道,亏你那一把火才保住了咱们东山岛哇!林大妈望望她那片可爱的竹林,望望解放军同志,又望望儿子阿根和那个不认识的姑娘,愉快地笑了。1954年2月2日(有删改)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六十多岁的林大妈,背弯、
33、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每天拄着拐杖,夹着弯刀,没死没活地 干,就因为她不服老。B.林大妈老伴临死的时候对林大妈的嘱托被林大妈一直牢记在心里,她过着苦日子,积了几个钱,要给 当民兵的儿子成亲。C.东山岛的战斗打响,“几十条黑影窜过来”,林大妈担心自己心爱的竹子被蒋军糟蹋,又怕又恨,不 由得“哆哆嗦嗦”起来。D.林大妈望望那片可爱的竹林,再看看儿子和姑娘,“愉快地笑了 ”,暗示她已经确定这个姑娘就是儿 子的对象,心里特别愉快。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对竹子的描写贯穿全文,既写出了竹子对林大妈的重要性,又象征着她正直而有气节的精神。B. “抓住”林大妈,“
34、折断”竹子等细节写出了蒋军蛮横的军阀作风,是为了与林大妈的勇敢形成对比。C.第四段交代林大妈的家庭状况,为后文“她醒来的时候”,看到“身边站着阿根和一个姑娘”埋下伏 笔。D.小说以东山岛战役为背景,不仅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体现了小说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创作规 律。3 .本文标题“火”内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l.D2.B4 .指林大妈为了传递消息燃竹而起的熊熊烈火。指林大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之火。象征着军民团结一心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火。【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内容的能力。A. “就因为她不服老”错误。“林大妈就想积蓄点钱,好给孩子成家”,林大妈
35、干活不仅因为她不服老, 更因为她想攒钱给儿子娶媳妇。B. “要给当民兵的儿子成亲”错误。由第三段“她刚积了几个钱,要给大儿子阿桂成亲,却碰上蒋军撤 退,阿桂被抓去了,几年的积蓄被抢得一干二净”可知,林大妈积了几个钱,是要给大儿子阿桂成亲,但 积蓄被蒋军抢了,阿桂也被抓去了。C“林大妈担心自己心爱的竹子被蒋军糟蹋,又怕又恨,不由得哆哆嗦嗦起来”,林大妈“哆哆嗦 嗦”是因为在漆黑的夜里受到了突然的惊吓。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B. “是为了与林大妈的勇敢形成对比”错误。写蒋军蛮横的军阀作风是为了衬托林大妈的勇敢。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的能力。依
36、据“她咬紧牙根,抓出三根火柴并在一起,嚓! 一道亮光,焦干的竹叶一点就着,火苗着旺了。火 被风一吹,一会儿,火柱冲上天空”可知,“火”首先指林大妈为了传递消息燃竹而起的熊熊烈火。依据“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儿子的蒋军又来了,这群狗东西啊,我这竹子”“这些土匪就是抓走大儿子 阿桂的蒋军!现在又来了!我得赶快去报告!可是怎么去呢?要是阿根在家就好了”等可知,“火”还指 林大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恨之火。依据“她想:我死了倒没啥关系,只要人民解放军能保住东山岛,往后阿根就有好日子过”“畜生,你 们怕火呀!她有办法了,趁着蒋军不留意,拿着一盒火柴,偷偷地溜出屋子” “林大妈抡起拐杖,拼上 全力向蒋军打去,接着
37、一头撞到蒋军的怀里”“妈,你不要心疼那竹子了。你知道,亏你那一把火才 保住了咱们东山岛哇!”等可知,“火”还象征着军民团结一心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之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 乐。因谓武日:“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栈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
38、药而死。来 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 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 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 陵计,勿复有云! ”武日:“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 *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链,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直!”陵与武饮数日,复日:“子卿壹听陵言!”武日:“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雕,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
39、日:“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雷衿,与武决 去。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 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日:“武等实在。”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 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节选自班固苏武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 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前长君 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赐钱二百万以葬/B.前长君为奉车/
40、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赐钱二百万以葬/C.前长君 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V赐钱二百万以葬/D.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械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勿()/赐钱二百万以葬/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辇,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车子,秦汉后特指君后所乘的车。文中指天子坐的车子。B.爵,指爵位。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后代爵位制度不尽相同。C.和亲,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外族或者外国出于各种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D.始元,是西汉汉昭帝的年号。我国古代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以表明
41、政权更替。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单于派李陵游说苏武,希望苏武能够听从老朋友的劝告而投降。B.从李陵口中,苏武得知自己母亲去世,妻子改嫁,女儿和儿子存亡未知,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C.苏武认为自己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亲,就算蒙受极刑,牺牲自己,也心甘情愿。D.匈奴一开始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听从常惠的计策,迫使匈奴单于说出实话,才让苏武能够回归汉朝。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无所恨,愿勿复再言!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
42、在某泽中。8 .李陵第一次设酒招待苏武时,是如何劝说苏武投降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答案】4.B5.D6.B7 .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孩子侍奉父亲一样,孩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他让汉使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时,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某大泽中。8 .以故友身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在友人相聚的和乐氛围中加以劝说。先转达单于“虚心欲相待” 之意;次以“自苦无人之地”实无必要加以劝说;再以自己刚投降时的心情劝慰;最后指出,武帝年高,法 令无常,即使归汉,安危不可知。【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以前你的大哥做奉车都尉
43、,跟随皇上到雍横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前长君为奉车”中“奉车”是官职,句意完整,在其后断开,排除AC。“扶辇下除”中“扶辇”修饰“下除”,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故选Bo【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D. “我国古代皇帝一般只用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8 . “家里只剩下苏武的妹妹和弟弟两人”错误,“女弟”的意思是“妹妹”,应该是家里剩下“苏武的两 个妹妹”。故选Bo【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
44、能力。“事”,侍奉,这里可译为效忠;“恨”,遗憾;“愿”,希望。“教”,让;“谓”,对说;”言天子射上林中”,省略句,言天子射(于)上林中,天子在上林苑 中射猎时。【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可知先表明单于“虚心欲相待”之意。根据“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横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 惶恐饮药而死”可知,挑拨苏武与汉武帝之间的感情,指出汉武帝不值得效忠。根据“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 余年,存亡不可知”可知,述说苏武妻离子散的现实,断绝苏武对家室的
45、想念之情。根据“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可知,指出人生短暂,不必在绝境中折磨自己。根据“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可知以自己刚投降时的 心情劝慰;根据“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可知最后指出,武帝年高,法令无 常,即使归汉,安危不可知。参考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担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 单于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 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谦诚地对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
46、信义又能在那里显示呢?以前你的大哥做奉车都尉,跟随皇上到雍栈阳宫,扶着皇帝的车驾下殿阶,碰到 柱子,折断了车辕,被定为大不敬的罪,用剑自杀了,只不过赐钱二百万用以下葬。你弟弟孺卿跟随皇上 去祭祀河东后土,骑着马的宦官与黄门驸马争船,黄门驸马被推下去掉到河中淹死了。骑着马的宦官逃走 了。皇上命令孺卿去追捕,他抓不到,因害怕而服毒自杀。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 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男孩,如今又过了十多 年,生死不知。人生像早晨的露水,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我刚投降时,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狂, 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
47、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并且皇上年纪 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 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 ”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 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候,兄弟三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牺牲一切。现在得到牺牲自己 以效忠国家的机会,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镀这样的极刑,我也心甘情愿。大臣侍奉君王,就像儿子侍奉父 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共饮了几天,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话。”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 了!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 ”李陵见苏武对朝廷如此真 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 ”于是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 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