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544270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 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河涅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佥产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涅: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元载:唐 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借箸:这里指为君王筹划 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的故事。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他对 于削藩巩固中央集权有很好意见,却被皇帝听信谗言而错杀,“衣朝衣,就东市”。忽遗弓 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

2、留下弓和剑。这里指宪宗去世。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 好凉州一带的音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河涅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作用。B.诗歌前四句全用叙述,不着议论,连用三个典故,感慨溢于言表。C.诗歌颈联巧用虚词,其中“虽”和“尽”两字一抑一扬,准确精妙。D.诗歌后四句采用对照描写,将河涅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统治者安乐进行对比。15.后人评价杜牧诗歌擅长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复杂隐晦之思,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B. “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

3、的意境相似。C.词人认为方士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15、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14 .C【解析】“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理解有误,词中并未将方士求仙、 渔人泛舟与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进行比较;两种生活实则一脉相承,都是词人超脱旷达的 精神体现。15 .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本词说渐渐地中秋又过,自己已是两鬓花白,与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早生华发” 一样,都表达了时光易逝、年华老去的感叹。功业未就、平庸无为的自嘲/

4、哀伤/伤感。本词说自己为清明时代中的一粒沙尘,有感叹个 人渺小,才华无法施展之意;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己与年少得志、意气风发的英雄 人物对比,突出了对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自嘲。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或自我安慰)。本词说“笑看潮来潮去”,希望与李白相伴, 写下豪迈诗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说“人生如梦”,但以酒祭洒江月等,都体现了词人 看透世俗、超脱尘世、忘怀得失的旷达。(6分;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郭三落第还乡钱起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云帆春水将何适

5、,日爱东南暮山碧。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名宦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注】郢客:指鸵三。名宦:名声和官职。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十年失路”写自己,“千里思亲”写哪三,时间和空间对举,既悲己,又伤人。B.“关中新月”实写送别的情景,“江上残花”是别后想象,虚实结合,寓情于景。C. “荷衣垂钓且安命”和离骚“制芟荷以为衣兮”的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I).诗歌语言既质朴通俗,又含蓄隽永,如“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等。15 .诗歌蕴含着诗人对郭三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6、)答:16 .【答案】A【解析】十年失路写自己”“既悲己”错误,“十年失路谁知己”写的是哪三,是说哪三 世无知己,长期以来不得志。17 .【答案】对郭三才华的赞美。诗人认为郭三才华突出,绝世稀有。对郭三无人赏识、 科举落第的同情。世无知己,无人引荐,郭三科举落第,悲伤独归。对郭三的劝慰。诗人 劝慰郭三姑且荷衣垂钓,等待时机,朝廷定会金马招贤。对郭三的惜别。诗人设宴送别, 对月举樽,离别之情,尽在酒中。(每点2分,任答三点、意思相近即可。源于文本且合理 的其他答案也可给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

7、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青松和陌上尘比喻崔中丞,云彩和泥土比喻自己,说明彼此地位的高下。B.颔联诗人通过“尽嫌”“不弃”的对比,也让崔中丞感受到诗人对他的尊重和崇敬。C.颈联诗人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彰显自己耿直秉性,为尾联直抒胸臆张本。D.这首诗技法高妙,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浑然一体。15.作者在诗中道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14 . A【解析】“首联诗人把崔中丞比作陌上尘”错误,应该是将诗人自己比

8、作“陌上 尘”。“云泥”比喻两人地位高下悬殊。15 .颔联说天下人都嫌良马瘦弱,崔中丞却不弃贫困潦倒的卧龙:不盲从世俗,不以 外在(地位)识人。颈联说瘦弱的良马不会为千金而改变心性,却十分看重诺言:做人要 不失本性,信守诺言。尾联说自己会报答恩人的提携之情:做人要懂得感恩。(共6分,每点2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南楼陆游十年不把武昌酒,此日阑边感慨深。舟楫纷纷南复北,山川莽莽古犹今。登临壮士兴怀地,忠义孤臣许国心。倚杖黯然斜照晚,秦昊万里入长吟。【注】淳熙五年六月,诗人因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在自蜀地东归途中作此诗于 鄂州。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同登“武昌郡”之“南

