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11月期中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11月期中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11月期中质检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
2、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
3、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
4、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
5、,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材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
6、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
7、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B.相比科学技术
8、,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C.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D.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B.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
9、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D.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C.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
10、,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众筹马金莲虎丽丽发来个链接,也只是发了一个链接。马圆收到后匆匆扫了一眼,款项发起人虎梅花,需要救治者虎大朋,男,六十四岁马圆看着看着张大了嘴巴,虎大朋,熟人啊,虎梅花和虎丽丽的父亲。马圆老家的,一个庄子里的乡亲。据描述,是在家里干活的时候,忽然晕倒并且长时间昏迷不醒,送到省医院后抢救过来了,需要手术,预计费用十五万元以上。十五万不是小数目,虎大朋家肯定拿不出。虎家的情况马圆知道,山区农民家庭,世代种地为生,闭上眼用三个手指头
11、都能把他们的家底数出个大概。三十多年前,马圆和虎梅花还是少年玩伴的时候,虎梅花跟马圆抱怨,说她爷爷偏心,分家的时候多给了她大伯家一亩地,理由是大伯家头胎生了儿子。虎梅花的妈认定公婆偏心,天天为一亩地闹脾气。她说一亩地,能打三两袋子粮食哩,能让一个娃吃半年哩,够家里一年的油盐酱醋花销哩虎丽丽能把为她父亲筹钱的链接发给她,说明她们姊妹心里还是看重马圆这个童年玩伴的。马圆先给患者做了证明:童年闺蜜的父亲,情况属实。发多少钱合适呢?她选了二百。发出去了,觉得少,又发了三百。发完朋友圈,马圆心里不踏实,再细看虎大朋的筹款内容,文字描述的口吻很熟悉,是众筹平台常见的那种,正因为太熟悉,刚才她是跳跃着粗看了
12、一遍。她一个字一个字往下看。虎梅花以自己的口气描述了求助事件。患者是南部山区农民,家里生计本来艰难,妻子长期患有风湿性腰腿疼,靠吃药维持。大女儿患有小儿麻痹,生活不能自理。小儿子有慢性癫痫,长期得不到治疗,随时有生命危险。马圆看了两遍,然后把网上陈述的情况,和她记忆中知道的虎家的情况,进行衔接和融合。照片里躺着的确实是虎大朋,可患者家庭经济情况的描述,咋有些不太一样呢?虎大朋家啥时出了三个残疾人?她一条一条梳理,一条一条消化。虎大朋妻子常年腰疼腿疼,靠吃药吊着,这个可以接受,农民嘛,下了一辈子苦,老了浑身疼是常见病。只是虎家小儿子啥时候成了慢性癫痫?难道他是属于间歇性的,自己没机会看到?马圆说
13、服自己,也许真是自己不知道。可是,虎梅花啥时候成残疾人了?还生活不能自理?马圆和虎梅花一起厮混了五六年,从拖着鼻涕到小学毕业,谁脸上几颗斑点、身上有胎记,也都一清二楚。马圆给母亲打电话,问候完父母的近况,话题就转到了虎家。母亲絮絮叨叨说虎大朋病重,县里的医院看不了,到省里去了。又杂七拉八地说了一些四邻八舍的近况,啰唆了半天,马圆本来要问的内容竟然给忘了,挂了电话再想起来,马圆感觉那种冲动的情绪已经提不起来了,干脆就不问了。她照旧关注着筹款的进度。距离动手术还有一天时间,她终究忍不住又发了五百。虎大朋的手术情况应该是不错的,虎家需要的钱,最终款额停留在五万一千四百元,平台显示已经提取。看到这里马
14、圆心里一个悬着的东西落了地,只是她从此有了个奇怪的习惯,就是每天都关注虎家姊妹的朋友圈。她看到虎家姊妹在省医院照顾虎大朋,两个人轮流陪护。有时候是虎丽丽半夜了还醒着,发一张虎大朋病床上的睡姿;有时候虎梅花在给虎大朋擦洗;有时候姊妹俩一起出去吃饭,油汪汪的酸辣粉,吃得满嘴油,呵呵笑。不久马圆看到虎大朋出院了,回家了,虎丽丽姊妹俩应该是一起跟着陪护回家的,两个人的朋友圈里都出现了老家、村子、院子、虎大朋女人。虎大朋的女人果然是有些病态的,走路尤其慢。有一天虎丽丽的朋友圈出现了她两个兄弟,马圆注意观察那个显小一点的,那个得慢性癫痫的,她没看出任何的迹象。她觉得自己挺无聊的,干脆不再天天看虎家姊妹的朋
15、友圈了。春天过去,炎夏跟着就来,看着松松垮垮摇摇欲坠的蚊帐,发现它很陈旧了,应该买个新的换掉它。她上京东看,又上淘宝看,看了一圈,发现质量稍微好点的,都得一二百元,还有更好的,轨道滑杆的尤其贵,她其实一直想要买个轨道的。但她掂量一阵没下单,好几百呢。退出购物网页,马圆好像被什么牵引着,手指点开了微信。先看虎梅花,再看虎丽丽。虎梅花早晨发了个帖子,她出门了,坐的是火车,没说去哪里,去做什么。再看虎丽丽,她的最近帖子是昨天发的,晚饭时候,一张饭桌上摆了八九个碟子,碟子里红的肉卷,白的鸡翅,绿的蔬菜,一口鸳鸯锅里红的油汤和奶白清汤翻滚着。虎丽丽配发了文字,说简单点,吃个火锅,呵呵。马圆干脆不管蚊帐了
