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502_T 101-2023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ocx

上传人:馒头 文档编号:95464040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B3502_T 101-2023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DB3502_T 101-2023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B3502_T 101-2023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502_T 101-2023 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13.020.10CCSZ043502福建省厦门市地方标准DB3502/T1012023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2023-01-13发布2023-01-13实施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502/T1012023目次前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指标体系.2指标设置.2指标调整.35数据获取与质量保证.36评估方法.3指标标准化.3综合评价.47结果运用和报告编制.4结果运用.4报告编制要求.5附录A(规范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计算.6A.1生境质量指数.6A.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8A.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A.4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

2、数.8A.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9A.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9A.7人均GDP.9A.8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9A.9单位建设用地GDP.10A.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10A.1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0A.12单位GDP能耗.10A.13单位GDP水耗.11A.14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11A.15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施用量.11A.16城镇化率.11A.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A.18城乡居民收入比.12A.19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12A.2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A.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12IDB3502/T10120

3、23A.22绿色出行比例.13A.23生活污水处理率.13A.24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3A.2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3A.26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4A.27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4A.28GEP增长率.14A.29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14A.30生态环境教育课时.15A.31政府绿色采购比例.15附录B(规范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权重及基准值.16附录C(资料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估报告编制要求.18C.1文本格式.18C.2封面内容.18C.3报告内容.18IIDB3502/T1012023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

4、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厦门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庄马展、高艳妮、刘尹、冯朝阳、贾振宇、刘学、王世曦、李岱青、李友谊、郑晓冬、杨春艳、孙倩莹、许杰龙、李付杰、虞慧怡、宋婷、计伟、杨娇、马欢。本文件为首次发布。IIIDB3502/T1012023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指标体系、数据获取与质量保证、评价方法以及结果运用。本文件适用于评估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

5、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7海水水质标准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HJ192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63-2013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DB3502/T102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统计核算技术导则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建城200498号)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试行)(环办监测201751号)3术语和定义

6、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生态文明发展水平progres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程度。其内涵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治理和绿色文化五个方面。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indicatorsystemforevaluatingtheprogressofecologicalcivilization用于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差距、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套客观、全面、系统的评估指标体系。基准值benchmarkvalue测量时的起算标准值。注:可以作用评估同业绩效或质量水平的参考点。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生态环境生态状况指

7、数生境质量指数环境质量指数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绿色生产产业优化指数人均GDP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产业效率指数单位建设用地GDP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农药施用量绿色生活城乡协调指数城镇化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城乡人居指数人均生活垃圾日产生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色出行比例绿色治理污染治理指数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重点建设用

8、地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生态保护指数GEP增长率DB3502/T1012023来源:GB/T41152-2021,3.104指标体系指标设置以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为理论基础,本文件从生态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治理、绿色文化5大领域设置9个二级指标31项三级指标(见表1),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计算应按照附录A的规定。表1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标权重及基准值2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绿色文化文明评价指数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生态环境教育课时政府绿色采购比例DB3502/T1012023𝑆𝑆𝑖𝑖=(&#

9、119883;𝑋𝑖𝑖𝑋𝑋𝐶𝐶,𝑖𝑖)(𝑆𝑆𝐴𝐴𝑆𝑆𝐶𝐶)+𝑆𝑆𝐶𝐶(1)指标调整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宜定期评估其先进性和导向性,确保指标服务生态环境管理需求,聚焦生态环境问题前沿,指明地区发展的重点领域、转型的主要方向、发展的提升空间及潜力。在发生下列情况

10、时,应对指标进行调整更新:国家、省、市发展规划调整;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调整;标准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5数据获取与质量保证各项指标数据来源于政府主管部门发布的统计年鉴、部门公报或监测调查资料。按年度系统性开展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数据收集工作,明确数据提供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数据准确可靠,满足评价质量要求。各项指标数据应为评价区域最近一个完整统计年度状况数据,各项指标的评价范围应为受评区全部行政区域。6评估方法指标标准化6.1.1标准化方法采用双基准渐进法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赋分处理(原理见图1)。对每项指标设定两个基准值(A值和C值,见附录B),其中,A值对应标准化分值90分

11、;C值对应标准化分值60分。依据指标现状值与两个基准值的距离对指标赋分,计算公式为:(𝑋𝑋𝐴𝐴,𝑖𝑖𝑋𝑋𝐶𝐶,𝑖𝑖)式中:𝑆𝑆𝑖𝑖第𝑖𝑖个指标的标准化得分;𝑋𝑋𝑖𝑖、𝑋𝑋𝐶𝐶,

