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45495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2023年-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马鼻疽(Glanders)是由假单胞菌科假单胞菌属的鼻疽假单胞菌 感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马鼻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1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马鼻疽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 控制和消灭标准。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马属动物的饲养、经营和 马属动物产品加工、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2诊断2. 1流行特点以马属动物最易感,人和其它动物如骆驼、犬、猫等也可感染。 鼻疽病马以及患鼻疽的其它动物均为本病的传染源。自然感染主要通 过与病畜接触,经消化道或损

2、伤的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传染。本病无 季节性,多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初发地区,多呈急性、暴发性流 行;在常发地区多呈慢性经过。2.2临床特征本病的潜伏期为6个月。临床上常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病初表现体温升高,呈不规则热(394UC)和颌下淋2.2 点眼前必须两眼对照,详细检查眼结膜和单、双瞎等情况, 并记录。眼结膜正常者可进行点眼,点眼后检查颌下淋巴结,体表状 况及有无鼻漏等。2.3 规定间隔56日做两回点眼为一次检疫,每回点眼用鼻疽 菌素原液34滴(0.20.3mL),两回点眼必须点于同一眼中,一般 应点于左眼,左眼生病可点于右眼,并在记录中说明。2.4 点眼应在早晨进行,最后第9小时

3、的判定须在白天进行。2.5 点眼前助手固定马匹,术者左手用食指插入上眼睑窝内使瞬 膜露出,用拇指拨开下眼睑构成凹兜,右手持点眼器保持水平方向, 手掌下缘支撑额骨眶部,点眼器尖端距凹兜约1cm,拇指按胶皮乳头 滴入鼻疽菌素34滴。2.6 点眼后注意系栓。防止风沙侵入、阳光直射眼睛及动物自行 磨擦眼部。2.7 7判定反应。在点眼后3、6、9小时,检查3次,尽可能于注 射24小时处再检查一次。判定时先由马头正面两眼对照观察,在第 6小时要翻眼检查,其余观察必要时须翻眼。细查结膜状况,有无眼 眦,并按判定符号记录结果。2.8 8每次检查点眼反应时均应记录判定结果。最后判定以连续两 回点眼之中最高一回反

4、应为准。2.9 鼻疽菌素点眼反应判定标准:2. 9.1阴性反应:点眼后无反应或结膜轻微充血及流泪,为阴性。2. 9.2疑似反应:结膜潮红,轻微肿胀,有灰白色浆液性及黏液性(非脓性)分泌物(眼眦)的,为疑似阳性。记录为“土”。阳性反应:结膜发炎,肿胀明显,有数量不等脓性分泌物(眼眦)的为阳性。记录为“ + ”。3鼻疽菌素皮下注射(热反应操作方法)3. 1药品器材3. 1. 1鼻疽菌素原液、来苏尔、酒精、碘酒、脱脂棉、纱布、记录表。3 . 1.2工作服、口罩、线手套、毛刷、毛剪、耳夹子、注射器、 针头、体温计、煮沸消毒器、消毒盘、镶子。4 .2皮下注射前一日做一般临床检查,早午晚分别测量并记录体

5、温,体温正常的方可做皮下注射。1.1 3皮下注射前所测3次体温,其中如有一次超过39,或3 次体温平均数超过38. 5,或在前一次皮下注射后尚未经过一个半 月以上的,均不得做皮下注射。3.4 注射部位通常在左颈侧或胸部肩胛前,术部剪毛消毒后注射 鼻疽菌素原液1mL o3.5 牲畜在注射后24小时内不得使役,不得饮冷水。3.6 注射通常在零点进行。注射后6小时起测温,每隔2小时测 一次(即注射后 6、8、10、12、14、16、18、20、22、24 小时),连 续测温10次后,再于36小时测温一次,详细记录并划出体温曲线, 同时记录局部肿胀程度,以备判定。局部肿胀以手掌大(横径10cm)为明显

6、反应。3.7 皮下注射鼻疽菌素的马、驴、骡可发生体温反应及局部或全 身反应。3. 7. 1体温反应:鼻疽病畜一般在皮下注射鼻疽菌素后68小 时体温开始上升,1216小时体温上升到最高,此后逐渐降低,有 的在注射3036小时后,体温再度轻微上升。3. 7.2局部反应:注射部位发热,肿胀疼痛,以注射后2436 小时最为显著,直径可达1020cm,并逐渐消散,有时肿胀可存在23天。3. 7.3全身反应:注射后精神不振,食欲减少,呼吸短促,脉搏 加快,步态踉跄、战栗,大小便次数增加,颌下淋巴结肿大。3.8鼻疽菌素皮下注射(热反应)判定标准如下:3.8.1 阴性反应:体温升至摄氏39匕以下并无局部或全身

