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内容提要:近年来,因宾馆、酒店、卡拉0K厅、银行等服务经营场所不安全导致消费者人 身、财产权益受侵害的案件屡屡见诸于报端。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曾于2003年出台了关于审 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确立了经营者的 安全保障义务,明确了安全保障义务人的义务范围和责任界限。但由于个案案情的不同,经 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有所不同,相应地其应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本文就经营者的安全保障 义务的内容、法律性质、责任类型、免责事由进行论述。关键词:安全保障义务 主要内容 法律性质 责任类型 免责事由一、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及法理依据安全保障义务是一种法律在综合
2、考虑了在调整商业活动的秩序中设立这种义务的社会经济 价值及道德需要后依据诚信及公平原则确立的法定义务。具体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场所对消费 者、潜在的消费者或者其他进入服务场所的人之人身、财产安全依法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 其义务主体为服务场所的经营者,包括服务场所的所有者、管理者、承包经营者等对该场所 负有法定安全保障义务或者具有事实上控制力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社会组织。与此相对应的 权利主体是:(1)消费者;(2)潜在的消费者;(3)实际进入该服务场所的任何人。该权利 义务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服务场所,权利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应当得到保障,义务人应 当对这种人身和财产安全履行相应的积极作为或者消极不
3、作为义务。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是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由 诚实信用原则派生而来的,它来源于德国法院法官从判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 务或者一般安全注意义务的理论。社会活动安全注意义务原先指维持交通安全而言。其后扩 张于其他社会交往活动,以强调在社会生活上应负防范危害的义务,具体指“在自己与有责 任的领域内,从事或持续特定危险的,负有义务情况采取必要的、具期待可能性的防范措施, 保护第三人免于危险”的义务。其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经营者纯粹的不作为,没有营造好 一个很安全的消费环境,导致消费者受到损害。如挖掘水沟,应加盖或采取必要措施。二是 经营者提供的服务本
4、身或硬件设备不安全导致客户受害,负有防范危险发生的义务。如在家 举办酒会,应防止老树砸伤宾客;餐馆楼梯未全部修好,应设告示牌或者切断通往楼梯的通 道。三是因从事一定营业或职业的经营者消极不作为,未勤勉地尽到对不法侵害的防范和制 止义务。如经营旅馆饭店,应注意清除楼道油渍,维护电梯安全,保证安全门畅通无阻的义 务。上述第三种类型即为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二、安全保障义务的内容探讨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内容的确定,是判断经营者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的标尺,即经营 者需要履行哪些义务,才能视为其已经尽到了注意义务而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民法理论认 为,需要尽适当注意义务却没有尽这种义务,就具有民法上的过错,
5、就应当承担过错的民事 赔偿责任。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具体来说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1、物的方面之安全保障服务场所使用的建筑物、配套服务设施、设备应当安全可靠,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 合强制标准的要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的,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达到进行此等经营所需要 达到的安全标准。首先是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方面的安全要求。经营者所使用的建筑应当符合建筑法 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在投入经营使用前必须经过建筑行政主管部门验收 合格等等。其次是符合消防方面的法律法规。这方面的法规一般要求经营者在服务场所内配备必要 的消防设备并保证他们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中华人民共和
6、国消防法第12条规定“歌舞 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 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开业。”第12条规定经营者(企业) 应当“(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置消防设施和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并定期组织 检验、维修,确保消防设施和器材完好有效;(六)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并设置 符合国家规定的消防疏散标志;”公安部高层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4条、第26条、 第31规定,“本规则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宾馆、饭店”建筑物内的走道、 楼梯、出口等部位,要经常保持畅通,严禁堆放物品。疏散标志和指示灯要完整好用”, “客房内必须
