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考试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言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考试试题1、下列选项关于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有孤、寡人、不谷、陛下等。B.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 褒扬性的称呼。C.古代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存在一定联系,意义相近或相反,如韩愈,字退之 ,名和字的意义就是相近的。D.三省六部制中三省的职能分别是:中书省,负责决策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正确答案) 2、下列对有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之秋”中的“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即用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 来纪年。干支纪年可对历史时间上推下推、顺推
2、逆推。例,由“壬戌”可推知其之后 的第三年为“丁丑”年。(正确答案)B.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据月亮的情况来记日,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十六 为既望,最后一日为晦。C.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D.五鼓,古代无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两小时,晚七点起更 ,五鼓相当于早晨三至五点钟。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束发,即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 年。B.象笏,象牙手板。古代大臣上朝皆持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或 记事。C.“归”指女子出嫁。“归宁”是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3、来归”是从夫家方面说女 子出嫁到夫家。D.辟指征召做官,唐代朝廷大臣可征召名士大儒为官,地方长官也可自行辟聘,这 是沿袭汉代的科举制度。(正确答案) 4、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一项是()A.“秦御史前书日”中的“御史”是一种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诸侯、官 吏,该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B.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C.班固两都赋中“两者厂指长安和开封,和张衡的二京赋中的“二京”一样。(正确答案)D.前四史中,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汉书作者范晔,东汉人。三国 志作者陈寿,晋朝人。A.表,是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其主要作用
4、是表达臣 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B.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工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用“侍坐”指双方都 坐着,陪侍长者闲坐。c志;年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性质与“记”相似,但“记”通常用以记 “事”或“物。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志呗大多用以记录人物事迹,如项脊轩 志。D.古人自称时是字,而在称呼别人的时候,呼其名,是尊称,呼其字,则是蔑称了 O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孔子称呼他“求”是表示对晚辈的尊敬。(正确答案) 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被誉为“田园
5、 诗派之鼻祖工B.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2阡陌,田地纵横交错的小路。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 正确答案)D.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 衡山。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 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 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 ,少年,均
6、指不到20岁的人。(正确答案)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 夫、士三个等级。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 大成者。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物皆可改变,能“知 明而行无过矣B.荀子留存有二十卷,为荀子一人所著,其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用 比喻。(正确答案)C.“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马说捕蛇者说 等都属于这类文体。师说标题的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D.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7、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摒弃六朝以来浮靡文风,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 中的“侯“伯,,均是爵位。“秦伯,,的爵位低于“晋侯,。B.“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唧“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广则虽欲长侍足下”中的 “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足下可以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C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 傲慢不敬的坐法。荆轲刺秦王中即是此意。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土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 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正确答案) 10、下列
8、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所以“左迁”是升职,“超迁”是超级提拔,“乔迁” 是祝贺别人喜迁新居或升官。(正确答案)B.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 o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C.耄,年纪约八、九十岁。耋,年纪为七十岁。耄耋指年纪很大的人。古时男女称 呼年龄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讲,男性称“寿”,而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福”。D.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玄宗、钦宗、太祖,并非所 有帝王都有庙号。1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
9、、乐、射、御 、书、数。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 乐经春秋。B.九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广州,在古诗文中 常代指中国。(正确答案)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内容分为“ 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L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D.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楚辞体”是楚地的诗 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 型代表,故又称“骚体”。1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
10、三月初三),人们 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B.束发:古代男孩15岁成童时束发为髻,15岁前指儿童时代。C.孝廉:汉代以来推举人才的一种科目,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 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和名额不尽相同。D.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所以,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的嫡长子。(正确答案)13、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用“癸丑”来 纪年,指永和九年。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七月七日人们到水边洗濯
