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部编版选择性.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44412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部编版选择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部编版选择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部编版选择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学案部编版选择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民族国家产生路易十四时代时空坐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新的民族国家独立,国际法和 外交制度TI-i-I-15()。15341600162516381648170017151800 1815190019462000 (年)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r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1 .专制王权国家:背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宗教改革运动使各国的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表现1534年,英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 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路易十四统治时期

2、,法国王权达到顶峰。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2 .民族国家:背景。13世纪,英语开始成为英国人广泛使用的语言。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定教的忠诚。出现了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经过: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3)特点:民族国家有的由单二民族组成,更多的则是包括了多个民族。【核心概念】民族意识民族意识即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民族特征之一。亦称“民族性格”。它指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凝结起来的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

3、在民族共同地著的战争与和平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A排除;“解决了”说法错误,因为此后欧洲各 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还是很尖锐,故排除B;此后还有维也纳体系、凡尔赛体系等,故排除Co教师专用【拓展延伸】对维也纳体系的评价消极影响:维也纳会议的主宰国逆历史潮流而动,扶植法、葡、西班牙等封建国家复辟, 竭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镇压革命运动,是历史的倒退;四大国坐地分赃,践踏弱小民族国家 利益是历史的反动。积极影响: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办法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使近代国际关 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7 .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的是 ()A.凡尔赛条约B.洛迦

4、诺公约C.非战公约D.九国公约【解析】选C。非战公约确认了在国际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 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的法律基础,故C正确。8 .右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解析】选Co国际联盟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 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最终也未能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因此漫画说明的本质 问题是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故答案为Co A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不符合史 实,且漫画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材料信息不能

5、反映,排除。9 .以下关于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表述,正确的是()【解析】选Co国际联盟与联合国分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产物,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所以A错误;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但国际联盟总部设在日内瓦,所以B 错误;国际联盟维护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秩序,不是维护世界和平,而 联合国在成立之初由美国操纵,也不是维护世界和平,故排除D;国际联盟被英法控制,而联 合国在成立之初被美国控制,故C正确。10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美国驻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的代表伯纳德-巴鲁克提出了 “巴鲁克计划”,规定各国的原子能开发和使用都交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和控制。在这种控

6、制分阶段建立以后,美国将停止核武器生产,拆除现有核武器,对违反规定者“自动”加以严 惩。这一计划的提出()【解析】选Bo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但同时许多国家都在研制核武器,美国人提出这一计划显然有利于其操纵国际原子能机构, 并对他国的核计划实行控制和制裁,其实质是维护美国的战略优势地位,而不是使各国的核 武器发展风险可控,故答案为B,A排除;后来受到了大多数无核国家的欢迎的表述不符合史 实,排除C;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美国对核武器研制的操控与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裁 军运动关系不大,排除D。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帝(孝文帝)

7、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 当加降黜。”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 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马丁 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 生重大影响。它使基督教新教徒团结在马丁 路德翻译的圣经的周围,而且还在被方言 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统一语言,增进了民族的认同 感和同一感。宋志轶德意志文化

8、教育的精神(1)根据材料一概括孝文帝语言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结合马丁 路德的思想主张,分析他翻译德文圣经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 学知识,比较孝文帝和马丁路德语言改革在性质上的不同点和作用上的相似性。【解析】第(1)题特点:根据材料一 “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己下,见在朝 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可知三十以上的官员可以不改语言,三十以下 的官员不改语言就降职,体现了强制性和灵活性相结合。作用:结合所学可以从促进了北魏的 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以后北 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

9、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几个方面分析。第题原因:根据材料二“马 T 路德另一个突出的贡献是将圣经翻译成德文,对整个德意志民族语言产生重大影响” 结合所学可知马丁 路德的目的就是宣扬“因信称义”,认为人人都可以自主阅读和理解圣经。不同点:根据所学可知孝文帝的语言改革是封建化改革。马丁 路德语言改革是为 了 “增进民族的认同感和同一感”为宗教改革服务,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相似作用:根据 材料可知两人的改革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答案:(1)特点:强制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作用: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交融与统一多民族国 家的发展;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

10、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原因:他主张“因信称义”,尊崇圣经,认为人人都可以自主阅读和理解圣经。 不同点:孝文帝语言改革是封建化改革。马丁路德语言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相似作用:都推动了语言的统一,为以后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条件。材料一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 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 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 遍接受。材料二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 全”,为此“各缔约国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

11、务”。根据材料一,说明格劳秀斯提出的各项原则有何积极意义。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国际联盟盟约所反映的对战争的态度有何新变化,根据所学知 识分析其原因。【解析】第题积极意义,依据材料一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等信息回 答。第题新变化:对比材料一的原则,材料二中提出了 “各缔约国承受不从事战争的义 务”,以国际联盟盟约的形式,对国际联盟的成员国进行限制,可以得出普遍性国际组织 的出现,使得战争权力受限制、可操作,促进和平因素增多。原因:需要结合国际联盟成立的 背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训出发,分析争取和维护