12、9894;𝑖、𝑋𝑋𝐴𝐴,𝑖𝑖分别为第𝑖𝑖个指标的现状值、C值和A值;𝑆𝑆𝐶𝐶、𝑆𝑆𝐴𝐴分别为C值和A值对应的分数(分别为60分和90分)。3DB3502/T1012023图1双基准渐进法原理图6.1.2基准值确定指标基准值的确定应遵守以下优先级顺序:a)选取国家或部门发布的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目标值;b)选取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规

13、划和要求;c)基于厦门城市特征和指标现状,综合考虑国内地级及以上城市、沿海城市或国际先进地区的指标统计学特征值,无明显年际变化趋势的,采用多年平均值;年际变化趋势显著的,采用距离指标调整期最近一个完整统计年度的状况数据;d)对于基准值较难获取的指标,可采用已有城市的平均值(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资料调研和专家咨询结果(如:生态环境教育课时)。在指标调整更新期,应同步调整指标基准值,一般每隔35年调整1次。综合评价6.2.1计算方法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法评价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计算公式为:𝑚𝑚𝑆𝑆=w

14、894;𝑖=1𝑆𝑆𝑖𝑖𝑊𝑊𝛼𝛼,𝑖𝑖(2)𝑆𝑆𝑖𝑖=𝑛𝑛𝑗𝑗=1𝑆𝑆𝑗𝑗𝑊𝑊𝛽𝛽,𝑗𝑗(3)𝑆𝑆

15、9895;𝑗=𝑜𝑜𝑘𝑘=1𝑆𝑆𝑘𝑘𝑊𝑊𝛾𝛾,𝑘𝑘(4)式中:𝑆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得分;𝑆𝑆𝑖𝑖、𝑆𝑆𝑗𝑗、𝑆𝑆𝑘𝑘分别为第⻕

16、4;𝑖个一级指标、第𝑗𝑗个二级指标和第𝑘𝑘个三级指标的得分;𝑊𝑊𝛼𝛼,𝑖𝑖、𝑊𝑊𝛽𝛽,𝑗𝑗、𝑊𝑊𝛾𝛾,𝑘𝑘分别为第𝑖𝑖个一级指标、第𝑗𝑗个二级指标和第𝑘

17、𝑘个三级指标的权重;𝑚𝑚、𝑛𝑛、𝑜𝑜分别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个数。6.2.2权重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各级指标权重见附录B。7结果运用和报告编制结果运用4DB3502/T1012023本指标体系可用于地区不同年度间纵向比较或者不同地区间横向比较,衡量地区生态文明发展状况,建设成效和差距,客观反映生态文明发展进程、发现存在薄弱环节,为推进地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提供科学指导。报告编制要求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报告的编制要求见附录C。5生态系统大类权重生态系统小

18、类权重林地0.35有林地0.6灌木林地0.2疏林地与其它林地0.2草地0.21高覆盖度草地0.6中覆盖度草地0.3低覆盖度草地0.1水域湿地0.28河流(渠)0.1湖泊(库)0.3滩涂湿地0.5永久性冰川雪地0.1耕地0.11水田0.6旱地0.4建设用地0.04城镇建设用地0.3农村居民点0.4其他建设用地0.3未利用地0.01沙地0.2盐碱地0.3裸土地0.2裸岩石砾0.2其他未利用地0.1𝐻𝐻𝐻𝐻=𝐴𝐴𝑏𝑏𝑖𝑖𝑜&#

19、119900;𝑛𝑛𝑖𝑖=1𝐴𝐴𝑖𝑖𝑊𝑊𝑖𝑖DB3502/T1012023AA附录A(规范性)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计算A.1生境质量指数评估地区生物栖息地质量,以单位面积上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在生物物种数量上的差异表示。采用HJ192中生境质量指数计算方法。𝐴𝐴(B.1)式中:𝐻𝐻𝐻𝐻评估地区生境质量指数;

20、19894;𝑖𝐴𝐴𝑏𝑏𝑖𝑖𝑜𝑜生境质量指数的归一化系数,参考值511.2642131067;𝑊𝑊第𝑖𝑖大类生态系统权重,见表B.1;𝐴𝐴𝑖𝑖、𝐴𝐴分别为第𝑖𝑖大类生态系统面积和评估地区生态系统面积,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简称“三调”)分类与HJ192-2015分类的

21、对应关系见表B.2。表A.1生态系统类型与权重6“三调”分类HJ192-2015分类乔木林地有林地竹林地灌木林地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疏林地和其它林地茶园果园其他园地其他草地高覆盖草地人工牧草地河流水面河流红树林地滩涂湿地内陆滩涂湖泊水面湖泊坑塘水面水库水面养殖坑塘旱地旱地水浇地水田水田干渠沟渠采矿用地城镇建设用地/其他建设用地城镇村道路用地城镇住宅用地港口码头用地高教用地工业用地公路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地管道运输用地广场用地轨道交通用地机场用地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用地交通服务场站用地科教文卫用地空闲地表A.2生态系统“三调”分类与HJ192-2015分类对应表7DB3502/T1012023“三调

