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感知觉 记忆 注意 思维-习题和答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感知觉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实物的()属性的反应。A.个别B.整体C.外部D.本质2、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A.视觉B.听觉C.感觉D.知觉 3、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A.转换 B.收集信息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 4、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应叫()。A.感觉B.知觉C.记忆D.想象5、看见一面红旗,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A.视觉B.色觉C.知觉D.感觉 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7、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
2、是知觉的()。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9、双关图是()中的现象。A知觉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10、把煤放在日光下照射,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 但看起来依然是煤比较黑,粉笔较亮,这时()A知觉的理解性B知觉的选择性C颜色的恒常性D知觉的组织性11、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 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在 起作用。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2、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
3、变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 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恒常性 D理解性 13、一目十行体现了知觉的()。意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的识训个义音节、地名、人名、历史年代等 的识记.这种识记具有被动性,但它能够防止对记忆材料的歪曲.意义识记是在理 解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识记,它是学 生识记的主要形式,在意义识记中,理解是关键,意义识记的效果优于机械识记, 但不能因此否认机械识记的价值和作用。3、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3、(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
4、和精确特征。(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4、简述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保持?4、有意理解深加工,组块编码记忆术过度学习1 50,阅读试忆相交替复习方式 多样化,集中分散相结合(1 .明确记忆要求,增强知识巩固的自觉性。(2 .深度加工材料。(3.有效运用记忆术,尝试回忆与反复记忆相结合。(4.进行组块化编码。(5.适当过度学习。一般认为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 50%时,记忆效果最好。(6.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5、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力?5、(1.增强记忆的目的性;(2.掌握良好的识记方法;(3.根据遗忘规律,减少遗忘;(4 .培养良好
5、的记忆规律;6、影响遗忘的因素。6、学习材料的性质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识记的方法时间因素情绪和动机7、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7、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四、论述题1、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课堂教学?1、(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 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1)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学 生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2)在处理教材重点难
6、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 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3)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 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新颖性。2、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 动的刺激作用(1)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2)教师的服饰和发型不宜过于耀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4)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学生 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二)利用课内外活动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发展自己注意的能力1、提高活动的 目的性2、激发学习动机3、训练良好的注意习惯;(三)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 地学习;2、谈谈怎样根据记忆规律组织好学生的复习?2、记忆