16、,坐在地上看虎家姊妹的朋友圈。好几个月没关注了,新帖子太多。一边看,一边寻找,也不知道自己在寻找什么,但能确定在寻找。不可能什么都没有。一个人好好地过着普通日子,忽然就一头栽倒,接着是十五万的天文数额,接着是发帖求助。马圆还记着以虎梅花口吻发出来的文字:我们实在走投无路,只能恳求好心人伸出援助之手。当时马圆眼前浮现出虎梅花的脸,一张被生活揉搓得不忍直视的脸。马圆舍不得少年的伙伴这样艰难,那几天吃不下饭,睡到半夜爬起来看筹款进度,替虎梅花姊妹感受着人情冷暖。时隔半年,马圆又感受到另外一种人情冷暖。她在虎家姊妹的朋友圈里寻找着什么,她没找到。筹款帖子已经不在,被删除了。(节选自2021年4月人民文
17、学)文本二:马金莲的小说创作始终关注着西海固大地上的民间生存,深情而诗性地书写着这片苦土上所承载的苦难。苦难是马金莲小说创作中一个十分显在的主题。具体而言,苦难主题在马金莲小说中主要表现在:生存苦难、生命苦难、人性苦难。(节选自李慧东马金莲小说苦难主题简析)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马圆的童年闺蜜是虎梅花,而给她发链接的却是虎丽丽,姐妹俩这样做,可以避免某种尴尬,体现了成人世界的敏感和复杂。B.“发完朋友圈,马圆心里不踏实”,主要是因为马圆害怕众筹信息得不到人们的关注、响应而无颜面对需要帮助的要好的朋友。C.马圆给母亲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弄清虎家的真实情况,以便让爱
18、心真正服务需要帮助的人,从而让人们的付出更有意义。D.文本一画线处的“人情冷暖”,是指人们对虎家的不幸遭遇的不同表现,有的无动于衷,有的热心捐助,冷和暖交织在一起。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虎丽丽只发了一个链接,如此安排,有强调的意味,同时与小说结尾形成巧妙呼应,有利于揭示虎家姐妹的处事风格。B.马圆为虎大朋捐助的一千元是先后分三次完成的,这样写能真实展现其道德意识提高的过程,从而将人物塑造得更加真实,丰满。C.众筹、链接、朋友圈,信息化背景为故事情节构建、人物性格展现、矛盾冲突制造提供了平台,使小说具有了典型性和普遍意义。D.小说将马圆的外在行为与内心
19、活动有机融合,彼此照应,既使情节铺排灵活机动,又利于表现人物内在情感,增强读者的代入感。8.围绕虎家的境遇,马圆的心理有哪些变化?请简要概括。9.文本二提到的“生存苦难、生命苦难、人性苦难”,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靳辅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九年,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馆编修,改内阁中书,迁兵部员外郎。康熙初,自郎中四迁内阁学士。康熙十六年,授河道总督。时河道久不治,浸淫四出。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首议疏下流,次议治上流淤垫,次议培修残缺堤岸,次议塞黄、淮各处决口,次议闭通济闸
20、坝,次议规画经费,次议裁并冗员,次议工竣后设河兵守堤。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十七年,伏秋盛涨,水溢出堤上,复决砀山、萧县。辅乃议设减水坝,于河南北两岸为坝十三,坝七洞,水盛借以宣泄。辅复察清口淮、黄交会,黄涨侵灌运河,乃改以七里闸为运口,由武家墩烂泥浅转入黄河,自此无淤垫之患。辅勘清水潭决口屡塞屡冲,乃弃深就浅,筑东西长堤二道,并挑新河,疏积水。山阳等七州县民田至是皆出水可耕。十九年五月,辅丁忧,命在任守制。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二十四年,召靳辅、于成龙驰驿诣京师廷议,成龙议开海口故道,辅主筑长堤高一丈五尺,束水敌海潮。大学士、
21、九卿从辅议,给事中王又旦、御史钱珏从成龙议,议不决。上命宣问下河诸州县人官京师者,侍读乔莱等言:“从成龙议,工易成,百姓有利无害;从辅议,工难成,百姓田庐坟墓多伤损,且堤高一丈五尺,束水高于民居,伏秋溃决,为害不可胜言。”上颇右成龙,遣尚书萨穆哈等诣淮安详勘。明年正月,萨穆哈等还奏,谓民间皆言浚海口无益,遂罢浚海口议。四月,上复举其事以问尚书汤斌,斌言浚海口必有益於民。上责萨穆哈向不以实奏,夺官,召大学士九卿等定议浚海口。时工部劾辅治河已九年,无成功。上曰:“河务甚难,若遽议处,后任者益难为力,今姑宽之,仍责令督修。”三十一年卒,赐祭葬,谥文襄。(节选自清史稿靳辅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
22、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B.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C.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D.疏入/下廷议/以方军兴/复举大工役夫/每日至十二万/余召募扰民/应先择要修筑/上命辅熟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官学,是朝廷为八旗子弟设立的学校。靳辅为汉军旗人,故入官学读书,成为官学生。B.在任守制,旧时朝廷要员遭逢父母、祖父母之丧离职,在家
23、素服办公,也称“夺情”。C.驰驿,指旧时官吏因急召入京,由沿途驿站急供夫马粮食,兼程而进,不按站停止耽搁。D.议处,清代对有过失的官员交与吏部给予处分,轻曰察处,重曰议处,更重曰严加议处。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靳辅面对黄河长久不修治的情况,一日之内上交了八道奏疏,提出要对黄河上中下游、人员、经费等统筹规划,源流并治。B.为有效应对伏秋洪水猛涨导致决口,靳辅在黄河南北两岸修筑了十三座有七个泄洪洞的减水坝,用以在洪水猛涨时排水。C.靳辅勘察了清口的淮河、黄河交会处,避开水深处,在水浅处建筑东西长堤,挖新河,通积水,自此再无泥沙积垫之患了。D.工部以靳辅治理黄河九年没