11、,嬉游,以祈福消灾。禊,一 种祭礼。(正确答案)C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散文创作以寓言、山水游记和传记成 就最大。D.无射:古代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周景王铸成的大钟声音符合该音律。14、下列与课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东宫,在汉代指长乐宫,为太后所居,因此借指太后。后又是太子所居之宫,借 指太子。西宫是国君妃嫔居住的地方。中宫是皇后居所,亦为皇后代称。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 丁卯三月十五。C象笏,即象牙制的手板。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 记于上,以备忘。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
12、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子、小君”则常作女子谦称。( 正确答案) 15、有关文言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B.竖子:对人的蔑称。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C.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D.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欢畅; 羽,声调平和。(正确答案) 16、下列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罗堤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B.“初七及下九”中的“初七”是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用针作 各种游戏)广下九”是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朝,这天是妇女欢聚的日子。C.“
13、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与过秦论中“履至尊而制六合”中“六合”意思相同,它们都是指天地四方。(正确答案)D.“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旦”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段的名称,若 以时间先后为序,可排列为“夜半、鸡鸣、平旦、黄昏、人定 1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鸡鸣入机织”中的“鸡鸣”,“奄奄黄昏后呻的“黄昏”,都是“天色计时法: 分别 对应地支计时法中的寅时(35点)和酉时(1719点)。B.“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中,初七,指农历每月初七;下九,指农历每月十九,在汉代,这些都是妇女们置酒欢聚、嬉戏娱乐的日子。C.屈原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14、,影响深远。他描绘自己浑身披覆 着香花香草,实际上是借此彰显自己纯洁高尚的品格。(正确答案)D.总角,是指将头发梳成两个如角的发髻,可用来指幼儿时期。垂髻,是指头发垂 下来,指代年迈的老人。女子十三四岁则称为“豆蔻年华 18、下列对课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B.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C.“岁在癸丑”中的“癸丑”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 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的次序。这种方法不能用来表示月和日的次序。(正确答 案)D.彭演: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殛,即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15、19、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丧,指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服阕”“除服”含义相同。B.吾子,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表示亲近或敬爱的意思。C.犯蹿,古代罪名,指冲犯皇帝的车驾。蹲也指帝王出行时清道,禁止行人过往D.大夫,先秦时代职官分三级,大夫为最高等级,高于卿、士。(正确答案) 20、下列关于文中的文化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 有“酒圣”之称。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B.青衿: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的人。C.阡陌:阡,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正确答案)D
16、.曹操: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祖”,史称“魏武帝”。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绝大部分是民间歌谣广雅”是宗庙 祭祀的乐歌;“颂”则是宫廷乐歌。(正确答案)B.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 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C十二时辰制在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 中、日中、日日失、晡时、日入、黄昏、人定。D.孟、仲、季可用来表示兄弟排行,也用来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 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
17、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 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B.“志”为记事的书或文章,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和“志”文体形式比较 接近的还有“记”“书”等。C.“束发”指男孩15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称谓。儿童时期,头发向上收起,束成 小髻,称为“总角”,于是称童年时期为“总角”。男孩成童束发为髻称“束发”,而“ 成童”即长到一定年龄的儿童,一般认为是15岁,故男孩15岁称“束发”。D.“归宁旧时指女子出嫁。另外,古时诸侯朝觐毕,天子问其民安否,也叫“归宁” 。“归宁”又不同于“归省”,“归省”指回家看望父母,不只限于出
18、嫁女子。(正确答案 ) 2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阡陌指田界,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田间小路;陌,南北向田间小路。B.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中的“左迁”指贬官,降职。“予出官二年”中的“出官”指的 是地方官外调。C.古人有除了“名”之外,另取“字”、“号”的习惯。一般说来,古时尊者对卑者称 名、卑者自称也称名,对平辈或尊者则称字。称字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称周瑜为“公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称孙权为“孙仲谋” O (正确答案)D. “元和十年”(琵琶行),这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 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24、下列对相关文
19、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家经典老子又称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道德经文本以哲学 意义之“道德”为纲,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B.“亚圣”即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保民 而王,我们熟悉的“明察秋毫”、“握苗助长”等成语均出自孟子。C庄子又称南华经,其书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善于用寓言和 比喻,文笔汪洋恣肆。老庄哲学是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唯一能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 学说分庭抗礼的古代最伟大的学说。它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的地位仅低于儒家 和佛家。(正确答案)D.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 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仅存五十三篇。25、下列课内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酷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畤圭”,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 形容极近的距离。B.六艺经传即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经尚书论语孟子 大学春秋六种经书。(正确答案)C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短歌行中比喻诗人渴望的贤才。衿, 指衣服的交领。D.五岳,是我国五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 山、南岳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