7、反应。3.8.2 疑似反应:体温升至39T (不超过39. 6。0,有轻微全身 反应及局部反应者,或体温升至4(rc以上稽留并无局部反应时,也 可认为疑似反应。3.8.3 阳性反应:体温升至4(TC以上稽留及有轻微局部反应,或体温在3TC以上稽留并有显著的局部反应(肿胀横径10cm以上) 或有全身反应。4鼻疽菌素眼睑皮内注射操作方法4. 1药品及器材 4. 1. 1鼻疽菌素(用前随时稀释,鼻疽菌素1份用0.5%石炭酸 生理盐水3份充分混匀)。1.1.2 12血注射器、针头(用前煮沸消毒)、消毒盘、煮沸消 毒器、镶子、耳夹子、工作服、口罩、线手套。1.1.3 酒精、碘酒、硼酸、来苏尔、纱布、脱脂

8、棉、记录表。4.2 注射前检查结膜及眼睛是否单、双瞎等情况。注射后检查颌 下淋巴结及有无鼻漏,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4.3 注射部位通常在左下眼睑边缘12cm内侧眼角三分之一处 皮肤实质内,注射前用硼酸棉消毒注射部位。4.4 注射前助手保定马匹,术者用食指、拇指捏住下眼睑,右手 持注射器,手掌(小指外缘)支撑头部对左手捏起的眼睑皱裳术部斜 向刺入下眼睑皮内,注入0. 1mL鼻疽菌素,食指感觉注射液推进迟滞, 局部呈现小包,即为药液已进入皮内。4.5 5注射一般在早晨。注射后第24、36、48小时分别进行检查。 详细记录结果。4.6 鼻疽菌素眼睑皮内注射反应判定标准:4. 6.1阴性反应:无反应或

9、下眼睑有极轻微肿胀、流泪的,为阴 性反应。记录为“一二4. 6. 2疑似反应:下眼睑稍肿胀,有轻微疼痛及发热,结膜潮红, 无分泌物或仅有浆黏液性分泌物的,为疑似阳性,记录为“土”。4. 6.3阳性反应:下眼睑肿胀明显,有显著的疼痛及灼热,结膜 发炎畏光,有脓性分泌物的,为阳性。记录为“ + ”。5开放性鼻疽临床诊断鉴别要领5. 1将病畜保定,术者和助手穿工作服(避免白色),带胶皮手 套、口罩、风镜及保护面具,先用3%来苏尔水,洗净病畜鼻孔内外 后,在病畜前侧面适当位置,术者用手打开鼻孔,助手用反射镜或手 电筒照射鼻腔深部,仔细检查黏膜上有无鼻疽特有结节溃疡及星芒状 瘢痕及其它异状。检查完毕将服

10、装、器材分别进行消毒(用3%来苏 尔水浸1小时或煮沸10分钟),避免交叉传染。1.2 鼻腔鼻疽临床症状如下:5. 2.1鼻汁:初在鼻孔一侧(有时两侧)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鼻 汁,逐渐变为不洁灰黄色脓性鼻汁,内混有凝固蛋白样物质,有时混 有血丝并带有臭味,呼吸带哮鸣音。6. 2.2鼻黏膜发生结节及溃疡:在流鼻汁同时或稍迟,鼻腔黏膜 尤其是鼻中膈黏膜上出现新旧大小不同灰白色或黄白色的鼻疽结节, 结节破溃构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边缘隆起的溃疡(结节与溃疡多 发生于鼻腔深部黏膜上),已愈者呈扁平如星芒状、冰花状的瘢痕。7. 2.3颌下淋巴结肿大:急性或慢性鼻疽的经过期颌下淋巴结肿 胀,初有痛觉,时间长久