7、就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 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的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根据信息保持长短和记忆系统结构,记忆可被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 忆。按是否有意识参与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按性质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 性记忆。长时记忆还可分为情境记忆和语义记忆。记忆过程从感觉记忆开始,感觉记忆是感觉的暂时登记,在此阶段,只有受到注 意的信息才能进入短时记忆进行进一步加工,没有受到注意的信息迅速消失。信息在短时记忆中经过一定的加工转向长时记忆,在此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编码, 影响编码的因素有:觉醒状态信息组块加工深度,刺激物的重复出现是短 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的条
8、件。在长时记忆信息提取时候会发生遗忘现象,从艾宾浩斯的遗忘实验可以知道,遗 忘的规律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的过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影响因素有以 下: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程度识记材料的序列位置识记者 的志以上记忆的规律启示我们在组织学生复习时,从过程上来说,根据遗忘的曲线, 复习应该及时,新内容复习间隔短,旧内容复习间隔慢慢加长;从学生个体来说, 应该培养其对学习良好的态度和认知,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从复习材料来说, 记的材应该重点突出,利于学生注意集中,内容清晰有条理,分成一一定的信息 组块,利于学生记忆,一次学习中复习数量适宜,不能贪多求快,重要的内容安 排在材料首部分或者末部分;从
9、复习方法上来说,运用视觉的、听觉的各种材料, 调动各个感觉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提出比较有深度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 材料的理解,有利于学生记忆。3、论述人类的记忆系统3、答:记忆的三个系统:(1)瞬时记忆:瞬时记忆又叫感觉记忆,在瞬时记忆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 o.252秒.外界信息首先经过眼、耳、口、脑、手等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 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瞬时记忆又叫感觉登记.如果对瞬 时记忆中的信息加以注意,或者说当意识到瞬时记忆的信息时,信息就被转入短 时记忆了.否则,没有注意到的信息过1秒钟便会消失,也就是遗忘了。(2)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
10、钟以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 容量是有限的-般为7+2,即5-9各项目,这也就是平常我们说的记忆广度动作 短时记忆的容量相当有限,大体.上为5+2 (组块),或更少一些组块的大小,以 个人的知识经验为转移,凡为一个组快,如单个动作或成套动作(它虽然包含许多 动作却可作为一一个组块).篮球中的运球急停、跳投技术,在熟悉篮球技术的 人头脑中,就是一一个组块,但对篮球技术陌生人来说就可能是三四个组块,甚至 更多.贮存在短时记忆中的一部分信息经过反复练习(或复述)可转入为长时记忆 系统。3、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信息贮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的记忆,直至数日、 数月、乃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量很大.尽管有的长
11、时记忆是- -次达到的, 特别是情绪记忆,但是,从信息来源来说,长时记忆是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复述和再 编码,使其系统化、深刻化.一般而言,人对动作的长时记忆比对语词概念的长时 记忆更持久.许多动作技能,一一旦形成,将终身不忘动作技能保持时间的长短与 识记的课题有关同时,人对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是有选择性的.往往是对人有重 要意义的、符合人的需要的信息,被经过复述和加工而转为长时记忆那些与以往 经验有联系的信息,也容易得到长时记忆的反馈作用而被长久保持.信息从短时 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绪发生激烈的变化,那么信息很容 易遭受破坏。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2、瞬时 记忆中的信息,如果予以注意则可以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 和再编码,便可进入长时记忆之中.短时记忆也包含有来自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短 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高度地相互依存的.这两种记忆可以看作是涉及到信息的不 同方面:短时记忆涉及到处于暂时的、活动状态的少量信息,长时记忆则涉及到 被相对持久地编码过的、大量的信息。4、论述遗忘规律与增进记忆的方法4、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遗忘的发展是不均 衡。(1)明确识记目的,加强有意识记忆:只有有明确的目的,学习起来才会 注意力集中。记忆时只要聚精会神、专心致志,排除杂念和外界干扰,大脑皮层 就会留下深刻的记忆痕迹而