9、楼”;他曾 上疏北伐,遭朝臣反对。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十年未饮武昌之酒,此日登临南楼不禁感慨万千。B.颔联状写登临所见,江上舟楫南来北往,山川莽莽古今依旧,情景交融。c.颈联虚实兼顾,以东晋名臣庾亮自比,流露出忠义之臣的拳拳报国之心。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晚照映衬山河之美好,诗人心情由黯然转为开朗。17 .有人称此诗将自然、社会、时局以至个人的遭遇融于观景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1415.【答案】D、【解析】(1)D.“诗人心情由黯然转为开朗”错,此时诗人面对美好却破碎的大好河山, 心情黯然,只有将此情此景吟咏成诗,所以心情没有转为开朗。故选

10、D。(2)颔联“舟楫纷纷南复北,山川莽莽古犹今”写登上南楼所见之景,船只纷纷漫于江上 南来北往,山由古延绵至今,依旧如此茂密繁杂,山河之美跃然纸上。将“舟楫纷纷”的俗 世喧嚣与“山川莽莽”的自然景观相融,引发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思考。首联以议论入诗,再次登上武昌南楼,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为自己为国家为时局心中不禁 再次感慨万千。颈联用转折含蓄的笔法,写再次登临南楼不禁想起东晋名士庾亮的经历,以 其自比,想起宦海浮沉多年,朝野变动及人心难测的艰难,依旧不挡自身拳拳报国之心。尾 联写夕阳晚照,以衬山河之美,然感伤时局动荡,社会动荡不安,心情黯然,只有将此情此 景吟咏成诗。诗人将多重情感融于景观之中,

11、借景抒情,抒发自身的报国之心。答案:(1) D(2)诗人在南楼登高极目四望,将“舟楫纷纷”的俗世喧嚣与“山川莽莽”的自然景观 相融,引发人们对社会与自然的思考。将登临南楼联想到的东晋名士庾亮的人生经历与自 己的抗金遭际糅合起来,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抒发了深沉的爱国情怀。(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 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 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 点。本题几

12、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 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清-黄景仁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修。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注卖修:指春日艳阳天小贩吹箫卖糖。怪底:怪不得。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诗的“残花落尽见流莺”和黄诗的“是处

13、溪头听卖伤”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方法。B.两首诗描绘的春花零落景象都是暮春之景,意在表达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C.武诗中“吹” “逐”写出了春风的多情;黄诗的“怪底”细腻逼真地呈现了人物的心态。D.武诗尾句梦回洛城,以景结情,余韵无穷;黄诗首句风雨惊梦,引领全篇,渲染氛围。15.同样是春梦,武诗是“梦成”,而黄诗是“梦难成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歌子苏轼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土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鳌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注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

14、有德化的时代。鳌牙:乖忤违背。骑鲸公子:指李白, 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词开篇妙用叠词“苒苒”萧萧。音韵和谐优美,表现出时令变化和两鬓状态。B.“寓身”句中词人以“尘沙”自喻,与赤壁赋中“渺沧海之一粟”营造的意境相似。C.词人认为方土求仙、渔人泛舟虽清静恬淡,却不及追随李白写下雄奇诗文有滋味。D.本词属于小令,语言晓畅,虽有用典,但并不艰涩,且用韵工巧,使全词格律整齐。15、本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抒发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送

15、郭三落第还乡钱起郢客文章绝世稀,常嗟时命与心违。十年失路谁知己,千里思亲独远归。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关中新月对离尊,江上残花待归客。名宦无媒自古迟,穷途此别不堪悲。荷衣垂钓且安命,金马招贤会有时。【注】郢客:指郭三。名宦:名声和官职。金马:汉代宫门名,学士待诏之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十年失路”写自己,“千里思亲”写郭三,时间和空间对举,既悲己,又伤人。B. “关中新月”实写送别的情景,“江上残花”是别后想象,虚实结合,寓情于景。C. “荷衣垂钓且安命”和离骚”制菱荷以为衣兮”的荷”有相同的象征意义。D.诗歌语言既质朴通俗,又含蓄隽永,如