7、有安全疏散指导图。”第27条规定,“建筑物内的报警电话以及其他报 警设备必须保证灵敏好用。高级宾馆要设有与附近公安消防队直通的火警电话。”第33条规 定:“建筑物内的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防、排烟设备,防火门、防火卷帘和消防栓等,要 定期测试,凡是失灵损破的,要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完整好用。”国务院1997年8月发布 的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第11条规定:“设立营业性演出场所,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三)安全设施、卫生条件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再次,符合经营场所的电梯安全的特别要求。1992年,劳动部针对发生在全国包括经营 场所在内的公共场所的电梯事故1000余起,造成人员伤亡数百人,发布关于加强电梯安
8、全 管理的通知,规定电梯实行安全使用制度:新电梯安装必须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安全使用 证后方可运行;对在用电梯实行安全年检制度,在电梯使用单位日常维修保养的基础上,每 年应进行一次安全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允许运行,经使用单位整改合格后,方可运行, 对存在问题较多,一时难以修复的电梯,应吊销其安全使用证。上述“物”的方面之安全保障要求,可以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经营者开业前进行审 查,看是否达到有关安全标准,作为其能否开业的一个重要条件。除了上述要求硬件设备符 合安全要求的静态的义务外,建筑物、相关配套设施还必须由经营者经常的、勤勉的维护, 使它们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这是对经营者的动态的要求。
9、它要求在整个运营的过程中, 服务场所的建筑物、相关配套设施在经营过程中一直符合安全标准。比如电梯要经常性的维 护才能运转正常;灭火器材要及时换药粉;安全出口不能上锁;安全出口不能被占用、堆放 物品,影响疏散通道的畅通;消防栓、灭火器材不能被遮挡、压埋。只有这样才能在硬件方 面给消费者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2、人的方面之安全保障经营者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配备数量足够的、合格的安 全保障人员。国务院1999年3月17日发布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23条规定,娱乐场所应 当根据其规模配备相应数量的保安人员,而且保安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实行持证 上岗。同样,银行、证券公司也
10、应当在其交易场所设置保安人员;游泳场馆应当在池边设置 救生人员,且配备的救生员经过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根据劳动部的规定,对电梯操作人员 要进行培训、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制度;经营者必须安排消防值班人员、防火巡查员,而且 消防值班人员、防火巡查员不得脱岗等等。(二)软件方面的安全保障义务1、消除内部的不安全因素,为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过程应当是安全的,如果服务内容存在对消费者 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或者服务的过程存在对消费者人身或财产造成损害的危险,就属 于内部不安全因素。比如公共交通工具和浴池等没有定期的消毒,引起传染病的传播;不合 理的惊险而不事先告
11、知等等.以下就是因为经营场所内部隐存不安全因素,违反安全保障义 务而构成侵权的一个案例。25某消费者到某池游泳购票游泳,因冠心病发作溺死。经查 明该游泳池只配备一名救生人员,该救生员未经有关部门考核,且在出事当时,救生员因为 下雨到雨棚躲雨而脱岗;凭健康证入池的制度形同虚设,将体质有病的人放进泳池。法院认 为虽然尸检结果表明死者系病理性死亡,但是游泳池经营者方面未按照游泳池(馆)的有关 规定,没有严格要求泳者持健康证入池,且死者发病时,由于救生员的脱岗、疏于对消费者 保护,导致未能及时发现刘某的冠心病发作并及时采取抢救措施,因而游泳池的经营者对该 消费者的死亡有过错,没有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的
12、消费环境。2、外部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制止来自第三方对消费者的侵害主要是指通过经营者工作人员的服务工作,照顾、保护消费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至遭 受来自外界、第三人的侵害。要求配备保安人员是一个硬件要素,而在这里要求保安人员在 日常工作中认真执行任务,认真积极的履行保护义务,防御来自第三方的侵害,不懈怠、脱 岗,不在执行保安工作时醉酒、睡觉等,则是一个软件方面的要求。3、不安全因素的提示、说明、劝告、协助义务经营者应当对各种可能出现的伤害和意外情况等做出明显的警示,比如刚刚做过清洁的 地板较滑,应当明确警示“地板未干,小心滑倒”字样的警示;桑那浴、浴室应当做出“醉 酒者和精神病人、皮肤病人、传染病
13、患者禁止入内”字样的警示。这样的警示或者是为了保 护消费者安全所必要,或者是为了公共利益之要求。经营者对于可能出现的危险应当对消费 者进行合理的说明,对于有违安全的消费者应当进行劝告,必要时通知公安部门采取必要的 强制措施。对于已经或者正在发生的危险,经营者应当进行积极的救助,以避免损害的发生 或减少损失。当消费者在经营者的服务场所受到外来侵袭发生危险时,经营者的保安及其他 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发生(比如帮助消费者共同对付发生的危 险或正在侵袭的歹徒;拨打急救电话120或匪警电话110等)。另外还有较多的法律法规规定了经营者有这类义务。比如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经营者 的
14、现场工作人员有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公共场所发生火灾时,该公共场所的现 场工作人员不履行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义务,造成人员伤亡,尚不构成犯罪的,处十 五日以下拘留。宾馆、饭店各楼层值班人员,在火灾经济情况下,必须负责引导住客迅速安 全转移。另外为了避免由于消费者人数太多在发生危险时能够及时逃生,还规定餐厅、舞厅、 酒吧间以及游乐场、礼堂、影剧院和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都必须按额定人数售票,场内不得 超员。三、经营者对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的法律性质分析(-)我国立法对经营者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1、具有侵权行为法性质的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