13、不易遗忘。(2)加强理解记忆,掌握识记的方法和 技巧: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分类记忆、谐音记忆、争论记忆、联想记忆、趣味记 忆、图表记忆、缩短记忆及编提纲、做笔记、卡片等记忆方法,均能增强记忆力。(3)合理组织复习:在记忆之后短时间内,我们所记忆的东西会快速遗忘,随 着时间逐渐增加,遗忘的速度不再如此迅速。越是及时复习,我们遗忘的东西就 会越少。当然,每个人的遗忘规律是由差别的,通过简单的试验总结出自己不 同时间的遗忘规律,按照自己的遗忘规律来复习和回忆需要记住的事情,就能使 我们事半功倍而且不会忘记重要的事情。要点:(1)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2)增进记忆的方法:a、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14、、复习方式多样化、 多感官参与。b、直观形象法、图表法、谐音记忆法、归类比较法、联想法、歌 诀法等。五、案例分析1、某学生在学习中的记忆方法就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阅读、背诵与默写。 该生还经常强调他以前的老师传授给他的经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一种什 么记忆方法?如果你是他的老师,请你给他介绍一些其他的记忆方法。1、答:这是记忆方法中的“多通道协同记忆”法。介绍意义识记和理解识记的 方法;介绍记忆术中的定位法,形象记忆法,联想记忆法,谐音记忆法。,三、注意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 (单选题)在()意识状态里,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 成一件事情。A.可控制
15、的B.白日梦C.自动化的D.睡眠2 (单选题)经验丰富的李老师一边讲课,一边兼顾管理学生的活动,谁认真听讲, 谁玩手机,谁看课外书,她都一清二楚。这主要体现李老师的哪种心理品质?A.思维品质B.注意品质C.意志品质D.个性品质3 (单选题)同学们正在教室里聚精会神地听课,突然从外面飞进来一只蝴蝶,大 家都把视线转向它,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是()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4 (单选题)杨老师,一边讲课,一边观察学生,这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5 (单选题)杨柳被教室窗外的小乌所吸引,不能专心听讲。这属于(A.注意分配B.注
16、意广度C.注意分散D.注意转移6 (单选题)研究表明,人的注意是不能长时间地保固定不变的,经常出现周期性 的加强和减弱。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起伏7 (单选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又需要意志努力的,这种注 意叫(0)A.有意注意8 .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的分配8 (单选题)一名教师走到安静的教室门口,故意咳嗽两声,目的是引起学生的 OoA.无意注意8 .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关注9 (单选题)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有意注意10 (单选题)教师讲课时,一位小学生一
17、会听教师讲,一会儿翻书,一会在本子上 记笔记,你认为小学生这时的注意状态是()A.稳定的B.起伏的C.转移的D.分散的11 (单选题)学生上课时被走廊外传来的歌声吸引了注意。这是注意的()A.转移B.集中C.分配D.分散12 (单选题)教师授课时,通过变化板书的字体、颜色以及讲话的语音、语速等来 吸引学生的()A.有意后注意B.无意后注意C.有意注意D.无意注意13 (单选题)根据学习目标,加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不随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注意D意义注意14 (单选题)在课上,每当老师讲到重点时,小李在听讲的时候会随时拿起笔圈圈 画画记笔记()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化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18、15 (单选题)上课时学生能够一边听讲一边笔记,这是注意的()A.广度B.稳定性C.转移D.分配二、辨析题注意的分配在某种程度上和注意的转移是一样的。此说法错误。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在人的实践活 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 个对象。三、简答题:1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哪些?2 .简述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3 .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4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的关系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一方面要 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另一
19、方面则应充分分利用容易引起 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集中注意听讲。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需要、 兴趣、知识经验和情绪状态,使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 切合学生实际,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2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正确组织课堂教学;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3 .虽然有意注意的发生和维持与主体的需要、兴趣、情感、知识经验有关, 但这些主观因素的作用是间接表现出来的,都受主体当时确定的活动目的制约。具体来说,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包括:明确活动的目的任务;发 挥意志努力与干扰和困难做斗争;培养对事物的间
20、接兴趣;保持稳定的情绪; 建立稳定的工作习惯;智力活动与外部活动的结合。4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在实践活动中是紧密联系的。无意注意和 有意注意是交替发生的。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 件下也可以转化为有意注意。四、论述题:1 .怎样在教学中应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2 .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1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 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 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 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这两种注意的相互转化,使注意能长时