11、,则变硬、触摸无痛感,附着于下颌骨内面 不动,有时也呈活动性。1.3 皮肤鼻疽临床症状如下:皮肤鼻疽多发于四肢、胸侧及下腹部,在皮肤或皮下组织发生黄 豆大小或胡桃、鸡蛋大结节,不久破裂流出粘稠灰黄或红色脓汁(有 时带血)形成浅圆形溃疡或向外穿孔呈喷火状溃疡。结节和溃疡附近 淋巴结肿大,附近淋巴管粗硬呈念珠状索肿,肿胀周围呈水肿浸润, 皮肤肥厚,有时呈蜂窝织炎,橡皮腿,公畜并发睾丸炎。5. 4开放性鼻疽判定标准:6. 4. 1凡有5.2. 1、5. 2. 3病变的,均为开放性鼻疽。5. 4. 2凡有第5. 2. 1病状而无5. 2. 2、5. 2. 3病状的或有5. 2. 1.5. 2. 3 项

12、病状而无5. 2. 2病状的,可用鼻疽菌素点眼,呈阳性反应的为开放 性鼻疽。凡有5. 3症状的,即为开放性鼻疽。5.5不具备5. 4项症状,并有可疑鼻疽临床症状的,判定为可疑 开放性鼻疽。6鼻疽补体结合反应试验操作办法6. 1采取被检血清6. 1. 1药品器材:6. 1. 1. 1来苏尔、石炭酸、酒精、碘酒、纱布、脱脂棉。灭菌试管、试管架、试管签、送血箱、煮沸消毒器、消 毒盘、镶子、毛刷、毛剪、采血针(带胶管、每针采一次后必须清洗 煮沸消毒后,再行使用)。6.1. 2在被检牲畜颈前三分之一处静脉沟部位剪毛消毒,将灭菌 采血针刺入颈静脉,使血液沿管壁流入试管内,防止血液滴入产生泡 沫,引起溶血现

13、象。6. 1.3采出的血液,冬季应放置室内防止血清冻结,夏季应放置 阴凉之处并迅速送往实验室。如在3昼夜内不能送到,应先将血清倒 入另一灭菌试管内,按比例每1mL血清加入12滴5%石炭酸生理盐 水溶液,以防腐败。运送时使试管保持直立状态,避免振动。6.2预备试验(溶血素、补体、抗原等效价测定)6.2. 1准备下列材料6. 2. 1. 1标准血清:鼻疽阴、阳性马血清。6.2. 1.2鼻疽抗原。6. 2. 1. 3溶血素。6.2. 1.4补体:采取健康豚鼠血清。采血前饥饿78小时,于 使用前一日晚由心脏采血,如检查材料甚多,需大量补体时,亦可由 颈动脉放血,放于培养皿或试管中,待血液凝固后再轻轻划

14、破或剥离 血块后移于冰箱,次日清晨分离血清。如当日采血,可直接盛于离心 管中,置恒温箱20分钟,将血块搅拌后,在离心器中分出血清亦可。 每次补体应由34个以上豚鼠血清混合。6.2. 1.5绵羊红细胞:绵羊颈静脉采血,脱纤防止血液凝固,并 离心3次,以清洗红细胞;第一次15002000rp/m离心15分钟,吸 出上清液加入细胞量34倍的生理盐水轻轻混合后做第二次离心, 方法同前。使用前将洗涤后的细胞做成2. 5%细胞液(即1: 40倍溶 液)。稀释后的红细胞最多保存一天,但离心后的红细胞在冰箱中可 保存34日。6.2. 1.6生理盐水:1000mL蒸储水中加入8. 5g氯化钠,灭菌后 使用。6.

15、 2.2溶血素效价测定,每一月左右测价一次,按下列方法进行(参照表一)。6. 2.2. 1将稀释成1: 100-1: 5000不同倍数的溶血素血清各 0. 5mL分别置于试管中。6. 2. 2. 2将1: 20倍补体及1:40绵羊红细胞各0. 5mL分别加入 上述试管中。6. 2. 2. 3另外制作缺少补体、缺少溶血素的对照管,并补充等量 生理盐水。每管分别添加生理盐水1mL,置于摄氏3738水浴箱 中15分钟o6. 2. 2. 5观察结果:能完全溶血的最少量溶血素,即为溶血素的 效价,也称为1单位(对照管均不应溶血),当补体滴定和正式试验 时,则应用2单位(或称为工作量)即减少1倍稀释。表一