16、“云帆春水将何适,日爱东南暮山碧”等。15.诗歌蕴含着诗人对郭三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上湖南崔中丞戎昱山上青松陌上尘,云泥岂合得相亲。举世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诗人用青松和陌上尘比喻崔中丞,云彩和泥土比喻自己,说明彼此地位的高下。B.颔联诗人通过“尽嫌”“不弃”的对比,也让崔中丞感受到诗人对他的尊重和崇敬。C.颈联诗人化用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彰显自己耿直秉性,为尾联直抒胸臆张

17、本。D.这首诗技法高妙,前两联侧重写崔,后两联多写己,前后映照,使整首诗浑然一体。15 .作者在诗中道出了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6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南楼陆游十年不把武昌酒,此日阑边感慨深。舟楫纷纷南复北,山川莽莽古犹今。登临壮士兴怀地,忠义孤臣许国心。倚杖黯然斜照晚,秦昊万里入长吟。【注】淳熙五年六月,诗人因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在自蜀地东归途中作此诗于 鄂州。东晋名臣、名士庾亮镇守武昌时,曾与僚属同登“武昌郡”之“南楼”;他曾 上疏北伐,遭朝臣反对。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十年未饮武昌之酒,此日登临南楼不禁感慨万千

18、。B.颔联状写登临所见,江上舟楫南来北往,山川莽莽古今依旧,情景交融。C.颈联虚实兼顾,以东晋名臣庾亮自比,流露出忠义之臣的拳拳报国之心。D.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晚照映衬山河之美好,诗人心情由黯然转为开朗。15.有人称此诗将自然、社会、时局以至个人的遭遇融于观景之中,请谈谈你的理解。古诗阅读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教师版(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河涅杜牧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佥产不西巡。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注河涅:这里指的是吐蕃统治者自唐肃宗时期以来占据的河西、陇右之地。元载:唐

19、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借箸:这里指为君王筹划 国事,出自史记中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的故事。指汉景帝时晁错任御史大夫,他对 于削藩巩固中央集权有很好意见,却被皇帝听信谗言而错杀,“衣朝衣,就东市”。忽遗弓 剑:古代传说黄帝仙去,只留下弓和剑。这里指宪宗去世。凉州:李唐王室出自陇西,偏 好凉州一带的音乐。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以河涅为题,十分醒目,寓主旨于其中,起到笼罩全篇作用。B.诗歌前四句全用叙述,不着议论,连用三个典故,感慨溢于言表。C.诗歌颈联巧用虚词,其中“虽”和“尽”两字一抑一扬,准确精妙。D.诗歌后四句采用对照描写,将

20、河涅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统治者安乐进行对比。15.后人评价杜牧诗歌擅长用含蓄的方式表达复杂隐晦之思,请结合全诗分析这一特点。【答案】14. D15.借助典故倾吐满腔抑郁不平之气如使用张良、晁错的典故,写出了元载相公提出收复失地建议而未被采纳的故事,突出了 作者想收复失地但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如运用黄帝乘龙升仙的典故,写宪宗之死,表达了收复失地无望的痛心;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内心情感如白发丹心的“汉臣”与沉迷歌舞的“闲人”对比,而此“闲人”又与前四句中有安边之 志的元载、宪宗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当朝统治者醉生梦死,不关心国事的讽刺。【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

21、力。D. “将河涅百姓受奴役和唐朝统治者的安乐进行对比”错误,诗歌后四句将河涅百姓身陷他 国统治而忠心不移(百姓受奴役不是对比点)与唐朝统治者的陶醉于西凉传来的轻歌曼舞进 行对比,表达了对前者的赞许,同时揭示了后者醉生梦死之态。【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含蓄”之处,结合具体的手法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结合注释三和四可知首联“元载相公曾借箸”和领联“旋见衣冠就东市中“借箸”“衣冠就 东市”使用典故,张良在刘邦吃饭时进策说“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后用这一词表示代 人筹划;晁错任御史大夫,对于削藩有好建议,却因皇帝听信谗言,仓促错杀。结合注释二 “元载