15、7条规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 享有人身、财产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 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第18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 合保障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第10条规定:“铁路企业应当保证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安 全,”第43条规定“铁路公安机关和地方公安机关分工负责,共同维护铁路治安秩序。 车站和列车内的秩序,由铁路公安机关负责维护;铁路沿线的治安秩序,由地方公安机关和 铁路公安机关共同维护,以地方公安机关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法第124条规定:“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或者在旅客上、下 民用
16、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人身伤亡的,承运人应当承担责任,但是完全是由于旅 客本人的健康原因造成的,承运人不承担责任。”第125条规定:”因发生在民用航空器上 或者在旅客上、下民用航空器过程中的事件,造成旅客随身携带物品毁灭或者损害的,承运 人应当承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43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 应当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做好公路保护工作,并努力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提高公路的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设施,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畅通。”此外,相关法律法规还对住宿和交易场所(宾馆、饭店、旅馆、招待所、车马店、咖啡 馆、酒吧、茶座),净身和美容场所
17、(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文化娱乐场所(电影院、 录相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和游乐场所(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文 化交流场所(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业活动场所(商场、商店、书店),就 诊和交通场所(候诊室,候车、船、机室,公共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等场所接待顾客或者向 公众开放的部分之安全保障义务问题做出了直接或者间接的规定。2、合同法中涉及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60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 务。” “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 保密等义务。”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
18、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 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J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合同中免除造成对方人身伤害或者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 失的条款无效(第53条)。(二)我国经营者对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以法定义务为原则约定义务为例外安全保障义务的目的在于避免他人的人身、财产遭受损害,所以安全保障义务也可以界 定为避免他人遭受损害的义务。“一般说来,避免损害的义务通常以加害人和受害人或危险 源之间的近因关系为前提。两者都会引起责任,责任进而导致介入的义务。父母亲必须保护 自伤之损害就属于典型的第一种情况。类似的安全(保障)义务也产生于
19、那些自愿对他人负 责的个人或组织,包括无合同基础而承担责任的情况。”尽管理论上可以将部分安全保障义 务解释为合同法上的附随义务,但是从我国立法的实践来看,法律、行政法规大量地规定了 各种具体情况下经营者承担的安全保障义务,而合同法却没有(也不可能)对此做出明确的 列举性规定,因此将我国经营者对服务场所安全保障义务原则上确定为法定义务比较妥当, 符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所建立起来的模式。基于这种认识,法律应当尽快完善对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规定,一方面是在基本法律 (如民法)中确认经营者的这一义务,另一方面是在各种特别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中对不 同情况下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具体内容和认定标准做出规定
20、。法院在审理有关案件时,应 当以法定安全保障义务作为主要依据,在判决加害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时应当重点考虑侵权 行为的构成要件和责任范围。在法律规定中存在法定安全保障义务的情况下,即使当事人之 间的合同没有规定安全保障义务、安全保障义务规定不明确或者当事人的合同条款排除了法 定安全保障义务的适用,均应当按照法律规定处理。安全保障义务的性质以法定义务为原则,并不排除在特别情况下其具有约定义务的性 质。这些特别情况包括:(1)法律没有规定相应的安全保障义务,而当事人之间的合同对此 进行约定;(2)当事人之间约定的安全保障义务高于法律规定的要求;(3)经营者单方承诺 的安全保障义务高于法律规定的要求,
21、相对人默示方式接受这种承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 当事人之间的相关纠纷可以按照其约定或者单方承诺处理,安全保障义务因而具有约定义务 的性质。 四、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类型虽然法律从维护社会诚信和公平的角度出发对经营者一方设立了安全保障义务,但这种义务 也应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主要考虑的是经营者的主观预见能力和客观行为能力,这是因 为这种安全保障义务主要是针对防范第三方的侵害行为和一些意外事故。1、直接责任。“从事住宿、餐饮、娱乐等经营活动或者其他社会活动的自然人、法人、 其他组织,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其 承担相应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至