21、间地保持 集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地交替转换。2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来自两方面:刺激物本身特点:人本身的状态。具 体来说:客观条件。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特点。无意注意主要是由周围环境的变 化引起的。当周围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异的刺激物,人就自然地把注意指向这种 刺激物,并试图认识它。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运动变化、与背景的差异等对 于引起无意注意具有重大作用。强烈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运动变化的、 新颖的刺激物,如强烈的光线、巨大的声响、浓郁的气味,都容易引起无意注意。主观条件。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无意注意虽然主要是由外界刺激物 引起的,但是也决定于人本身
22、的状态。同样的一些客观事物,由于感知它们的人 的状态不同,就可能引起一个人的注意而引不起另一个人的注意。主观条件:包 括人们的需要、兴趣、对那个事物的态度、个体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心境等。一切事物,如果它们跟满足需要有关,跟人的兴趣相符合,如果人对它们抱有积 极的、特别是富有感情的态度,那么,它们就很容易成为无意注意的对象。人的 心境对无意注意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什么事物容易引起注 意。疲劳或精神健旺的状态也对无意注意有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在过度疲劳的情 况下,常常不能觉察到那些在精神健旺时很容易引起注意的事物。人在精神健旺 的状态下最容易对新鲜事物发生注意,注意也能持久。五
23、、案例分析题我们在学习时听听音乐,或室内有钟表滴答声会让我们集中注意,绝对隔音,不 仅无关的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不能从外面传入,而且 室内产生的任何声音也会被吸收,人在这样的环境不但不能有效地工作,而且会 逐渐地进入睡眠状态,这是为什么?(用注意的有关原理解释)答案要点:避免干扰有助于集中有意注意,提高学习效率。某些微弱的刺激 附加刺激不仅不会干扰人的有意注意,而且会加强有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加强提 高了神经兴奋水平,太安静的环境降低意志努力的程度,因而降低神经兴奋的水 平,反而容易进入睡眠状态,正如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若夫说过:“绝对的死气沉 沉的寂静并不能提高,而且会降低智
24、力工作的效果。”四、思维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 .(单选题)客观事物在人脑中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是()A想象B联想C表象D思维2 .(单选题)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 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3 .(单选题)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规则解决问题,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逻辑 的结论是()。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性思维4 .(单选题)一个人在思维中,或者”自以为是“,或者人云亦云”,都是缺乏()。A思维逻辑性B思维独立性C思维灵活性D思维批判性5 .(单选题)学生利用
25、头脑中的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是()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逻辑思维D发散思维6 .(单选题)“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7 .(单选题)教师提问学生,要求学生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学生给出的可能的答 案是:建房子用的材料、打人的武器、用于垫高、用于固定某东西。这种寻求答 案的思维方式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14、下列不属于知觉范畴的是()。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平衡觉15、影响知觉恒常性的主要因素是()。A它受物理规律的干扰B受过去的经验影响C受心理规律的干扰 D没有一定的限度
26、1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A差别感受性 B最小可觉差 C绝对感受性D绝对感觉阈限17、同一感受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时,感受性会发生变化,这一现像称为()。A感觉对比B感觉融合C感觉适应 D感觉的掩蔽1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一种感觉 的()。A整合 B对比 C适应 D联觉二、辨析题1.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1、答:联系:(1)二者都是从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映,同属于感性认识 阶段。(2)二者之间是连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从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为前提,知 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3)二者是同时进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很少有孤