16、溶血素 稀释1:1001:5001:10001:15001:20001:25001:30001:35001:40001:5000对照溶血素0.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1: 20补体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5 2. 5%红细胞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 0. 5生理盐水1.01.01.01.01.01.01.01.01.01.01.51. 5 2.06. 2.3补体效价测定每次进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应于当日测

17、定补体效价。先用生理盐水,将补体做1: 20稀释,然后按表二进行操作。、管成 分12345678910对照管11121320倍补体0. 100. 130. 160. 190. 220. 250. 280.310. 340. 370.5生理盐水0. 400. 370. 340.310. 280. 250. 220. 190. 160. 131.5抗原(工作0.50.50.50.50.50.50.50.50.50.51.5量)(不加抗原管加生理盐水)10倍稀释0. 50. 50.50.50.50.50.50.50.50. 52.0阳性血清或10倍稀释阴性阴性血清表二补体效价测定单位:mL震荡均匀后

18、置3738C水浴20分钟二单位溶血素0.50.50. 50. 50. 50.50.50.50.50.5/0.52. 5%红细胞悬液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振荡均匀后置37382水浴20分钟阳性血清加抗原#+#阳性血清未加抗原#+#阴性血清加抗原#+#阴性血清未加蹒#+补体效价:是指在2单位溶血素存在的情况下,阳性血清加抗原 的试管完全不溶血,而在阳性血清未加抗原及阴性血清不论有无抗原 的试管发生完全溶血所需最少补体量,就是所测得补体效价,如表二 中第7管20X稀释的补体0. 28mL即为工作量补体按下列计算,原补

19、体在使用时应稀释的倍数:补体稀释倍数X使用时每管加入量二原补体稀释倍数 测得效价上列按公式计算为:20/0. 28X0. 5=35. 7即此批补体应作1:35. 7倍稀释,每管加0. 5mL为一个补体单位。 考虑到补体性质极不稳定,在操作过程中效价会降低,故使用浓度比 原效价高10%左右。因此,本批补体应作1:35稀释使用,每管加0. 5mLo6. 2. 4抗原效价,最少每半年滴定一次,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参 照表三):6. 2.4. 1将抗原原液稀释为1: 10至1: 500,各以0.5mL置于试管中,共作成12列。巴结肿大等全身性变化。肺鼻疽主要表现为干咳,肺部可出现半浊音、 浊音和不同程度

20、的呼吸困难等症状;鼻腔鼻疽可见一侧或两侧鼻孔流 出浆液、黏液性脓性鼻汁,鼻腔黏膜上有小米粒至高粱米粒大的灰白 色圆形结节突出黏膜表面,周围绕以红晕,结节坏死后形成溃疡,边 缘不整,隆起如堤状,底面凹陷呈灰白色或黄色;皮肤鼻疽常于四肢、 胸侧和腹下等处发生局限性有热有痛的炎性肿胀并形成硬固的结节。 结节破溃排出脓汁,形成边缘不整、喷火口状的溃疡,底部呈油脂样, 难以愈合。结节常沿淋巴管径路向附近组织蔓延,形成念珠状的索肿。 后肢皮肤发生鼻疽时可见明显肿胀变粗。慢性型临床症状不明显,有的可见一侧或两侧鼻孔流出灰黄色 脓性鼻汁,在鼻腔黏膜常见有糜烂性溃疡,有的在鼻中膈形成放射状 斑痕。2.3病理变化

21、主要为急性渗出性和增生性变化。渗出性为主的鼻疽病变见于急 性鼻疽或慢性鼻疽的恶化过程中;增生性为主的鼻疽病变见于慢性鼻 疽。肺鼻疽鼻疽结节大小如粟粒,高粱米及黄豆大,常发生在肺膜 面下层,呈半球状隆起于表面,有的散布在肺深部组织,也有的密布 于全肺,呈暗红色、灰白色或干酪样。鼻腔鼻疽鼻中膈多呈典型的溃疡变化。溃疡数量不一,散在或 成群,边缘不整,中央象喷火口,底面不平呈颗粒状。鼻疽结节呈黄 白色,粟粒呈小豆大小,周围有晕环绕。鼻疽斑痕的特征是呈星芒状。6. 2. 4. 2在第1列不同浓度的抗原稀释液中,加入1: 10的阴性马血清0. 5mL;在第2列不同浓度的抗原稀释液中,加入生理盐水 0.