24、成功而弹劾他,皇上却认为治理黄河很艰巨,为了便于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应该姑且宽恕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辅到官,周度形势,博采舆论,为八疏同日上之。(2)秋,河复决,辅疏请处分,上趣辅修筑。14.靳辅和于成龙在治理黄河上有何分歧?最后皇帝如何决策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次韵答丁端州王安石莫嗟荒僻又离群,且喜风谣岭北闻。铜柱虽然蛮徼接,竹符还是汉家分。春书来逐衡阳雁,秋骑归看陇首云。相见会知南望苦,病骸今似沈休文。【注】丁端州:丁宝臣。据记载,其在越州“除弊兴利甚重,再迁太常博士,移知端州”。端州,今广东肇庆。铜柱:铜制的
25、界桩。竹符:竹制的地方官的印符。沈休文:南朝梁文学家沈约,因老病身体逐渐消瘦,被用来指人消瘦的病体。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可知,丁宝臣因在越州治理有功而移官端州,但他心中更多的是郁闷。B.第五句中的“春书来逐”点明了时令和事件,并且巧妙地呼应了诗题中的“次韵”。C.中间两联采用流水对,体现了王安石律诗“用法甚严,尤精于对偶”的创作特点。D.诗人以“南望苦”悬想友人思念自己以致心中凄苦,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蕴。16.王安石写此诗回复丁宝臣,用以安抚友人。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写作意图的?(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
26、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认为在面对生命和大义的抉择时,仁人志士要有“_”的决断;如果禁不住外界的种种诱惑,就容易导致“_”。(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的婚俗与氓中“_,_”两句所写的婚嫁做法相似。(3)“浮云”一词意蕴丰富,或隐喻鄙视功名利禄的精神气度,或比喻奸邪小人,或比喻人的漂泊迁徙等。该词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常见意象,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喜欢牡丹,说她_。我却喜欢梅花,喜欢她“凌寒独自开”的自信。客居海南,常听朋友说海南也有梅花,觉得有些诧异。朋友说,东山
27、岭脚下的溪边村,是海南著名的三角梅风景旅游区,我便专程去看。三角梅有鲜红色、橙黄色、紫红色、乳白色等不同颜色,三朵小花聚生于三片红苞中。徜徉在三角梅基地,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小鸟叽叽喳喳在三角梅上欢快地跳来飞去,人就沉浸在一片_之中。在花团锦簇的三角梅花海中,还有一座书香四溢的书屋,经常有一些书法家、画家聚集于此,_,尽展才情。离基地不远处有一座溪边客厅。这是一座颇具古风的凉亭式建筑,走进亭内,可见桌椅摆件都是古物。墙上、吧台旁,挂着斗笠、簸箕等传统农家工具,_,充溢着乡韵,勾起游人的乡愁。一座花香四溢的美丽乡村,一处凉风习习的古亭式客
28、厅,一派静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清心、净心。三角梅的美,可谓秀美艳丽甚至婀娜动人,她只属于自己,也在我心中真真地美丽起来。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秀色可餐燕语莺声笔走龙蛇古色古香B.国色天香燕语莺声挥毫泼墨古色古香C.国色天香鸟语花香挥毫泼墨素旧拙朴D.秀色可餐鸟语花香笔走龙蛇素旧拙朴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发现竟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成一株,艳丽异常,是专门嫁接出来的特色。B.我发现竟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于一株,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三角梅。C.我竟发现一株由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集合而成,艳丽异常
29、,是专门嫁接出来的。D.我竟发现一株有紫、红、橙、白、黄五种颜色,艳丽异常,专门嫁接出来的有特色的三角梅。20.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请从“增文势”“广文义”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黑匣子,通常指飞行信息记录系统。现代商用飞机一般安装两个黑匣子,一个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驾驶舱话音记录器把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例如谈话、发报及其他各种声音响动全部录下来。飞行数据记录器则把飞机上的各种数据即时记录在磁带上,如飞机的加速度、姿态、推力、油量、操纵面的位置等等。当飞机发生故障或事故时,()。国际航协对黑匣子有明确要求,比如,
30、对于1000摄氏度左右的高温要能承受30分钟左右;耐水浸方面,正常情况下要保证半年以上;在耐酸碱、耐冲击等方面也都有一定要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黑匣子技术已经不再局限于飞机领域,如导弹、火箭、潜艇、轮船、汽车等,用来记录各种目标对象在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性能参数。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找到黑匣子,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B.找到黑匣子,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C.黑匣子被找到,分析飞机出现故障或失事的原因,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D.黑匣子被找到,从中读出记录的各种数据,分析飞机失事或出现故障的原