27、立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 是融为一体的,合称感知觉。在心理学中只是为了研究的需要,才把感觉从知觉 中区分出来加以讨论。区别:(1)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简单的心理过 程,知觉是纯粹的心理过程。(2)分析器是产生感觉和知觉的生理基础。感觉一一单一,反映个别属性知觉一一多种,反映许多属性(3)感觉有无经验均能产生,经验提高感觉性的灵敏度,知觉离不开经验。A发散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直觉思维8 .(单选题)”础润而知雨,月润而知风”主要体现思维的()。A概括性B间接性C直接性D敏捷性9 .(单选题)“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用于训练学生的哪一项思维?A直觉思维B发散思
28、维C动作思维D集中思维10 .(单选题)我们在解数学题时,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朝着目标方向进行分析和 综合,最后寻求到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辐合思维(聚合思维)11 .(单选题)幼儿利用手指来数数,这是典型的()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12 .(单选题)看到墙砖变得潮湿,就推知将要下雨,这种心理活动是()。A思维B知觉C想象D遗觉像13 .(单选题)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觉动作思 维、抽象逻辑思维和()A聚合思维B发散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14 .(单选题)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浴缸洗澡时突然
29、发现了浮力定律,解决了 “王冠之谜”,这种思维是()。A直觉思维B常规思维C分析思维D抽象思维15 .(单选题)一题多解、一文多写主要是哪种思维的表现?()A发散思维B常规思维C聚合思维D直觉思维二、辨析题定势对问题解决总是起积极作用。错误。定势对问题解决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如解决一般问题 时,定势可能会起促进作用;而对特殊问题,定势很可能起阻碍作用。三、简答题1 .思维的种类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3 .问题解决的过程1 .思维的种类较多,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根据思维任务的性 质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分,可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思维过 程中所凭借的是日常经验还
30、是科学知识,将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根据 思维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将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根据思维探索 答案的方向,将思维分为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程度, 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2 .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和他的同事指出创造性思维有六个特征:敏感性:容 易发现新事物,接受新问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灵活性:能提出多 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独创性:产生新颖的、非常的思想的能力;再定义:重新发 现特定事物的多种适应方法;洞察性: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 和特性。心理学家斯滕伯格和洛巴特提出的“创造力多因素理论”,即影响创造力发 展的因素有六个
31、方面:智力,尤其是发散性思维能力;知识,尤其是良好的、 独特的认知结构;认知风格,尤其是“立法式”的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尤其 是冒险性、坚持性、独立性、好奇心、自信心等;动机,尤其是创造性动机; 环境,有利于激发创造的环境。3 .问题解决的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和 检验假设。四、论述题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心理定势。心理定势也称心向作用,是指重复进行的相同的心理操作所 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使个体按照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倾向。 心理定势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2)认知结构的特点。认知结构就是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包括个人的能力、知识、经验、态度和观
32、念。当个人遇到问题情境时,总是以个人的认知结构 来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问题情境与个人认知结构完全符合,就只要靠旧经 验来解决;如不符,就需调整甚至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个人认知结构中的内容 越丰富,组织性越强,解决问题的速度越快。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一种惯常的事物功用或联系后,就很 难看出其他新的功用和联系。如果初次看到功用或联系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 的其他用途。(4)动机。动机是推动人们解决问题、完成活动的动力。动机的有无、动机 的强度都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起到影响。心理学家通过对任务难度、动机水平与操 作效率的关系的研究,得出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详见本章第二作)o情绪。情绪始终伴
33、随问题解决的过程,积极的情绪可以促进问题的解决,消极 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五、案例分析下面是两个学生的对话。A:今天数学测验的题目很简单哦,我肯定能得满分。B:我也考得不错,要是每次考试都这么简单就好了。A:这次测验中的那道附加题与我曾经做过的一道练习几乎一样,只是数字改了 一下,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做出来了。B:你太幸运了。刚开始我总是以为和我以前做过的一道题目一样,我怎么也跳 不出原来的解题思路,害得我紧张死了。不过,后来还是想到了新的解题方法了。 A:你有很多好的学习窍门,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B:我妈妈说,无论学习的时候还是考试的时候都要保持好的心情,这样才能有 好的效果。(1)结合案例