22、:唐代宗时期的宰相,曾对西北边防提出建议;后来因事下狱而死”可知,此处是说 元载提出收复失地的建议却没有被采纳,表现作者想要收复失地、壮志难酬的悲愤。“忽遗弓剑不西巡”意思是“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采用黄帝乘龙升仙的传说, 借指宪宗之死,并喑指宪宗喜好神仙,求长生之术。这里,诗人对宪宗被宦官所杀采取了委 婉的说法,流露出对他猝然逝世的叹惋,这里全用叙述,不着议论,但诗人对河涅迟迟不能 收复的感慨却借助这些典故表现出来。颈联“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意思是“涅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可是他 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尾联“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意思是“只有产生 于凉

23、州的动人歌舞乐曲,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颈联所写河涅百姓尽管身着异 族服装,“牧羊驱马”,处境十分艰难屈辱,但他们的心并没有被征服,白发丹心,永为汉臣; 至于统治者,诗人在尾联中不用直接描写的手法。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河涅 传入京城的轻歌曼舞这样一个细节,便将他们的醉生梦死之态揭露得淋漓尽致。二者形成鲜 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同时尾联的富贵闲人与首联和领联中的元载以 及宪宗又形成对比。作者就是在这典故和对比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415题。春兴唐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

24、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春兴清黄景仁夜来风雨梦难成,是处溪头听卖物。怪底桃花半零落,江村明日是清明。注卖物:指春日艳阳天小贩吹箫卖糖。怪底:怪不得。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诗的“残花落尽见流莺”和黄诗的“是处溪头听卖修”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艺术方法。B.两首诗描绘的春花零落景象都是暮春之景,意在表达作者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惋惜之情。C.武诗中“吹” “逐”写出了春风的多情;黄诗的“怪底”细腻逼真地呈现了人物的心态。 D.武诗尾句梦回洛城,以景结情,余韵无穷;黄诗首句风雨惊梦,引领全篇,渲染氛围。15.同样是春梦,武诗是“梦成”,而黄诗是“梦难成”。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5、其原因。(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4. (3分)B (武诗“残花落尽见流莺暮春之景意在引出作者的悠悠思乡之情;黄诗“桃 花半零落”是感慨不知不觉中到了清明,春天即将进入暮春季节。)15. (6分)美妙春景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给予诗人心灵慰藉和美的享受。(2分)缘情成 梦,所以武诗“梦成”。(1分)风雨落花引发了作者对仲春美景渐去的留恋和对美好时光 易逝的感慨。(2分)夜不成寐,所以黄诗“梦难成”。(1分)(每点各3分)诗歌解读:第一首:在细雨初晴的春日,杨柳颜色变得更加深暗,残花落尽,露出在枝头啼鸣的流莺。 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甜蜜的思乡梦,在梦中我追逐着春风飞回了家

26、乡洛城。此诗前两 句描写异乡的春天即将过去,隐含了故乡的春色也必将逝去的感慨;后两句想象春风富有感 情且善解人意,仿佛理解了诗人的心情而特意为他殷勤吹送乡梦。全诗集春景、乡思、归梦 于一身,以即将逝去的春景贯穿始终,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寄寓于即将逝去的春景之 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第二首:夜里刮风下雨,搅得我春梦不成,白天还是艳阳高照,到处都是吹箫买糖的人。怪 不得夜里风雨吹落了桃花半数,原来江村明天就是清明节了。(此处清明不是指祭扫先人的 清明节,而是阳光灿烂,外出赏春踏春的节日。清明过后,仲春即将过去,转而迎来暮春季 节,从而引发对仲春美景渐去的留恋、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有一点闲适之情)(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南歌子苏轼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鳌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注化世:治世,政治清明而有德化的时代。鳌牙:乖忤违背。骑鲸公子:指李白, 俗传李白醉骑鲸鱼,水中捉月。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