31、因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艺术体操队从国宝“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画中汲取灵感,将敦煌元素融进艺术体操,经过不懈努力,创演作品飞天乐舞,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并深受好评。赛后,国际体联技术委员会特别邀请中国艺术体操队做线上的全球分享。事后,教练孙丹说:“我真是感觉国家强大了,能够做我们坚实的后盾。我们起初在赛场上都是想去迎合别人,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们希望能够做自己,是我们五千年的文明让我们敢创作,敢拿出去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当下,文化的交融
32、互鉴越来越密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对“民族的”与“世界的”的关系,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发言稿,在学校举办的“一起向未来”主题论坛上发言。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与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人类创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两大部类,它们分别发展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科学技术作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产力,改造着世界,创造着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类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与享受,使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
33、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19世纪以降,尤其是20世纪,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但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用池田大作的语言来说,“科学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为“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因而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诚然,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
34、值中立的。二战期间,爱因斯坦与“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弥补的又一理由是: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的“价值理性”。而现代人类所面临的诸多困扰,往往发生在“价值理性”管辖的领地,发生在“意义危机”频频袭来之际。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尤其是在道德层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义,可以成为文明人类公认的生活准则。诸如不忍之心、羞恶之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都是贯通古今、中外认可的。“人无信不立”,何尝不是成熟的现代市场交易所应遵循的经济
35、伦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须臾不可脱离的黄金法则。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还在于它能够提供人类所心向往之的审美情趣,这便是中国人将其与“礼”并称的“乐”。这种功能并不能用现金额度核算,但对于人类而言是绝对需要的。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两种文化对立,是现代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产物,但二者间达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关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费孝通借鉴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论开展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学者借鉴科学实证原则的成功一例。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科学将继续长足进步,这是可以预期的,因为人类创造的“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