22、5mL;在第3列到第7列不同浓度的抗原稀释液中,分别加入1: 10、1: 25、1: 50、1: 75 及 1: 100 的强阳性马血清 0. 5mL。表三抗原稀释1: 101: 501: 751:1001:1501:2001:3001:4001:500抗原(mL)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阴(阳性)血清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补体(工作量)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3738C水浴箱中20分钟2. 5%红细 胞0.50. 50. 50. 50. 50. 5

23、0. 50. 50. 50. 5溶血素(工 作量)0.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6. 2. 4. 3于前述各不同行列试管中,各加入补体(工作量)0.5mL o6. 2. 4. 4 置3738C水浴箱中20分钟。6. 2. 4. 5加温后,各溶液中再加入0.5mL的2. 5%红细胞及2单 位溶血素后,再置3738寸水浴箱中20分钟。6. 2. 4. 6选择在不同程度的阳性血清中,产生最明显的抑制溶血现象的,在阴性血清及无血清之抗原对照中则产生完全溶血现象的抗 原最大稀释量为抗原的工作量。抗原效价测定结果观察举例抗原稀释1: 101:501:701:

24、1001:1501:2001:3001:4001:500血 1:10#+清 1:25#+稀 1:50+#+释 1:75+一1:100+ + +根据以上举例的结果,抗原的效价为1: 150的稀释量。6.3正式试验6. 3. 1在6. 2. 1至6. 2. 4的预备试验基础上,进行正式试验(参 照表四)6. 3. 1. 1排列试管加入1: 10稀释被检血清,总量为0.5mL,此 管准备加抗原。另一管总量为1mL,不加抗原作为对照。6. 3. 1.2马血清在5859加温30分钟,骡、驴血清在摄氏36 64加温30分钟。6. 3. 1. 3加入鼻疽抗原(工作量)0. 5mLo6. 3. 1.4加入补体

25、(工作量)0. 5mLo6. 3. 1. 5加温后各试管中再加入2. 5%红细胞稀释液0. 5mL及2单位溶血素0. 5mLo6. 3. 1.6再置3738水浴箱中20分钟。6. 3.2为证实上述操作过程中是否正确,应同时设置对照试验。6. 3. 2. 1健康马血清阳性马血清6. 3. 2. 3抗原(工作量)溶血素(工作量)表四正式试验对照阴性血清阳性血清抗原溶血 素生理 盐水0. 450.90. 450. 90. 450.91. 0被检 血清0. 050. 10. 050. 10. 050. 15859 (或6364) 水浴箱中30分金抗原(工 作量)0. 50. 50. 51.0 补体(工

26、 作量)0. 50. 50.50. 50. 50. 50. 50.53738C水浴箱中20分钟2. 5%红细 胞0. 50. 50. 50. 50. 50. 50. 50. 5溶血素(工 作量)0. 50. 50. 50. 50. 50. 50. 50. 53738七水浴箱中20分耕判定(举 例)#加温完毕后,立即做第一次观察。阳性血清对照管须完全 抑制溶血,其它对照管完全溶血,证明试验正确。静置室温12小时 后,再做第二次观察,详细记录两次观察结果。为正确判定反应结果,按下述办法制成标准比色管,以判 定溶血程度(参照表五)。6. 3.4. 1置2. 5%红细胞稀释液0. 5、0. 45-0.

27、 05(其参数为0. 05) mL,于不同试管中,另一管不加。6. 3.4. 2选择6. 3. 1试验中完全溶血者数管混合(其参数为 0.25),按下表份量顺次加入前项各不同量的红细胞稀释液中。6. 3. 4. 3再补充生理盐水(即2.0、1.80.2mL等),使每管之总量为2. 5mLo表五溶血程 度(%)01020304050607080901002. 5%红细胞0.50. 450.40. 350.30. 250.20. 150. 10. 050溶血素00. 250.50. 751.01. 251. 51. 752.02. 252.5生理盐水2.01.81.61.41.21.00.80.6

28、0.40.20总量2.52. 52.52.52.52.52. 52. 52.52.52.56. 3.5判定标准:6. 3. 5. 1阳性反应红细胞溶血010%者为#;红细胞溶血1040%者为+ + + ;红细胞溶血4050%者为+ + ;6. 3. 5. 2疑似反应红细胞溶血5070%者为+ ;红细胞溶血7090%者为土 ;6. 3. 5. 3阴性反应红细胞溶血90100%者为一。7附表编 号畜别桂别年龄特征第一次点眼反应第二次点眼反应综 合 判 定临 床 检 查36924判 定临 床 检 查36924判 定鼻疽菌素点眼检疫记录表年 月 日兽医:(签名)编 号畜别临床症状鼻疽 菌素 反应 结果