34、分析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2)如果你是一名中学教师,你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有结构的问题容易解决,无结构的问题则不容易解决。学 生A说这次测验题目简单,所以能考满分。这说明问题情境影响了问题解决。(2)已有的经验。已有经验丰富,通常有助于问题解决。案例中学生A有 做过相似的练习题,他轻而易举地做出了附加题,这说明已有经验丰富促进了问 题的解决。(3)定势。定势可能对问题解决起促进作用,也可能对问题解决起阻碍作 用。案例中学生B做过类似的练习,但却让他差点跳不出原来的解题思路,这说 明定势在解决问题时起到了阻碍作用。(4)情绪。积极的情绪有助于
35、问题的解决。案例中学生B说保持良好的心 情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体现了积极的情绪对问题解决起促进作用。此外,原型启发也会影响问题解决。2如果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如果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我会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夯实学生知识基础,促进知识前后 连贯,融会贯通。(2)教授学生问题解决策略和方法。对学习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归类,教授 学生审题技巧,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多样化的问 题解决方法。(4)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鼓励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创造性地 解决问题。2.知觉在一定条件范围改变时,知觉映像
36、却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特征是知觉的恒 常性。2、答:1 .感觉的种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触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2 .知觉的种类(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4)错觉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各种属性的个别 的反映。3、答:(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 性。4、感觉有经验才能产生。4、答:在知觉过程中,个人某些主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知 觉的选择性,表现为主体主动地感知对象。这属于知觉的主动选择性。它借以发 生的神经机制主要在于:主体脑中对
37、有关的事物特别敏感,易于在感觉中枢引起 较强的兴奋过程。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对客观现实的需求(包括自然需求和社会需求)的主 观反映,而动机则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激励着主体采取行动的内隐性意向,二 者密切相关。凡是能够满足需要、符合动机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有意注意, 成为知觉对象;反之,与需要和动机无关的事物,则易被知觉所忽略。(2)兴趣。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一般指热切地追求知识或从事某种活动 的外现性意向。兴趣在更大程度上制约着知觉的主动选择性。感兴趣的事物,较 容易从复杂的环境中被注意到,成为知觉对象。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被注意到 了,往
38、往也会从知觉中随即消失。(3)性格。性格是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性格的意志、自尊 心、情绪、对人态度、权力需求、竞争心理等方面的特征影响着知觉的选择性。(4)气质。气质主要是受神经过程的特性决定的行为特征,它往往与性格交织 在一起。它们对知觉选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定时间知觉的速度和数量上。 多血质者能灵活、敏捷、迅速地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速度快,数量多,胆 汁质者的选择性知觉比前者稍差一点。黏液质者较缓慢地感知对象,其选择知 觉的速度较慢,数量较少。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慢,数量较少。抑郁质者对事物较敏感,易于感知对象,其选择性知觉的速度较 快,但不灵活,因而其知觉数量不
39、如多血质者。大多数人为中间气质型,感知对 象的速度和数量-般,因而其选择性知觉都差不多。管理人员在安排某些要求 选择性知觉速度和数量的工作时,应考虑到气质类型问题。(5)经验知识。这是指个体过去通过认识积累的、与当前知觉有关的经验知识。 它们以信息的形式储存于人的大脑中,并形成信息系统。经验知识对知觉选择性 的影响很明显,主要是使熟悉的对象易于从环境中分出,成为知觉的对象。总之,知觉过程的选择性,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劳动生产 率中知觉的选择性关系到生产的宁会和生产率的提高。管理人员应当一方面注意 发挥职工主观因素的积极作用;另- -方面充分利用有关的客观因素,创造有利条 件,
40、以促进职工选择性知觉的产生。5、知觉有无经验都能产生。5、答:不同感觉虽然收集的信息不同,产生它的机构不同,但作为一个加工系统,它的 活动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收集信息转换,即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这是产生感觉的关键环节,其机构 称为感受器。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区域,被加工为人们所体验到的具有各种不同性质和 强度的感觉。6、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绝对感觉阈限。6、答:知觉时,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 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 明,强烈的刺激、不