22、此,若干解释确立了经营者的直接责任。其 构成要件为:(1)经营者的经营活动引起正当信赖,例如信赖其环境设施的正常利用符合安 全性要求。(2)损害发生于经营者的危险控制范围。(3)对发生损害的潜在危险经营者能够 合理予以控制。(4)损害结果的发生没有第三者责任的介入。2、补充责任。“因第三人侵权导致损害结果发生的,由实施侵权行为的第三人承担赔 偿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有过错的,应当在其能够防止或者制止损害的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补 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赔偿权利人起诉安全保障义务人 的,应当将第三人作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确定的除外。”若干解释明确了经营者 未尽安全保障义
23、务的补充赔偿责任。其含义是:在能够确定加害人时,由加害人或其他负有 责任的人承担责任,安全保障义务人不承担责任;只有在加害人无法确定时,由安全保障义 务人承担全部责任;如果能够确认加害人,但是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的资力 不足以承担全部责任时,则先由加害人或者对损害负有赔偿责任的人尽力承担责任,剩余部 分由负有安全保障义务的人依据若干解释第六条第2款的规定承担。由此可见,在我国, 安全保障义务人对此承担的是推定的过错责任:如果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不承担责任。此 外,在承担了补充责任之后,安全保障义务人获得对加害人或者其他赔偿义务人的追偿权。 其构成要件:(1)第三人的侵权行为是损害事
24、实发生的直接根本原因,。(2)经营者对侵权 的发生未尽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是侵权成立的条件,但非原因。(3)第三人侵权与 经营者的不作为行为发生竞合。符合上述条件,经营者应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笔者认为,这 一责任设计既考虑了侵权的原因理论分析,又兼顾了经营者经济赔偿的承受限度和受害人的 必要保护,突出体现了现代司法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也体现了司法为民的要求。经营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法理依据,在于经营者违反应当积极作为的安全保障义务, 使本来可以避免或者减少的损害得以发生或者扩大,增加了损害发生的几率;经营者应当为 受害人向直接侵权人求偿不能承担风险责任。让无辜的受害人得到救济,而让那些侵害他
25、人 或者无视他人安全的人承担责任和风险,符合司法正义的理念。五、安全保障义务人的免责事由1、受害人过错受害人过错作为一种免责事由在我国的民事立法有明确规定,但其适用需要一个前提: 经营者在合理限度内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或相对于受害人的过错,经营者的过错对损害结果 的发生十分轻微。民法通则第131条规定:”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 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在此类案件中,受害人的过错行为往往是造成损害结果发生的原因或 者部分原因。受害人不听劝阻或者无视警示,或者故意、重大过失违反安全要求,往往是造 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如醉酒者不听劝阻强行进入桑拿房,属于严重过错行为,对造成的损害 应当承担
26、主要部分。因自己的过错使自己暂时丧失辨别能力的人(典型的是醉酒者、吸毒者) 对自己行为造成的损害要承担完全的侵权责任,因此而使自己造成损害的,也应当对后果自 己负责。即使是经营者没有能够有效劝阻醉酒者进入桑拿房,经营者的过错也是十分轻微的, 因为他不可能象警察或者司法人员那样具有强制的权力。这被各国的民事立法所公认。心脏 病患者、高血压患者隐瞒疾病情况而参与剧烈运动(如蹦极跳),造成损害的,也应当由受 害人自己承担全部或者主要损害后果,因为每个人都应当对自己安全、生命、健康等尽到最 高的注意。2、受害人同意受害人同意作为一种免责事由,是指由于受害人事先明确表示自己愿意承担某种损害后 果,侵权人
27、在其所表示的自愿承担的损害后果的范围内对其实施侵害,安全保障义务人不承 担民事责任。与正当防卫的抗辩不同,受害人同意并未被各国民法或侵权行为法确认为一种 具有普遍效力的抗辩。在法国法系国家,受害人同意不构成一种抗辩;在英美侵权行为法中, 不存在统一的“受害人同意”的抗辩,于过失侵权情形,适用“风险自负”的规则,原告事 先同意解除被告针对原告的行为所生的义务,承担因原告的作为或者不作为的行为而导致的 对原告的已知的风险。原告的同意包括:(1)明示的协议;(2)对风险的默示承担;(3)对 风险的知晓;(4)自愿承担。但是如果被告的行为违反法律,即使原告事先已经同意,也不 适用风险自负理论。我国目前
28、立法并没有对受害人同意作为一种正当理由的抗辩作出作出明 确规定。但是为了解决实际生活中涉及受害人同意的损害赔偿案件,谨慎地承认这种正当理 由的抗辩是必要的。消费者进入某些服务场所,比如到娱乐场所参加拳击比赛,或者冰上运 动,就应当预料到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碰撞和摔打,可以认为消费者进入这些服务场所就应 当了解其危险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受到合理范围内的伤害,而经营者又没有故意 或者重大过失,就应当解释为“受害人同意”,经营者不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此外,其他法定的免责事由,如合法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也同样适用于与安全保 障义务有关的侵权案件。综上所述,在确定经营者的安全保障义务时应坚持两大原则:(1)强调对受害人的人 身和财产权的保护,尤其是人身权的保护;(2)实现经营者在服务场所所承担的安全保障义 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与其作为一个群体在经营活动中的收益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相平衡,进而 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