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从容说课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节 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从容说课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节 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
2、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二、典型例题 例 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 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 B 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 C错故应选 D 答案:D 例 2:在当今世界,
4、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 40 m 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 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 1 min 内能飞行 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亚军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 v140m s,旗鱼的速度 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 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 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对_施加了力,同时_对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
5、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桶 桶 人(手)例 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 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6、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教学难句话对吗?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 1 小时、1 分钟、1 秒钟等 每个 1 小时、1 分钟、1 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
7、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 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 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 356
8、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 0008m,即 08cm,所以估计值是 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 356 m即 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 1 cm 答案:356 cm 0 8 cm 1 cm 1 cm 例 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
9、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 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 96 cm 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 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 5 ms 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 500 m 的安全地区?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
10、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s196 cm s2500 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 t1?t2?)由 vst 得 t1=s1v1=96 cmO8 cm/s=120s t2=s2v2500 m5 mis 100 s 因为 t1t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 s1)由 vst 得 t1t2s2/v2500 m5 m/s=100 s s1=v1t1=08 cms100 s=80 cm 因为 s1s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单位和测
11、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教学难
12、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 v1)由 vs/t得 t1=t2=s2/v2500 m5 ms100 s v1s1/t1=96 cm100 s 096 cms 因为 v1v1 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 v2)由 vs/t得 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V2=S2t2500 m120 s 417 ms 因为 v2v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地区 例 8:步行人的速度为 v1=5 km h,骑车人的速度为 v2=15 kmh,若步行人先出发 30 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
13、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分析:这是两个物体参加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可将这两个运动转化为运动路程或运动的时间相同来分析 已知:v15 kmh v215 kmh t=30 min=0 5 h 求:t s 解法一: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 s1=s2 v1(t+t)=v2t t=211vvtv=hkmhhkm/)515(5.0/5=025h s=s2=v2t 15 kmh025 h 375 km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t2 214vsvss 所以211vsvtvs s=1221vvtvv=hkmhhkm/)515(5.0/15=3.75km tsv2=375 k
14、m15 kmh=025 h 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教学难