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物质的变化 同步练习(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物质的变化一、单选题1.下列事实中,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D.用石墨制铅笔芯2.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I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B.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间隙C.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1:1D.过程发生了物理变化3.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溶液红色褪去 B.pH值变大 C.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D.产生蓝色絮状沉淀 4.金华酒传统酿造技艺、浦江剪纸、永康锡雕、东阳竹编等,是金华拥有的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
2、表。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过程,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酿酒 B.剪纸 C.锡雕 D.竹编 5.用高能粒子轰击原子核是研究微观粒子的一种方法。1934 年,意大利科学家费米用中子轰击铀原子(质子数为92,元素符号为U),得到了一种质量增加的原子。他公开宜布发现了93号元素,被科学界认可,从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38年,德国科学家哈恩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发现费米实验中得到的是56号钡元素,并用下图所示模型来定义这一变化。 费米知道后,立即重复哈恩的实验,结果证实自己错了,费米坦率地检讨并纠正了错误。请结合材料分析,以下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B.科学结论的
3、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D.该原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所有物质都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架空烧木材燃烧会更旺,是因为提高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C.物质发生缓慢氧化最终一定引起自燃D.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7.下列科学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胆矾研碎 B.高锰酸钾扩散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8.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织布 B.耕田 C.生火 D.灌溉 9.常见的下列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B.滴水成冰C.牛奶变酸D.镁带燃烧
4、10.温州有许多非遗工艺,以下工艺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细纹刻纸 B.黄杨木雕 C.发丝绣图 D.大米酿酒 11.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B.C.D.12.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选项1234A物理性质物理变化汽化沸腾B纲门目种C植物体器官组织细胞D地球地幔地核地壳A.AB.BC.CD.D二、填空题13.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填“有”或“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发生了变化。在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这发生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14
5、.超临界流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新状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超临界CO2流体,其溶解能力强的溶剂,被誉为“绿色环保溶剂”,将其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2H8O3)的流程如图所示。 香兰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属于变化。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操作1的名称是。超临界CO2流体按元素的组成分类属于。三、解答题15.2018年杭州市萧山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拉开帷幕。全面推进小城镇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的转型,让小城镇更加宜居、更有特色、更富活力。全面开展卫生镇创建工作,强化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破解镇街环境卫生管理难题,全面提升镇街
6、环境卫生面貌。 (1)下列做法能 “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A.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B.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C.多个展馆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2)在公共场所分布着许多“直饮水”点,其“直饮水”主要生产流程为:自来水活性炭超滤膜分离 紫外线消毒直饮水,其中活性炭起吸附作用;超滤膜可以让水分子通过,其它大分子污染物则被截留,这个分离过程属于。(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原因是。 (4)“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目前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填字母
7、序号)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B.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C.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四、实验探究题1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物质。小明同学利用碘进行如下实验: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成蓝色;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酒精中,取少量碘酒滴在馒头上,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有什么变化,请预测实验现象为_,并阐述理由_。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将少量食盐水滴在馒头上,馒头不变蓝。那么加碘盐中的“碘”是指 。
8、 A.碘单质B.碘元素C.碘原子D.碘分子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 【解析】【分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解答】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利用干冰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时吸热,为物理性质,故A不合题意; B.汽油作燃料,利用汽油的可燃性,为化学性质,故B符合题意; C.用氢气填充探空气球,利用氢气的密度比较小,为物理性质,故C不合题意; D.用石墨制铅笔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为物理性质,故D不合题意。 故选B。2.【答案】 C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
9、确定反应类型; (2)根据分子运动论的内容判断; (3)根据反应的示意图判断;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反应I的反应物为和, 生成物为, 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A正确不合题意; 只要是分子,那么它们之间就由空隙,只是大小不同,故B正确不合题意;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4:2=2:1,故C错误符合题意; 经过过程II后,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即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3.【答案】 B 【解析】【分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那么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溶液的红色褪去,即盐酸和氢氧
10、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从而导致溶液的pH减小,发生了化学反应,故A不合题意; B.如果在酸中不断的加入水,那么酸性减小,溶液的pH增大,此时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B符合题意; C.铁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因此看到气泡说明有氢气生成,发生了化学反应,故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氯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B。4.【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酿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11、; B、剪纸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锡雕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 竹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A。5.【答案】 D【解析】【分析】(1)(2)(3)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费米虽然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哈恩却发现了他的研究问题,这说明面对前人的观点要敢于质疑,故A正确不合题意; B.费米重复完成实验,证实自己的结论错误,这说明科学结论的得出要依据客观事实,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对科学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完善的过程,故C正确不合题意;
12、D.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分子,即分子变化而原子不变,则该原子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6.【答案】 D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判断;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是一定的; (3)铁生锈就是缓慢氧化; (4)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如果物质不是可燃物,即使温度再高,它也不会燃烧,故A错误; B.架空烧木材燃烧会更旺,是因为提高了与空气中氧气的接触面积,故B错误; C.铁生锈就是缓慢氧化,但是不会引起自燃,故C错误; D.夏天时,暴晒下的自行车胎爆炸,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7.