12、国际和平成为国际潮流的必然性。答案:(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新变化: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空前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域、民族共同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往往与民族的历史遭遇和所处地位 有密切关系。【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马赛曲曲谱”插图及文字说明思考:马赛曲在当时的法国起到什么作用?提示:鼓舞法国人民的斗志,激发他们的国家意识,促进法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1 .原因:(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

13、的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2 .过程: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 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2)1618年,德意志新教同盟与天主教同盟爆发战争,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3) 1648年,交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4)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

14、团。在此基础上,近代外交制度 逐渐建立起来。3.意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的形成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让方式解决国与国 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维也纳体系。外交制度 进一步发展,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图文探究】(教材二次开发)阅读教材“史料阅读”,思考: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对国际法有什么贡献?提示:是国际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和分水岭;威斯特伐利亚公会以及在会议上签订 的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领土主权等原则,从而为近代国际法奠定了基础。【核心概念】维也纳体系 维也纳体系是19世

15、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奥、普为首的战胜国通过维也纳会议 在欧洲大陆上建立的新均势体系。是欧洲封建君主企图维护封建秩序的体现,反对社会进步; 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是历史的反动。在该体系下,各国常用召开会议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国际法遭到严重破坏。表现。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了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为国际法开辟了 新的发展阶段。战后,战胜国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 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1928年8月,美、法等国签订了非

16、战公约,宣布和平解决国际争端。2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遭破坏。表现:1945年6月,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家争端 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 “大国一致”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 步完善。国际法院成立,发展了国际司法制度。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的独立和各类国际组织数量的激增,推动了国际 法的发展。范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包括。(请填写正确序号)裁军 防止核武器及生化武器扩散人权环境 海洋外层空间评价。积极性:这些具有国际法性质的公约或宣言,对世界

17、和壬与房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进行制裁或发动 战争,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易错点拨】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 下伏笔。法西斯国家发动的战争,使非战公约变成了一纸空文。【核心概念】“全体一致”原则与“大国一致”原则(1) “全体一致”原则:最先是由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采用的议事原则。即国联所做决议 需由全体成员一致同意方可生效,若有任何成员否决则决议无效。(2) “大国一致”原则:联合国安理会的一项表决原则。安理会表决实行每一理事国一票。对 于程序事项决议的表决采取9个同意票

18、即可通过。对于非程序事项或称实质性事项的决议表 决,要求包括全体常任理事国在内的9个同意票,又称“大国一致”原则,即任何一个常任理 事国都享有否决权。关键能力-素养探究主题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史料实证1 .获取信息、: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情境】14-15世纪王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代替了地方分权。从15世纪末开始,民 族国家开始形成,国王成为认同的象征,共同的经济制度、以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 成使民族国家的根基不断巩固。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推动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学 业质量水平1)提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

19、芽的产生;市民阶层(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航路开辟及 早期殖民扩张;专制王权的兴起;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影响;民族意识增强;共同的经济制 度、相同法规为基础的社会生活的形成。2 .论证观点:近代民族国家的特征。【情境】近代出现的民族国家是指一个独立自主的政治实体。与传统的帝国或王国不同, 民族国家成员效忠的对象乃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认同感的来源 可以是传统的历史、文化、语言或新创的政体。因此从一个民族构成政体,或者由数个民族 经同一共享的政体构成的国族,都是民族国家的可能结合形式,其基本特征包括民族独立和 民族统一、中央集权制、主权人民化、国民文化的同质性、统一的民族市

20、场等。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发现问题:按照史料中的理论,说明17世纪的德国不是一个民族国家的依据。(学业质量水平2)提示:当时的德国由许多独立自治的邦组成,并没有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统一,也未建立 起中央集权制,更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市场。2历史解释尸认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1 ,冲击了中世纪神权一统的局面,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过渡。3 .民族国家成了欧洲政治的基础,启动了现代世界和现代国际关系形成的进程。4 .通过国家政策制造了一个统一的民族文化。民族国家的模

21、型表示其居民由一个民族组成,通过同一祖先、同一语言和许多分享的文化统一在一起。教师专用4【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第一目,1516年,法兰西斯一世同罗马教皇利奥十世签订了波伦亚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1539年,法兰西斯一世下令国家法令使用法语,不得使用教会惯用的拉丁文。上述举措 ()【解析】选C。据材料“国王有权任命教会的高级教职,有权向圣职界征税”可知,这有 利于国家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形成民族国家,故选C;基督教改革运动开始于德国,排除A; 封君封臣制度强调天主教的至高地位,材料削弱了天主教影响力,排除B;基本解决了王权与 教权之争的