29、采血 日期血管 号码补体结合反应备注收血 日期检验 日期结 果鼻疽菌素反应牲畜送血检血记录表年 月 日兽医:(签名)皮肤鼻疽初期表现为沿皮肤淋巴管形成硬固的念珠状结节。多 见于前驱及四肢,结节软化破溃后流出脓汁,形成溃疡,溃疡有堤状 边缘和油脂样底面,底面覆有坏死性物质或呈颗粒状肉芽组织。2.4实验室诊断2. 4. 1变态反应诊断变态反应诊断方法有鼻疽菌素点眼法、鼻疽菌素皮下注射法、鼻 疽菌素眼睑皮内注射法,常用鼻疽菌素点眼法(见附件)。鼻疽补体结合反应试验(见附件)。该方法为较常用的辅 助诊断方法,用于区分鼻疽阳性马属动物的类型,可检出大多数活动 性患畜。2. 5结果判定无临床症状慢性马鼻疽

30、的诊断以鼻疽菌素点眼为主,血清学检查 为辅;开放性鼻疽的诊断以临床检查为主,病变不典型的,则须进行 鼻疽菌素点眼试验或血清学试验。2 . 5.1具有明显鼻疽临床特征的马属动物,判定为开放性鼻疽病 畜。3 .5.2鼻疽菌素点眼阳性者,判定为鼻疽阳性畜。3疫情报告3. 1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疑似疫情,应当及时向当地动物防疫监 督机构报告。3. 2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并确认后,按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上报。4疫情处理4.1发现疑似患病马属动物后,畜主应立即隔离患病马属动物,限制其移动,并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动物防疫监督机 构接到报告后,应及时派员到现场进行诊断,包括流行

31、病学调查、临 床症状检查、病理检查、采集病料、实验室诊断等,并根据诊断结果 采取相应防治措施。4.2确诊为马鼻疽病畜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畜牧兽医行政 管理部门应当立即派人到现场,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采集病 料、调查疫源,及时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对疫区实行封锁,并将疫情逐 级上报国务院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需要组 织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等强制性控制、扑灭 措施,并通报毗邻地区。4.2.1 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疫点指患病马属动物所在的地点,一般是指患病马属动物的同 群畜所在的养殖场(户)或其它有关屠宰、经营单位;散养情况下, 疫点指患病马属动物所在

32、的自然村(屯)。疫区由疫点外延3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疫区划分时注意考虑当 地的饲养环境和天然屏障(如河流、山脉等)。受威胁区是指疫区外延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4. 2.2封锁按规定对疫区实行封锁。疫区封锁期间,染疫和疑似染疫的马属 动物及其产品不得出售、转让和调群,禁止移出疫区;繁殖马属动物要用人工授精方法进行配种;种用马属动物不得对疫区外马属动物配 种;对可疑马属动物要严格隔离检疫;关闭马属动物交易市场。禁止 非疫区的马属动物进入疫区,并根据扑灭疫情的需要对出入封锁区的 人员、运输工具及有关物品采取消毒和其它限制性措施。4. 2.3隔离当发生马鼻疽时,要及时应用变态反应等方法在疫点对马属动物 进

33、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将马属动物群分为患病群、疑似感染群和 假定健康群三类。立即扑杀患病群,隔离观察疑似感染群、假定健康 群。经6个月观察,不再发病方可解除隔离。4. 2.4检测疫区内须对疑似感染马属动物和周围的马属动物隔离饲养,每隔 6个月检测一次,受威胁区每年进行两次血清学(鼻疽菌素试验)监 测,直至全部阴性为止;无疫区每年进行一次血清学检测。4. 2. 5扑杀对临床病畜和鼻疽菌素试验阳性畜,均须在不放血条件下进行扑 杀。4. 2.6销毁处理病畜和阳性畜及其胎儿、胎衣、排泄物等按照GB16548畜禽病 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无害化处理。焚烧和掩埋的地 点应选择距村镇、学校、水源、