36、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我们并未寻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这便是古人所云“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而今天的中国人应当有此“百年积德”的自觉。(摘编自冯天瑜两种文化协调发展的随想)材料二:半个世纪前,斯诺两种文化一书指出,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与此同时,人文学界开始从哲学、文学、史学各个角度,仔细审察科学在人类世界的角色。库恩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指陈一代又一代的科学研究经常受当时一些主题的约束。在主题转变时,
37、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将来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而文化体系与社会体系中的各个部分又会有更多的互依与纠缠。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把无穷无尽握在手掌,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他认为,数学与物理的关系就像是在茎处重叠的两片叶片,重叠的地方同
38、时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与科学之间又何尝不是人类心智中分离而又叠合的两个园地呢?我们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我们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学们,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摘编自许倬云人文与科学之间)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技术因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而容易让人们产生崇拜心理,并被许多人当作解决所有难题的有效途径。B.相比科学技术,仁爱、诚信等中国古代优秀的人文传统,能够为解决现代人类的“
39、意义危机”提供更多帮助。C.人文学者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审视科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而科学家也可以从人文的角度来说明科学的内容。D.科学渐渐进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学研究受到时代主题的影响和制约,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的“工具理性”发展迅速,“价值理性”发展则相对滞后,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B.现代细密的社会分工造成科学与人文对立,但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各体系的频繁互动,要求人们设法减少这种对立。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D.加强不
40、同学科之间的对话必须研究跨越学科的观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3.对材料中所引用的论据,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斯诺两种文化的相关论述为了引出后文人文与科学距离变近的观点。B.爱因斯坦与奥本海默反对使用原子弹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C.池田大作“科学之眼”的论述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D.杨振宁借用布莱克的诗句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4.同是讨论两种文化的关系,两则材料的侧重点却有明显的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5.“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只关注科学自身的发展。为什么说这种态度是十分
41、错误而且有害的?请结合材料合理分析。【答案】1. D2. B3. A4.材料一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材料二重点梳理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5.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视科学为万能,无法看到科技无法提供价值理性的局限性,将导致人类意义危机的加剧。只关注科技自身的发展,忽略科学研究受到社会的制约、人文与科学可以沟通的客观事实,会阻碍科学的良性发展。【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42、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都导致科学与人文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强加因果,原文“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相伴科学而发展的技术已渐渐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学似乎不再是实验室里的高深研究主题转变时,科学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达思维的语言,也跟着转变了。于是,表面上看来是纯粹独立的科学研究,其实往往不能避免受社会的制约”并不能看出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要求人们的关注要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上来”错误,原文只说“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二者之中,人文文化发展尤其需要关注”,但并不是“从物理世界转移到精神领域