22、”分类HJ192-2015分类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水工建筑用地特殊用地铁路用地物流仓储用地设施农用地农村宅基地农村居民点农村道路裸土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裸岩石砾沙地沙地DB3502/T1012023A.2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评估地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状况。采用HJ663-2013中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计算方法。𝐼𝐼𝑠𝑠𝑠𝑠𝑚𝑚=𝑆𝑆𝑆𝑆𝑆𝑆(𝐼𝐼

23、;𝑖𝑖)(B.2)𝐼𝐼𝑖𝑖=𝑆𝑆𝐴𝐴𝑋𝑋(𝐶𝐶𝑖𝑖,𝑎𝑎𝑆𝑆𝐶𝐶𝑖𝑖,𝑎𝑎𝑝𝑝𝑝𝑝𝑝𝑝,

24、𝑖𝑖,𝑑𝑑𝑆𝑆𝑖𝑖,𝑑𝑑)(B.3)𝐶𝐶𝑖𝑖,𝑑𝑑污染物𝑖𝑖的24小时平均浓度的特定百分位数浓度,𝑖𝑖包括SO2、NO2、PM10、PM2.5、CO和O3(对于𝐷𝐷𝐴𝐴=𝑁𝑁w

25、860;𝐴𝑁𝑁100%(B.4)式中:𝐼𝐼𝑠𝑠𝑠𝑠𝑚𝑚评估地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𝐼𝐼𝑖𝑖污染物𝑖𝑖的单项指数;𝐶𝐶𝑖𝑖,𝑎𝑎污染物𝑖𝑖的年均浓度值,𝑖𝑖包括SO2、

26、NO2、PM10及PM2.5;𝑆𝑆𝑖𝑖,𝑎𝑎污染物𝑖𝑖的年均二级浓度限值,𝑖𝑖包括SO2、NO2、PM10及PM2.5;𝑝𝑝𝑝𝑝𝑝𝑝O3,为日最大8小时均值的特定百分位数浓度);𝑆𝑆𝑖𝑖,𝑑𝑑污染物𝑖𝑖的24小时平均

27、浓度限值二级标准(对于O3,为8小时均值的二级标准)。A.3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评估地区评估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等级的天数占评估年有效监测天数的比重。采用HJ663-2013中达标率计算方法,空气质量等级执行HJ633-2012。𝑀𝑀式中:𝐷𝐷𝐴𝐴评估地区评估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𝑁𝑁𝐴𝐴环境空气质量为优良等级的天数(天);𝑁𝑁𝑀𝑀环境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天

28、)。A.4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评估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状况。采用城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名技术规定(环办监测201751号)中城市水质指数计算方法,厦门市的评价水体为流域国控隘头潭断面。8𝐶𝐶𝑊𝑊𝐻𝐻𝐼𝐼𝐶𝐶=(𝐶𝐶𝑊𝑊𝐻𝐻𝐼𝐼𝑅𝑅𝑁𝑁Ү

29、77;𝑅+𝐶𝐶𝑊𝑊𝐻𝐻𝐼𝐼𝐿𝐿𝑁𝑁𝐿𝐿𝑁𝑁+𝑁𝑁)(B.5)DB3502/T1012023𝑅𝑅𝐿𝐿𝐶𝐶(B.6)21𝐶𝐶𝑊𝑊Ү

30、67;𝐻𝐼𝐼𝑅𝑅=𝑖𝑖=1𝐶𝐶𝑖𝑖0𝐷𝐷𝑊𝑊=𝑁𝑁3𝑁𝑁100%(B.7)𝐷𝐷𝐶𝐶=𝐴𝐴2𝐴𝐴100%(B.8)𝐴𝐴2评估地区近岸海域水

31、质达到或优于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km);𝐴𝐴𝐶𝐶评估地区近岸海域面积(km)。式中:𝐶𝐶𝑊𝑊𝐻𝐻𝐼𝐼𝐶𝐶评估地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指数;𝐶𝐶𝑊𝑊𝐻𝐻𝐼𝐼𝑅𝑅、𝐶𝐶𝑊&#

32、119882;𝐻𝐻𝐼𝐼𝐿𝐿分别为评估地区河流和湖库的水质指数,两者计算方法一致;𝑁𝑁𝑅𝑅、𝑁𝑁𝐿𝐿分别为评估地区河流断面数和湖库点位数(个);𝐶𝐶𝑖𝑖、𝐶𝐶0分别为第𝑖𝑖个水质指标的浓度和类标准限值(mg/L)。A.5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评