34、牧场、养殖场等1公里以外的地方, 挖深坑将尸体焚烧后掩埋,掩埋土层不得低于1.5米。对患病或疑似感染马属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等严格进行 消毒;污染的垫料及粪便等采取堆积泥封发酵、高温等方法处理后方 可使用。4. 2.8封锁的解除疫区从最后一匹患病马属动物扑杀处理后,并经彻底消毒等处理 后,对疫区内监测90天,未见新病例;且经过半年时间采用鼻疽菌 素试验逐匹检查,未检出鼻疽菌素试验阳性马属动物的,并对所污染 场所、设施设备和受污染的其它物品彻底消毒后,经当地动物防疫监 督机构检查合格,由原当地县级以上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原发布封 锁令人民政府解除封锁。5预防与控制4.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

35、消毒等基础性防疫工作,提高马匹抗病 能力。4.2 检疫异地调运马属动物,必须来自非疫区;出售马属动物的单位和个 人,应在出售前按规定报检,经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检疫,证明马 属动物装运之日无马鼻疽症状,装运前6个月内原产地无马鼻疽病例, 装运前15天经鼻疽菌素试验或鼻疽补体结合反应试验,结果为阴性, 并签发产地检疫证后,方可启运。调入的马属动物必须在当地隔离观察30天以上,经当地动物防 疫监督机构连续两次(间隔56天)鼻疽菌素试验检查,确认健康 无病,方可混群饲养。运出县境的马属动物,运输部门要凭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 的运输检疫证明承运,证明随畜同行。运输途中发生疑似马鼻疽时, 畜主及承运

36、者应及时向就近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经确诊后,动 物防疫监督机构就地监督畜主实施扑杀等处理措施。5. 3监测稳定控制区 每年每县抽查200匹(不足200匹的全检),进行鼻 疽菌素试验检查,如检出阳性反应的,则按控制区标准采取相应措施。消灭区每县每年鼻疽菌素试验抽查马属动物100匹(不足100 匹的全检)。6控制和消灭标准6. 1控制标准7. 1. 1县级控制标准控制县(市、区、旗)应达到以下三项标准:A、全县(市、区、旗)范围内,连续两年无马鼻疽临床病例。B、全县(市、区、旗)范围内连续两年检查,每年抽检200匹(不足200匹全检),经鼻疽菌素试验阳性率不高于0. 5%oC、鼻疽菌素试验阳性

37、马属动物全部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8. 1. 2市级控制标准全市(地、盟、州)所有县(市、区、旗)均达到控制标准。9. 1.3省级控制标准全省所有市(地、盟、州)均达到控制标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均达到控制标准。6.2消灭标准1.1.1 2. 1县级马鼻疽消灭标准必须具备以下两项条件:A、达到控制标准后,全县(市、区、旗)范围内连续两年无马 鼻疽病例。B、达到控制标准后,全县(市、区、旗)范围内连续两年鼻疽 菌素试验检查,每年抽检100匹(不足100匹者全检),全部阴性。1.1.2 市级马鼻疽消灭标准全市(地、盟、州)所有县(市、区、旗)均达到消灭标准。1.1.3 省级马鼻疽消灭标准全省

38、所有市(地、盟、州)均达到消灭标准。1.1.4 全国马鼻疽消灭标准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均达到消灭标准。附件马鼻疽诊断技术及判定标准1总则1.1 为统一马鼻疽(以下简称鼻疽)检疫诊断技术及判定标准, 并提高鼻疽诊断技术及判定标准的准确性,特制定鼻疽诊断技术及判 定标准(以下简称本标准)。1.2 对马、驴、骡进行鼻疽检疫时,统一按本标准规定办理。1. 3本标准以鼻疽菌素点眼反应为主。必要时进行补体结合反应、 鼻疽菌素皮下注射反应或眼睑皮内注射反应。1.4凡鼻疽临床症状显著的马、骡、驴,确认为开放性鼻疽的, 可以不进行检疫。1.5各种检疫记录表(见7附件),须保存2年以上。2鼻疽菌素点眼操作方法2. 1器材药品2. 1. 1鼻疽菌素、硼酸、来苏尔、脱脂棉、纱布、酒精、碘酒、 记录表。2. 1.2点眼器、唇(耳)夹子、煮沸消毒器、镶子、消毒盘、工 作服、口罩、线手套。注意:在所盛鼻疽菌素用完或在点眼过程中被污染(接触结膜异物)的点眼器,必须消毒后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