41、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成为知觉的对象。7、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正比关系。8、适应是指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9、错觉产生的都是消极作用。三、简答题1、感觉与知觉的关系。1、知觉的选择性:从背景中区分出对象,以便于更清晰的感知的知觉特性也叫知 觉的选择性。这种“对象-一背景”的组织能力可能是先天的。心理学研究表 明,强烈的刺激、不断重复、刺激物的变化、对比、不一致等更能引起人的注意。 知觉的整体性:客观事物有不同的部分与属性,但人们在知觉时,并不把它知觉 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们组织为有- -定意义结构的整体,这种知觉的特 性叫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理解
42、性:在热闹的聚会,上或逛自由市场时,如果你 与朋友聊天,朋友说话时的某个字可能被周围的噪音覆盖,但你还是能知道你的 朋友在说什么,这是知觉的理解性在起作用。恒常性:尽管刺激的性质随眼睛和 头部的运动而变化,但知觉的远距离刺激的性质通常是恒定不变的,知觉的这种 特性叫恒常性。在教学中,教师语调柔和亲切,高度适中,身体语言的使用,色彩对比鲜明 的教学挂图,大小或字体不同的板书,对重点内容的重复,教学幻灯片中设计的 运动部分等等这些刺激特性的使用,遵循知觉组织原则的教学,都是为了让学生 能产生对知识的更清晰的感知;避免在- -个班频繁地更换教师或教师发型服饰的过多变化也是为了同样的作用。结合学生个人
43、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等因素的教学 也会影响知觉的理解。2、感知觉的种类。3、知觉的特性。4、影响知觉的因素。2、影响个体社会知觉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认知者个人的原有经验(现代社会心理学称之为图式)、兴趣和价值观念、 个人好恶感(情绪状态)以及一般的认知偏见。一般的认知偏见包括上面提到的光 环作用,也包括刻板印象(由经验形成的对某类人的看法)、首因效应(第-印象)、 近因效应(离回忆.最近的分手时的印象)等等,这些认知倾向往往会影响认知的 准确性,在许多情况下,需要人有意识地克服。第二,认知对象的魅力、知名度、自我表露等特征。第三,认知场合的背景和空间距离等情景因素。5、简述感觉产
44、生的过程。6、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哪些刺激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四、论述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涉及有什么意义?2、联系实际论述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五、案例分析题1、王老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 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2、在一次语言活动中,某教师给幼儿讲“小猫钓鱼”的故事。为了加深幼儿对 故事的理解,教师利用活动玩具“猫”和“鱼”作为教具。她一边绘声绘色地讲 解故事的情节,一边演示活动的教具,同时伴随相关的轻音乐。假如你在旁边听 了这节课,请用感知觉规律理论对这次活动进行分析、评价。1、答:案例中王老师这么做是为了突出形近字不
45、同的地方,使学生能够迅速、 清楚地感知到形近字的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2)王老 师的做法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当面对众多的客体时,知觉系 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并把知觉对象优先地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知 觉的选择性受主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方面。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也即差异律。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距,可以 增强感知部分的强度,提高感知效果。案例中王老师用红粉笔区分字的不同部分, 使学生易于感知。同时,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引起学生优先知觉。 相对于同一种颜色的字,不同色的书写更容易引起学生优先去知觉形近字的差 异,有利于学生学习形近字。主观方
46、面。学生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以及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都会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案例中王老师用白粉笔书写形近字相同的部 分,用红粉笔书写形近字不同的部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定目的地去 区分形近字,并与他们已经掌握的字进行比较,加深对形近字的识记,有利于提 高教学效果。2、答:幼儿期,儿童对世界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幼儿是借助于颜色、形 状、声音和动作来认识世界的。利用感知觉规律组织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幼)知觉为对象。根据这个规 律,教师应当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仿、活动玩具(本例中教师利用了活动玩具 猫”和“鱼)、幻灯、录
47、像等,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另外,根据感知觉规律 理论。刺激物本身的结构常常是分出对象的重要条件;在听觉.上,刺激物各部 分在时间上组合,即“时距”的接近也是我们分出知觉对象的重要条件。所以, 正如本案例中教师所做的那样,教师讲课的声调抑扬顿挫、语言绘声绘色。如果 教师的讲课平铺直叙,很少变化,毫无停顿之处,幼儿听起来就不容易抓住重点。 再者,根据感觉的对比规律,微弱的声音可以提高视觉感受性,所以,这位教师 在讲课的同时,伴以相关轻音乐的做法是适当的,这可使幼儿看得更清楚。最后,这位教师实际上做到了言语和直观材料的结合。根据感知觉规律理论,词 的作用可以使幼儿视觉的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二、记忆题目和答案(黄色为答案)一、选择题1、学习游泳之前,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