33、估地区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标准的水源地个数占水源地总数的百分比。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分别执行GB3838和GB/T14848标准。𝑊𝑊式中:𝐷𝐷𝑊𝑊评估地区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𝑁𝑁3评估地区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标准的水源地个数(个);𝑁𝑁𝑊𝑊评估地区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总数(个)。A.6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评估地区近岸海域水质达到

34、或优于二类标准的海域面积占比。海水水质执行GB3097。𝐶𝐶式中:𝐷𝐷𝐶𝐶评估地区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22A.7人均GDP评估年内地区生产总值(GDP)的常住人口的人均占有量。𝐺𝐺𝐷𝐷𝐺𝐺𝑃𝑃=𝐺𝐺𝐷𝐷𝐺𝐺𝐺𝐺(B.9)式中:⻒

35、6;𝐺𝐷𝐷𝐺𝐺𝑃𝑃评估地区人均GDP(元/人);𝐺𝐺𝐷𝐷𝐺𝐺评估地区评估年内地区生产总(万元);𝐺𝐺评估地区评估年常住人口(万人)。A.8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评估地区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9𝐷𝐷𝐻𝐻𝐻𝐻=⻔

36、1;𝑉𝐻𝐻𝐻𝐻𝑉𝑉100%(B.10)DB3502/T1012023𝐻𝐻式中:𝐷𝐷𝐻𝐻𝐻𝐻评估地区评估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𝑉𝑉𝐻𝐻𝐻𝐻评估地区评估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万元);𝑉𝑉𝐻

37、;𝐻评估地区评估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万元)。A.9单位建设用地GDP评估地区每生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所占用的建设用地面积。𝐺𝐺𝐷𝐷𝐺𝐺𝑆𝑆=𝐺𝐺𝐷𝐷𝐺𝐺𝑆𝑆𝐶𝐶(B.11)式中:𝐺𝐺𝐷𝐷𝐺𝐺

38、𝑆𝑆评估地区评估年单位建设用地GDP(万元/平方千米);𝑆𝑆𝐶𝐶评估地区评估年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千米)。A.1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评估地区每生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𝑊𝑊𝐶𝐶,𝐺𝐺=𝑊𝑊𝐶𝐶𝐶𝐶2𝐺𝐺𝐷𝐷Ү

39、66;𝐺(B.12)式中:𝑊𝑊𝐶𝐶𝐺𝐺评估地区评估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吨/万元);𝑊𝑊𝐶𝐶𝐶𝐶2评估地区评估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吨);A.1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评估地区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非化石能源包括当前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含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𝐷𝐷𝑅𝑅

40、𝑅𝑅=𝑊𝑊𝑅𝑅𝑅𝑅𝑊𝑊𝑃𝑃𝑅𝑅100%(B.13)式中:𝐷𝐷𝑅𝑅𝑅𝑅评估地区评估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𝑊𝑊𝑅𝑅𝑅𝑅评估地区评估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w

41、882;𝑊𝑃𝑃𝑅𝑅评估地区评估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A.12单位GDP能耗评估地区每生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所消耗的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个地区国民经济各行业和居民家庭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主要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一次能源通过加工、转换产生的洗煤、焦炭、煤气、电力、热力、成品油等二次能源和同时产生的其他产品;其他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𝑊𝑊𝑅𝑅,&#

42、119866;𝐺=𝑊𝑊𝑅𝑅𝐺𝐺𝐷𝐷𝐺𝐺(B.14)10𝑊𝑊𝐹𝐹,𝑆𝑆=𝑊𝑊𝐹𝐹𝑆𝑆(B.16)𝑊𝑊𝑃𝑃,𝑆𝑆=𝑊

43、9882;𝑃𝑃𝑆𝑆(B.17)DB3502/T1012023式中:𝑊𝑊𝑅𝑅𝐺𝐺评估地区评估年单位GDP能耗(吨标准煤/万元);𝑊𝑊𝑅𝑅评估地区评估年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A.13单位GDP水耗评估地区每生产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的用水量。用水量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活用水,不包括生态用水。生活用水指供水量(不是售水量),包括居民用水和公共服务用水,工业用水指新鲜

44、用水量。𝑉𝑉𝑊𝑊,𝐺𝐺=𝑉𝑉𝑊𝑊𝐺𝐺𝐷𝐷𝐺𝐺(B.15)式中:𝑉𝑉𝑊𝑊𝐺𝐺评估地区评估年单位GDP水耗(立方米/万元);𝑉𝑉𝑊𝑊评估地区评估年用水量(立方米)。A.14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地方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