22、是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排除Do题后点睛近代民族国家指由单一民族或多民族组成的,主权独立,有确定的领土疆域,统一的国内市场和国民经济,全民族通用的语言和国民的文化认同等的国家形态。民族国家的特征中蕴含的家国情怀1 .从民族国家与民族主义的关系上来看,民族认同感是近代民族国家的特点之一。2 .民族国家的出现在其发生时段上大多与现代化的过程密切相关。这首先是因为工业化、现代化使得世界民族分布的状况发生了巨大改观,迫使过去处于彼此分离状态的各个民族交往 密切;其次是因为现代化催生了英、法、德等资本主义民族国家。3 .民族国家有统一的国内市场,有明确的国家疆界,有通用的民族语言。主题二 国际法的形成

23、与发展史史料实证1.获取信息:对国际联盟的认识。【情境】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维持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以为今后各国政府行为之规 范,在有组织之民族间彼此关系中维持正义并恪遵条件上之一切义务国际联盟盟约发现问题: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际联盟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学业质量水平3)提示:作用:有利于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各国交往,处理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存在的问题:国联被英法控制,没有美国,苏联很晚加入,国联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形成决议 的“全体一致”原则,国际法难以实施。2.论证观点:联合国的宗旨。【

24、情境】联合国之宗旨为:一、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并为此目的:采取有效集体办法,以防止且消除对于和平之威胁, 制止侵略行为或其他和平之破坏;并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 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二、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 以增强普遍和平。三、促成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之国际问题,且不分 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摘自联合国宪章发现问题:结合史料谈谈你对联合国宪章的理解。(学业质量水平4)提示:史料表明联合国的基本宗旨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

25、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 及自决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以增强普遍和平。联合国的成立体现了反法西斯国家试图把 战时同盟的友好关系延续到战后的心愿,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愿望。2历史解释尸认识联合国成立的意义1 .联合国是战时盟国集体智慧的产物。它适应了时代进步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各国人 民渴望消除战争劫难的强烈愿望,反映了人类渴望和平、平等、合作和繁荣的美好理想。2 .联合国的诞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是反法西斯联盟合作的结晶。3 .联合国的成立是战时盟国实行平等协商原则的胜利,体现了各国和平相处的精神。4 .联合国的成立促进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有利于中小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 舞

26、台上发挥作用、伸张正义。5 .作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最具普遍性和最有影响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作用不可替代,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的作用也是巨大的。教师专用4【新教材命题】(教材二次开发)结合教材中图片非战公约在巴黎签署的场景,“巴黎公约第一次从法律上明确否 定了 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这里的“巴黎公约”是 指()A.凡尔赛条约B.国际联盟盟约C.洛迦诺公约D.非战公约【解析】选D。由“否定了 战争权的合法性,从而成为战争是否合法的分水岭”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约”是指非战公约,故D正确;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排除。题后点睛非战公约的签

27、署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第一个提出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 的工具的国际条约,其中体现的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为和平解决 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主要的法律基础。课堂检测素养达标1.15世纪,促进近代西欧社会转型的因素有 ()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人文主义成为社会思潮教会的文化垄断开始被打破A.B.C.D.【解析】选A。14、15世纪,欧洲社会逐步产生了民族国家和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正确;15 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正确;14 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

28、义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正确;15世纪随着文艺 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教会对文化的垄断被逐渐打破,文化逐渐出现普及的现象,正确。2 .马丁 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 辖区官方教会。这说明宗教改革()A.实现了民众宗教信仰的自由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选B。在宗教改革中“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说明宗教改革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故B正确;宗教改革打击了罗马教廷的绝对权威,但并 没有实现民众的宗教信仰自由,故A错误;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但这不是材 料反映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宗教

29、改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故D错误。3 . (2021 潍坊高二检测)1808年5月3日,拿破仑的军队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民 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西班牙画家戈雅创作了画作 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此画可以从侧面解释拿破仑帝国走向末日的重要原因是【解析选A。据题干信息“民众奋起抗击。法军集体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受此事件激发, 西班牙作家戈雅创作了画作”可见,西班牙人民起义说明欧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故A正 确;题干反映的是西班牙人民的起义而非欧洲反法同盟的持续军事打击,故B错误;题干反映 的是西班牙人民对拿破仑战争的反抗而非法国人民厌恶非正义的战争

30、,故C错误;题干反映 的是西班牙人民在民族意识的激发下,反抗拿破仑,没有体现欧洲封建势力大于资本主义势 力,故D错误。4 .“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 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这说明 ()【解析】选Ao “专制之下无祖国”代表了资产阶级的观点。在近代民族国家,增强民族意 识的方法多为消灭封建制度,一定程度上表明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A正确。 5.国际法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为其奠定基础的是()A.至尊法案B.战争与和平法C.威斯特伐利亚和约D.非战公约【解析】选B。由所学知识可知,荷兰人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了战争与和平法,提出 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6. (2021 泰安高二检测)1815年的维也纳和会、1878年的柏林会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巴黎和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IH金山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可谓都是以威斯特伐利亚会 议为样板。这主要说明威斯特伐利亚会议 ()【解析】选Do题干中所述会议都是战争或者冲突后的国际会议,它们都以威斯特伐利亚会 议为样板,说明这次会议为以国际会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D正确;格劳秀斯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