43、上来”,二者必须要共同协调发展。C.“应倡导人们更多地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文,或广泛运用人文的方法来开展科研”错误,原文说的是“有些学者,尝试跨越人文与科学之间的鸿沟,以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另一方面,科学家也正在从人文的角度,尝试说明数理科学的内容”“注意科学各部门间的对话,也在尝试使不同学科中已经发展的一些观念彼此对比,找出跨越学科的若干观念”可见,主要是尝试了解不同学科的语言观念,找出跨越学科的观念,而非采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D.“想更好地求取知识,就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错误,原文说的是“学科的界限其实是暂设的,寻求知识的过程不过在设法了解自己及观察四周的世界
44、;许多学术的术语,也不过是我们为了方便观察而设计的视角而已”,表达的是不同学科的有些观念可能只是学术术语不同,但实际上有共通处,可以跨越学科,但并不是说“要忽略学科的界限,抛开学术的术语”。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为了说明科学家无法保持价值中立”错误,根据原文“科技是价值中立的,但是作为社会人的科学家却不应是价值中立的联袂反对使用原子弹,便是从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出发的”可见,是为了说明科学家不应保持价值中立,应有人类良知和社会责任感。C.“为了说明科学无助于解决精神领域的问题”错误,是为了说明“科学之眼”“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D.
45、“为了说明数学与物理两学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错误,根据“杨振宁先生在美与物理学中借用诗人布莱克的诗句,形容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可见,是为了说明“物理学的浓缩性与包罗万象的特色”。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材料一先指出“人类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对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的问题,再提出科学技术“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这是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必须“有赖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补充与矫正”,接着详细论述了科学为什么需要人文文化进行弥补,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最
46、后提出“从人类整体而论,必须协调发展科学和人文”,不过因为人类工具理性“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已经赢得了无可阻遏的前行势能”,而“人类的价值理性还较为脆弱”,所以尤其要关注人文文化发展。故本则材料是从科技文化自身无法克服的弊端出发,分析人文文化补充与矫正的作用,强调两者要协调发展,特别要关注人文文化的发展。材料二则先指出“半个世纪前人文科学知识分子和科技知识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渐疏远,有无法沟通之势。今天,这一隔膜却似乎变薄了”,指出科学与人文从疏远到融合的趋势。接着提出“相对地说,人文与科学两个文化之间樊篱必须拆除”的观点,强调要拆除二者之间的藩篱。【5题详解】
4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科学崇拜”的态度主要体现在:相信科学的完美,视科学为万能。依据材料一“相当多的人把科学技术视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为所有难题,包括精神、价值、自由都可以经由科学技术获得完满解决”“由于科学技术是从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来的一种物质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应用显然不足以解决人的精神领域的各种问题”“科学的思维法产生了轻视生命的倾向,容易忽视活生生的人的真实风貌”可见,将科学完美化,忽视科学“非人格化”“价值中立”的特点,将加剧其轻视生命的倾向(导致其畸形发展),造成对人类的危害;依据“这首先表现在,对人类的生命意义而言,科学技术的健康走向,有赖人文精神指引”“科学技术可以提供日益强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却不能满足人类对于政治理念、伦理规范和终极关怀等层面的需求,总之,无法提供人类区别于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