1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A、 胆矾研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扩散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D、 干冰升华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C。8.【答案】 C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的本质为: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织布时,只是棉线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A不合题意; B.耕田时,只是土壤
14、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B不合题意; C.生火时,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C符合题意; D.灌溉土地时,只是水的位置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C。9.【答案】 B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钢铁生锈的过程,其实就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合题意; B.滴水成冰的过程,其实就是水由液态变成固体的凝固过程,只是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符合题意; C.牛奶变酸的过程,其实就是乳酸菌将糖类转化为乳
15、酸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合题意; D.镁带燃烧的过程,其实就是镁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不合题意。 故选B。10.【答案】 D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答】A.细纹刻纸,只是纸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黄杨木雕,只是黄杨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B错误; C.发丝绣图,只是发丝的存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大米酿酒,大米经过酵母菌的作用生成新物质酒精,发生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11.【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有新
16、分子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分析。 【解答】 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分子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12.【答案】 C 【解析】【分析】(1)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从物质的包含关系切入。 【解答】A、物理性质和物理变化两者的特点、概念不同,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的两种方式是蒸发与沸腾,A不符合题意; B、生物分类的单位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从部分到整体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C符合题意; D、地
17、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而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二、填空题13.【答案】 物理;没有;状态;化学 【解析】【分析】(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其本身的分子的种类和大小保持不变,变化的是分子之间的空隙。 (2)分析水的电解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即可。 【解答】(1)在水循环的过程中,水发生了物理变化,因为水在该过程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 (2)在水电解实验中,水通直流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了新物质,这发生化学变化。14.【答案】 2:1;物理;过滤;氧化物(无机化合物)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
18、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过滤原理及氧化物定义分析。 【解答】 香兰素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481:2; 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操作1的名称是过滤; 超临界CO2流体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或无机化合物。 故答案为:1:2;物理;过滤;氧化物(无机化合物)。三、解答题15.【答案】 (1)A,B,C(2)物理变化(3)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4)A,D【解析】【分析】(1)“低碳、环保”理念的核心就是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据此分析判断; (2
19、)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有无新物质生成; (3)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角度解答; (4)分析各项措施中是否有利于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即可。 【解答】(1)A.用可降解“玉米塑料”代替传统塑料制作餐具,可以减小塑料餐具的生产,从而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环境污染,故A符合题意; B.用回收的牛奶包装纸盒再生的材料制造休闲椅,可以减小对树木的砍伐,以及生产过程中有害物质的排放,故B符合题意; C.多个展馆充分利用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减小化石能源的利用,故C符合题意。 故选ABC。 (2)活性炭将水和其中的污染物进行分离,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存在状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
20、化。 (3)正常雨水显弱酸性的原因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4)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减小化石能源的消耗,故A符合题意; B.在生产中,有很多行业必须使用煤、石油、天然气为原料,完全禁止会影响生产和生活,故B不合题意; C.开发燃煤新技术使其充分燃烧,并不会减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C不合题意;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绿色植物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故D符合题意。 故选AD。四、实验探究题16.【答案】 (1)馒头会变蓝色;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B 【解析】【分析】
21、(1)碘能够使淀粉变蓝色,这其实是碘分子的化学性质;只要碘分子保持不变,那么这种性质就保持不变。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的种类和组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 【解答】(1)如果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变蓝色,理由是:碘升华为碘蒸气,碘分子不变,只是碘分子间隔变大,故碘的化学性质不变,说明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碘盐中的碘不能使馒头变蓝,说明它不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而是在化合物中以原子状态存在的。我们把在化合物中存在的所有碘原子称为碘元素,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